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之穿越1983》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时代之穿越1983- 第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又将那篇矫róu造作无病呻yín的稿子直接撕碎;要是写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的话,那又势必会引起外面舆论的注意。

    一时之间,戈文还真的有些为难。

    所以一直等戈文在巴老家里吃过饭后回到家里时,他还想着自己应该写一些关于什么内容的散文。

    家里并不是空无一人,戈文惊奇的发现林一铭竟然在家,往常这时候他一般可都是在复旦大学自习室学习的。

    林一铭一见戈文进来,就几步窜了过来,然后一把将戈文的肩膀拉住,问道:“快说,今天在巴老家里做什么了?巴老今天有没有指导你写作呢?”

    戈文被林一铭摇晃的有点难受,赶紧把他的手从肩膀上打了下来,然后才说道:“没有,今天我一天都在看书啦!”

    林一铭听到戈文的话,不禁有些失望,然后也不搭理戈文,直接转身回到沙发前坐下,继续看他的电视。

    “喂喂,你这家伙也太不给面子了吧,好歹我也是刚刚回来,竟然连句吃饭了没都懒得问!”戈文看到林一铭如此表现不由的有些生气,hún蛋,竟然敢无视我的存在!

    说起来,眼前这场闹剧在这些天几乎每天都会发生。林一铭对戈文能每天呆在巴金老先生身边帮忙的事情一直耿耿于怀,开始那几天里,更是每次看见戈文就呜呼哀哉一番为何帮忙的人是戈文而不是自己。

    有一天戈文终于忍受不了林一铭每天附在耳边的噪呱,反问了他一句——“如果让你去帮忙的话,你能一天呆在巴老的身边吗?”然后世界终于安静了。

    可是没过多久,林一铭就开始了另一种噪呱的手法,他每天必然要追问戈文几句——“巴老教你什么没有?有没有指导你写作啊?”如果戈文的回答是yes,那林一铭就会很兴奋的掏出一个笔记本来,要求戈文赶紧将巴金指导他的东西说出来,供自己学习;而要是戈文的回答是no的话,那林一铭就会无精打采的从戈文身边飘过。整个过程极为精彩,有时候戈文还真的对林一铭这种死缠烂打的钉子户精神有些头痛不已呢。

    见林一铭的目光死死的盯着电视机,戈文不由的大感好奇,好像《霍元甲》已经演完了吧,那林一铭是在看什么节目呢?

    想到这里戈文便走到林一铭旁边,然后一屁股坐了下来,还没等他坐稳就听到旁边的林一铭一拍大tuǐ说道:“就要快开了!”

    “什么快开了?”戈文有点纳闷的问道,他的眼睛往电视里瞟去,就是一档子新闻节目嘛,怎么还大惊小怪的!

    林一铭并没有回答戈文的问题,而是一下子窜到电视机旁边,把电视机的音量调大了很多,然后他就几步退回到沙发上。

    戈文有些奇怪的看着林一铭的反应,此刻他竟然有些jī动,甚至比当初看《霍元甲》时的状态还要兴奋。

    有这个必要么?戈文撇了撇嘴。然后他就听到电视里传来一段很熟悉的音乐声,转过头看去,只见刚才还是新闻节目的屏幕,此时已然变成了一条大河的景sè,上面写着“话说长江”四个大字。

    难道林一铭就是在等这个节目吗?戈文定了下心也随着林一铭看了起来。

    这一看,戈文还真看出来点不同的苗头来,光是开头那几个剪辑的片头就很真实,jī流中的竹筏、划过的龙舟、以及俯视的壮丽山河景sè,都给人一种地理教科书般的感受。

    嘶……这是?

    “四川盆地的边缘,是由巫山、大娄山、大凉山、龚莱山、岷山、米仓山兜圈子组结起来的。由于处在群山环抱之中,所以,自古以来,人们要出入就十分艰难。‘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以及‘千古魂销蜀道难,畏途巉岩不可攀’的诗句,就是古人对四川交通的写照。……”随着电视画面景sè的变化,主持人将解说词娓娓道来。

    我靠,这不是《话说长江》嘛!

    戈文一下子从沙发上蹦了起来,记忆深处关于《话说长江》的记忆都涌了上来:这部25集的关于长江沿岸地理及人文的纪录片是在1983年8月7日在中央电视台首播的,一播出就反响空前热烈,曾在央视创下了40%的收视纪录,是央视上世纪80年代最受欢迎的电视纪录片,是体现了中国纪录片的最高水准,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纪录片收视率最高的一部。

    戈文之所以能记起《话说长江》这部纪录片来,还得益于他前世的一段经历。

    前世他偶然看到电视里正播着一个叫做《大国崛起》的纪录片,当时他对这部纪录片很感兴趣,可惜他只在电视上看了没头没尾的一段。于是他便在网上搜索了一下相关视频,然后无意间发现了一个讨论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帖子。在这个帖子里,作者狠狠的嘲讽了一番《大国崛起》这部纪录片,然后说中国最牛bī的电视记录片是中央电视台在1983年播放的《话说长江》。当时为了反驳这个作者的意见,戈文便专门在网上找了《话说长江》看了看。不过在看完之后,戈文却并没有发帖反驳那个作者,因为这两部纪录片确实都拍得很好,都是数一数二的作品。而且《大国崛起》和《话说长江》拍摄年代不同,技术含量不同,两者之间显然不可能放在一起比较。也正是如此,戈文对这部《话说长江》并不陌生。

    如此戈文也明白了林一铭为何如此jī动兴奋的原因了。

    自改革开放以来,从浩劫中走出来的中国人,内心充满了充满了mí惘,一方面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另一方面却在这种憧憬中找不到新的方向,世界变化之快,让人应接不暇。在这个阶段,任何国家强大的事件都可能变成全民性振奋民族精神的强心剂。在这一点,体育最为明显:1981年4月,中国乒乓球队囊括世乒赛全部冠军;中国足球队在北京战胜科威特队后大学生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中国女排第一次获得世界冠军,“女排精神”jī励了一代人。直到中国在亚运会上获得金牌总数第一和在奥运会上实现零的突破,每一次胜利对中国人来说都那么重要,因为这里面不仅包含着强盛的意义,还有一种被世界认可的愿望。这时候的人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儿,就是希望国家富强。而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就是在这时诞生了。自然得到了所有人的热捧,自然创下了央视40%的收视纪录。

    看着林一铭死死的盯着电视屏幕一动也不动,竟然连自己惊讶的脱口而出的话,都顾不上理会,戈文不由的尴尬的挠了挠头,然后也看起了这期《话说长江》节目。

    然后随着主持人娓娓道来的温婉语调以及电视屏幕里那壮丽的山河景象,戈文的脑海里突然想到了一个很好的主意——

    自己不正是发愁写什么散文吗,不如就写一些历史文化散文吧!

    就像前世的作家余秋雨写的那样,以中国的山水风物为对象,将读者带入到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去,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启发哲思,引发情致。而且还可以擦边写一下文化人格和文化良知,这岂不是两全其美的事情么。

    戈文的目光注视着电视镜头拍摄的中国壮丽景sè,思绪却早已飘到了九霄云外,俯瞰着整个中华大地。

    ******************

    开始强推了,从明天起,开始爆发。大家也给点力,什么推荐票、会员点击、收藏、签到、打赏、催更……你们有什么,叛儿要什么!



………【第84章 戈文的《道士塔》】………

    戈文打算写的第一篇散文就是他曾经看过的由余秋雨所写的那篇《道士塔》。

    在余秋雨的《道士塔》中,他以对莫高窟中文物的丢失深感痛心,从中深省酿成那场不堪回首的民族文化悲剧的社会根源,这一思路行文的。他的立意很好,不过却在字里行间却有失公允。

    比如余秋雨将莫高窟敦煌文书的破坏简简单单的归咎于一个普普通通的道士身上,这绝对不是一个一个严谨的作家所应该做的。散文不是小说,散文主要是抒情写实,抒情,是抒发的作者的感情,一个作者并不应该把道听途说和自己的主观想像强加到自己所要描写的实在对象上去,这样会带给读者强烈的认知错误。

    因此戈文在打算动笔写《道士塔》时,并不打算简简单单的将余秋雨的那篇《道士塔》抄袭过来,对他来说,余秋雨的这篇文章只不过是给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素材,一个写作的启门g。至于余秋雨在《道士塔》里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他是不会去照抄的。怎么能把心中的抑郁和愤世嫉俗来针砭中国老农民的愚昧和无知呢?尤其是这个农民还并不是如他所写的那样没有良知没有责任!

    中国自隋唐之后就有了“书厄论”的论述,几乎所有的文史专家们都认为历史上改朝换代的战luàn会对国家文物典籍的造成空前大的破坏,历朝历代的文物典籍的破坏的真正罪魁祸首,是战luàn和军阀们,与老百姓没有任何关系。可是余秋雨的《道士塔》却开了一个先例,将历史文化破坏的罪责归咎于像王道士这样的老农民身上的新的“文化厄运论”。这显然是不对的。

    不过余秋雨这种有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终极追问的散文却是需要戈文认真学习的。因此戈文就是打算以自己的笔写自己的《道士塔》。

    而实际上戈文也是这么做的,只不过这个过程并是那么容易和一蹴而就。

    任何一种写作,作者首先需要面对的总是自己的内心世界,无论外部世界如何喧闹嘈杂,作家总要保持内在的精神完整性,把对于外部世界的所见所闻所知所感沉淀下来,仔细品味。他需要始终保持着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天地,在这里让精神松绑,在这里,与一个个艺术心灵相遇,在这里苦苦思索、不断追问,让诗意的状态成为可能。

    ——这是巴金之前教导他的创作理念。而文化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