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美人谋-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山美人谋-完结- 第2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请便。”

   “请便。”

   两人异口同声的道。

   宋初一点点头,转身出去,腾出地方给他们折腾。

   大梁宫。

   魏赫手里紧紧握着加急军情坐在君位上,文臣武将分站两边,而武将这边已经全部到大殿中央单膝跪地,请求领兵出战。

   秦国这次的动作,大有不灭魏不罢休气势,魏国上下皆不敢等闲视之。

   “寡人……”魏赫终于开口,“使闵子缓为将军,领军支援大将军。”

   所有人皆愣住,闵迟亦有些吃惊的抬头看着高坐上魏赫,那张脸被旒冕半遮半掩,看不情表情。

   这段时间魏赫的刻意冷落,闵迟早有察觉,亦知道是什么原因,所以二话不说,单膝跪地,表现出一副感激涕零的样子,“臣必竭尽全力守卫大魏!”

   魏赫看了他一眼,“善。”

   寺人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将虎符交到闵迟手中。

   看着手里的虎符,闵迟心里百味具杂,这是他一直想要的东西,可惜时机不对,君主的动机不对。

   魏国是闵迟心底欲效命的国家,初入魏国的境况很糟,但闵迟一直期待魏王有一天能倚重自己的才华,予以重任,并且他一直为此而努力着,可惜魏王决断早已不似早年那样果断,将他控制在身边,又不中用他。所以他筹划两年,终于逮到一个绝佳的机会杀了蜀王,选择了一个他认为比较好影响控制的君主。

   然而,命运弄人,这位敦厚的君主竟也对他起了疑心。

   “我王!”一名将军正要劝谏阻止。魏赫打断他的话,“四万人马由安陵、长社调集,已赶赴山阳,闵将军请速去会和。”

   惠施一惊。立即道,“我王,安陵、长社实非明智之举!大军千里迢迢跋山涉水,所需时间长、耗费粮饷不说。待赶到之后,战力大打折扣,请王上收回成命!”

   “请王上收回成命。”一半文武大臣齐齐附议。

   魏赫将竹简丢在案上,“先行已有齐将军率援军过去,闵将军这四万人马是增援,此事就这么定了。”

   安陵、长社那一带是公子嗣的封地,公子嗣被圈禁,但是实力仍旧在,若是一朝破出牢笼。极有可能掀起兵变,那块地方原驻守的军队是一个巨大的隐患,此时调出来充当战场先锋,多半就战死沙场了。

   众人明白了魏赫的用意之后,再看向闵迟的眼神就略有不同了,有的同情,有的猜疑。有的疑惑……

   这时所有武将都暗自庆幸,亏得不是让自己领兵啊!谁都知道,公子嗣封地上的守军有大半都是亲兵,他们也不是傻子,千里迢迢的奔赴战场分明是叫人送死,能乖乖服从调遣?别说打仗了,这批人能不能带到战场还很难说啊!

   众人生怕再出言阻止会被划分成公子嗣旧部,纷纷缄默。惠施再次劝谏,“我王,长社是边境守军,轻易挪动,恐韩国会趁虚而入,毕竟从长社到大梁距离并不遥远。且道路畅通……”

   “补充兵力的事情已交给李将军了。”魏赫道。

   惠施的心已经凉了半截,却还是坚持道,“我王,老臣曾听闻过乡间有一穷户家冲进一伙强盗,抢了一只鸡,他认为家里招贼是东墙倒塌不能防人入室的原因,于是费尽力气把西墙拆了垒起西墙,谁知次日竟有贼从东边而入。”

   惠施恳切道,“四面皆敌,我王拆了东墙,又岂是一日能够补上?贼人说不定就趁机而入了!请我王三思。”

   既有丞相不避嫌的开了头,便有人跟了附议。

   “韩魏如今还是盟国,丞相慎言。”魏赫承认惠施所言的确有道理,只是,“寡人密令早已发出,惠相之言大善,寡人会令人将后续补充准备妥当。”

   惠施身形微晃,微微拱手,不再多言。

   次日。

   传言惠施在官署昏倒,御医抢救过来之后送回府内养病。

   惠施悲痛之下挣扎着从病榻上爬起来,写了洋洋洒洒一千言的辞官书,立即便让人呈送到魏赫案上。

   这一封辞官书字字泣血,但因为表达的东西太现实不免显得有些尖锐,导致魏赫既痛心又刺心,忍了两日,终于咬牙亲至惠施府邸探病。

   惠施自二十多岁便才名在外,他也曾四处求官,皆不如意,甚至屡屡遭驱逐,他负气返回家中专心做学问,从此以后再也不曾出来求官。十年之后因庄子的一句评价,他学富五车的名声渐渐被世人所知,于是事情颠倒过来,列国纷纷派使者前来以高官厚禄相邀,皆被他拒绝。直到魏国派公子n为使者亲自相请。

   这样一个人,傲骨傲气岂是寻常之人能比?

   彼时,惠施被公子n说动,亲自至大梁与魏惠王一晤,言谈间,被这位君王的见识和才华折服,纵然他知道魏惠王身上有许多不足,即便只是个外相的位置,他还是义无反顾的留在了魏国,尽心尽力谋划。

   惠施的名家学说是研究万事万物之间的关系及变化,因此看待问题比常人更深彻,以他几十年的阅历,如何瞧不出自己现在的处境?

   现在听说魏王亲自前来探病,惠施亦提不起任何兴致,只对守在榻边的儿子道,“说我还在昏睡。”

   惠章有些吃惊,压低声音道,“父亲要避而不见吗?”

   “不,君王若非要进来,岂能拒之门外?你照办便是。”惠施无力的闭上眼睛,喉中微涩,“替我转达一句话给王上……”

   秋日午后耀白的光从窗户照射进来,寝房里呈现出一片苍白,一如惠施的脸色和声音。

   “儿明白了。”惠章替他掖了掖被子,出去代父迎君。

   魏赫听说惠施还在昏迷之中,便象征性的进来看了一眼,然后向惠章交代了几句,外相之职只有惠施能胜任,话里话外竟是拒绝了他辞官。

   惠章道,“王上,父亲清醒时曾交代我有一句话转达给您。”

   魏赫道,“请说。”


第351章 谁都可能死


    “父亲说:先王薨,吾心即死,已无心天下。”惠章目光飞快的从魏赫面上掠过,恭谨的垂首。

    魏赫转眼看向寝房门,抿紧了唇,怔怔然许久才缓缓道,“寡人知晓了。”

    自从登上王位,魏赫觉得一切都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简单,世界还是同样的世界,只是当站在居高临下的位置上,人心的复杂与善变让他觉得恐惧。

    惠施的品德天下皆知,他从来没有怀疑过,但他还没有适应突然的身份转变,忘记现在已经没有什么阵营可言,这魏国是自己的魏国,这所有的臣子皆是自己的臣子!所以他没有把惠施算作自己的阵营。关于闵迟的问题依旧与原太子旧部商议,而且他心里隐隐明白,如果事先把此事告诉惠施,不可能成事。

    这一时的任性,代价是一个忠臣的心。

    这时候,他陡然想起闵迟那天问过的话:赢驷是个什么样的人?

    直到这一刻他才明白,闵迟并非是真的询问他对赢驷的看法,而是在告诉他怎样成为一名君主。

    魏赫回到宫中,屏退所有人,独自坐在大殿。

    这段时间的一切不断在他眼前闪现,他才愕然发觉,魏国即便是没有他,一切依旧能够运转,而他的存在好像仅仅是一种象征而已!再想想自己的父王还有秦王、齐王,那才是君临天下啊!

    当第一缕阳光照进大殿,魏赫才惊觉不知不觉已经坐了一夜。

    想通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下令厚赏惠施,并决定傍晚再次亲自去探病,恳请他回朝辅佐自己。

    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世上不是所有悔过都有改正的机会。他尚未来得及出宫,便得到消息:惠施已弃官,午时便带着家小返回宋国。

    惠施的亲人大都不在身边。他有两个儿子,皆已成年,长子留在宋国守着根,早已成家立业,身边的惠章是幼子,年十七,早在宋国定下了一门亲事,女方过完年才及笄。他走时。只带了些路上所用的细软,两辆马车,几名忠仆,抛下在魏国的所有家业。两袖清风而去。

    人早已出城,在这战事紧张的关头,魏赫亲自追出去显然不太现实,而惠施决绝无丝毫转圜的余地,恐怕就算是拦住也绝不会回头了。

    国不可无相,容巨之前代相期间没有出过什么岔子,仓促之下魏赫只好令他再度代相。

    此时,闵迟早已离开大梁二十余里,接近山阳。

    平周城的守军坚持了八天九夜。终究被秦军攻陷,魏军守城将领战死。

    从平周出发的魏国水军已上岸攻打汾城。

    宋初一派人将公孙衍押回咸阳,自己则就近汾城驻扎,以便随时支援。

    张仪则一面令使者去魏国传信,要以公孙衍换取最大的利益,一面又书信韩赵,游说两国趁机攻魏。

    上回魏国与齐国联手。攻占了赵国大片的土地,赵国早就在观望秦魏之战,只需张仪煽动几句,便开始整军对魏国发起了大规模的攻击。

    韩王见长社守军被调离,当初组织联盟的公孙衍已被秦国俘虏,盟约算是作废,也觉得机不可失,立即发兵攻打长社、安陵。

    韩国只盯着长社、安陵这块地方。抱着能占一点是一点的心态,看着别人如何行事,倘若秦赵两国真能把魏国拆散了,韩王很乐意真正加入这场灭国战,浑水摸鱼趁机分一杯羹。

    短短一个月,魏国边境烽烟四起。

    汾城魏军惨败。只有中都晋鄙率领的主力军依旧坚不可摧,然则,现如今魏国处处皆有战事,晋鄙需要掌控全局,不能总是困在中都这块地方守城。晋鄙觉得先至的援军大将齐超有勇无谋,做先锋还行,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实在不足以守这样紧要的地方,晋鄙连忙送信回大梁,要求派另外一位将领郇补前来,他又坚守了一段时日。

    直到九月中旬,闵迟率军赶至,晋鄙观察了数日,见他精于兵事,便将中都托付给他,自己退居中军指挥全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