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皮卷全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羊皮卷全书- 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反而发愁如何打发时间。空虚感的特征是脆弱的自我形象。虽然获得了成功,但是空虚的人觉得自己就像罪犯一样,因为他认为他偷来了自己原本不配的东西,所以他有犯罪感。于是当他否定自己的能力时,胜利就变成了失败。他的空虚感成为失败机制运行的表现特征。
  以上这些就是失败机制的组成部分,它们是我们的敌人。我把它们写出来,以便你能容易地记住它们。现在,你该怎么对付他们?该怎样赢得这场伟大战役的胜利?
  战胜失败
  要想打败你的敌人——失败机制,首先你必须要戳穿它的伪装。貌似有理的推理和看来符合逻辑的思考都是迷惑你的伪装。别愚弄自己啦,否则你将输掉这场为生存、为内心的满足而打响的战役。你必须集中所有激情的炮火对准错误观点进行轰炸,直到把它们夷为平地。你必须掉转攻击性和愤怒感的枪口,杀出克服孤独感和空虚感的血路。同时,必须搞清一点:失败的行为并不属于失败机制的一部分。在某些活动或计划中的失败,对于一个人来说不足为奇。我确信一点:如果你从未失败过,那么你肯定从未真正尝试过。正如古罗马哲学家、思想家卢西尤斯·阿涅尤斯·塞纳科(公元前4~公元65,罗马哲学家和悲剧作家)所说的:“如果是人,就会钦佩那些敢于尝试的人们,即使他们失败了,也虽败犹荣。”难道托马斯·爱迪生是个失败者吗?当然不是,这种想法甚至是荒唐可笑的。虽然在大多数伟大发明成功之前,他有过无数次的失败,但是爱迪生从失败中吸取了教训,把失败建成了他成功的基石。失败乃成功之母,每一项发明都经历了实验的失败;没有失败的实验,就没有成功的发明。
  综上所述,我从生活中总结了一条重要经验教训:判断上的失误和操作中的过错都无法避免,除非你退出生活,躲进毫无生机的世界中。即使这样,你在习惯的支配下仍会犯错误。成功生活的秘密就是战胜失败,创造人生的辉煌:这是最重要的信念。忘掉错误,不为错误伤心,理解自身具有的人性弱点。那么,卸去犯罪感的重负,你就会自信地面对整个世界,认识自己最好的一面;制定好目标,在竞争中展露你能获得成功的才华。
  这一原则尤其适用于你对新事物的尝试,因为你尝试时,必然会被失误困扰,不要拒绝错误,轻松地承认错误,但是要藐视错误,宽容自己一如你对朋友的容忍,否则你就会扼杀你的尝试。然后你才能开发自己真正的潜能,在每一年之中不断加强、维护自己的个性,使它恢复本来的面目。
  每天检查一下使你精神不振的消极观念——
  你觉得自己愚蠢吗?
  你为自己的丑陋感到不安吗?
  你会因为有人说你软弱无能而全盘否定自己吗?
  你觉得自己没有男子气概吗?
  你觉得自己没有女性气质吗?
  你觉得自己不配得到任何好东西吗?
  这些都是容易自我折磨的领域,我不知道你有什么样的消极思想暗中腐蚀自己,但你必须识别它们并且把它们赶出去。你可以这样做:想想我们做事情时是否会有这种自我毁灭的想法,然后看看我们自己能拿它们怎么办(即使你自己很积极自信,但对它们也许一筹莫展)。我相信,你的思维有时还缺乏理性。缺乏理性的思考,已经贯穿了整个历史。例如巫医,炼金术士,淘金狂潮,鬼屋,探索“不老泉”,等等;更不必提历史中充满血腥的一页——野蛮的战争。多年以来,人们对于“女巫”的态度非常残酷:在欧洲,对女巫是以火刑处死。圣女贞德就是被视为女巫,以火刑处死。在美国,我们也有这样可耻的记载,例如塞勒姆一些“女巫”也被处死。可惜,今天我们许多人对待自己的态度就像我们是“女巫”一样。
  检查一下你对自己的态度,看看你是否对自己公平。如果你贬损自己是“傻瓜”,那么什么是这种评价的基础?假如说你有很多次不聪明,那么难道说你就从未聪明过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你的自我批评的基础就是自我损毁,归根结底就是让你觉得自己没有权利,让你陷入自我贬低的境遇之中。
  检查一下折磨你的“非洲臭虫”,也许真的只有米粒大小——就像杰西先生嘴里疤痕组织上的小块一样,但是却差一点儿压垮了高大威武的壮汉。他怎么会认为这是什么“非洲臭虫”呢?其实这就是缺乏理性的思想。人就是人,强壮会变为软弱,软弱会变为强壮。
  那些低智商的人反而极富常识。
  那些朴实无华的妇女,成为热心朋友之后看起来是那么美丽。
  那些生理有障碍的人最富有同情心。
  那些精神“不稳定”的人却有极为卓越的天赋。
  心理学家已经发现,许多说话结巴的人对孩子说话时却很流利。如果得到帮助,罪犯就能成为富有责任感的社会成员。这些就是灰色地带,不是完全白一块,黑一块。你该怎么对待自己的消极思想?你把自己全盘否定,把自己看成是完全邪恶,极为愚蠢,一无是处?
  谁都会尝到失败的滋味。乔·刘易斯好几年一直是重量级拳击冠军。他年轻时几乎战无不胜,是力量的象征。然而,第一次参加拳击比赛时,刘易斯却非常笨拙,一无名小卒、业余选手好几次把他打倒在地。在这场业余比赛里,他被击倒了九次。现在你已经检查了自己的消极思想,正要将它们减少到合理的程度;再看看自己是否能抛弃它们,如果不能完全抛弃,至少要保持合理的尺度,你才能与之共存。然后开始下一步,回顾已取得的成功,描画让你再一次真正感到自豪的成功。让成功充满你的头脑,始终想着它,看着它,闻着它,感觉它,抓住这幅成功的图景,让它铭刻在心中。
  当指责批评的思想反攻时,立刻将它扫地出门,回过头,用彩色电影的方式再看看美好的自我形象。过一种创造性的生活,在内心中取得战斗的胜利。不要放弃!继续战斗,你就将赢得机会。
  对自己说:“我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对过去成功的自信上,而不是集中于过去的失败上。我应得到生命中美好的东西。我是自己航船的船长,我将引导自己的头脑奔向创造性的目标。”
  你的心脏起搏器
  让你自我形象的塑造成为你的心脏起搏器,成为你的头脑加速器,成为你的精神催化剂。每天加强你对成功的反应能力,直到成功的习惯成为你的一部分,直到它能催眠你,毕竟习惯就是一种自我催眠的形式。努力驱逐消极思想,根除孤独感的温床。努力吧,这也许并不容易,但是你能做到。战斗是凶险的,如果你的心灵已深深陷入消极思想的堡垒中,那就不得不经历激烈的斗争才能获得胜利。不过这场仗值得打。于是你就能过一种创造性的生活,并得到快乐。于是你就能在灿烂的阳光下边笑边唱地走在大街上,信心十足。让你的自我形象不断加强,激励你走向更有活力的生活之路。信念,你自己的信念,这才是最好的心脏起搏器。

第十五课 如何从期望的艺术中获益

  难道成功人士都拥有相同的特征、习惯或个性吗?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找成功者共同拥有的分母,可是却不像期望的那么明显。虽然刚刚读过一些著名人物的故事,你却已然感受到一个人和另一个人是多么迥然不同。他们做事的方式五花八门,他们工作的习惯大相径庭,甚至连他们的个人生活也没有什么相同之处。然而,这些成就了伟业的人共同拥有的是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尤其是在他们成长和学习过程中锲而不舍的实践。他们会在脑海里生动形象地勾勒出自己实现目标之后的样子,并在脑海中始终保持这样一份意念,一次次地明确提醒自己:“我能成功!”大脑是一个神秘而奇妙的领域。迄今为止,我们对它的了解还是少之又少。大多数人虽然承认这种“头脑展望描绘法”的过程,但却无法解释头脑究竟是如何工作的。不过就算人们了解的只是这个过程,那也是功不可没。还有一个人,他是怎么想的呢?马尔库斯·巴赫博士多年致力于大脑的研究。他是一位当代宗教倾向研究领域的专家,是一位出版了17本书的作家、演讲家;同时还是一位国际关系和宗教内部关系领域的权威。现在就让我们和马尔库斯·巴赫一道徜徉,一同随他在书中的章节旅行,参与一次奇特无比的探索旅程。我相信,这一定会给你带来对生命、对未来的一种全新认识。
  现在,就让我们翻开马尔库斯的书《认知和领悟的力量》。
  一想到自己的成长经历如此不甚科学,如此“小家子气”,而自己却成就了今天的成绩,这一点不能不让我感叹!撇开斯波克博士(1903年出生,美国医生、教育家),撇开蒙台梭利学校(著名儿童教育学和心理学院,以教学法著名,鼓励儿童的自我教育),撇开心理指导,撇开性格测评,撇开罗尔沙赫考试/洛夏测验(一种性格分析的测试法,通过让受试者指任一组10个用墨点组成的图案,来评估感知、印象、情绪等方面的心理和生理倾向);这些在我成长的经历中都没有留下什么印记,更没有什么X光照出我的吸吮、吞咽、呼吸,一丝一毫的动作都不落下。不过,我也从来没有陷入过任何严峻的挫折和打击,从未被拎到法官和陪审团面前受审,更从未让父母为我失望,也从未贬损过自己。恰恰相反,让我一面高唱颂词,一面告诉你们,要是谈到我们家的名人堂的话,我到还真可以占上一席之地呢。我还真可以说,是我在我们家的名人堂上“名留青史”。那时我12岁,在一次音乐比赛中表现抢眼,得到了妈妈好一顿夸奖,末了还加上一句:“我真的为你感到自豪。知道吗,儿子?原本我并不想要你这个孩子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