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从三国开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无限从三国开始-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部分的人终究是利己的自私动物,在沈仕表现出懦弱时,他们尚且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是当杀戮就在自己眼前发生的时候,就连一直猖狂无比的名士边让也老老实实的闭上了嘴巴!

    名士的一张嘴再硬,又能够比得过刽子手手中的钢刀吗?

    <;a>;手机用户请到mqidian阅读。<;/a>;

 ;。。。 ; ;
第九章 董卓使者
    经过这么一场暴风骤雨般的镇压,兖州四郡内的反抗势力顿时被消灭了大半,剩下的一些要么隐藏的太深,要么被吓破了胆,暂时也都翻不起什么风浪,总而言之,随着两千多颗头颅的落地,沈仕夺取兖州后的第一场危机总算这么有惊无险的过去了。

    随着危机的解除,这场早晚会发生但是比沈仕最初得打算来的要早的杀戮也带来了十分丰厚的回报。作为存在了数十乃至数百年的一些世家豪族,他们粮草财富的积累无疑是极为可观的,单就粮草一项,这次抄家得来的粮草已经够五万大军吃上五年。

    更为可贵的则是土地与人口。

    在东汉末年,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大量的土地被集中在世家大族手中,而与之对应的,除了大量农民食不果腹之外,还有相当大数量的农户、工匠等成为世家大族控制的不入户籍不在朝廷人口统计范围内的奴仆。这些奴仆与土地一起,构成了这些世家大族财富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豪族巨富拥有数千不如户籍的奴仆在东汉末年已经成为了极其稀松平常的事情。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沈仕的这一次抄家不仅获得了大量的钱粮与土地,还获得了十六万原本被这些世家大族所控制的不如户籍人口——这可是十八万最为低廉的劳动力啊!别的不说,支撑沈仕屯田大计的第一批人口与土地已经有了。

    好消息还不止这些,在沈仕基本上控制住兖州四郡的形势的同时,身为曹操好友并且跟袁绍不睦的张邈以及新被任命为济北相的鲍信都对沈仕表现出了极大的支持,尤其是鲍信,更是将整个济北国都献给了曹操,如此一来,兖州八郡之中,已经有五个郡落入了沈仕的手中。

    不过已经有些消化不良的沈仕暂时已经没有力气继续扩张了,如今摆在沈仕面前的首要任务是平稳因为刚刚的雷霆杀戮而动荡的人心,彻底控制住这兖州五郡的形势,将这兖州五郡彻彻底底的掌控在手中,成为自己日后征战天下的根基。

    诚然,杀戮能够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但是也不可避免的加深了兖州众多本土士族对沈仕的厌恶感,甚至就连裴潜所代表的裴家都对沈仕这次过分的镇压表现出了不满,辞官以示抗议;刚刚投靠沈仕没多久的陈宫更是跟沈仕大吵起来。而面对这些,哪怕是原来历史上会背叛曹操的陈宫,沈仕也只能够暂且选择忍受。

    尽管从某种程度上说,世家大族是这个时代的蛀虫,但是不容否认的是,这个世界上教育程度最高、手中掌握的实力最强的一群人仍旧是世家大族,兖州需要治理,就离不开这些家族的帮忙,国家需要尽快平定,沈仕就更不可能彻底将世家大族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上。

    所以在这场立微的杀戮结束以后,沈仕既是为了稳定兖州也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不得不放低了身段,亲自邀请辞官的裴潜重新出山,同时又从部分表现不错的世家豪族中选出了部分未必是最聪明但是看上去服从性不错的人到州郡县担任一些并不是特别紧要的官制,甚至不惜放过让自己恨得牙痒痒的边让,采取利益均沾的方式,来缓和自己与兖州本土势力的关系。

    在这一系列的举措之下,兖州五郡总算恢复了平静,而手握五郡实权的沈仕在局势趋于平稳之后也终于如愿以偿的在张邈、应劭等人的默认下自领兖州牧,然而还没有等曹操上报朝廷,朝廷的使者韩融却先一步到达了!

    说韩融是朝廷的使者其实并不恰当,因为在当前这种形势下,朝廷的使者也只是董卓个人的传声筒而已,而韩融这个早早就彻底投入董卓怀抱中的名声不错的伪君子,更是心甘情愿的成为了颇受董卓信任的狗腿子,与胡毋班、阴修、吴修、王瑰等人一道成为了董卓合纵连横拉拢分化联军的急先锋。

    董卓虽然是一介武夫,但并不是一个傻瓜,否则的话他不可能取得如今的成就,再加上他的谋主李儒的助力,自然不会笨到只靠战争来解决问题,而是在有目的的收缩兵力稳定后方的同时,展开了对貌合神离的关东诸侯的智谋攻势,开始运用合纵连横、高官厚禄等手段离间关东诸侯的关系。

    作为实力相对强大,位置极为重要而又野心勃勃的一路诸侯,沈仕自然也被董卓列为了可以利用的对象。

    “大人,丞相许诺只要曹将军愿意听从朝廷号令,不仅可以任命他为兖州牧,还愿意把女儿许配给曹将军,两家永结秦晋之好!”昌邑的大牢内,本来一脸惶恐的韩融见到终于有人来探望,意识到这是自己最后的活命机会的他忙不迭的稽首说道。

    在羽翼未丰之前大义绝不可丢!

    就连袁术那样四世三公的世家公子在称帝之后也落得个凄惨至极的下场,更不用说是实力更弱的沈仕了。

    沈仕敢冒险以讨逆的名号干掉破坏盟军团结相互征战不休的刘岱与王肱,是因为他么两个的所作所为也并不正当,灭了也就灭了,操作得当绝对不会搞得声名狼藉。但如果敢明目张胆的将董卓的手下待若上宾的话,沈仕可真的就要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了。因而在韩融一露出代表董卓的意思的时候,沈仕就立刻将他关入死牢之中,以示与董卓划清界限。

    与董卓同流合污绝不可能!这是关东诸侯的共识!

    如果沈仕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与董卓合作的话,别看袁绍等人诸侯不敢触董卓的虎须,但是他们那三四十万大军却绝对十分乐意把沈仕给碾压掉,然后瓜分了沈仕的地盘儿。

    所以,无论如何,与董卓合作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可以占董卓的便宜啊!

    在兼并了大汉南北二军、西园八校尉所部以及丁原的人马后,董卓无疑成为了这个时代军力最强的军阀,然而与此同时他却也是内部最不稳的军阀,其根基之不稳甚至连用强硬手段占据大半个兖州的沈仕都不如。

    在内部,除了那些大汉忠臣、世家大族的暗中抵抗之外,军队之中隐藏的危机更是令他焦头烂额,如今董卓军兵力虽然强盛,但是真正称得上嫡系的连三分之一都不到,麾下将领诸如吕布与樊稠更是有诸多龃龉。

    董卓之所以选择放弃洛阳,除了关东诸侯兵力更胜的原因之外,更多的还是因为他自己内部极为不稳,需要收缩兵力,巩固基础。他自己更是不敢稍离政治中心,以防出现什么变故。而在董卓不敢离开首都的情况下,他的手下当然也没有人有足够的威望可以带领董卓军的主力外出决战,一举荡平关东诸侯的威胁。

    在绝了以主力决战的方式一举打败关东诸侯的可能之后,董卓只能够采取重点打击与拉拢分化相结合的方式来瓦解关东诸侯,这也就是董卓派韩融前来的最主要原因,而这也就给了沈仕占董卓便宜的机会。

 ;。。。 ; ;
第十章 戏志才
    尽管夺取兖州这件事沈仕做的并不地道,为此也引起了诸多诸侯或明或暗的不满,袁绍甚至都有了派兵讨伐曹操的打算。然而即使在这种极为不利的情况下沈仕仍旧不至于沦落到人人喊打的境地,反而在最近这段时间不断吸引新的的人才前来投奔,究其原因,除了草拟的《唯才是举令》之外,在讨伐董卓时的忠君为国以身犯险的英勇表现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至少就目前而言,沈仕所扮演的曹操在大部分人眼中仍旧是一个心向朝廷的忠臣。

    在大汉忠臣的光环之下,沈仕不仅可以获得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也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甚至就连原本应该先去投奔袁绍的荀彧在面对沈仕的邀请时,也选择留在沈仕身边,并为沈仕推荐了戏志才等优秀人才。

    在荀彧等人看来,曹操虽然算不上一个好人,但却绝对是一个忠臣,在夺取兖州这件事上的确做的不地道,但毕竟刘岱与桥瑁这两个在大敌当前仍旧相互攻杀的家伙也算不得什么好鸟,沈仕能够果断抓住时机击败他们占据大半个兖州,反而更能够凸显出他的魄力与能力。

    在乱世想要芟夷群雄复兴大汉,这份魄力与能力必不可少!

    至于这份魄力与能力会不会升腾出更大的野心,荀彧此时却并没有多想——或者说此时的荀彧也并没有更好的选择,毕竟此时的关东诸侯根本就没有人比沈仕的表现更积极,在诸侯要么置酒高歌要么互相攻伐的情况下,敢于硬拼董卓的沈仕无疑是表现的最心向大汉的一个——至少要比袁绍那个志大才疏外宽内忌畏缩不前的家伙强——荀彧不辅佐他还能够辅佐谁?

    而且,荀彧对自己以及自己所推荐的好友人才也有着充足的信心,坚信凭着这些人心向大汉的人的努力也一定能够将曹操辅佐为大汉忠臣。

    只是此时的荀彧想不到的是,有些事并不是他的一厢情愿就能够实现的,就算是他的至交好友有时也未必会跟他的一条心,比如说荀彧极为看重的谋士戏志才。

    戏志才在历史上是一个英年早逝的人物,只留下了三两句话的记载,但是却被曹操倚为谋主,甚至大名鼎鼎的郭嘉也只是他的继任者而已。能够让历史上的大奸雄曹操如此倚重,戏志才的能力可想而知。

    在沈仕与戏志才的初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