《感受清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感受清华-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同样的不守信誉也出现在中国学生其他的申请出国环节上。比如寄给国外导师的个人推荐信上,给自己的个人评价都选成A(优秀),国外导师看了就琢磨上了,怎么中国学生都这么完美呀?一点缺点都没有?还是自我感觉太良好了? 
  写的个人介绍(PS)和个人简历(Resume),很多都是照着网上的模板改的,都是一些套话或者很多人都用过的范例。国外教授每年会审上几千份,一眼就看出来这些材料是抄的,根本就不往下仔细看了,直接扔到一边去。 
  烧香拜佛 
  不论是出国,还是找工作,对方发了录用通知,在英语里都叫作给Offer。尤其是像美国这种国家,给了Offer就是给了学生奖学金。凑巧的是这个单词正好与位于北京香山的“卧佛寺”谐音,于是卧佛寺就成了寄托准留学生们祈求的“Offer寺”。 
  卧佛寺,已经成了我们当代“知识分子”出国前的必备环节了,别说是大家迷信,一生就一次的申请过程谁也不想轻易放弃。尤其是每年二月份,正是刚刚申请结束,艰苦等待Offer的时期,同学们纷纷来到“Offer寺”,烧上一炷香,也算是把自己能做的事情按部就班地都做了。听说最近很多高三的学生也去跪求大学Offer了,那里的主持这下更不愁香火了。同学们不是真的迷信,更多的是因为等Offer的过程特别难熬,出国的又都会来走一遭,大家也就选择个良辰吉日来这个山清水秀,又保佑吉祥的地方散散心。 
  而原本不迷信的同学们,由于烧香的传统不断延续,自己的规矩也就慢慢地出来了。大家约定成俗,去了卧佛寺拜佛,就不能去其他地方再拜了,否则就不灵了。其实都是以前的人,因为去了其他寺院,后来没有Offer,于是有了不吉利的征兆。还有就是如何烧香,烧多少的说法。可想,这么延续下去,学生的拜佛大法也就快要诞生了。     
愿赌服输——签证     
  Offer和签证如今已经成为了去美国最难的两个关口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更多的学生转为考虑去欧洲和其他地方读书。由于现在出国的人越来越多,美国签证的形势一年一变,很难捉摸。于是这几年,很多出国的人采用了先去加拿大,再试图去美国的迂回战术。但是,如今加拿大因为去的人多了,也变得非常不好签。有人以为像清华北大的学生,要是去出国,也会签证不过?事实上,我们现在的同学去签证,既有Offer(全额奖学金)、又学习成绩很好的,也只就有一部分能够签过,多少就要看当年行情了,少则是屈指可数能过,甚至一个系几乎全军覆没。每年都有年级前10名的超牛学生因为签证不过,只好先在北京工作的,而他们很可能拿到的Offer是MIT、康奈尔这些超级名校,也是“在劫难逃”。 
  如今去签证,签证官最主要的是看学生有没有移民倾向。有人总结在签证过程中话题就是围绕:你是谁?你去美国干什么?(去了美国之后)你为什么一定回来?也就是:Who you are?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Why you will e back? 这称为“3W理论”。如果签证官感觉你有移民倾向,去了美国可能就不回来了,马上就会拒签你。被拒签了就要再约时间再签,但签的次数越多,过的可能性就越小。这两年更多的情况是签证被Check,就是把你的材料发回到华盛顿,检查你是不是有问题,有没有可能开飞机撞大楼什么的,觉得没问题了,过一两个月才会通知你签过了。但也有人Check了一年多都没回信的,估计是自己的材料不小心被工作人员掉到太平洋里了。 
  为了回答签证官的问题,现在网上更是有各种资料和合集供你参考,有人用打油诗的方式,给出8条回国理由,其中就基本包括了大部分签证人的说服: 
  1.国内机会大大的 (遍地是黄金啊) 
  2.家有老母要照顾(我可是三代单传啊) 
  3.著名教授赏识我 (名师出高徒,长江后浪推前浪) 
  4.要和情郎来相会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5.国内生活环境好,有山有水有河流 
  6.人在美国受歧视,奋斗终生难出头  
  (签证官: 好啊,不识抬举,拒之) 
  7.中国美国都不去,我的理想是非洲 (脑袋里是不是有水) 
  8.美国水土我不服,面包生菜难下肚  
  (那五年下来岂不是死翘翘了) 
  但千篇一律的回答也常让签证官很反感。一次,一个中国学生去签证,当签证官问到以后为什么会回国的时候,他回答是先去美国深造,因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在中国发展空间大,而且他的学校导师很喜欢他,他的目标是留学以后归国做大学的教授。结果签证官看看他,对他说(英语):“你已经是今天上午第三个这么说的了……”一个红戳盖在了签证上,被拒签…… 
  美国大学看重我们什么? 
  国外学校到底看重我们中国学生的什么呢?标准主要有三个:学习成绩、学术水平和英语水平,说得简单一点就是GPA、paper和GT成绩。GPA英语全称是grade point average,意思就是美式的平均分,GPA满分4分,即A=4,B=3,C=2,D=1。美国常用的GPA计算方法如表5。申请美国就需要按照他们的计算方法算出学生本科成绩的GPA。 
  Paper就是学术论文的意思。这也就是为什么研究生申请出国比本科生有很大优势的地方了。去美国是继续做研究搞学术的,为了证明自己有这种研究能力,就是要力争能够在权威的国际学术期刊或会议上发表论文。如果学生在研究生阶段能够在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过一篇paper,申请能得到Offer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分数等级点数表现 
  91…100A4。0极佳 
  81…90B3。0佳 
  71…80C2。0平均 
  61…70D1。0差 
  表5GPA计算方法 
  其次就是要看你的GRE和TOEFL成绩了,正像前面介绍的,每个学校都是有它对这两种成绩的最低分数线的。比这个分数高就可以了,而中国学生过高的英语分数与实际英语水平的巨大差别让美国学校一直以来非常质疑我们英语成绩的可靠性。     
选择出国的时机     
  出国的时机也是学生考虑的一个主要问题。在国内,如果能够在本科毕业就出国,那么时机是最好的。这样,即便在国外读完一个Ph。D,年龄也差不多只有27岁,到时候可以再考虑在哪里找工作、结婚之类的问题,甚至继续读博士后。如果在国内读了硕士再出去,算一下,本科毕业22岁,硕士毕业25,然后去美国读博士五六年,毕业30多岁。人生最有活力的10年,20岁到30岁,同学都献给了学习和学术,其中5年献给中国大学,5年献给美国大学,不是所有人都希望有这样的生活体验。可见,两种出国时机的选择之间相差的读硕3年还是很关键的。 
  美国不承认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因此,在国内读一个硕士,去国外还要重新修国外的硕士学位,这就是为什么在国内读硕士耽误时间的原因了。但除非同学是本科的年级前几名,或者学校专业特别过硬,否则硕士生因为有了更多的科研经验,出国要比本科生容易很多。比如在清华,每年美国学校来的Offer里面,三分之二以上是给研究生,只有少部分很牛的本科生能够拿到Offer。 
  因此,这个是辩证的。除非自己牛,否则就要考虑为了能出国,先“委屈”自己在国内读个硕士。而正因为去美国和加拿大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本科想出国的同学选择了欧洲、亚洲和澳洲的学校,但不能保障的是其中很多学校的教学质量。 
  同学们还会回来吗? 
  其实绝大多数选择出国的同学,也都说不清楚为什么要出国,或许是跟着潮流动,或许是真的想开阔眼界。但不管怎么想的,一旦出去了,就会有另一个选择:回不回来? 
  一旦读完书以后,绝大部分人会继续在美国工作,尤其是在美国博士毕业后,一般会在学校里或公司里,做着一份每年收入50~100k  的工作,安安稳稳地过日子。有时候会听到同学说自己到国外学习几年,认真学点东西,然后工作个几年,攒够钱了就回国过日子。其实这种想法是有些不现实的。打个简单的比方,假设你在北京月薪10k工作了几年,已经有足够的钱回老家买栋房子再买辆小车了,你真的会愿意回老家去从事一份月薪只有2~3k的工作吗?即使那里可能缺乏人才,你将会发挥自己的才能,创出一番自己的事业,但是可能交通不便,可能物资不足,还有最关键的一点:你已经离开了7年、8年甚至10年,老家已经离你日常所见所闻所想的很遥远了,你又将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因此,即使自己有这个念头,都不一定能够落实到行动中,因为切换的成本太大了,如果已经有了一个家庭就更是如此。 
  那么如果刚毕业就回来呢?其实也不算太容易,因为世俗的力量还是挺大的。身边的中国人每天都在盘算着毕业以后几年买房、几年买车、几年拿绿卡,自己也因为天天受熏陶而以同样方式构思自己的未来。父母和亲戚也可能会以老一辈的经验力劝你继续工作拿绿卡,不知情的人可能还以为你在国外混不下去了才回来了。如果有回来的,大部分还是因为自己的gf(girl friend)或bf(boy friend)还在国内。     
美国一周     
  去了美国,绝不是一步就进了天堂,要在高压下度过60 个月不是每个人都坚持的了的。一位在美国名校的师兄,是这样记录自己在美国一周的生活的: 
  “不想用什么题目了,不然肯定是‘更忙的一周’、‘更更忙的一周’…… 老板布置的论文今天夜里12点是最后deadline(期限)了,能做的都做了,也算是完成任务了。Midterm(期中考试)终于做完了两个,周三due(搞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