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满重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圆满重生- 第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汪新把他的简历拿过来翻了一下:“矿大计算机专业应届毕业生——无所谓了,工作经验虽然很重要,但那不是唯一……”

    “那个……”李咏道,“待遇挺好吗?真有一千八?”

    汪新看了他一眼,心里觉得好笑,便道:“看水平,他是中科员出来的,你要是技术比他好,我可以给你开得更高。”

    李咏“嘿嘿”笑了两声:“没那本事没那本事,其实上学的时候几乎没开什么网络方面的课程,在这一方面我接触得很少,但总不能老在家里呆着啃父母的肩膀吧,你也知道的,计算机方面的工作我们这边不是特别好找,很多单位都只是想招个打字员——反正你就当我是实习,不会的东西我可以学吗,我学东西还是挺快的……”

    “我知道了。”汪新点点头,“哪种编程语言你使用得比较熟练?有自己做过的小软件也可以拿过来看看。”

    李咏答道:“我熟练的就是Basic,刚进学校的时候,学校里都是些破机器,比如那个苹果,没有*作系统的,就得用Basic,开的课也是Basic。后来添置了新电脑,装的dos,但还是不够用,人多,最好的时候是一节课上两人一台机器,也就是能处理完作业的,没有什么条件自己再练……”

    他说的倒也是实情,在这个时候,虽说大学院校里面的计算机密度算得上挺高,但基本上还不能满足上课时一人一机的要求,所以除了部分头脑灵活知道走机房管理员后门的学生之外,大多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不是很强。

    但无论如何,几年的学习使他们积累了应有的基础知识,只需要进行一下短期培训,还是可以胜任相关职位的。

    ——只要他们不是想着混日子。



………【第四十四节 开发和推广】………

    一天过去了,汪新接待了7个来应聘的,接了3个电话,忙得只在中午花了半小时时间跑回家拷了两张盘卷了张煎饼打印了几份合同。

    最后汪新决定招的只有三个人:龚灵云一个——水平不用说;李咏一个——感觉基础比较扎实而且接受能力不错;还有一位是李咏的校友,也是应届毕业生,叫杜冲,是个知道给机房管理员买烟的,水平跟李咏差不多,但网络方面稍微知道一些。

    说好了一周后,周一开始上班,然后把源代码给龚灵云研究(汪新不怕泄露,因为邮箱里的那一堆信告诉它:这玩意儿的技术水平实在不怎么样),然后要求另外两位这周内好歹找些书看看,学习学习,别到时候什么忙都帮不上……

    而实际上,汪新也不指望他们在刚开始的两三个月内能做些什么,会写一些能够在本地实现什么功能的小代码就行了,得慢慢培养不是?

    这是最好的年代,互联网着有绝大多数人想象不到的潜力;这也是最坏的年代,想找个会网络编程的都不容易……

    有鉴于此,汪新决定把软件正式推广宣传的时间再往后推,三个月?或是半年?或是再长一点?这一世第一次汪新对自己的行为没有多少信心。

    所以他是真的感觉到了时间的紧张,便更加忙了起来,甚至自习课都开始请假了——前一周是请了一次去抓紧时间配了四台电脑,之后学校的自习课(包括早晚自习)他就没上过,全都是泡在公司里。

    龚灵云现在有着开小组组长的头衔,但他是只管闷着头对程序进行修改甚至重写代码,员工培训的事他是根本不管,所以汪新便不得不在帮忙写代码的同时,对两位大学生进行网络编程的指导——虽说他的水平不是很高,但解答这两位在看书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绝大多数问题还是可以胜任的。

    李咏和杜冲学得也算认真刻苦,大概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就可以稍微帮得上龚灵云的忙了,这二人还表示很惊奇,说是感觉在学校的时候,一年多都未必能学这么多东西。

    对他们的这个说法,汪新觉得不以为然:在学校你一个星期能有几个小时玩得上计算机的,这儿可是一天到晚随时可以抱着键盘呢。

    转眼间,就到了1997年3月,。bee上的小蜜蜂网络即时通讯软件已经更新了十几个版本——反正一解决了一点小问题汪新就给放上去,用户也达到了3oo多个,汪新的邮箱当然也总少不了提意见建议的邮件。

    虽说龚灵云认为,程序还有很多需要优化和完善的地方,但汪新已经等不下去了。

    最新的o。98b版本收到的意见只有三四份(汪新无视了用户群很小的现实),汪新觉得,做到现在,它已经有了商业化运作的资本!而且公众多媒体通信网(169网)1996年12月全面启动之后,上网资费开始下调,上网人数开始增加——这时候还不赶紧把软件推广开去,等有强力对手出现,那再想占领市场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于是,1997年3月底,小蜜蜂1。o。o正式版开始布,同时,汪新花了3o多万在国内几个计算机杂志报刊上买下了一个季度的广告位——还不是最贵的位置,然后又自己写了一些软文,花钱表——这还是他两辈子以来第一次写稿赚不到钱反倒要赔钱进去的……

    做网络就是烧钱,汪新终于有了切身体会。才半年时间,钱就花出去上百万了,而且以后一两年时间内花钱的地方肯定还多得是呢!

    但还好,汪新还有收入:《保家卫国——决战平原》最终到手2o来万;海州宝贝玩具厂那边虽说题库卖得一份比一份少,每月总还能有些收入——预计从刚开始到之后几个月时间内,它给汪新带来五六十万总是没问题的;还有就是电视台两个节目的分成,春节的时候汪新拿到了近7o万,到97年底就算电视台在这两个节目上能拉到广告费用少了,百万以上总是可以到手的吧——汪新觉得自己这个要求已经是不知道打了多少折了……

    所以,在打广告的钱花出去之后,汪新手头还有二百多万可以供他挥霍,精打细算的话,撑过一年总不会有问题,而一年之后估计用户的数目已经达到了不需要再去做广告的地步——如果达不到,那汪新觉得自己不如一头撞死算了……

    与此同时,公司终于有了个正规的会计——其实就是周安,不过他把原来的工作辞掉就是了,汪新开出的工资可是他之前的近1。5倍,而且工作量也少了许多,而且架不住汪新的软磨硬泡,所以他就过来了。

    在周安看来,他是冒着风险的,因为几个月来公司没有一分一厘的收入。

    但汪新对网络未来的展前景的“推理”和“预测”让周安心动,而且妻子下岗了,又拉不开面子就摆小摊,家里就他一个能赚钱的,女儿又快上要初中,还有家里已经有两个没添置过新家电了——这些要钱!

    跟厂子里的同事尤其是一些小年轻打听,从他们嘴里周安听得出来,那个叫“网络”的玩意儿或许真的有搞头。

    所以周安决定赌一把!但他对汪新提出了个要求:签终身合同,而且如果公司如果开不下去了得给他足够的赔偿金。

    对于这个要求,汪新初尔是感觉到稍有点不痛快的,但转念一想,他就乐了——你想卖身一辈子,难道我还不敢要吗?至于公司开不下去的可能性,那太小了,过两年网络泡沫一起来,我觉得没本事干了不能把成本加个零卖给别人吗……

    心里这么想,嘴上却不能这么说,汪新当时说的话很动听:“像周叔叔这么稳重的人肯屈尊来我这个小公司帮忙,就算您不说我也舍不得您走啊,至于钱的方面,无论如何都不能让您吃亏……”

    一番话把周安哄上了船,而且他还兼了个接电话的职位,照汪新的话说这叫是“我们这都是年轻人,就您老让人听着就放心”……

    报刊杂志上的广告效果非常明显,毕竟在这个年代,读书看报是最普遍的获取信息的方式。

    在网络没有成熟好用的搜索引擎的情况下,虽然说小蜜蜂已经在网上出现了半年,而实际上知道它的人并不是很多。而现在广告一出,又有着挂名“评测”的软文里不吝赞誉之辞的一番吹捧,很多在网上只知道看看网页逛逛论坛且美其名曰“网上冲浪”的人一看:原来还有这么样的一种东西?下载了玩玩看?

    安装好了便去搜索天南海北的网友,一聊便上瘾了——这可比交笔友方便多了啊!然后如果朋友能上网的,便推荐给朋友用,这就又给小蜜蜂带来了用户。

    用得有了感想的,便去自己常逛的论坛贴——这个好,不用像报纸杂志一样非得是写得好了才能,就算是帖子里有文笔不通的、有错别字什么的,只要能写出新东西,便总会有不知道在哪儿的网友追捧,很能满足人的虚荣心呢……

    于是到了4月下旬,汪新就不得不换了一台服务器——没办法,小蜜蜂的用户数量增长得太快,短短的半个月,就从3oo多增加到了2ooo多人,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地增长,原来的跟人家共享的那1m带宽明显是不够用了。

    还是在同一家,这次是1om带宽,虽说之前那1m的钱还没用完可以折算过来,虽说现在价格比起去年已经便宜了,但租用一年汪新还是加付了52万的费用。

    注册人数还在增长,但汪新估计,就算是自己已经把很多好的号码屏蔽掉不允许注册,从1oo1oo开始,估计今年能到2ooooo这个号就算得上是大丰收了。

    这并不是说汪新认为小蜜蜂的用户能达到近1o万,毕竟1997年甚至到了年底,全国的网民数量也不过就六十多万人(在前一世做网游策划的时候,汪新查过各个年网民的数量),汪新觉得号码能排到2ooooo左右,是因为他心里有数——肯定有不少人会一个人注册一堆号的。

    虽然做了单一Ip24小时内只能注册一个号码的限定(汪新也知道如果不限制的话,数字搞得越大他就越好吹,但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