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青春路过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走过青春路过你-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走过青春路过你》总序
【注】木子辉创作的小说已达十数篇,虽长短不一,但大部分的主人公都是“周哲”,正因为这个原因,木子辉已从中抽取了三部长篇小说作为“周哲”的“情感三部曲”,并合著为《走过青春路过你》,收录了《美人赠我鹤顶红》、《好了伤疤忘了疼》、《阳光总在疯语后》,三部小说反映了“周哲”三个时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三种变化。

  不知道为什么人们比较喜欢“三部曲”,是不是说人生中能走好三步已很不容易?从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到王小波的《时代三部曲》,再到石康的《青春三部曲》,最后到了木子辉的《情感三部曲》,如果这是坎坷人生必经的三个阶段,但愿所有人在走过自己的“三部曲”之后,都能有所收获和突破。

  这是一部写给80后的作品,也是一部写给青春的作品,我想这样的开篇,会比较有利于锁定读者群,但我又实在不是一个很会撒谎的人,所以我必须及时说明一个问题,我生于80后,我有过青春,我完全可以说说青春的事情,但我不能代表80后说什么,因为80后的人有很多,而且生存环境也各有不同,我只是出生于80后的一个小个体,正是因为这样一个局限,我只能为自己的一堆琐事绞尽脑汁,却不会对别人的生活肆意评判。

  我如此大费周章不过为了引起读者的兴趣,但这并非出自我的本意,我的本意是希望通过我的作品,通过我的文字去吸引读者,但仍然不乏一些并不十分精明的读者,被一些“标题党”牵着鼻子走,我相信埋没在网络里的作品一定不计其数。石康就曾说过,现在的作家已经不可能做一个纯粹的作家,同时还要兼顾起作品的营运工作,这也是个事实。放眼市场上的热销书籍,虽然偶有出类拔萃之作,更多的作品却成功在营运上。

  不可否认,创作加营运构成了一部作品的成功,但对于一个写作的人而言,要兼顾创作与营运,势必会造成顾此失彼的现象发生,过多的把精力放在营运上,就难免疏于对作品创作的斟酌,这也是很多作品名气很大,却经不起细读的原因。当然,我指的不是把一个作品简单作为打发时间之用,我们看一部作品,大概或多或少希望从别人的文字中能有所收获,这也是为什么我不愿意花过多的时间去四处拉关注的原因。我想一个称职的作者,至少不应该让自己的读者,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每个人的生命中总会经历很多事情,认识很多人,但不是每件事情、每个人都会在我们的记忆中沉淀下来,我们更多的记忆都被时间的流逝洗刷掉了。其实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如果人类没有遗忘这种功能,我们的生命历程就会变得没有重点,我们的轨迹就会变成一条直线,在这条直线上,我们找不到人生的转折点,没有这些转折,我们就无法了解自己的变化,更谈不上自省。

  值得庆幸的是,我总能遇到一些让我记忆深刻的人,而由这些人再关联起一些事,我的生命就变得有迹可循,他们像一个个标志性的里程碑,记录着我走过的岁月。
  作者题外话:木子辉:1981年,山东人,写小说,写剧本,做演员。

  代表作品:《走过青春路过你》(《美人赠我鹤顶红》《好了伤疤忘了疼》《阳光总在疯语后》三合一)《我们晃晃悠悠的青春》《插在牛粪上的鲜花》《看上去不美》《在同居的日子里》《一片狼藉》等,《你好,XX》短篇小说合集,军旅作品《我的兄弟叫别扭》等。

  《李辉有话说》是由作者木子辉独立创作的杂评类文集,所涉及的内容广泛。

  从家庭琐事到社会生活 从亲子教育到情感方略

  从百姓故事到娱乐八卦 从街知巷闻到网络红人

  从媒妁之言到* 从郎才女貌到豺狼虎豹

  从守身如玉到红杏出墙 从窈窕淑女到半老徐娘

  木子辉笑侃天下事,趣谈网中人。嬉笑怒骂皆文章,行藏去留尽话题。

第一章 那年夏天
0

  1997年的夏天,我目送张晓颜离开学校,她夹杂在同村的女生中间有说有笑,还时不时故作无意的回头看向我,她复杂的眼神让我心痛。

  1997年的夏天,我在宿晓明的注视下离开学校,我知道她在望着我,可我没敢回头回应她的目光,她孤零零的站在那里望着我的背影,这感觉让我心疼。

  1

  我从小就和周围人格格不入,尽管我一直是尖子生中的一员,也是老师眼中的红人,我却倍感孤独。

  我是跟随外婆长大的,到读书时才开始和父母一起生活,在父母眼里,我的举动总是不被接受的,所以,我也是在否定之中长大的。

  大概这些注定了我的反叛,以至于我逐渐形成了“不按牌理出牌”的习惯,既然我怎么做都是错,倒不如由着我自己的内心。

  2

  十多年前我还没有这样想,我还在企图把自己变成父母希望的样子,还在渴望父母对我的认同。后来我才知道,父母所谓的希望只是个假象,当我们开始追逐和靠拢这个假象,我们便没了主见,成了任人摆布的木偶。

  大多数中国的父母,总是希望用自己的是非观,去左右子女的是非观,却往往忽略了他们自身的局限性,也就是他们的是非观完全不客观,他们所谓的是非观,往往更多的来自于他们对某个人或者某件事的成见。

  3

  我想说说“成见”这种东西,“成见”是和人的自私分不开的,虽然自私是人的本性,但自私会造成人的不客观,不客观就是在对己和对人时标准不同,这样一来,在评价一个人或一件事的时候就会有失公允。

  例如很多成绩不好的同学并不愿意和我玩,人家怕背上耽误我学习的罪名,虽然是我主动找人家玩的,父母也会觉着人家的孩子不对,自己成绩不好,还把我也带坏了。一旦这些话给人家的父母知道,人家的父母就会教训自己的孩子,并责令以后不要和我玩。正因为如此,我成绩虽好,却很孤独。

  其实,他们忽略了一个事实,没有一个孩子是不爱玩的。就算真有这样的孩子,他的童年也一定没有什么乐趣。大多数父母都不太会处理“学”和“玩”之间的关系,往往造成一些学生学不尽心,玩不尽兴。

  4

  我们家虽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门庭,家里头的规矩却挺多,虽然还不至于要求我像练武术那样“站如松、坐如钟”,但起走坐卧都是有讲究的。

  人们常说教育从小抓起,虽然不能算错,我们却会发现,无论多么调皮的孩子,长大成人了自然能做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所有的孩子都在观察周围的事物,见识的增长就是内在的修炼,内在的提升一定会带来外在的变化。把一个孩子关起来、盯紧了,不让他与外界接触,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到了一定年龄,你不让他注意形象,他不是也学会了照镜子。

  迫出来的听话,只是一种假象。父母在身边是一个样子,父母不在身边又是另一个样子,我想很多人的年轻时代都是这样度过的。

  中国的教育常常都是本末倒置,“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应该以什么为本?是不是应该以人为本?但多数从事教育的人,或者那些孩子们的父母,却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表面和形式上。

  5

  我不得不说,我是在97年的夏天开始认识自己,我突然不再是谁的儿子,也不再是谁的学生,在我的心底深处,一个声音告诉我,我叫周哲,我应该拥有属于我自己的人生。

  我开始思考人生,这件事让我非常吃惊,我才17岁,我还没有成年,我怎么可能知道人生?在此之前,我只知道我是被人生的,生我的人劳苦功高,在我前面有还不清的人情债在等着我,我要用一生去偿还这份亏欠。

  可我说话不算数,我改主意了,在97年的夏天,我改主意了。

  6

  我不想伤害任何人,尤其是张晓颜和宿晓明,她们是上天赐给我的女神,她们在乎我的喜怒哀乐,她们了解我的孤独,她们是我在这个世界上最后的安慰。

  但我伤害了她们,无论我是有心还是无意,我都伤害了她们。我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我进退两难、优柔寡断,我以为自己可以力挽狂澜,原来我连应付一个浪头都束手无策。

  就在97年的夏天,我终于发现自己不可能做任何人,无论父母和亲戚的意愿是什么样的,都与我无关,我只能做我自己,也只有做回我自己,我才能对自己负责任。我可能品尝生活的美味,也可能饮下岁月的苦酒,这一点谁也帮不了我,但我能帮到别人,如果我能当机立断,就一定能帮到别人,至少可以减少别人的痛苦。
  作者题外话:木子辉:1981年,山东人,写小说,写剧本,做演员。

  代表作品:《走过青春路过你》(《美人赠我鹤顶红》《好了伤疤忘了疼》《阳光总在疯语后》三合一)《我们晃晃悠悠的青春》《插在牛粪上的鲜花》《看上去不美》《在同居的日子里》《一片狼藉》等,《你好,XX》短篇小说合集,军旅作品《我的兄弟叫别扭》等。

  《李辉有话说》是由作者木子辉独立创作的杂评类文集,所涉及的内容广泛。

  从家庭琐事到社会生活 从亲子教育到情感方略

  从百姓故事到娱乐八卦 从街知巷闻到网络红人

  从媒妁之言到* 从郎才女貌到豺狼虎豹

  从守身如玉到红杏出墙 从窈窕淑女到半老徐娘

  木子辉笑侃天下事,趣谈网中人。嬉笑怒骂皆文章,行藏去留尽话题。

第二章 叛逆少年
7

  我要说的是97年那个夏天之前发生的事情,当然,我也不会打从娘胎里开始说起,就算你不嫌我唠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