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样年华:西×大,想说爱你不容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草样年华:西×大,想说爱你不容易-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一章 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1)
开场白:

  曾经的梦   未来的情

  在梦中前方是一片美好的光明,

  梦醒时,前方却只有烟雨的迷蒙。

  曾经渴望拥有一对翱翔天际的翅膀,

  曾经奢求赢得累累硕果,

  然而渴望只属于昨天,

  奢求也离自己愈来愈遥远,

  拥有的只有支离破碎的心。

  曾经的梦化为乌有,

  曾经的爱也不会再拥有。

  在这看不到前方的黄昏,

  我还要学会停留、学着疾走,

  去努力寻求属于自己的所谓前途。

  前方有“康庄大道”,

  我却举步停留,有几多苦涩、几多哀愁;

  身旁有绿茵小路,

  我却有几多欣喜、几多弥留。

  “大道”舒坦而平直,

  而我却偏偏喜欢小路的曲径通幽。

  前方的路太模糊,

  自己的思绪仍无处驻足。

  前方的汪洋大海使我感到自己的渺小与迷糊。

  期待看出感动,看出希望直到天明。

  好男儿就要走向远方,

  然而,我却不知何时才能走出自己梦中的小屋,走向梦想的远方。

  1

  好几年前由于自然环境得天独厚的优越,使得新城最西边一片片名目繁多的家属小区的摩天大楼拔地而起。当这些家属小区无一例外都挤满了人,甚至人满为患时,商家也瞅准了这块大肥肉,于是又在家属小区的西边分别建起了化工厂、印染厂、制药厂、造纸厂等一系列杂七杂八的大工厂和更能体现民族第二产业的标志性东西——高耸入云的大烟囱及几个还颇具规模的垃圾处理站。

  这使得当时那些趋之若鹜将家属小区大楼抢购一空的人们苦不堪言、怨声载道,为之气愤、更为之头痛。据说抢购大楼的人们也曾如热锅上的蚂蚁到处乱窜,又如无头苍蝇到处诉苦告状却落了个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白碰了钉子找不着门的下场。但随之又发生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能利用的地方建起了好几家不小的医院,还增建有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美容美发厅、婚纱摄影楼、足浴疗养院、宾馆、银行、迪厅、话吧、酒吧、网吧、书吧、茶馆、饭店、超市、鞋店、服装店、百货楼、菜市场、瓜果批发市场、人才交流市场、寿衣店、夫妻专卖店等一系列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我根本叫不上名,又弄不懂性的门面以期不断满足家属小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当家属小区的人们看到了日益的繁华和方便后,气焰也就慢慢消了大半,这使得刚建起时门庭若市的妇科门诊及当时特别少不了的心理咨询门诊一下子凉到了冰点,变得车马人稀、几乎到了无人问津、关门倒闭的地步。当然,他们也为自己的饭碗没少抱怨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我们学校西×大(简称)便坐落在这些家属小区以东。这几年也是不断兴建高楼大厦,以便与家属小区的摩天大楼相映成趣、一比高低。不得不承认西×大(原××院)校领导的战略眼光,好些年前,他们趁着这块地皮便宜,便搞了个大肆虐的圈地运动。随着99年的扩招,大学生日益大众化的趋势已势不可挡。西×大(原××院)的在校生也已由几年前的区区几千人上升到一万多。圈来已长了好些年野草的荒地也被一幢幢六层灰色建筑宿舍楼所取而代之。

  可令人遗憾的是,西×大西校区虽由几年前的西×××院(简称××院)演变而来,但除了听起来名正言顺,看起来冠冕堂皇外,视乎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变。其实,仔细想想改变还是有的。好些年前没有家属小区及各种工厂时,××院位于新城最西边的风水宝地,风光、夕阳无限好。春天燕飞蝶舞、鸟语花香、桃红柳绿、碎发纷飞,空气中弥漫着大学校园特有的暧昧气息。漫步其间,那种感觉就如同*热恋女友的微微鼻息。而自受外部环境和内在因子变动以来,合并以后,问题便应运而生,犹如过了门的新媳妇还没几天便由光彩照人的热恋女友沦落为黄脸婆式的家庭主妇,使人一见便兴趣全无、直想作呕。

  几年前的××院是和位于市中心距它六七千米的西×××大学(简称西×大)合并后而更名改姓的,但很抱歉的是××院同西×大合并后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好名气,而是反倒以西×大狼牙山蛤蟆区(西校区)而臭名昭著,而原先的西×大却由于有了牛粪可插,花开得更艳丽动人,以女儿国美女区(东校区)而名闻遐迩。

  事实上,西校区并没有什么狼牙山,而是有几个大*太过于痴情,弄了一整到头来却还是到嘴边的鸭肉却眼睁睁地看她溜走而寻死觅活。这样的例子已史有四例,只差一例就可美其名曰“狼牙山五壮士”了。这第五个壮士将在何年何月何日何时在狼牙山蛤蟆区诞生呢?这有谁人知,又有谁人晓?

  西×大东校区位于市中心并占据着小市的最高点,如想放眼环顾全市的话,你尽可以冒着危险,顶着别人把你当作神经病的压力上到最高教学楼的顶棚,一手叉腰,一手遮阳地尽情游目骋怀,望尽天涯路。

  西×大东校区门前有个标志性的东西——两块小山丘。山丘中间有个夹道,可称山涧。有人形象地把两块隆起的小山丘喻为一个馒头掰两半的美神屁股,可上下穿越的山涧喻为女神最敏感的核心部位;亦有人把两块隆起的小山丘喻为美神的乳房,山涧喻为*,可供人零距离亲密接触般的上下游走做深呼吸运动。其中,东校区美女的遐迩闻名与这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标志性小山丘有着解不开的情结,千丝万缕的联系。

  女儿国的美女,狼牙山的汉,谁过来过去有人叹;

  狼牙山的蛤蟆,女儿国的男,谁过来过去有人赞。

  这在方圆百里广为流传。我高中毕业时就已耳熟能详,等高中再次“毕业”时更是早已烂记于心。但谁知命运这东西竟如此这般捉弄人,最终的结果是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无情的招办招到了狼牙山蛤蟆区。当我拿到通知书时啼笑皆非,不知是喜是忧。可幸的是三年的复读终于算是有了个落脚点;不幸的是我将要在蛤蟆区再继续读令我早已生厌,直感头皮发麻的数理化,还得继续为走遍天下都不怕再次夯实地基基础,以便建成固若金汤的护城墙;更要在大学再忍受几年大龄青年却仍形单影只、光杆司令般地把牢底坐穿。我甚是不解的是西×大是我侥幸报的,但我记得很清楚,报的是女儿国美女区才有的人文系。当时我很有自知之明的在志愿表愿否填报其它院校上涂了愿,愿否填报其它专业上涂的否。由于我很不争气复读了多年的缘故,所以我只得把目标一降再降,工作重点也早已由三年前的名牌大学转移到了二批本科上,且所选专业无一例外都是文科性质的。后来我才得知是高中培养了我好几年的班主任为了让我圆一个重点大学梦儿私自将志愿表上愿否填报其它专业的否涂去改成了愿。谁都心知肚明我上一批院校与二批院校对他老人家有何不同。并非我把他老人家的好心当作了驴肝肺,而是他为我着想的同时,也要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嘛!当我大一寒假在街上碰见他老人家问及此事时,他还振振有词地说;“头年超出重点线那么多,本走重点院校却不走,三年过去了,我怎么忍心让你到头来再走个非重点!”面对他老人家的良苦用心,我只得无可奈何花落去,毕竟有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一章 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2)
2

  现在回想起高中复读日子的苦不堪言时,竟感到异常的美好与回味无穷。事实上,复读是自找的,第一年上不了什么名牌却羡慕初中时不比自己学习好,由于家境好上了市重点,三年下来,人家上了浙大,而自己当时特不甘心,一而再再而三地复读,实力有增无减,但分数却总是有气无力,只减不增。苦闷当然曾经有过,但至今我还常被那时愈挫愈勇、屡战屡败的可贵精神所感动。复读能干什么?对一小部分人来说也许可以圆一个小小的梦,但对大多数复读生来说只不过能使之甘心,为以后少留点遗憾尽心罢了。它也许改变不了什么,但却会成为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我在那所普通高中一屁股蹲了六年。高中里有一句广为师生所吟唱的“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复读生素有“早不上操,晚不打扫,午不休息,夜不睡觉,比时间比体力不比效率”的玩命精神。有些老师也愿代复读班,因为复读生没了狂妄自大,好管理好轻松,更好邀功。考得不好时,说一句:“受伤的鸟,飞不高,失常发挥谁人晓!”考得好时,来一句:“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病还须心药医,收成好,还不全靠我当家(不禁让人想起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最后一年复读的考前一个月,班里气氛实在太压抑。同学们都如得了什么不治之症般地苦悲。为此感到无望的便开始了从长计议——想着找个老婆老公一结婚算了。当时我们那个复读班就有那么七八对,且愈到高考愈是投入,大有不把孩子抱回家誓不罢休之势。那时竟也有邻教一文科班应届MM盯上了我。想想自己其实缺的是轻松平和的心态,又不是实力,于是便和她在教室门前相识相知了。她很主动地示意,我也就冒着应届生说我老牛啃嫩草,都高六了还想再高七高八的恶意中伤,忍不住和她牵了手,还接了吻,更甚或还有上半身的全方位抚摸。

  我们班主任由于年纪胡子一大把,所以我们习惯称他老班。老班那段时间也比较体贴我。也许是他知道我成绩老上不去的原因;也许是他认为缺乏了爱情滋润的花总会待而不放;也许是他对我有目的而为之的了如指掌;更也许是缘于他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