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剩女相亲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古代剩女相亲记- 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钱,购买某某人家的一块土地来砌和尚寺的。这和尚寺砌好了,还要根据和尚的人数多少,再共同出钱,买一些土地作为‘寺田’。这‘寺田’再租给别人去耕种,所得收益,就用来养活和尚和支出寺里的各项开支的。



  但是,这和尚寺里的土地,总是在不断地增加的。因为古代人十分地信佛。如果哪家有个什么大的心愿了,就到和尚寺里去磕头烧香许愿,等如愿之后,往往就会划些土地给和尚寺的。而和尚寺里的土地的最大来源,就是像李传富这样的没有后人的家庭,往往会将全部的土地都捐给和尚寺里的。所以,中国古代农村的和尚寺,都是十分富裕的。这种情况,一直到‘土地改革’时都是如此。所以‘土地改革’时,所谓地主富农的土地,往往没有和尚寺里多的。



  再说这个李传富要把家里的二三十亩土地都捐赠给和尚寺里,这在当时也是一个很大的手笔,也是引起小小的轰动的。等李传富死了之后,突然又不捐了,人们不免议论纷纷。后来又听说,李传富重新写了‘捐赠更正书’了,还按了‘脶印’的,个个都不得其解。



  却说这个孙广干乃细作兵出身。这细作兵就是搞情报的,又叫间谍,也有叫特务的。这细作兵在侦察敌情时,并不全是靠‘亲眼所见’的,他要根据所探听到的情况,经过仔细地分析研究,然后做出判断。而众所周知,如果前提是正确的,推理又是符合逻辑的,那么,结论一定与事實相符的。



  这孙广干把自己了解到的关于李传贵家里的情况,一一分析研究,最后推断,这李传贵肯定做了不好的手脚,把个哥哥的遗产搞到手的。于是这孙广干就在那衙门的大堂上,根据自己摸到的情况,再加以推断,就像亲眼看到的一样,一一道来。把个李传贵听得魂飞魄散,大汗淋淋,两个腿子直摇,不知这孙广干‘是人是仙、是妖是怪’,怎么就像亲眼所见的呢。这李传贵早已吓得瘫倒在地,哪还有什么争辩的胆量和力气。



  这县官大老爷一听,怒发冲冠,当场判决:这李传贵素来不善,专做伤天害理的事情。所欠孙广干的钱财,有白纸黑字为据,不容抵赖。限十日内交割还清。至于李传贵吓死嫂嫂,逼死哥哥一节,等还清孙广干的债务之后,再作处理。退堂。



  话说两个公差押着李传贵到李家庄交割债务。哪知这一去,这李传贵又遇到一个奇怪的事情,以至于李传贵夫妇双双地命丧黄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11。14。2012发】。
古代剩女相亲记----外一篇
  第四十三回



  上回说到,【广干细说传贵罪,传贵最终获重判】。这回说的是,【李家庄上本无知,传贵顿成穷光蛋】。



  却原来,这个李传贵的父亲有弟兄四个,分别是:李祥恭、李祥喜、李祥发、李祥财。这李传贵的父亲就是李祥财,排行老四。



  却说这中国古代的人口密度很小。这李家庄上的老祖宗到无锡城郊开荒之时,那时候还是一片荒滩。后来,李家人口逐渐增多,开垦的土地也日渐增多。



  这姓李的一家到无锡城郊区开垦土地,繁衍生息,人口是不断的增加的。但是,各个后代的分支,发展并不平衡,有子嗣兴旺的,有子嗣不兴旺的;有贫穷的,有富裕的,这乃是社会常态。不过,总的说来,这李家庄上的李家后代,家家还算过得去。虽不是家家丰衣足食,倒也是户户生活无忧。真正穷困潦倒的,倒也没有。这是因为,当时地多人少,可耕种的土地不多了,再去开荒,新的可耕地又增加了。所以,到了李祥财这一辈,家里也是有个五六十亩土地的。再加上一家人勤勤恳恳地劳动,生活还是蛮好的。而这李传富和李传贵弟兄两个,从小就参加劳动,干农活确是一把好手。



  却说这‘人’,本是动物,只不过是个高等智慧动物而已。而动物的第一本能就是生存。但是,如果人们只是求得生存,只是吃饱肚皮,那与动物又有什么差别呢?



  话说有一年的冬天,将近年关岁底了,快要过年了。哪知这一年,是个‘烂冬’,雨雪特别的多。那时候,没有公路,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当然更没有什么电话手机的。人们相互之间的沟通是很是不方便的。而那时候,村庄与村庄之间,都是羊肠小道,一些土路而已。一旦下了雨雪,那些小小的土路就泥泞不堪。那时候,科学技术又很不发达,又没有轮船汽车的,交通是很不方便的。所以,这李家庄虽然与其他村庄只有个三里五里的,离无锡城也就是个七八里路,但是,这么多天的雨雪,就把个李家庄与外界隔绝开来了,好似个世外桃源一般。



  再说这个春节,乃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无论是大人小孩,个个都是盼望着过春节的。这李家庄上的人们,也是如此,大家都在议论:什么时候过春节?于是有人去问年纪大一点的老人。那些老人,扳个指头算:应该是某天某日过春节。



  这些大人小孩所以去问什么时候过春节,是因为过春节就有好吃好喝的了,又有新衣服穿,还有得玩的,哪个不盼望呢!所以在春节之前,家家都要到无锡城里去买些年货的。但是天公不作美,天天下雨下雪,没法出门的。



  却说到了某一日,那些老人扳个指头算算,说道:“明天应该是大年三十了,没法再拖了,尽管天气不好,也要到无锡城里走一趟,大家买些年货回来。”众人七嘴八舌,商量一番以后,一致同意:无论是下雨下雪,哪怕是天上下锥子,也要到无锡城里去一趟的,因为明天是大年三十了,没法再拖了。因为下雨下雪,那些土路泥泞不堪,不好走。大家又商量商量,就准备了几条带篷子的小船,打算第二天上无锡城里去打年货。



  到了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那些大人小孩个个情绪激动,早早地起了床,纷纷地向船上奔去。说来也巧,天气突然变好了,太阳露出了笑脸。大家更是喜出望外。



  等到了无锡城里一看,那大街上喜气洋洋,一派节日的气氛,家家张灯结彩,户户鞭炮齐鸣。有舞狮子的,有放花灯的,好不热闹人也。这李家庄的一帮人,在无锡城里东转西转,想买些年货,但是,没有一家商店是开门的。忽然有人顿生疑惑,今年怎么了,这些无锡人犯傻了,有钱不想赚啊,怎么大年三十就不开门了。有人实在忍不住了,问了个路人,怎么今天才大年三十,家家商店就不开门了。那路人一听,哈哈大笑道:“做你的倒头大梦呢。什么大年三十啊!今天是大年初一。过年了,哪家这么急发财啊?!大年初一就开门的?”



  却说李家庄的一帮人,个个灰心丧气,人人灰头土脸,空欢喜一场,白白地到无锡城里转了一圈。有些人,甚至半夜三更就起床了,急急地等着到无锡城里打年货呢。哪知,人家倒已经过年了,李家庄一个村庄的人还在那里做大头梦呢,还以为是大年三十呢!



  却说这一年,李家庄的春节过得特别的窝囊。好吃的没有买到,新衣服没有穿上。特别丢面子的是,家家门上没有一副对联,没有一张花鞭。所谓‘花鞭’,即用红纸镂空刻出来的花纸,宽约十一二厘米,长约二十厘米左右,是贴在门楣上、窗楣上的。一般来说,门楣上贴五张;窗楣上贴一到五张,这主要看窗子的宽度多大了。那‘花鞭’上除了各种吉祥的图画之外,还有吉祥的内容的。通常那门楣上的五张‘花鞭’总是刻着‘福禄寿喜财’‘开门大吉祥’‘财源滚滚来’‘子孙满堂欢’,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那每张红纸上刻一个字,都刻在中心位置,周围以图颜配之。五张纸为一个组合,均匀地贴在大门的门楣上。在微风的吹拂下,犹如小小的红旗招展,很是有个节日气氛的。至于你买什么样的‘花鞭’,就看你当年的心愿了。



  但是这一年,李家庄上连一张红纸都没有。整个李家庄上,灰头土脸,毫无节日的气氛,十分的丧气。这件事情对李家庄上的人刺激很大。



  原来,这李家庄上虽然已经有了几十户、二三百的人口了。但是,在生存本能的驱使之下,家家只顾埋头种田。生活倒是不愁了,但是整个李家庄上,没有一个私塾先生,因此,李家庄上二三百口人,竟然没有一个识字的!



  却说孔夫子在卫国游历时,说道:“卫国的人真多啊!”冉有说:“人多怎么办?”孔夫子说:“让他们富起来。”冉有又问:“富起来以后,又怎么办?”孔夫子说道:“使他们受到良好的教育。”



  这件事情以后,那李家庄上的人心里很是不平静:整个李家庄上没有一个识字的,连个‘皇历’‘万年转’都看不懂,以至于过春节都不知道是哪一天,真是丢尽祖宗的脸了。俗话说:养儿不读书,等于养窝猪。难道我们李家庄上都是猪一样的‘人’?所以,大家商量商量,共同出资请个先生来教馆。于是到处打听,说是隔壁庄上的张鴻儒先生,在这一带是水平最高的。这才有了张鴻儒进李家庄教馆的事情来。



  但是,请先生教馆是以后的事了。而李传贵这一辈以前,都是不识字的。所以这个李传贵,头脑中哪有什么道德情操,法律意识,完全是受动物本能的驱使。动物整天的觅食,而李传贵整天的巴财,其宗旨是一样的,就是为了生存。所以,李传贵看到哥哥李传富把个二三十亩土地捐赠给和尚寺里,那心里是难受得不得了,总是想尽一切办法要把那二三十亩土地扳回头。至于是否符合社会伦理道德,是否符合法律规范,那是顾不了的;况且,这李传贵也是想不到的。



  再说像李传贵这样的无知无识之人,因为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