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带着侯府重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随身带着侯府重生-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领队见张家两兄弟大大的熊猫眼并没有让两人参加这次的上山行动,要知道野外探查不是一两天能搞定的工作,起码今天晚上得要在山上过夜了,需要带上两三天的行李干粮,分几组轮流作业人倒是可以休整一番。得到大赦的张家兄弟心里别说有多高兴了,正愁着怎么请假去搞副业,就瞌睡碰到了枕头,等队伍一出发便开始一个劲的催促筱瑜带他们去看扎染作坊。杨新丽家的作坊就在院子里,昨晚苏氏的一番闹腾,晾染布的竹篙被横七竖八的撒了一地,杨绍升跟着队伍进山了,留下杨新丽带着妹妹杨新年和2岁的弟弟杨新华收拾了一早上,早已干涸的染料将地面染成了靛蓝色,阿婶大杨氏把破了的染缸捡到一边,打算抽空送到泥瓦匠处补补。见生意上门,大杨氏热情的接待了张家兄弟,拿出了所有的样本图纸让其选择,接下来自然进入了议价阶段,两兄弟分工很明确,张利国是读经济出身的,负责讨价还价、制定订单的数量,而张利民艺术欣赏眼光独到,负责选择布料、挑选合适的花纹,不到一个小时,第一张订单诞生了,由大杨氏牵头为张家兄弟提供扎染成品,其中壁挂8个品种各50件,门帘5个品种各30件,两个枕套、一床床单、一块桌布凑成整套的3个花色各20套,一个月内交付,交货地点暂定在筱家。同时,筱瑜也为自己争取了一份订单,提供刺绣小荷包200个,以自己提供的10种花色为样本,卖到了5块钱一个的高价,作为回报,筱瑜很大方的赠送了一副自己绣的双面春兰图,整个绣品不过比团扇略大,采用的技艺是双面绣结合这一年来跟筱奶奶学的发绣,头发是到附近寺庙收的剃度僧人的,正面是一幅盛开的素心兰,蓝色的花瓣是用染料染成的,背面是小雪素,白色的花瓣是老者的白头发,是自己在巫神庐静养时的作品,此物一出让张利民欣喜万分,本来双面绣就已是不可多得的珍品了,再加上近年名声鹤立的发绣,他可以预见这幅作品将要成为稀世珍品,他要用最好的紫檀木框架装裱好做成一副台屏,成为张家传世的非卖品,这么贵重的礼物,用略高的荷包价淘换绝对是顶顶的值啊,他哪里知道筱瑜不过把它当推广费来使了。当天中午,一份厚达二十几页的家书加上一份扎染样品连着发绣打成了一个大大的包裹,通过特殊渠道加急运送到了京城张家家主的手里。

    850件单品一万多块钱,对于杨新丽家来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这年头千元户也不多见,更别说万元户了,像筱奶奶家这种花三千多块建有两层楼房的放眼整个理市也是少有的,这么大一笔订单,杨新丽家自然是吞不下的,大杨氏转头就去了几家关系比较亲近的族人家分派了订单,当然,族长家自然是少不了的,而婆婆苏氏那里,怎么着也要意思意思给点小单,对于没有派到订单的人家也不能厚此薄彼,大杨氏在筱瑜家的院门前树了块牌子,托筱奶奶帮着收购板蓝根、蓼蓝和艾草等天然植物。作为白族人日常必不可少的作物,除了少部分用作药材外,这些植物是从不取根的,待到山花烂漫时便是收割他们的茎叶的好时节,一年下来可以收割2-3茬,晒干了扎成一卷一卷的存放着,等需要染布时便炮制成染料,像板蓝根的最佳收割时间是三月,蓼蓝和艾草则刚刚发新芽,四月份收割是上佳时间段,也有水草肥美的地方现在这个时候已经长得相当茂盛了。

    不大的村子一时间因订单的喜悦而热闹起来,筱瑜和杨新丽、杨新年背着小背篓出到门楼前便遇到了上山采割的大部队,三分钱一斤的草药算是孩子们能赚到的为数不多的外块,连杨威都兴奋的背着小背篓跟来了,当然还有被小杨氏送来的不情不愿的杨新安。等到大部队回村时,每个人背上背得高高的一垛草药,身后还用树枝绑成筏子拖着一大捆,而此时赶着牛车的泥瓦匠也到了,正忙得不亦乐乎的挨家送染缸,杨新丽家被阿奶捅破的旧缸也被换走了。接着,送棉布的牛车也到了,在张家兄弟验过货后,一一拉到各家裁剪成相应尺寸,新订单的加工正式开始。
30、杨大姑威武
    勤快的孩子一回到家便把自己采割的草药分类晒在了院子里,趁着天色尚早再赶着出一趟,懒惰的已经把东西撂在院墙根便在屋子里歇着了,杨新丽姐妹就属于前者,而杨二家独苗苗杨新安就是后者。筱瑜因接了200件绣活,也开始忙碌起自己的事业。要说到这小荷包,赶上三月街的大集也只能卖上一块钱一个,那还是卖给慕名而来的外族人,像筱瑜这种用苏绣针法精良做工的也只能能卖上个三块钱,五块一个的价位张家兄弟的确是给的有些高了,但筱瑜买荷包不过是个托,主要目的是让张家把她的那副双面发绣推广出去。刺绣是一种很能平和内心的活计,在巫神庐中,大巫神就很赞同筱奶奶教她发绣打发时间,连发线都是大巫神通过自己特有的关系弄来的,除了黑白色,还有红、黄、蓝色,红色是用杨梅汁染成的,黄色是黄栀子染成的,蓝色自然是蜡染的靛蓝色,与绣线相比发丝极具韧性,不同人的发丝韧性也不相同,粗细也不等,织绣起来难度很大,更别提用来绣双面绣,一些技艺超群的绣师终极一生也不过达到其中一项的巅峰状态,筱瑜也是经过无数次失败慢慢总结经验练就出来的。

    历经两世坎坷,筱瑜觉得自己不能碌碌无为的过一生,辜负上天给自己的重生安排,虽不想像郑佩佩曾经看过的那些重生小说中的女主那样做个魅力四射的全才,揽尽天下可用之才为己用,赚尽天下能赚之财扬国威,筱瑜从来不认为自己是女主命,只消当个女配躲在角落里闷声发大财即可,她给自己定的人生目标就是做一个刺绣艺术大师,将刺绣这一民间技艺发扬光大并走出国门,张家兄弟便是她的第一步棋。200个荷包看似很多,对于筱瑜来说却是不难,她提供给张家兄弟款式都是常见的款式,这一年多下来除个别的稍少些,其他每款都绣了不下20个,交差已是很轻松的事了,只是不想让张家兄弟看到自己完成的那么快,只好在房间里摸索着看能不能再整些别的东西出来。

    筱瑜知道一旦张家兄弟打开了销路,慕名的其他商家便会接踵而来,整个理市扎染小作坊遍地都是,售价也自然没有现在可观了,只有不断的更新花色和增加染料品种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当傍晚时分看到回娘家的杨家大阿姑,筱瑜更坚定了自己的这一想法。杨家大阿姑叫杨绍春,婆家就在隔壁的安湾村,收到自己弟弟接了单大活的消息便赶过来帮忙,要说杨家嘴皮子最利索的就数这位大姑,也是最看不上苏氏的小家子气的,一进门从小侄子口中知道苏氏昨晚的行径,气得牙齿打颤,扯着嗓子冲隔壁大骂:“有你这么不要脸的吗?还一把屎一把尿的把他拉巴大,我呸!我弟一件衣服也没让你洗过,都是我这当姐的捣腾的,有你半毛钱关系没?倒是帮你儿子女儿把屎把尿的活我们干了不少!还好意思说没亏待过我弟?老大和老二相差七八岁,你愣是让自己儿子成亲了,我大弟的婚事却还没个着落,要不是我这个当姐的上心在旁边帮衬着,搞得不好现在都没得个家!再说分家吧,你亲儿子就三方一照壁搞得好好的,轮到我大弟时,把你那老院子割了个角角就算完事了,当时你说啥?给你儿子办了席面没钱了!亏不亏心啊你?早知道你是这幅德性,当初我就是死也不会让阿爹娶你这个搅家精进门霍霍我家!”威武的杨大姑是染坊里的好手,嘴里喷着唾沫,手上的活儿也不带停的。苏氏听着杨大姑在隔壁大发雌威也不敢回嘴,一反昨晚的光辉形象,悻悻的回了自己里屋缩着不肯出来,原来杨大姑最后一句话踩到了苏氏的痛脚,要说苏氏这后母当的也不算坏,至少没有打骂过前头的孩子,没短过他们的吃喝,怪就怪在嫉妒心作祟,她嫉妒的不是前头的段氏而是筱奶奶,杨老二当年死了老婆后本是意属娶自己寡嫂的,在白族有兄死娶嫂的习俗,只是筱奶奶是汉人不太赞同这一习俗硬是没有同意,才有了自己嫁过来续弦的份,平时上筱奶奶家混吃混拿不过图个心理平衡,苏氏看筱奶奶处处帮衬着前头几个心里就有气,越发不乐意与前头几个亲近,时间长了隔阂自然就越来越大,有了隔阂自然就有好处便往自己孩子身边划拉,越这么划拉前头几个孩子对她意见越大,周而复始的循环。

    筱瑜用儿童式的启发方式向杨大姑透露了日后订单的忧虑,杨大姑立刻心领神会,骂声也停止了,专心和大杨氏去研究怎么变革成品的款式去了,要知道花色是小张自己选的,临时加花色很有可能变成淘汰另一种花色,倒不如增加成品来得更实在些,经过一晚上的讨论,加上几个小萝卜头的献策,威武的杨大姑再次发挥了她强大的气场,拍板了一款太阳帽和一款手抓包,到第二天凌晨的时候,杨大姑和大杨氏连夜赶制的各款两个花色的成品便完工了,一大早鸡刚叫就拍响了大小张的睡房。结局是顶着一眼青黑的杨大姑欢欢喜喜的下楼了,二张追加了每款每色各100个的订单,成为这次订单中单品单花色数量最多的品种,由于这两款在针线上的工序要相对复杂些,大张也很给力的给出了帽子5元一顶、包12元一个的好价钱,这如何不让杨大姑乐和,而大杨氏也很上道的将这笔订单分出了一半给杨大姑制作,所谓有钱大家赚嘛,怎么说阿姐也是自己的媒人,给谁赚都是赚,不如给阿姐赚,也不枉这么多年来对自家的照顾啦!
31、杏黄兜兰
    到第三天的时候,进山的队伍还没有回来,b市的加长电报像不要钱似的一连来了三封。第一封是说家主拿到双面发绣后立刻装成了最好的台屏,一拿到成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