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剩女相亲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古代剩女相亲记- 第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贼匪,能往哪里逃?”



  ‘贝尤’等几个私盐贼匪一商量,“俗话说,无毒不丈夫。既然已经做了这样的营生,不若毒就毒到家!何不来个杀人灭口!”不知‘贝尤’等一帮‘私盐贼匪’,要杀那个。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11。30。2013发】。
古代剩女相亲记-------外一篇
  第一百零九回



  上回说到,【贩卖私盐被查获,‘贝尤’密谋去杀人】。这回说的是,【土匪竟然当军长,又要密谋搞兵变】。



  却说这个‘共豕关’,本是五方杂居的一个村镇。‘军户’是军人的后代,‘民户’是本地种田的人,‘客户’是外来做生意的人。这里要说的是有一个‘客户’,姓张。据说,这张老板原是‘工办’省人氏。在农闲期间,就弄个小船做做生意。后来,生意做得不错,小船换成了大船。再后来,生意更好,于是这个张老板就索性在‘共豕关’买了店铺,一边搞运输,一边开店铺,生意越做越大了。



  再说,那个‘贝尤’想贩‘私盐’,就看中了张老板。因为张老板不仅有大船,而且,他的老家是‘工办’省的,而这盐田,就在‘工办’省的海边上。因为这两个原因,所以就雇了张老板的船。



  那时候,贩私盐是个‘犯大法’的事情,没有人敢做的。张老板问‘贝尤’运什么货。‘贝尤’就撒谎,说是到海边运什么‘海产品’之类的。张老板一听,这也是个平常的货,就没有再深究。哪知到了海边,那‘贝尤’是去‘贩私盐’的,张老板就不愿意了。那‘贝尤’眼睛一瞪,骂道:“我雇你的船,叫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反正不会少你的钱!天塌下来,不关你的事!”那张老板一看‘贝尤’凶神恶煞的样子,哪里还敢言语!



  就这样,‘贝尤’第一趟‘私盐’就贩成了。‘贝尤’赚了不少的钱,给张老板的运费,也蛮多的。



  到了第二趟,‘贝尤’又去找张老板。张老板说,这是个犯法的事情,不敢了。‘贝尤’又骂道:“你这个老东西,不要不识抬举!给你的运费,比你运其他的货,多了去了!难道你还不满足!再说,如果说犯法,你已经‘犯过法’了!现在,即使你不给我运,将来犯了事,官府如果要抓你,你也跑不掉!”这‘贝尤’连逼带吓唬,张老板只好硬着头皮,提心吊胆地为‘贝尤’贩私盐。



  却说蒋德虎侦查到了‘贝尤’一伙的行踪,来了个守株待兔、瓮中捉鳖,‘贝尤’一伙如鸟兽散,跳进芦苇荡中。那张老板倒是一块石头落了地,心里反而解脱了。所以,这个张老板,连同那些船夫,一个也没有跑。等到蒋德虎叫他们把盐船开到县衙,于是这些船夫,就爽爽快快地往县衙开去。



  再说,‘贝尤’等一帮‘私盐贼匪’,听得蒋德虎站在盐船上,对着躲在芦苇里的‘贝尤’一伙大叫道:“你们这些私盐贼匪,想跑也跑不掉!有人证物证!”



  那‘贝尤’一伙,在芦苇丛中听得清清楚楚。‘贝尤’一听,心想:“不好!这个老东西,本来就不大愿意为我们运盐。如果到了县衙,那老东西岂不‘竹筒倒豆子’,把我们的事情全部招供!”



  ‘贝尤’又一想:“一不做二不休,不若杀人灭口,做了那老东西!”



  ‘贝尤’等一帮私盐贼匪,趁着夜色,摸摸索索地进了‘共豕关’。这些孽畜,个个都不敢回家,生怕官府有埋伏,就在村子里转悠。



  原来,这古代的农村中,大多数的人家,就是三间草屋一厨房。并且,多数人家是没有院墙的。再说这个厨房,就是一个‘丁头府’的小屋,一般情况下,与主屋成直角。这种所谓的厨房,不仅是个做饭的地方,还是摆放各种农具的地方。由于古代经济落后,这种所谓的厨房,一般都是芦苇做的门,很容易打开的;大多数的,甚至连个门都没有的。



  ‘贝尤’一伙,就在各家的厨房里摸摸索索地寻找作案工具。找了一会儿,找到了两把‘砍柴的刀’。这种砍柴的刀,有个二尺来长,刀背厚,砍起来有劲;刀的顶端,还有一个‘两三公分的小钩’,是用来钩削树枝的,很有杀伤力!后来,‘一口国’的猪蛇鬼匪集团得逞,为了宣传‘贝尤’,说‘贝尤’两把‘菜刀’起家,如此云云。其实,是‘柴刀’,不是‘菜刀’。不过,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表。



  却说‘贝尤’提了两把柴刀,急匆匆地去追赶盐船。原来,古代没有机器,偌大的一条船,除了顺风扯帆,大多数的,都是靠拉纤。



  再说,这个张老板的盐船上,共有六个船夫。一般情况下,三个人在岸上拉纤,三个人在船上。这船上的三个人,一个人掌舵,一个人在船头‘掌篙’。什么是‘掌舵’,那就不必说了。什么叫‘掌篙’?所谓‘掌篙’,就是一个人手拿竹篙,站在船头,如果船太靠岸边了,要搁浅了,那‘掌篙’的,就用手中的竹篙顶一下;如果其他的船要‘交会’,那‘掌篙’的,就要用竹篙‘挡来挡去’的,防止碰坏了船;还有靠岸时,都要靠‘掌篙’的用竹篙把船停稳,如此等等。还有一个人,就在船上做做杂事,如做饭等等。因为拉纤最吃力,所以,隔一段时间,船上的人,要与岸上拉纤的轮换。至于说到船老板,一般是不拉纤的,主要是管理管理,打打交道而已。



  再说,‘拉纤’行船是很慢的,一个小时,大概也只能走个四五里的。这‘贝尤’一伙,身上没有负担,又心急如焚,很快就赶上了盐船。那时候,没有电灯,为了行船的方便,有个眼色,船的前后,一般都挂着灯笼。那‘贝尤’一伙,透过灯笼的亮光,一眼就认出了盐船。



  再说,古代的人行船,主要靠拉纤。由于千千万万的人,每天都在河边拉纤,于是在河边上就形成一条路,叫‘纤路’。如果没有这种‘纤路’,那当然就没法‘拉纤’了,也就没法行船了。于是有一些做善事的人,经常去修理‘纤路’。当然,也有一些做生意的行船人,经常走某一条‘纤路’,为了方便,也出资进行修修补补的。由于人的常年地踩踏和人为地整修,久而久之,这种‘纤路’,往往就成为连接各地的交通纽带,不仅行船拉纤的人行走,普通的走路人,也常常走‘纤路’。



  却说那盐船上的三个纤夫,趁着夜色,低着头,弓着背,正在‘吭哧吭哧’地往前拉着纤呢,‘贝尤’一伙就快步来到这些纤夫的身边。前面说过,因为这‘纤路’,也是行人常走的路,所以,这些纤夫,只顾低头拉纤,哪有闲工夫去管人家走夜路的,根本就没有在意。那‘贝尤’一伙,拿了柴刀,‘咔嚓咔嚓’,可怜三个纤夫,‘吭’都没有来得及‘吭’一声,早已人头落地。



  那‘贝尤’一伙,赶紧接过纤绳,继续往前拉,另一部分人,赶紧把纤夫的尸体拖到路边的草丛中。



  因为这拉纤的绳,总有个三四十米长的,所以,这纤夫与盐船就有个三四十米的距离。在这夜色中,透过船上灯笼的光亮,岸上的人看船上,还是比较清楚的;而船上的人,几乎是看不到岸上的动静的。这样一来,那‘贝尤’一伙杀了纤夫,船上的人,稀里糊涂,竟然没有一个人知道的。



  这样,那‘贝尤’一伙,稍微拉了一段距离,就开始收纤绳。这纤绳一收,那盐船就慢慢地靠岸了。那盐船上的人,以为岸上拉纤的人想换班拉纤了,就问道:“要换班了?”那‘贝尤’吱唔地‘嗯’了一声。



  那盐船慢慢地靠了岸,那‘掌篙’的船夫,用竹篙定住盐船,叫另一个船夫搭跳板。那跳板还没有完全搭好,那‘贝尤’一伙提着个柴刀棍棒就往船上冲。那掌篙的船夫大叫:“不好,有强盗!”说着,拿个竹篙猛地一挥,那‘贝尤’一伙纷纷落水。



  蒋德虎等一班押船的捕快,忽然从朦胧中惊醒,拿了武器,也冲上船头,跳进水中,就与‘贝尤’一伙搏斗起来。



  再说这些捕快,都是训练过的,多少是有些军事素质的,‘贝尤’一伙,哪是对手。用不着几招,就有一个同伙被捕快砍了。那‘贝尤’一看,大势不妙,立即落荒而逃。



  却说这个‘贝尤’一伙,本想杀人灭口,结果只杀了三个船夫。反过来,倒失了一个同伙。这倒也罢了。晦气的是,这样一来,不仅‘贝尤’一伙贩私盐的事情全部暴露,杀人灭口的事情也暴露了,而且都有了人证物证。本来,这贩卖私盐就是一个重罪,至少要几十年牢的,甚至要终身监禁的。现在又杀了人,更是死罪了。



  再说这个‘共豕关’,所以叫‘共豕关’,是因为这个村庄的旁边有一个湖,就叫‘共湖’。于是,那‘贝尤’一伙,就躲到‘共湖’中,索性破罐子破摔,做起土匪来。



  却说这个蒋德虎,虽然尽心尽力地破了贩私盐的案子,却因为麻痹大意,在押解盐船在过程中,看护不力,不仅没有立功,反而受了处分,把个蒋德虎气得要命!后来,‘贝尤’一伙做了土匪,频频作案,搞得地方上不得安宁。蒋德虎奉命,又去剿匪。因为蒋德虎对‘贝尤’一伙心怀怨恨,剿匪工作是十分地卖力,把个‘贝尤’一伙打得无处躲藏。



  却在这个时候,那‘小口川’一班人推翻帝制成功,后又陷入各派势力的混战之中。各派势力为了争地盘当老大,个个都在招兵买马,扩充势力。那‘贝尤’一伙,眼看在‘共湖’一带没法生存下去,于是就投了‘小口川’的军队。



  因为这个‘贝尤’本是土匪出身,杀人都不眨眼的,所以,打起仗来,实在是心狠手辣,用个褒义词的话,就是作战勇敢。不管是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