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霸秦- 第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眼下阳情势如何?”思虑了几合,吴狄却是向景监问道:“这些通敌地族亲,是按族法处置,还是按国法明正典刑?”
  “国法!”景监当下便把国后暗藏甲士,众族亲汇聚一堂互相攻,国后巧施妙计引蛇出洞之后一将主张陷害吴狄的族亲成擒,当下又有人爆出其中有人和六国商人来往密切。国后这才请出国君立刻召集军士大索全城,将潜伏在阳城中的最后一批六国密探一成擒。
  听了景监犹如说一般地讲说,众人时惊时叹,口若悬河之下,景监口中说出地故事竟然比亲眼目睹还要震撼。末了却是听嬴玉叫道:“二哥杀得好!若是我在阳,定然不会叫二哥将他们如此便宜地斩首了事,定然要用五辆战车,将这些国贼车裂弃市!”
  此言一出,旁人都是齐声叫好,唯独吴狄一人侧目以待:此女,太过野蛮了吧!
  当夜幕府筵席,迎接诸将。军中也是大烹,犒赏三军。
  此次,吴狄不但带来三万骑兵,尚且多带了四万五千余匹战马,眼下虔军中尚有步卒戈披戟兵五万有余,只要给这些步卒配了战马,便立时可以将其换装成骑兵,这下可是立时让秦军的战力大涨了五成有余。
  而庞涓方面,将战场选在少梁,用意也是希望以山地地形牵制秦军骑兵战力。须知两年前地少梁战后,少梁向南一线的河西之地和华山之畔的函谷关一地都归魏国,庞涓真要攻秦,不论是走华山一线,还是走临晋(今陕西大荔东南)、王城(今陕西大荔)、元里(今陕西澄城南)、洛阴(今陕西大荔西南)、合阳(今陕西合阳东南)、阴晋(今陕西华县东)一线,都是可以和秦军开战。
  庞涓选择少梁邑战场,一是想借用两年前魏军武卒方阵大破秦军骑兵给秦人造成的心理阴影,二是想在一个可控的战场,打一场可控的局部战争。如果这一次秦军的主力和最优秀的战力再次败于少梁,那么庞涓便可以一路高唱凯歌,效仿当年吴起一般杀进秦西。
  昔日,魏文侯三十三年(公元413),吴起率领魏军在西河战场战胜秦军,冲破秦军西河防线。随后吴起直扑秦国进入渭河平原的咽喉要地郑(陕西华县),秦国立时举国震怖(震惊+恐怖)。败秦军于少梁,一样也是杀入渭河平原,渭河平原是秦国的粮食基地,就等于控制了秦国的粮袋子,并且渭河一马平川,根本无险可守。庞涓便可以向西一路平推,如入无人之境,直接兵临老秦都雍城(今陕西凤翔),届时秦国就会有灭国的危险。
  当夜酒筵散后,嬴虔、吴狄等一众军中最高级别将领,在主将帐中打开了阳送来的秦君密令。
  打开写有密令绢帛,只见上面便独有两个血红大字:“死战!”
  第一部陇西烽烟卷四鏖战六国 第070章 独脚将军
  面六国联军大营的庞涓却是不想给这哥俩丁点的面子。
  自从嬴虔开赴少梁山地扎营立寨以来,每日辰时点兵出战,六国方面都只陈兵五万,并且还都是以魏武卒混杂五国步卒,摆明了一副持久战的架势。而对于这种情势,一心想拖延时间的嬴虔也乐于陪他们玩,每日里也只点出一万骑兵,三万弓弩和一万步卒,在少梁山地的西面练习排军布阵。
  抵达少梁大营后,吴狄把将轻兵步兵换装成骑兵的事务完全交到了大哥的手里,自己独建一营,要了军中的铜匠、铁匠、木匠还有从河西各地临时征召而来的泥瓦匠,开始了所谓的“研究”!
  就吴狄看来,将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轻兵和步兵临时换装成骑兵,在提升战力方面虽然有些不可思议,但却也符合现下的实情。秦不同于赵、魏、齐、楚等国,由于久居北方,秦人和韩人一般,虽然市井百姓,庶民奴隶都不是在马背上长大,可天生就具备了驾驭骏马的天赋,这就和沿海聚居的民族天生就是弄潮儿一般。(沿海土著个个会水,请无视晕浪的北方人和混血儿!)
  而且骑兵在这个时代无论如何发展,都依旧属于轻骑兵的定义范畴:骑兵作战的主要表现形式仅仅表现为万马踹阵和长途奔袭!骑兵的主要作战手段就是骑着战马以极快地速度冲入敌人阵中,然后跳下战马与敌人玩命。那战况就和当初渠梁带着三百死士突击公叔中军大时死士们直接从战马上飞跃扑入护卫们的戈林矛山一般。
  而接受过专门训练的骑兵,则在战斗方式上有很大的区别,首先专门的骑兵都是穿有皮质甲冑,其次配有长戈、长矛、长等长兵器并且配有短剑,主要以长兵器冲击敌军战阵,短兵器马上杀敌。而步卒上马换装而成的骑兵却是连简陋的皮质马鞍都没有,如当初吴狄一样只是在马背上垫一块麻布便算完事,可以称之为轻骑中的轻骑!
  眼下六国军制,齐国还死抱着万乘之国的虚名不放。强在车骑。而骑兵有燕、赵、韩,步卒则是楚、魏,其中魏国武卒兵制,实际上就是后世重甲步兵地前身雏形。武卒由魏国的吴起首创。就当时来说是非常强大,吴起强调兵不在多而在“治”,首创考选士卒之法:凡能身着全副甲冑,执十二石之弩、背负箭矢五十。荷戈带剑,携三日口粮在半日内跑完百里者,即可入选为“武卒”。凡入选武卒军士,皆免除其全家的徭赋和田宅租税。并对“武卒”严格训练,使之成为魏国的精劲之师。
  当然,就吴狄所得到地真实情况来说。首先这所谓的“十二石”只不过是古人的讹称。所谓韩国十二石强弩的射程六百步(秦尺=厘米。六百步=828)实际上只是一百六十步地射程而已。因为据推算,西汉时的军制大黄弩(汉制的十石弩)射程才达三百步(四百米)。宋时著名的神臂弓才能射三百四十步(四百七十米),超大型使用机械力量发射地床弩射程才能达到千步以上。
  因此,所谓的战国时最强弩射程六百步的说法,已经被确认是谣传:总不能从战国时代发展了十多个世纪到达宋代之后,弓弩地射程反倒大踏步地倒退了!
  而且就在上次地少梁之战上,经过吴狄亲自现场观察,也没发现魏军的弓弩射程比秦军地强上多少。倒是他采用了两副弩臂驳弦改装的无敌弩却是成为了这个时代的跨时代设计。实际上,如果没有与之配套的轮式织弦技术,双弩臂的无敌弩也是无法在现有弓弦配套下发挥持久战力:古时弓弦,多是以动物的筋条结合丝麻如麻花辫一般编织而成,少量的一些弓弦也可能全用丝麻,而轮式织弦技术却是从匈奴时代的马尾织弦法演进而来。
  将军务放下之后,吴狄便一头扎进了材料堆里,谋划着到底用什么技术研发出切合眼前的战具,什么洲际导弹、弹道导弹、核弹、氢弹、中子弹肯定得暂时先放到一边,手枪、步枪、机关枪也是想都不要去想,即便是黑火药这个热兵器时代的始祖,吴狄也没把握能确信自己能管得住这个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魔。
  也在这时,吴狄的脑子里却想起了三个人来,分别是墨子、公输班和项少龙。
  墨子和公输班,一个是中华本土原始力学、几何学、物理学的鼻祖,另外一个是后世木匠们入门之时必须顶礼膜拜的木匠大神,这俩人在战国时代最为牛逼的事例,便是一个能造守城的良器,一个善造攻城的战具。对于这两人自然不需介绍太多,而项少龙这家伙之所以让吴狄想起,是因为《寻秦记》中的子令和鲁公秘录。子令里藏有墨子兵法和剑法的事情吴狄是打死不信的,但鲁公秘录却是很有可能确有此物。
  思来想去,这些东西却是水中之月,画中之饼(当时有绢画了,见龙哥的《神话》!),无以为继,吴狄唯一能拿的出手的,便只有投石机了。
  而且,吴狄还不准备直接造出使用杠杆原理来投射石弹的机械投石机,而是最简单的提石机。

()好看的txt电子书
  所谓的提石机,实际上正是宋代普遍使用的所谓投石砲,这里的砲是“石包”字形与火炮的“火包”作出区别,示意当时的砲是用石头来做,而非火药兵器。宋朝是投石砲发展的巅峰时代也是没落时代,其最大的特色就是人力牵引。牵引地人越多威力越大,射程越远。而其制作原理却是和杠杆配重式投石机如出一辙,只不过一边是用配重箱作为杠杆砝码,使得射程、精确度在一定范围内可控,而人力牵引则完全靠蒙,不可控制。
  鉴于吴狄做事向来都有留一手的习惯,并且这次阳危机也给他造成了很大的心里阴影,因此吴狄决定军事变革缓步走,一步一个脚印为好。在不可完全控制未来走向之前一股脑的将这些领先时代的东西拿将出来。是福是祸还是值得商権,尤其是历史上数次大规模的胡戎乱华也是前车可鉴,虽然此车尚未造出,但历史的大轨迹还是有序可遁。
  十天后的五月中四。历史上第一部超大型提石砲终于新鲜出炉!
  吴狄造的提石机,其原型实际上据说在楚国已经被公输班给发明了,叫做投石车。但非常让人纳闷地是,楚国在这方
  密工作搞得很好。别说此时的秦国没有搞到,即便政时代也是需要项少龙同学冒险去偷设计图。
  因此当吴狄的提石砲造出以后,全军各级将领团团围在砲车前,全都张着一双蛤蟆大眼。不知在作何感想。
  “三弟啊!你要了军中的匠人,捣鼓了十天,便是造出了这么一个事物?”大哥嬴虔挠着下巴。看着眼前这个看似一架长车。却是在车上搭了一个三丈地架子。架子上斜搭着几根尺粗原木刨削而成合在一起的木杆,竟然长达五丈有余。
  “怎地。大哥不识这是什么?”吴狄微微笑道,建造这提石机的几日里,吴狄可是问过了许多人,从工匠到老兵几乎没有一个知道他所说的投石机是什么玩意,倒是嬴玉这小妮子说是知道楚国有公输班造地投石车,却是长这么大还没见过一次。
  战国之时自然不比后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