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美人谋-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山美人谋-完结- 第1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喏。”

    武山退出去,赢驷端起茶盏饮了几口,才问道,“所为何事?”

    宋初一放下竹简,直身道,“君上,臣想请命去巴蜀一趟。”

    “不可。”赢驷想也未想的便果断回绝了。从《灭国论》的侧重来看,宋初一擅长的还不是邦交,而是在幕府中协助主将统军,他怎能允许大秦的人才有所闪失?

    “君上……”

    赢驷打断宋初一的话,“寡人说所言,从未有收回。”

    宋初一咬牙,长得这么俊怎么这么不善解人意呢她调整一下心态,道,“臣不去也行,但公子疾虽有将才,行邦交之事却有些勉强,故而臣举荐一人。”

    “何人?”赢驷幽深冷硬的目光稍有缓和。

    “张仪”宋初一道。

    赢驷略顿了一下,“从未听说。”

    “此人乃是鬼谷子门下,学的纵横之道,极善邦交之事,倘若有他去巴蜀,此事方能无虞。”宋初一是从心底里觉得即便真是自己去,也未必能比张仪做的好。

    因赢驷与商鞅颇有过节,所以对用别国人才心存顾忌,当初若不是宋初一毫无预兆的把《灭国论》呈在他眼前,他亦不会用她。

    考虑到这是非常时期,秦国内忧外患,但又正是图谋外扩的大好时机,赢驷也就放下心中这点结,“此人目下何在?”

    “半年以前,臣曾在卫地遇见过他,当时闻他话中意思,颇有入秦之意,君上可令人先在秦国寻人。”宋初一道。

    “善。”赢驷颌首。

    宋初一肃然道,“此事君上要紧着些,巴蜀之地对于秦国的意义非同一般,相信君上心里比任何人都清楚,倘若寻不到张子,还请君上允臣入巴蜀。于秦来说,哪怕用几个宋怀瑾去换巴蜀之地都值得”

    赢驷眉心微微拧起。他方才已经说过,说出去的话是泼出去的水,绝不可能收回,宋初一却再次提出这个要求,虽然明知道不是刻意挑战他的话,但难免令人不悦。

    四目相对,两人均能看见彼此眼中的坚持,气氛一下子僵持起来。

    不知过了多久,武山的声音打破僵局,“君上,景监大人来了。”

    赢驷收回目光,淡淡道,“让他进来。”

    宋初一亦敛了神色,继续挑奏简。

    “见过君上。”一个温雅敦厚的声音传来。

    景监是先君身边的内监,颇得先君信任,还曾经作为秦国使节出使他国。现在他虽然已经不再管理事务,但赢驷却如先君一样对他十分信任。而且据说当年,是他一次又一次的向先君举荐商鞅,才使秦国没有错失这一人才。

    宋初一对景监十分感兴趣,便抬头看过去。

    景监一袭黑色广袖布袍,面白无须,虽则已经年近五十,但看起来还十分年轻,与秦人皮糙肉厚的汉子形象迥异。

    “免礼。”赢驷原本叫他过来,是想让他帮忙分类奏简,但现在临时变了心思,“坐吧。”

    “喏。”景监见宋初一看过来,便朝她微微一笑。

    宋初一亦回以一笑,算作打了招呼。

    “柱下史且说张仪其人。”赢驷道。

    宋初一会意,赢驷是想让景监去寻找张仪,便转向他道,“张仪乃是鬼谷弟子,纵横家,年约二十六七,至于形貌,我稍后可绘一幅像。”

    绘图的水平虽然一般般,再加上一些言辞形容,总比光干巴巴的说来的具体一些。

    景监点了点头,转向赢驷道,“先生是想寻此人?”

    “嗯。五日之内给寡人消息。”赢驷道。

    他这命令下的轻松,不知又有多少人要五昼夜不能睡觉了。

    “喏。”景监答的也痛快,他至今手里还握着极大的消息网,“臣下这就去办。”

    “去吧。”赢驷道。

    宋初一也立刻道,“臣下事已禀告完,容请告退。”

    赢驷本想惩罚一下她,但看着那副笑眯眯的嘴脸,不禁有些头疼,心觉得仅仅用分类奏简来惩罚,实在太便宜她了,于是挥了挥手,暂时眼不见心不烦。

    “臣下告退。”宋初一起身,恭恭敬敬的退了出去。

    她看见廊上着一袭黑色布袍的人,便缓了一声,“景监大人。”

    景监回身看见她,拱手施礼道,“柱下史。”

    “景监大人不必多礼。”宋初一还了一礼,与他并肩往外走。

    景监道,“还请柱下史回府之后尽快绘图,在下傍晚便令人去取。”

    “这是自然。”宋初一道,“张子早已意欲入秦效命,想必早已到秦国了,只是至今不见人,恐怕是碰了壁,建议景监大人着重搜寻咸阳即可,以在下对他的了解,倘若投秦不成,他不会去秦国别的城池逗留。”

    “多谢柱下史提醒。”景监拱手道。

    宋初一笑道,“应该的。”

    两人说了几句话,便在快到宫门处分开了。宋初一对景监比较感兴趣不假,但景监的身份很敏感。秦国废除用人殉葬之后,景监作为孝公的近侍,应当去为孝公守灵,但他是举荐商鞅之人,又曾经跟着商鞅一段时间,老氏族对他可谓恨之入骨,赢驷把他留在宫内,一方面也是避免老氏族对他报复。

 第151章与赢驷僵持(2)

    收费章节(8点)

    第151章与赢驷僵持(2)

    然而,宋初一不太能想明白赢驷究竟是以怎样的心情车裂商鞅。倘若真是传言那样恨商鞅入骨,怎会留下景监?但倘若不恨,又怎么会亲自追击,连一个苟活的机会都吝惜给予?

    君心难测,在赢驷身上,宋初一第一次感受到这四个字。

    巴蜀那边的消息一时不会传来,但是赢驷把三晋的事情也交给宋初一了,所以依旧忙的不可开交,各路消息接踵而至,她每天光是分析这些消息都用去了三四个时辰。

    最终她选择了一个最轻描淡写的手段——散布赵国用计离间韩、魏的消息。

    赵、魏之间的邦交关系已经远不如从前,最近十几年还常常发生一些小规模的战争,魏国一再吃亏。现在赵国因内乱元气大损,只要有个充分且名正言顺的理由,魏王会绝对不会放过这个大好时机。这个理由,可不会有人在乎究竟真实性是多少。

    而宋初一便轻轻的给了这么一个理由。虽说看起来只是件小事,但想要把秦国从中撇清,还真是花了宋初一不少功夫。

    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自然不是那么好发动,但是商道与政道虽都讲求“利”之一字,但在这个弱肉强食的时代,政道要残酷的多。

    魏和赵即使关系不怎么样,但毕竟还做了许多年的盟国,可是如今事情势一变,即使魏国君臣能看出破绽,却还是立刻翻脸了。

    宋初一的消息散出去不到半个月,魏国的大军便已抵达赵国边境。

    秦国得到消息之后,开始“秘密”备战。

    景监寻找张仪的事情延了两次时间,也终于得来音讯——张仪在秦国呆了三个月之后便离开了,半个月前就已经入齐,并且得到齐王赏识。

    前一世便是如此,宋初一对这个结果丝毫不讶异,倒是赢驷有些意外。当年齐王二十余岁便能在那些老谋深算的国君中间丝毫不落下风,可想而知其手段不弱。且他重用魏王弃而不用的孙膑,并且敢交托自己的全部信任,这种魄力和自信,泛泛之辈实在难以做到。所以起初赢驷从宋初一口中听说张仪时,并不以为意,但他很了解齐王的识人用人之能,因此也对张仪上了心。

    咸阳宫内。

    宋初一第五次求见赢驷,却被拦在殿外,武山轻声道,“柱下史请回吧,君上现在不得空。”

    “劳烦再去通报一遍,此事乃是秦国头等大事,别的事情都可以放一放。”宋初一道。

    武山缩了缩脖子,神情毅然的摇了摇头,“不可,先生莫要为难奴。”

    起初因为武山对宋初一的印象不错,所以前两次帮忙去通报了,结果这日子就过的生不如死,他可不敢再触犯君颜。

    眼见武山进了殿,烈日炎炎,宋初一站了一会儿便浑身大汗淋漓,她抬头瞧了瞧白晃晃的大太阳,一咬牙,高声喊道,“君上臣有十万火急之事要奏,事关大秦基业,不可怠慢啊,君上”

    外头开始长篇大论的劝谏,且句句戳着痛处讲。

    殿内。

    武山立于殿侧,一边看着案边着玄袍的青年,一边听着外面宋初一的劝谏,不知不觉两鬓出了汗,但瞧着那张冷峻的侧脸上依旧是专注的神情,又稍稍松了口气。

    “让他闭嘴,进来。”空旷的殿中响起赢驷寒凉的声音。

    “喏。”武山立即小跑着出了殿。

    片刻,武山领着宋初一走入殿内。

    “坐。”赢驷淡淡的吐出一个字,继续埋头看奏简。宋初一则寻了个位置,跪坐在不远处的席榻上看着他。

    时间一点一滴的流逝,一个看奏简看的专注,一个盯着美男子看的目不转睛。

    武山恭立在赢驷身侧,不禁暗暗抹汗:连续五天了究竟什么时候才能说句正经话啊武山看向无所事事的宋初一,心道,君上好歹是在批阅奏简,柱下史这么干坐着竟也能坐的住,实在定力非凡呐

    这是武山比较委婉的想法,若是直接些就是——宋初一的脸皮之厚,全大秦怕是找不出第二个了人家都不打算搭理她,竟还能这么坦然的坐在这儿

    宋初一第一天来的时候便将所有的利害关系全部都说尽,第二天又重复一遍,赢驷只顾埋头批阅奏简,也不理会她。这两天宋初一觉得再说也没有什么意思了,便开始专注欣赏美男子,只等着他空闲的时候再继续劝谏。

    “君上。”宋初一见赢驷批完奏简,立刻抓住机会说话。

    赢驷揉了揉太阳穴,淡淡应了一声。

    “事不宜迟啊”宋初一言简意赅的道。

    赢驷皱眉,盯着她半晌才道,“你去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