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之风流人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官场之风流人生- 第9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边的聚会也就此告一段落了吧?

    谢芷车速是很快,但也有限。

    沈淮他们这边压着一百一十公里的时速,沿路开到东华出口的收费站,就看到谢芷那辆红色的奔驰停在前面。也许谢芷在落杆前停车,没注意离收费亭远了一些,这时候正头手伸出窗外,将钱递到收费窗口。

    中间隔着两辆车,还是看到副驾驶位及后座有没有别人,宋鸿军问沈淮:“他们那边会变得老实些吗?”

    沈淮沉吟片晌,看到谢芷似乎已经注意到他们的车在后面,回过头往这边看了一眼,又缩回头迅速启动车离开收费站。

    他跟宋鸿军说道:“叶选峰上午通过郑刚,透露要跟我接触的意愿,但到现在也没有进一步的明确消息传过来,我估计他们此时的心理也是矛盾的;就看叶选峰修炼到不到家了。”

    “说到低头,哪里是那么容易做到的事情?”宋鸿军笑道,“特别是跟你低头,那就更困难了,这跟叶选峰修炼到不到家,可没有多大关系。”

    沈淮哈哈一笑,也不说那些小人得志的话,说道:“我估计他们应该还是会有两手准备:海丰、金鼎跟淮能的业务合作估计还会进一步的加深。要是淮能三五年后,注定不可避免的要分拆掉,这样他们也便于接收淮能在煤电联营之外更多的多元化业务。但是,要是他们真就从此破罐子破摔,对贺、戴及二伯他们的负面影响又太大。我估计着,他们现有的多元化不会说中止就中止,还会继续深化下去,但也不会将摊子铺得更多,同时也会加强在煤电联营及淮煤东出上的工作……”

    “他们要是真能这么去做,倒也不失务实。”宋鸿军说道。

    沈淮说道:“去年正式成立了国家电力公司后,电力部下属的电力资产整合还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但改制整并的方向到这时已经明确下来,关键就看内部的阻力能拖延多久时间了。在将来厂网分离、电力部所属的发电资产由央属四大或五大发电集团整并,淮能想在此之外保持独立地位,这时候再不能低下头务实的干些事情,留着也没有什么意义了。他们找我谈,也是这些话;不找我谁,这些道理相信他们这时候也能低下头想得到……”

    看着谢芷在前面不作停留的扬尘而去,宋鸿军也是笑笑,与沈淮坐车赶回霞浦去。

    ***************************

    其实谢成江、刘建国、宋鸿奇,都坐在谢芷的车上;他们自己的车,则由司机开着跟在后面。

    虽然沈淮跟宋鸿军中间隔着两辆车没有看到这边的情形,他们倒是看到宋鸿军跟沈淮在一起。

    看到宋鸿军从燕京飞过来,都不在徐城留一下,而是就直接随沈淮坐车赶往霞浦,谢成江他们也觉得有些疑惑:

    “宋鸿军这么喜欢凑热闹的人,怎么就过徐城而不入?”刘建国对沈淮满是不屑跟仇视,但在背后说宋鸿军倒没有太多的不屑。毕竟宋鸿军八十年初就南下香港,挣下一分家业,也是激励刘建国他们这些年轻一些的红二代、红三代下海经商的励志故事之一。

    然而,鸿基这几年来更迅猛的发展是因为什么,刘建国则是给他狭窄的心胸遮住眼睛。

    谢芷从后视镜里看到沈淮他们的车给落在后面,没有追近过来,她一边开车,一边说道:“鸿基无法直接投资国内的电力市场,宋鸿军进徐城也发挥不了多大的作用。不过,鸿基这段时间在香港募集资本的力度很大,募集到的资本毕竟要投入到具体的项目中去,才能实现盈利增值。他有时间就跟沈淮凑在一起,也谈不上有多费解……”

    谢芷这么说,谢成江、刘建国都没有搭话,宋鸿奇则阴郁的看着车窗前的路面——谢芷见车里的三人突然都沉默下来,也就不再说什么。

    很多时候,有些事情、有些道理大家心里都明白,都能看得到,甚至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却又做不到,这大概就是所谓的“眼高手低”,或者说死不认输。

    在他们这边还循着旧思维筹集资金做项目之际,沈淮、宋鸿军、孙亚琳他们筹集资本发展工业项目的道路,打一开始则要与众不同、特征鲜明得多。

    几乎从梅钢二厂开始,沈淮所推动的工业项目,就不再单纯依赖自有资金跟金融贷款完成,更多的是依赖众信、鸿基通过产业投资基金的模式,聚集更多分散的或者跨行业的产业资本实施。

    就拿鸿基来说,宋鸿军的个人资产,可能也就七八千万美元左右,不会更高,然而仅鸿基投资旗下的产业投资基金,就已经撬动了高达五亿美元的庞大资本;而说到孙亚琳掌握的众信投资,直接控制的产业资本规模更是要大上一倍。

    海丰及金鼎目前主要依赖多年积极下来的资金,以及银行贷款发展项目,目前加起来有十二三亿人民币的资本规模,在地市一级的地方,也可以说是庞然大物了,但怎么去跟梅钢系在这四五年内聚集的、那么大的庞大产业资本相比?

    梅钢系就是有了这样的产业资本基础,才有底气绕过淮能,拉淮煤、省国投组建东江电力,去搞淮电东送项目;他们甚至计划在三五年内,就使东江电力的规模超过宋系重点聚集产业、金融资源的淮能集团。

    说到金融资源,业信银行一度在他们这边的影响之下,对梅钢、对东华市收紧放贷,姚荣华在业信银行的地位一度受到压制。然而,淮电东送项目里,有一个重要的细节叫人警觉。

    那就是业信银行江东省分行计划向江东省电力集团提供十亿的信贷额度,以帮助江东方面拥有足够在淮西与江宁之间架设超高压线路的建设资金,业信银行江东省分行,实际就已经给沈淮他们拉着参与进来一起搞淮电东送项目。

    想来,东江电力未来在淮西建设火电集群,业信银行的淮海省分行,将是建设资金的主要提供者。

    这个细节,谢芷不认为鸿奇他爸跟贺、戴二人注意不到。

    虽然这更可能是业信银江东分行单独做出的决定,没有、也不需要经过业信银行总部的授权许可,更可能是小姑的影响力使然,但随着业信银行下面的重要分行,一个个的倒向那边,将来业信银行未必不会整个的都成为梅钢系的一支。
官场之风流人生 网友上传章节 第八百五十四章 根基
    宋鸿军这次到东华来,主要还是谈投资的事情。

    招商引资虽然主要是政府方面的工作,但鸿基投资,作为私募性质的股权投资基金,重点投资区域又在新浦、在淮海湾,新浦这边产业软硬环境建设越好,发展速度越快,鸿基投资在香港及东南亚地区,对分散资本的吸引力就越大。

    宋鸿军这段时间,主要精力也是配合霞浦这边,做针对香港及东南亚地区华商的招商引资工作。

    在今年之前,国内引进东南亚地区的外商投资,总量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投资规模,但这些投资主要还是集中东南沿海地区、以外向型、劳动密集型为主的轻工产业领域。

    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及补偿贸易为主的模式,曾长期是国内招商引资工作的主流。在过去二十年里,仅从香港迁往广深地区的工厂企业,就高达两万多家,涉及四千多亿港元的投资,但几乎都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很少进入基建及冶金、重化工、大型机械设备制造等产业领域。

    鸿基投资此前主要所参与的新浦钢铁、新浦炼化两个项目,属于大型重工、重化工领域,地点又偏内陆,不是东南亚华商所熟悉的东南沿海地区,故而鸿基投资募集产业资本,在香港及东南亚华商之中没有太大的市场,影响力也很有限。

    相比较之下,众信利用孙家的影响力,主要在西欧地区募集产业资本,发展形势就要远比鸿基要好,产业基金规模已经突破十亿美元——即使在海外投资市场,也跻身进入中等股权投资基金的行列。

    而背后柏克莱、巴黎银行以及孙家、武家能影响到的西欧地区华商,也都看好众信投资的发展。

    就连长青集团,直接投资也更专注的往电子、酒店、商场等产业集中,而在亚太地区的跨业投资,则更倾向通过众信等产业投资基金实施。

    在亚太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东南亚投资市场一片哀嚎,然而对鸿基投资来说,却赢来极大的发展机遇。

    亚太金融风暴,除了外向型、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产业受到严重打击之外,也叫更多的人看到东南亚地区分散、狭窄的市场致命之处。

    即使有大部分的华商,还没有从这轮的经济危机打击之下回过神来,想着在煎熬中等候最坏时机的过去,但也有不少目光敏锐的人,看到内地十三亿人口所形成的市场优越之处,看到内地自解放以来工业体系建设以及近二十年来改革开放发展为经济进一步腾飞所奠定下的基础。

    动作稍快的投资商,就已经开始有所动作。

    霞浦县今年截止到此时,从东南亚谈成引进的直接投资项目,多达五十六个,总投资额达到一亿二千万美元。加上西尤明斯工业集团等海外投资商在新浦直接投资建设的大型工业项目,霞浦县今年直接引进海外投资,依旧能突破惊人的四亿美元。

    鸿基投资此前发展相对迟缓,但今年上半年新募集资本就超过两亿美元,总规模达到五亿美元。

    除了为鸿基投资募集更多的产业资本、扩大规模外,宋鸿军更主要的工作,则是要将这些募集来的资本投入到具体的项目中去。

    亚太金融风暴已经持续了有一年多时间,危机还有进一步深化的可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