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之风流人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官场之风流人生- 第7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曹光明有时也在想,是不是应该调到地方上去发展?

    近年来,央企高管调任地方渐成常例。

    中海油前任党组书记顾宪文,九三年就调任广南省委副书记,既而担任省长。中海油在茂名的炼化厂立项,也是顾宪文一力促成,没想到项目会此重挫。

    曹光明想着他受此打击,到地方想直接担任副省,已经是不可能,甚至到重要地市担任党委书记的可能xìng都小,但到东南部哪个沿海城市担任市长,积攒些政声、成绩,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曹光明这么想着,与沈淮之间的话题,就不免侧重转到地方建设上来。

    华东地区比东华经济发展的城市,比比皆是,而东华之所以瞩目,也已经在很多方面引起高层的重视,更重要的是其经济的迅速崛起。

    东华在产业整体规划、建设、地方投融资平台组建、国企及地方资源整合等等经验跟发展模式,对当前发展较为落后地区,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

    这些地区的官员真要能学透东华的经验,就容易在地方做出成绩,从而从同侪竞争中脱颖而出。

    曹光明的这层认识,也是有过程的。

    沈淮最早就考虑到梅钢独力发展炼化项目的难度,有意跟三大国家石油集团进行一定程度的合作前些年地方搞炼化,拉央企入资的模式也很常见,故而杨林年初就与中海油方面讨论合作的可能xìng。

    那时曹光明意气风发,没想过上市融资有失败的可能,连见面的机会都没有给,故而对梅钢、对新浦、对梅溪也谈不上多深的了解。

    香港上市融资计划受挫,曹光明急着找善后的补救措施,成文光主动站出来牵线,他才对梅钢、对东华地方经济崛起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也是近两个月以来的事情。

    曹光明有兴趣了解,沈淮自然也不会厌烦,就在竹马山上放缓脚步。

    梅溪那边发展较早,产业较为成熟,而新浦这边,才刚刚将产业的框架搭起来沈淮就站在竹马山头,跟曹光明介绍新浦未来依托核心企业发展产业集群的一些规划。

    依托新浦炼化的化工中间原料供应,以及将来逐渐成熟、扩大的化学品转储港库区建设,疏港路以北的石化产业园,将是北片工业区发展的重心。

    临港新城东片区即新浦小镇跟综合码头区之间,是综合产业园区。

    目前最大的项目就是长青集团转移进来、投资两亿美元的电子制造基地,加上其他正兴工建设以及确定投资建厂的企业,综合产业园区的目前还填不满三分之一。

    在新浦钢厂、新浦电厂以及煤炭中转基地东侧,相接的是国际冶金产业园。当前的招商成绩最好,跟新浦钢厂、电厂同期建成的配套及下游企业就有十六家。这些投资企业规模虽然谈不上多大,但跟接下来已经确定建厂意向的近三十家冶金、重工及设备制造领域的企业,将是新浦最早成规模的产业集群。

    在冶金产业园跟综合产业园之间,留给舶船、海工装备配套产业发展的空间极少。

    这主要是考虑西山岛与东侧的长青沙小岛之间的水域很浅,能吹填出四到六平方公里的工业用地来。

    现在西山岛西岸主要建设恒洋船厂,但未来的船舶海工产业园,就规划在那片还未成陆的吹填区。

    未来还将直接在西山岛跟中心港区之间造跨海大桥,跟新浦横向主干道之一的中港大道相接。

    而在竹马山的西侧,即临港新城东片区的北面,则是国际家纺轻工产业园,紫萝家纺等六家大型轻工企业的厂区,已经建设进入尾声。

    新浦产业规划区内,在企业绝对数量上,还没有办法跟渚江对岸平江市的几个发展较早的产业园区相比,但几个重点项目不仅将地方财政拉上来,更将未来新浦港发展石化、钢铁、船舶海工产业集群的框架拉了出来除了这些之外,新浦港未来还将是淮煤东出最主要、最核心的中转港。

    至少在发展潜力上,沈淮相信新浦港,已经在沿淮海湾千余公里的海岸线上坐稳头把交椅。
正文 第七百零一章 流失
    沈淮跟曹光明介绍地方上的情况,也彼此做些讨论、交流。浪客

    曹光明作为国内技术官僚的代表,能在四十年刚出头就担任正司局级官员,除了过硬的背景,在专业能力及眼界上,自有他的过人之处。

    曹光明之前自视甚高,这次香港上市融资受挫,也是叫他能放低姿态,跟沈淮做平等的交流——这样的交流,对沈淮来说,内心也有一个整理,对梅钢、对地方建设及发展的思路有一个反省跟检讨。

    不过从交流中,沈淮也感觉到曹光明有到地方任职的心思。

    不管是背景过硬,还是能力过人,除了极个别的幸运儿,绝大多数人在仕途走到司局级前后,都会面临一个巨大的坎。

    就像小姑宋文慧,有着深厚的专业背景,也专注事业的发展,一步一个脚印的下来,年近五旬,也才是正局级干部。

    纪成熙今年才三十五岁,就已经就是地市党委副书记、代市长,明年会正式主持地市zhèngfǔ工作。在新一代里,纪成熙的仕途不可谓不耀眼,但也不意味着,他就能很快从正局级跨到省部级这个层次上去。

    照国内官场的惯例,纪成熙在地市一级蓄势、攒资历,蓄个十年八年,攒个十年八年,都是正常的。

    曹光明作为海洋石油总公司最年轻的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就算这次不受重挫,想要在海洋石油总公司内部直接登顶,也是极困难。故而他想调到地方,哪怕从主持地市zhèngfǔ工作做起,也算是正常不过的想法。

    不过沈淮内心不支持曹光明这样的心思,一方面术业有专攻,曹光明的专长在能源领域,他留在中海油更能发挥所长。

    此外,中海油作为三大国家石油集团之一,虽然在政治及资本上比中石油、中石化弱势得多,目前理论上只能算副部级央企,但前党组书记、总经理顾宪文直接调任广南省委副书记、省长,又不算破规矩。

    曹光明受此挫折,继续留在中海油熬上几年,在仕途上的发展,未必就比到地方曲折发展会慢。

    当然,沈淮不会愚蠢的拿这些话去劝曹光明;曹光明一时灰心丧气正常得很,再者曹光明背后有的是提醒他的人,轮不到沈淮去贴这个热脸;也许成怡她爸有这个资格。

    沈淮希望曹光明能留在中海油,最大的私心,就是新浦炼化的合作有熟人方便联络,而未来新浦跟中海油在很多方面都有合作的可能,有曹光明,就能更方便的将中海油的工业项目拉到新浦来,壮大新浦的产业规模。

    新浦炼化的工程建设,实际已经从四月就开始在做,不过在立项及可行xìng报告相继过审之后,理论上要举行项目奠基仪式,这也是曹光明这次过来的主要目的。

    无论是沈淮还是曹光明,都不希望所谓的奠基仪式搞得多壮观,都希望尽可能的低调。沈淮是憋着气,曹光明则是沮丧着气;李谷那边正好有事,故而也就不过来参与奠基仪式;一切从简,都没有让宋鸿军、孙亚琳他们赶回来。

    省里、市里都没有通知,本该可以给新闻媒体大书特书的奠基典礼就这样悄无声息的过去;少去那些繁琐的应酬,倒叫沈淮与曹光明两人之间,能够从头到尾就各个问题做充分的交流,为两人拉近关系,殊为难得。

    沈淮下午也是求爷爷告nǎinǎi,动用关系,给曹光明安排的专机直接从东华飞回燕京——他送曹光明从机场回县里,时间还早,但他忙碌了这些天,才能稍稍歇一口气,就在办公室里坐着喝茶,懒散着没有下去走动的心思。

    陶继兴敲门进来,笑眯眯的问道:“海油的曹总回去了?”

    “嗯,专机刚走,”沈淮说道,见陶继兴手里拿着罐头瓶改的茶壶,就请他坐到窗前沙发上谈话,“陶书记,你找我有什么事情?”

    “前两天,顾书记就找我谈了一件事。”

    “嗯,陶书记您说。”沈淮这段时间放在县里其他事务上的时间不多,跟顾金章他们也缺少一些交流,不知道顾金章找陶继兴反应了什么事情。

    “一年多来,新浦产业区发展很快,对人才需求极大,县里也鼓励干部编制人员往新浦流动,不过党政机关往新浦流动的少,而各学校教师往新浦流动的多,”陶继兴说道,“我跟顾书记分析,应该是过去一年党政机关人员收入增加较快,教师工资增长缓慢,加上前两年为工程项目,县里多从教师头上搞集资,去年是都还上,但教师队伍中间估计还是有些不满的。我跟顾书记合计,县财政收入也增加不少,是不是赶在教师节之前,给全县的教师添个彩,安定一下人心。这两天一直想找你说话,你东奔西走的忙项目,今天才找到空……”

    “这事陶书记你还特地跟我商量什么啊,你直接让教育局出个方案,我不在县里,让赵天明组织县常务会议批准,让财政?局放款给教育局就是了。”沈淮笑着说道。

    虽然去年霞浦地方财政收入增加到三亿,但之前要补的缺口太多。

    国企改制,替企业承担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障职能的社保机构刚刚成立,一次xìng就要注入大量的财政资金,到今年上半年才稍稍缓口气。

    而教育领域,最先做的也只能是贫困生救助、危困校舍改造等紧要事务,教师工资确实还没有实质xìng的增长。

    既然顾金章、陶继兴都提到这茬,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