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之风流人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官场之风流人生- 第4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苏恺闻看着墙壁上的挂钟,已经是夜里七点钟了,赶夜路赶到徐城,怕是要到凌晨了。他不知道谭启平这时候赶去徐城,是做什么。

    “镇上没有特别紧要的事情。”苏恺闻说道。

    “那你跟伟立先去吃点东西,垫巴下肚子。”谭启平似乎又恢复温文尔雅的姿态,要苏恺闻、刘伟立先去吃点东西,他却完全没有食欲。

    苏恺闻欲言又止,见谭启平似要跟周岐宝谈话,他便不作声,先与刘伟立到楼下的小餐厅里,让厨房随便整些东西过来。

    “你们在路上时,陈宝齐打电话过来,代表赵秋华询问市钢生产整顿的情况……”刘伟立说道。

    苏恺闻愣了一下,这才知道为什么他们刚才过来时,谭启平会因为一点小事把服务员骂得狗血淋头。

    苏恺闻也早知道省长赵秋华不是省油的灯,但也没有想到他的手会伸这么快。他问刘伟立:“这么说,虞成震在省里找到的靠山,真就是赵秋华?”

    刘伟立点点头,说道:“大概就是这样吧……”

    苏恺闻知道,沈淮在跟高秋华谈话过后,就直接找市委组织部长虞成震递交他希望调去嵛山的申请,同时又为月初搅乱会场秩序的行为,向市委组织部做了检讨——沈淮跟高秋华谈话的事情还没有传开,要不是沈淮跟赵秋华有勾结,就只有虞成震给赵秋华通风报信,才能叫赵秋华这么快就来逼宫。

    沈淮、熊文斌都袖手旁观,市里要没有能力去消化市钢的问题,就阻止不了赵秋华插手过来。

    省长赵秋华有借口直接插手市钢的事,他在东华又有虞成震为援应,东华的局面真就是诡异了——苏恺闻从他老子那里学来的官场见解,叫他看不清形势的变化。

    “沈淮真要去嵛山?”苏恺闻又问道。

    “谭书记说了,既然他要求去嵛山,就让他去嵛山。”刘伟立说道。

    沈淮主动要求去嵛山,谭启平点头同意,只要沈淮暗中跟赵秋华没有什么交易,虞成震等其他常委也没有道理跳出来阻止——沈淮去嵛山的事情差不多就定了下来。不过,苏恺闻不知道谭启平是在怎样的心情说这样的话。

    苏恺闻这时候完全猜不透沈淮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完全看不透沈淮到底希望得到什么,难道宋系在淮海省给打得落花流水,给田、赵压得抬不起头来,就符合他的利益?

    苏恺闻甚至有一种将沈淮揪到跟前质问他意图的冲动:你这个畜生,到底是想干什么?

    “梁副市长呢?”苏恺闻又问刘伟立,他本以为梁小林这时候应该在这里,但过来后就没有看到他的人。

    “给谭书记骂得狗血淋头,给赶去市钢主持生产整顿去了。”刘伟立说道。

    苏恺闻不知道梁小林这时候去市钢能有什么作用,说到具体的业务,韩寿春应该比梁小林更擅长一些。他心里又想,梁小林亲自到市钢坐镇,有总好过无。

    同时,苏恺闻也不晓得,真要让赵秋华插手市钢的事情,他们还能不能帮梁小林保住常务副市长的位子?

    赵秋华顺着市钢的藤摸瓜,说到底也是为了位子。不借市钢危机,把梁小林甚至高天河搞下去,东华哪有位子空出来给赵秋华安插心腹?

    苏恺闻忧心忡忡,暗感形势恶劣,除了田赵二人外,王子亮案也叫省委组织部长戴乐生对他们恨之入骨——说到底这也是沈淮闯出来的祸,这个畜生这时候竟然袖手旁观去了!

    苏恺闻与刘伟立都没什么胃口吃东西,简单吃了一些,又替谭启平拿了一些食物端上楼。

    谭启平跟周岐宝谈了话,就让他先回去。

    谭启平在书房里简单吃了两口,就让黄羲准备车,立即送他及苏恺闻、刘伟立去徐城,又从市局临时调了一辆警车随同。

    **************

    徐城西山居内临湖的一栋竹木楼里,赵秋华抱着青瓷的茶盅,隔着雕花木窗,看着院子里枝桠横斜的几株腊梅,慢条理丝的饮着茶。

    陈宝齐敲门走进来,跟赵秋华说道:“谭启平好像是正在往徐城赶……”

    “随他去吧,他总不会束手就擒的,我们也不能逼得太急,不然指不定叫别人渔翁得利了。”赵秋华说道。

    陈宝齐知道赵秋华所说的“别人”,是指省委书记田家庚。

    除了在东华市钢集团12。9喷爆事故发生当天,田家庚作出彻查、整顿的批示外,到今天还没有进一步的态度表露出来。

    倘若如此就认定田家庚不关心东华的局势变化,那他们就太蠢了。

    “谭启平到徐城后,我是不是跟他见一面?”陈宝齐问道。

    他们要借这次机会,从东华捞足便宜,但也要避免逼迫谭启平太甚,反而叫田家庚有机可趁——有时候不能一棍子把人打死,需要见好就收,这个“度”在哪里,还是要大家坐下来慢慢谈。

    “不急,”赵秋华说道,“谭启平又不是蠢货,他知道权衡利弊。”

    陈宝齐点点头,就算操之过急,暂时也没有他的好处。

    陈宝齐又问道:“沈淮到底打着什么主意,他这次竟然袖手旁观?还有,宋家真就许他袖手旁观了?”

    “沈淮跟谭启平在东华搞得水火不融,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再个,沈淮跟宋炳生父子关系似乎没有相象中那么和睦。我看啊,照他的性子,这时候没有再捅谭启平一刀,都算是客气的吧?”赵秋华说道。

    “谭启平想用熊文斌主持市钢,但给熊文斌拒绝——说不定这刀就是沈淮捅出去的。”陈宝齐猜测道。

    赵秋华点点头,他前后三次去东华,都跟熊文斌有过接触,对这个人有些印象,知道他在东华的声望颇高。谭启平真要用熊文斌整顿市钢,获得东华市其他常委普遍支持的可能性很大,他还就没有办法直接干涉东华市钢集团的事情。

    不过谭启平对熊文斌这个昔心心腹刻薄寡恩,赵秋华也听虞成震说起,熊文斌这时候不愿意替谭启平去冲锋陷阵,似乎也未必就是沈淮在背后捣鬼。

    说到底,东华最大的变数,还是沈淮这个宋家不怎么起眼的小辈。

    “对了,你打电话给范文智,叫他明天上午到我办公室里来一趟。”赵秋华又吩咐陈宝齐道。

    “好的,”陈宝齐点点头,表示记得,又问道,“赵省长你晚上是不是就在这里休息?”见赵秋华点头,陈宝齐就退了出去,到隔壁屋给省钢集团董事长范文智打电话,约定明天上午赵秋华在办公室见他的事。

    如今在国务院里,副总理王源已经是咄咄逼人,盛气相凌。虽然不知道王源在九八年换届当上总理之后,还会有什么大动作,但他们作为胡致诚一系的官员,处境想来不会比此时更好。

    与其这时候去争什么制置点,还不如多捞些实地休生养息,等熬过王源五年的总理任期再作其他打算。
正文 第四百一十九章 诡局
    “不理解啊,不理解啊!”

    李谷大清早赶到田宅,陪同田家庚一起坐车到省委去。

    推门进屋,看到田家庚坐在餐桌前,就着小菜喝稀饭,李谷就大声叫嚷起来。

    “有什么事,能叫你这个假诸葛都看不明白的?”田家庚拿筷子,扒拉着稀饭,囫囵下肚,把碗搁在手里,问李谷遇到什么事情,叫他这么困惑。

    田家庚在东华没有直接的眼线,沈淮辞去梅钢职务、请求调去嵛山的消息在东华传开来之后,李谷才有可能知道。

    不过这个消息在东华传开相当有震憾力,传遍的速度极快,李谷大清早还躺在床上接到电话知道这事,才赶忙过来见田家庚。

    李谷要田宅的保姆帮他盛碗稀饭,坐到餐桌边来,将东华最新的情况说给田家庚听:“对东华市钢的问题,沈淮为什么要袖手旁观,我看不明白。虽然沈淮跟谭启平矛盾很深,但东华市钢遇到这么大的问题,他要是请宋家谁出面进行协调,由梅钢兼并东华市钢,想来谭启平也不一定就会拒绝。梅钢目前还是国有及地方股占主导地位,梅钢兼并东华市钢,省里也没有借口阻止。沈淮为什么要摆出一个跟他绝无关系、叫谭启平更加难堪的姿态出来?”

    “……”田家庚麻溜的喝着粥,要李谷继续说下去。

    “沈淮这时候决意离开梅钢,就说明梅钢二厂建成投产已经不成问题了,”李谷说道,“只要梅钢二厂投产运营不成问题,梅钢全盘接手东华市钢,应该是有能力消化东华市钢的。难道淮海省最大钢铁企业的头衔,对沈淮就一点没有吸引力?现在沈淮决意袖手旁观,看似把谭启平推入更尴尬的境地,但同时必然会叫省钢集团渔翁得利——我想沈淮不会看不到这一点。省钢集团今年的钢铁产量达到一百五十万吨,要是能全盘接手东华市钢,包括接手东华市钢对合资钢厂的股份,总产能就将突破二百四十万吨。难道沈淮看不到,省钢有多么渴望把东华市钢吃下去吗?”

    田家庚搁下碗思考李谷所说的问题。

    虽然国内钢铁市场,目前还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每年还需要向海外进口大量的钢材,但就区域市场来说,抢占周边市场,意味着更低的运输成本、更有效的市场控制,也就意味着更高的利润。

    故而梅钢在一定程度上,跟东华市钢以及省钢集团,在淮海省范围之内,是存在着直接竞争的。

    更为关键的,梅钢与省钢,到底哪家是淮海省第一大钢企,还将涉及到未来省委省政府的政策倾斜问题。

    目前淮海省还没有特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