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之风流人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官场之风流人生- 第5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新浦电厂及新浦港的建设,由梅钢具体负责实施,赵东、赵治民、胡志刚等人,基本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在项目建设上,西尤明斯、飞旗实业也都派出代表,加强新浦钢厂的管理及技术力量,外围的融资及沟通工作,也主要由孙亚琳、宋鸿军等人负责完成。

    除了一些必要的协调工作外,正常的项目建设进程推进,都不用沈淮眼睛一刻不离的盯着。

    新浦开区的其他工作,沈淮则主要依靠戴泉、宋晓军等人盯着;县政府这边的事情,一部分移交给赵天明负责,杜建、王卫成等人都能从旁协助处理。

    ******************

    “赵县长,赵县长……”赵天明的办公室在楼下,与县政府办在同层楼上,沈淮留下杜建、王卫成还有其他事情交待,赵天明就先离开,出楼梯后要往办公室走去,听着陈伟兵在走廊里招呼他。

    赵天明转回身,看着朝他小跑过来的陈伟兵两鬓都有些白,一时间也禁不住有些感慨。

    赵天明三十岁刚过就担任商业局党组书记、五灶乡党委书记等正科级职务,三十六岁就提了副县长,在霞浦县一度给视为前途无量的政治新星;而跟他差不多时间担任县政府办主任的陈伟兵,在这个位置上一干就是十年。

    赵天明完全能明白陈伟兵为什么会在自己提副县长之后,就流露出冷淡,而在他跟陶继兴有隔阂之后,又迫不及待的流露出敌视——说到底,这还是嫉妒心作怪。

    陈伟兵前后经历三任县长,十年都没能往前挪一步,看到别人过他,他怎么能不眼红,不心生忌恨?

    然而,这其中也能看出官场中人要往上爬,是何等的艰辛,不是人人都能像沈淮这般耀眼般崛起。

    就是杜建,三年就已经梅溪镇委书记了,就算这次能顶替陈伟兵担任县府办主任,也只能说是将弯路拐过去了。

    想想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这三年来又何尝不是活得小心翼翼,生怕走差一步就万劫不复?

    “陈主任,你喊我有什么事情?”赵天明平静的看着陈伟兵,他虽然不会说有多厌恨陈伟兵,但语气还是有着明显的冷漠。

    葛永秋平调往西城区担任区长,差不多已成定局,然而陈伟兵想要跟过去,则很困难。

    现在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葛永秋要把亲信调到西城区里,通常是先借调再转正,但这个只适用于葛永秋司机、秘书等级别不那么高的人,相对要好安排得多。

    陈伟兵都已经县政府主任了,葛永秋要把他调到西城区担任区政府办主任,就把先前占着位子的人赶走。这既无利于葛永秋到新地区任职之后重塑威信,显得他不够信任地方上的官员,在组织程序上也会要复杂许多。

    一旦葛永秋想从长计议,那陈伟兵留在霞浦的处境就要困难得多。

    之前为拆徐记酒楼的问题,县政府专门召开常务会议讨论,就连徐福林都未敢挣扎,唯独陈伟兵在会上提出反对意见。

    陈伟兵要是居心无亏倒也罢了,偏偏在机关后勤管理上又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出来。

    就算沈淮到时候不会直接将陈伟兵从政府办主任位子上踢下去,给孤立起来的滋味也够陈伟兵好受的。

    赵天明是尝过给孤立的滋味了;几乎稍有些过节的人,都要趁机给你脸色看的感觉并不好受。

    陈伟兵拿来一份材料要赵天明签字。

    这种传递文件的小事,本不用陈伟兵亲自走一趟,赵天明装痴卖傻的签过字,也不给陈伟兵说话套近乎的机会,就直接走回办公室,将他丢在走道里。

    王卫成与杜建随后下楼梯来,看到陈伟兵有话欲吐、给赵天明摞在一旁的一幕,他们就往楼梯里退了一步,依着楼梯扶手分烟抽,不忙着出去。

    倒不是说不想让陈伟兵难堪,因为接来县政府办的调整,他们将是受益者,打落水狗心里是痛快,但是叫别人看到,也会给别人留下咄咄逼人的印象,这对他们来说并不能算是一件好事。

    “沈书记跟我说过你家的住房问题,县政府这边暂时没有什么好房子,剩下的筒子间,还比不上县中的教职工宿舍。城关镇年初在城南拿地建了两栋小四层的住宅楼,县里出面可以协调几套出来,不过这事要跟老易那边打个招呼,”杜建跟王卫成说起帮他搞房子的事情,“新浦钢厂跟电厂联合建职工住宅楼,年前应该能建成一批,要是能有两栋楼划给县里,不单你的问题能解决,还能解决一大批人的住房问题……”(未完待续)
正文 第五百五十七章 住房问题
    为住房的事情,王卫成家里这些年来也有不少的矛盾。

    有时候也怨不得妻子耍小性子,小孩到上幼儿园的年纪,不能丢到乡下,到城里来就需要有老人过来忙着照顾。

    学校分的筒子间,后来才隔出一室一厅来。无论是房间还是客厅,都非常的狭小。结婚时两口子住着,还觉得特别的满足跟幸福,但有了小孩子跟过来帮忙带小孩的岳母之后,就显得格外的拥挤。

    王卫成老家在乡下,父母有田、有牲口要伺弄,不习惯城镇的生活,平时也难得到县里来一趟;而他们在狭小客厅里搭的一张小床,也只够让岳母带小孩子睡;老丈人甚至也只能孤零零的给丢在大舅子家里,也没有办法过来一起住。

    王卫成跟妻子都还年轻,需求旺盛,两三天不住心里就会想得慌。

    只是房间狭小,简单的隔层又不隔音,房间里翻个身,客厅里都听得一清二楚,岳母睡客厅里,王卫成跟妻子有时候忍不住,更多也只是从背后搂住,缓缓的动作,尽不了兴趣不说,有时候还煎熬。

    后来,大概也是岳母有所察觉,赶上有时候王卫成与妻子晚上回家早,她吃过饭就带着小孩四处串门去,给他们留足时间;王卫成却为此尤感羞愧。

    而大舅子的小孩读高中之后学习很紧,王卫成又不能让岳母带着小孩子长住到大舅子家去;这几年来他们家都在为住房的问题煎熬,一直想换一套真正带两个房间的房子。

    也不单王卫成一家有这个问题,九六年职工住房问题主要还是依靠单位分配,县里企业事单位很多干部职工,都有这方面的问题。

    单位经济条件好,职工住房就宽裕一些;单位经济条件差,大家也只能跟着凑合。

    霞浦县在东华三区七县里要算财政宽裕,但东华整体经济也就那样,霞浦再宽裕也有限,住房条件一直都宽松。真正统计摊算下来,整个城关镇五万人口,人均住房面积都到十平方。

    城关镇为解决住房问题,年初买地建了两栋小四层的楼,其中一栋还是传统的筒子间,只有一栋才是公寓型的套间。

    虽然房子是城关镇出钱建的,但有建成后好处县里怎能不抹油?照着以往的规矩,县委县政府从中分走一层楼不能算多过分,毕竟土地是县里的,当初只是让城关镇象征性的付了几万块钱。

    一层楼也就九套房子,僧多肉少,盯的人绝对不止一个两个;王卫成调到县里后,他妻子也整天打听那栋层的情况,巴望着能从中分一套房子。

    王卫成没想到沈淮已经将他家的住房跟杜建提了,杜建这么快就替他打听好消息。

    王卫成也不会怀疑,沈淮让杜建出面张罗这事会有什么问题。当然要是从城关镇建的那两栋楼里拿套房子,跟城关镇的党委书记老易打声招呼是应该的。这要算是不小的一份人情,不能占到好处,连个“谢”都不说,那也是太不近人情了。

    不过王卫成还是在琢磨杜建所说的后者。

    新浦钢厂一期工程计划雇工近六千人,除了部分一线工人从当地招聘外,将有大量的员工需要就近安排住宿,故而员工住宅区作为配套工作,是先于主体工程之前,就动工建设了。

    计划到年底之前,住宅区一期六百套公寓就能建成投入使用。

    虽然钢厂住宅区位于临港新城的东片,离城关镇这边有五六公里远,但由城临港新城是全新规划,大面积同时施工,包括安置社区在内,两年间就将完成三到五万人的居住规模,初步规划建设的生活、商业、文卫、教育等设施,就要比城关镇这边完善得多。

    现在沈淮推动县公交公司,完善新浦跟城关镇外围的公交线路。

    半年前,全县还只有一路公交线,跟乡镇的客运主要由私营中巴车承接。到现在,县内公交线路已经展了有四条;城关镇跟新浦镇之间的两条专线班次,也达到高峰期十分钟一班。

    这样话,要是临港新城有房子,到城关镇这边来的上班,也完全没有什么不方便的。

    照着沈淮的规划,霞浦县没有必要搞两个城区,最终城关镇跟临港新城会融合到一起去,可能不用等新浦钢厂建成,这边就要在临港新城启动新政府大楼的建设,到时候城关镇这边也要逐步的拆旧建新。

    杜建的心思,王卫成也能明白。

    要是他跟杜建升任正副主任之前,能为县里拿到几十套,甚至上百套住房,差不多就能将县委、县政府这一块遗留下来的住房问题都解决掉,这个功德就大了,几乎能让大家立时将陈伟兵遗忘掉。

    关键问题,怎么劝沈淮同意,从新浦钢厂划几十套住房给县里?

    这事没有沈淮点头,谁都办不成,但也只要沈淮点头就容易多了。

    除了条件较差的安置社区外,钢厂员工住宅区条件虽然好,但那也是新浦钢厂配套建设的住宅区。住宅区的建设,都是由新浦钢厂投入资金,甚至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