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摄政大明- 第4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过程看似很简单,但标准很严格,每年都会有大批“自宫者”被淘汰。



  *



  体测这一关,严如安很顺利就通过了。



  接着,长时间的排队之后,严如安又进入了面试的房间。



  负责选拔新人的太监共有三位,他们坐在一张桌子后面,先是打量了严如安几眼,又不引人注意的相互对视了一眼,眼神皆是意味深长,然后就开始向严如安提问了。



  为首的太监问道:“你的姓名是什么?”



  “李如安。”严如安缓缓答道。



  严如安自觉愧对于家族先辈,在加入内廷之际,虽然没有改变名字,却换了姓氏。



  从此之后,世上再无严如安,只有李如安了!



  另一位太监问道:“看你的样子,有些像读书人,认识字吗?”



  “认识一些。”



  第三位太监问道:“哦?识字?那为什么要进内廷当太监?”



  “家里没钱,又欠了一大笔债。”



  听李如安这么说,三位太监皆是点了点头——这是很常见的理由,也是很常见的现实。



  接下来,三位太监又问了几个问题,并审核了李如安的籍贯文书——这些东西赵俊臣自然早已经准备好了——在确定了李如安的身世清白之后,又相互间商议了几句,就宣布李如安入选了!



  出于意料的简单,没有任何的意外与波折。



  事实上,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李如安的品貌在阉人之中鹤立鸡群,又是识字的稀缺人才,最重要的是,赵俊臣花了一大笔银子帮着李如安打通了关系人脉,所以李如安的入选,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而随着李如安的入选,赵俊臣渗透内廷十二监的计划,也正式拉开了帷幕。



  事实上,在赵俊臣的渗透计划之中,李如安的存在也只是冰山一角罢了。



  ……



  PS:嗯,第三更!今天共更新九千字,算是小爆发吧。



  ……(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六章。立场。
  ……



  ……



  离京之前,赵俊臣在京城中留下了许多计划。



  到了现在,在这些计划开始逐步实施了,其中有一些产生了效果,又有一些完全没有效果,甚至还有一些出现了反效果!



  不过,赵俊臣已经没办法再去修改的这些计划了。



  因为,赵俊臣此时正在淮安城内,距离京城两千三百余里之遥。



  所以,赵俊臣并没有担心京城里的风云变幻——即使担心也没用——对于赵俊臣而言,重要的是处理好眼前的事情。



  比如,前任淮安知府李欣的贪污案。



  这件事究竟应该如何向德庆皇帝交代,是需要花费大心思的。



  *



  来到淮安城的第二天,赵俊臣与霍正源、鲍文杰一同前往淮安府衙,开始复审李欣的贪污案。



  进入淮安府衙之后,赵俊臣等人很快就见到了淮安知府贺恒泽——如同传闻中一般,贺恒泽是一位很容易交流的“好好先生”,当赵俊臣与霍正源、鲍文杰表明了身份与来意之后,就受到了他的热情招待,对于赵俊臣等人的诸般要求,贺恒泽也是有求必应、积极配合。



  面对贺恒泽的殷勤与奉承,赵俊臣不由再一次感慨——为什么在官场之中,容易相处的总是贪官呢?



  或者,是因为贪官没有太多原则的缘故吧——只要不触犯他们的根本利益,贪官们总是明白“变通”与“忍让”的重要性。



  不过,赵俊臣并没有感慨太久,很快就陷入了忙碌之中。



  翻阅档案、收集线索、寻找证人、并再次提审李欣……



  经过了两天时间的忙碌,渐渐的,案情真相越来越清晰,而鲍文杰的面色也越来越难看。



  当初,太子朱和堉之所以会断定李欣是位贪官,一来是因为淮安境内的一些贪官污吏被太子朱和堉抓捕入狱后,皆是信誓旦旦的举证李欣就是他们的主谋;二来是因为东厂收集到的“情报”皆是显示李欣有过贪污受贿的迹象。三来也是因为李欣家中抄出了巨额银两。



  所以,太子朱和堉在“证据确凿”之下,也轻易的断定了李欣是一位贪官,并将李欣罢官免职、抓捕入狱。



  然而。赵俊臣、霍正源、鲍文杰三人仔细的复查了案件之后,所得到的情报却是截然不同。



  根据这三人所查到的情报,前任淮安知府李欣显然是一位清官,为官期间没有任何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的迹象。虽然家资丰裕、抄家时抄出了数万两白银,但考虑到李欣的祖辈皆是著名商贾。所以这笔银子也很可能会是李欣继承祖业所得,皆是干干净净的银子。



  至于东厂所收集到的“罪证”、以及其他贪官们的举证,更是完全不可相信。



  各方面的情报皆是表明,东厂曾经向李欣索要过好处,却被李欣断然拒绝了,而东厂出于报复心理,才会罗织罪名诬陷李欣,而淮安境内的其他贪官们大都是因为李欣提供的情报才会被太子朱和堉定罪的,他们为了报复李欣,也纷纷在东厂的暗示下提供了伪证。



  所以。李欣是一位清官,他是被冤枉的!



  确认了这一点之后,鲍文杰的神情不断变幻着,似乎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因为这件事情,太子朱和堉英明圣武、明鉴万里的形象,在鲍文杰心中出现了一丝裂痕。



  鲍文杰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像是太子朱和堉这般圣明睿智的人竟然也会犯错!而且还犯了这么严重的错误,竟然将一位有口皆碑的清官诬陷为贪官,并且让这位清官在狱中受尽了折磨!



  在提审李欣的时候,李欣浑身伤痕、虚弱至极。一副随时都会顶不住的样子,显然李欣在淮安为官期间得罪了不少人,所以入狱之后被某些人趁机报复了,这段时间以来受尽了折磨。若是赵俊臣等人迟来几天,或许李欣就要冤死在狱中了。



  因此,鲍文杰心情矛盾之余,对李欣也多了一些同情,毕竟他本身也是一位清官,看到李欣的模样。不免有些心有戚戚焉。



  …………



  查明了案情之后,这一天晚上,赵俊臣、霍正源、鲍文杰三人聚在一起,商议着他们接下来应该如何向德庆皇帝禀报案情。



  最开始的时候,三人皆是沉默不语,只是等着其他人表明态度。



  毕竟,如今案情真相已经很明显了,但若是据实禀报,就会影响太子朱和堉的声誉,更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这里面的“政治责任”任谁都承担不起,不过若是他们知情不报、虚构事实的话,却又是欺君之罪,这般罪名同样无人可以承担。



  如此一来,三人皆是陷入了进退两难之地。



  其中,鲍文杰尤为矛盾,一方面是自己的良知,另一方面则是维护太子朱和堉的声望,两者之中必须要舍弃一个,这般情况让鲍文杰的心情无比纠结。



  不过,沉默之间,最终还是鲍文杰率先表明了态度,缓缓道:“如今,案情很明显了,李欣是一位难得的清官,也是我大明朝的忠臣,这样的人不应该蒙受冤屈,所以我们应该据实禀报陛下,归还李欣的清白。”



  最终,因为耿直的天性、心中的良知、以及一些同情心理,鲍文杰做出了这般决定。



  虽然,这个决定会给太子朱和堉带来一些麻烦,但鲍文杰相信,太子朱和堉也会支持他的选择。



  因为,“太子党”基本上是由清官与清流构成,这关系到“太子党”的根本利益!



  然而,赵俊臣与霍正源对视一眼后,却纷纷摇头了。



  赵俊臣当先说道:“我并不赞成鲍大人的提议,咱们身为朝廷重臣,无论什么都时候都应该以大局为重!所以在这个时候,咱们应该优先考虑太子殿下的声望,而不是某位官员是否受到了冤屈,所以我建议以‘巨额财产来历不明’为理由,维持太子殿下的原判,不过考虑到李欣为官期间确实为百姓办了不少实事。而太子殿下也有些量刑过重了,咱们可以请求陛下为李欣减罪,让李欣回家养老、颐养天年,这样也算是对得起他了。”



  因为事前有过交流。所以霍正源也同样赵俊臣的看法,点头道:“我同意赵大人的看法,相比较太子殿下的声望,李欣是否受到冤屈并不算什么,所以李欣必须有罪!为了大局。牺牲一些个人利益,也是臣子应有之责……当然,咱们也不会让李欣白白受冤,维持原判之后,为李欣减刑也是应该的,我想这也是陛下的心思,否则陛下也不会让我们复审此案。”



  鲍文杰原本以为赵俊臣与霍正源都会支持自己的观点,毕竟太子朱和堉的声望受损之后,对他们二人而言皆是有利无弊。



  此时,听到赵俊臣与霍正源的提议之后。鲍文杰不免有些吃惊——难不成,赵俊臣与霍正源会真心为太子朱和堉的声望考虑?——鲍文杰只觉得自己耳朵出现了问题。



  有那么一瞬间,对于赵霍二人的提议,鲍文杰确实心动了,认为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良策。



  不过,设身处地的为李欣考虑之后,鲍文杰还是摇了摇头,依然是坚持己见,道:“对于李欣这样的清官而言,名声就是他一生最看重的东西。若是咱们依旧维持他的罪名,怕是比杀了他还让他难受!所以赵大人的提议绝不可行。”



  顿了顿后,回想着赵俊臣的提议,鲍文杰又觉得有些好笑。道:“以‘巨额财产来历不明’为由维持原判?我可不记得我朝还有这么一项罪名!”



  赵俊臣缓缓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