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霸秦- 第1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战国时代地实际社会生产情况看来,实施租庸调法是比较切合实际地一种办法,对于一个生产力落后奴隶制社会,直接跨过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而引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先进”制度,不但不现实。只怕还会适得其反。
  因此,无敌的农业政策,核心便是将土地收归国有,然后实行均田制将田亩均分到百姓手中,再以一个较低的税赋比率让百姓富裕起来。只有百姓逐渐富裕,手中的硬通货多了,才能带动消费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其三《农爵策》,使农人力耕致富并多缴粮税者,可获国家爵位。这个条目放到后世来看是很傻X地。但在战国时代用之激励百姓斗心却是不错,毕竟战国时代还是一个奴隶、庶人和贵族对立的时代,获得爵位的庶人、奴隶可以见贵族、见官不用跪拜行礼,这在当时可是一种满足虚荣心的有效手段。对于此点无敌亦是认可,但以缴纳粮税多寡对度量甄别手段,却可能会有失偏颇,还需谨慎斟酌。其四《军功策》,以斩获首级数目赐爵,基本属于谬论。先时无敌参加老公父嬴师隰主持的少梁会战。沙场之中杀了多少人以不可计数。可无敌却没有斩下哪怕一个首级挂在腰间拿去邀功。而且真正沙场死战地时刻,谁有那个闲情逸致一边杀敌一边砍脑袋玩儿?

()好看的txt电子书
  不要太忙好不好!
  军功奖励是必然要实施的,但以斩首多寡而计爵显然不切合实际,这一点无敌自然是有考虑。虽说卫鞅日后搞出的二十级爵位制度流传千古,但无敌既然在此,自然也就不会让其传美于后了。
  至于其五《郡县策》,将秦国旧世族地自治封地一律取缔,只设郡县两级官府,直辖于国府之下的建议,无敌不但要采纳。而且还要细化,细化到:市、县、乡、镇、村。
  实行均田制地首要前提就是将秦国老世族的自治封地收归国有,并且将其封地内的奴隶全部由国家赎身。使之成为自由民、庶民,这个政策在后世被形象的称之为“打土豪,分田地”。之后,便需要将秦国各地的庶民和老世族、戎狄部族进行异地迁徙、打散混编,进而由国府直排官吏,直辖市、县、乡、镇、村,五级行政单位进行垂直管理。使老世族再无可乘之机。
  而其六《连坐策》。县下设里、村、甲三级小吏。民以十户为一甲,一人犯罪。十户连坐,使民众怯于私斗犯罪而勇于公战立功。对于这个策论,无敌是很“啼笑皆非”地,话说商鞅变法,秦孝公嬴渠梁挂掉之后,太子嬴驷即位,嬴虔便要拿商鞅开刀报昔日商鞅借故割他鼻子地仇,商鞅吓得逃跑,却是被堵在了秦国地国门之下。据《史记。商君列传》:“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这便是“作法自毙”地出处!
  其七《度量衡策》,将秦国所行之长度、重量、容器一体统一,由国府制作标准校正,杜绝商贾与奸恶吏员对庶民的盘剥。这条策论深地无敌之心,但谋划虽好,却不够大胆,按照无敌想法,要统一度量衡,自然是要把全天下地度量衡都统一,不过万里长征足下起,先统一秦国,在统一天下,也是可以地。
  (请注意:统一度量衡地首谏确实为卫鞅提出,并在秦国首先实施,秦始皇统一的是全天下的度量衡!)
  其八《官制策》,限定各级官府官吏定员与治权,杜绝政出私门。这等同于政治体制改革,现阶段无敌把士子们放出踏勘,便是在为体制改革埋下伏笔,以备日后实施更为廉洁、高效的政府职能官吏体系做准备。
  至于其九《齐俗策》,里面所提到的强制取缔山野之民的愚蛮风习,譬如寒食、举家同眠、妻妾人殉等等。这些不该是有政府来制定法令,而是该由教育部门来进行教化,提高全民的道德素养和素质教育,比如搞出一些“戴三个表”、“八耻八荣”之类的东西以儿歌童谣形式推广,当有所建树。
  零零碎碎,无敌将一些针对卫鞅《强秦九策》的修改建议提了出来,鉴于商鞅变法的后期实行地是重农抑商政策,以此无敌还特别在信末尾强调。希望他再多走走多看看,乡村要下,市集也不能错过,并特别提示到:“国以农为本,则国积粮粟。国以商为重,则国积金钱。然粮粟是为民生,而金钱可购百物。若国重农亦重商,则举国粮粟无忧,百物齐备。”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社会逐渐崩溃、封建制社会形态确立的大变革时期,在这一时期。铁制农具地使用和牛耕地逐步推广,导致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逐步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的经济和政治势力越来越大。新兴地主阶级纷纷要求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
  彼时,天下各国纷纷掀起变法,如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等。卫鞅(商鞅)的变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这种社会变革、变法运动体现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变化地规律。
  在这种情况下。变法地核心之一便是富国强国。核心之二便是继续巩固王权地位,将世族阶层和贵族阶层和平地划入既得利益阶层,使之支持变法。商鞅变法虽然最后取得成功,为秦国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其人地败亡,以及“秦人不怜”其亡的现实,却昭示了商鞅在这场社会变革中并未能看透政治、经济循环更迭表象下的真实本质。
  秦法严苛,颇重肉刑,秦赋重戾,至使天下百姓“苦秦久已”。这些都是商鞅变法引起的恶政。虽说无敌也知天下没有不杀之变,可作为一个后来之人,当倾全力不使重蹈覆辙才是。
  写完给卫鞅的信。无敌命人即刻转发之后,这才听到帐外敲其了四更鼓响,不知不觉中已是深夜。挥退吏,无敌轻按额头小憩片刻之后,这才拿起那份由申不害从秦西发来的密件。
  申不害此人,比卫鞅年长不少,论阅历自然要比卫鞅丰富不少。而其幼而失学。又无名师指点。全靠自学成才,就这点无敌对他也是很佩服的。
  从齐国归来途中。无敌曾专门和卫鞅、申不害两人进行过深切恳谈,对于申不害其人的想法观点,也有所得。
  申不害地学术思想,明显地受到道家地影响,但他的直接来源是老子还是眼下即将归秦的慎到还不得而知。他遵循老子的大统一哲学,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自然运行是有规律的,也是不可抗拒的。按照无敌的记忆,他要求对待一切事情应以“静”为原则,以“因”为方法,“因”指“因循”,“随顺”。“贵因”指“随事而定之”,“贵静”的表现就是“无为”,申不害把这些原则用于人事,构成其的社会哲学思想。
  申不害的“无为”,要求地是君主去除个人作为的“无为”,以便听取臣下的意见。但是,申不害仅仅把这种“静因无为”地哲学思想用于“权术”之中。为了完善这种方法,他进一步发挥《老子》“柔弱胜刚强”的思想,要求君主“示弱”,决不是指君主无所作为,只是君主决策前的一种姿态。
  在关键时刻,申子要求君主独揽一切,决断一切,也就是独裁!
  对于古代帝王而言,独裁无疑是最好的统治方法,虽然在很多时候帝王的独裁必须建立在对臣下绝对控制的情况之下,然千年以降,古往今来无数帝王、政权和统治者们却都无不为之折腰:独裁、专制政治是指由一个人、或具紧密关系的一群人,以绝对权利控制地政治体制。
  独裁或专制政治意味着暴虐地统治,这种体制下的政府,对其所有公民采取苛刻和近乎绝对地控制。与此相关,“仁慈的独裁”是特指在十八世纪时发展起的一种模式,独裁者以其的权威在国内创建一些经过改良的政治、社会机构以实现其权利,这种做法很可能受到了在1718世纪产生的thEnighenmen运动的影响。
  以下字数免费!
  本章焦点人物与独裁有关,请谷歌关键字:克拉玛依况丽
  只有在一个独裁的政权控制之下的国家,才会衍生出如此荒诞之事!
  第一部陇西烽烟卷六墨子攻略 第138章 东出武关
  申不害的哲学思想,是君主哲学,是政治哲学。这种哲学由道家的“天道无为”演化发展来,是他的法家“权术”思想的基础。申不害主“术”,但他所说的“术”,是在执行法的前提下使用的,而“法”又是用来巩固君主统治权的,因此他并不是不讲“法”与“势”的。
  关于君主的权势,申不害认识得很清楚。在战国诸侯争霸的情形下,君主专制是最能集中全国力量的政权形式,也是争霸和自卫的最佳组织形式。他说:“君之所以尊者,令也,令之不行,是无君也,故明君慎之。”令是权力的表现,是一种由上而下的“势”能。
  “权势”是君主实施独裁的本钱!

()免费TXT小说下载
  申不害提出“君必有明法正义,若悬权衡以秤轻重。”为了说明“法”,他提出“正名责实”的理论。“正名”主张,首先由孔子提出。申不害吸收了这个主张,是名分等级,不得错乱。与孔子“正名”不同之处在于包括责任、分工的内涵。申不害提出“正名”的意义在于确定了“主处其大,臣处其细”的大原则,而且把这个原则具体化,即把名分按实际情况规定下来,然后进行任命,听取意见,检查监督。
  什么是“术”?申不害没有明确规定。“术”是君主的专有物,是驾驭驱使臣下的方法。“法”是公开的,是臣民的行动准则,而术却是隐藏在君主心中,专门对付大臣的。申不害说,“君如身,臣如手”。既然如此,君主仍要对付大臣是由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