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之风流人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官场之风流人生- 第4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能享受街铺增值的红利,但对下梅公路改造又觉得自己不应该承担义务,再加上那些跟过来的拆迁公司、建设公司、投资公司,都是要从中吃肉,那就造成一系列难以化解矛盾。这以后经济发展,这种矛盾会越来越多,这个问题跟民不聊生无关,更多涉及到的是利益分配不平衡。能不能得到缓和,主要还是看地方治政水平的高下。”

    宋文慧问道:“江东、两浙、广南等省市,近两年城市发展速度很快,拆迁问题比较多见,你觉得要地方治政要有怎样的思路,才能较好的处理这个问题?”

    “小姑,你这是在考我呢?”沈淮笑问道。

    “算是吧,”宋文慧说道,“现在党员干部要上去,关键还是要看治政水平。说到治政水平,有魄力是一方面,但光有魄力蛮干还是不行;主要还是要清晰的治政思路。这些年来,争来争去,说到底还是路线之争。”

    见小姑难得这么深入的跟自己探讨治政问题,沈淮笑着问:“小姑你是不是觉得我这官接着当下去,还有点指望?”

    “不要整天官啊官的,你整个都成官迷了?”宋文慧笑骂道,“鸿军也抱怨你,死抱着官帽子不放。”

    “咱老宋家,下海经商、搞发家致富的,有那么一两个人,也就足够了,”沈淮笑着说道,“俗话说得好,斗权不斗财,斗枪不斗权。说的道理很朴实,就是财斗不过权,权斗不过枪。要是我们小辈一个个都削尖了脑袋去捞钱,反而对宋家有百害而无一利。”

    宋文慧点点头,知道沈淮考虑很深,转回到刚才的话题,问道:“别扯那么远,你还没有说这事要是摊你身上,怎么处理呢。”

    沈淮接着说道:

    “就从梅溪镇来说,我们要看到,是工业产业化的发展,直接促进城镇商业、服务业的崛起,使地方财政充盈,既而推动了新城镇建设,这个次序不能搞颠倒了,”沈淮说道,“市里拿出梅溪新区框架规划跟前期筹备工作细则,苏恺闻到梅溪镇之后,也急于打开局面,工作重心都转移到新城镇建设上来了,把次序搞颠倒了。脱离这个大的秩序,谈小的手段是没有太多意义的。”

    “刚开始搞梅溪新区框架规划时,你主张在梅溪河口先修桥,把沿江公路先衔接起来,”宋文慧问道,“是不是就是你所说的工业产业化带动城镇化发展这个思路?”

    沈淮点点头,说道:“没有工业化的大发展,中国十二亿人口,都要过上富裕的生活,谁帮你生产有那么多的物资?不过,梅溪新区范围还是小的,让苏恺闻搞下去,他应该有些能力从外部拉到一些资源,把新区建设得像模像样。所以他这么搞,初期大概不会有什么大问题,政绩也可能很漂亮。但就像小姑你刚才所说的,有魄力把表面政绩做得好,其实是不够的,难道上面真就没有心里明白的人?我插不上,就站一边看着;让他们把梅溪镇的市政基础设施搞搞好,也没有不可以的……”

    宋文慧点点头,说道:“地市以下,发展空间相对开阔一些,不存在多残酷的竞争,所以你真想要在体系内发展,有时候让一让是好的,更能为你以后发展开拓更宽的道路。至少此时,中央领导班子,心里也还是清楚的。”

    “二伯是败在这上面?”沈淮问道。

    宋文慧点点头,但也不想就二哥跟田家庚的事跟沈淮多说什么,觉得这事对他来说还有些遥远。

    沈淮也觉得二伯宋乔生在中央的时候太长,长得不接地气,对地方治理的思路不清晰,跟田家庚争淮海省委书记败北,实属正常。

    沈淮又想,小姑这时候对他说这些,大概也是对他有更高的期待,他忍不住对小姑宋文慧苦笑,说道:“我现在可不愿意去想二十、甚至三十年之后的事情,你也不要对我指望那么高;不然能憋屈死我。”

    “你,”宋文慧又好气又好笑,要说沈淮不聪明,不用说几句话,他就能把别人的意思都领悟过来;要说他聪明,这摆明了就是不想改他的脾气还有生活作风问题,气恼道,“好心给当驴肝肺,我懒得管你了。”

    “对了,老爷子对谭启平到底是怎么看的?”沈淮又问道。

    “牵扯到的问题很复杂,老爷子不能光站在宋家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宋文慧说道,“你要是这个春节回燕京,你自己找老爷子谈谈吧。”

    沈淮说道:“现在还不清楚,可以春节期间就是新厂试运行到最关键的时刻,我今年未必能回京过春节。”

    “那再说吧,”宋文慧说道,“你既然都从地方半脱离,这事也不焦急。”
正文 第三百九十三章 人心滋怨
    看到车队从学堂街北面拐过来,沈淮看了看腕表,他们在路口这边等了差不多有半个小时,跟小姑说道:“事情总算是解决了。”

    等着谭启平、罗成辉所乘小车先开过去,隔着车窗颔首示意,就让邵征开车并入车队,一起往梅溪港东头的电厂驶去。

    梅溪电厂商运以及淮能总部大厦落成,梅钢只是相关方,进电厂下车后,沈淮就走到一旁,让小姑带着东电及淮能的其他高层去唱主角。

    底部直径逾五十米,高六十米的电厂冷却水塔,看上去甚至要比厂主体已经建成的炼钢线还要巍峨壮观。

    沈淮手摁住安全帽,抬头看着高耸入云的烟囱,与冷却水塔一起喷发白色的蒸雾以及浅灰色的烟雾,在蔚蓝色的天空留下浓重的痕迹,就等着副省长罗成辉剪过彩,电厂两组电轮机组就会正式向企业及地方电网并网供电。

    沈淮看黄良、郭全走过来,问道:“路口的事情,刚是怎么解决的?”

    “也不晓得是不是有人在背后精心策划,”黄良说道,“我们接到通知说车队从梅溪大桥过来,就立即从渚园前面往回赶,先只有三五个老年妇女冲进车队里,截住罗省长的车,接下来很就聚集了五六十人,都是七老八十的老人。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吸取了上回的教训,事主一个都没有出现,尽是些老弱病残拉出来拉横幅,赶也赶不得、拉也拉不得。不过有些事主还是沉不住气,凑到路边来围观。袁宏军陪着罗毕,从围观人群里认出六个人,直接铐进警车,然而再组织人墙往两边强行驱散人群给车队开道,就容易多了。”

    “哦,”沈淮回头看了看,没在人群里发现袁宏军的身影,跟黄良说道:“事情解决掉就好。”他也没有多说什么,见小姑示意他过去,就朝罗成辉、谭启平他们一撮人走过去。

    黄良不想把事情谈得严重,但他想说的意思是清楚的,他见沈淮没有什么表示就走开了,看了郭全一眼。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郭全拍着黄良的肩膀,无奈的笑笑,说道,“人家看准沈书记要从地方脱离,有机会就想着另攀高枝,你能阻止?”

    黄良也是苦笑,两年前他满打满算,也只是享受副科级待遇而已,附翼杜建,不得不跟初来梅溪的沈淮对着干。杜建给平调到县里之后,黄良选择留下来,但也压根儿也没有想过,自己面前的道路会是坦荡光明的。

    没有给沈淮从党政办主任位拿下来,没有给沈淮从党政会议踢出去,黄良已经觉得意外。换作别人,面前当时的境况,或许会选择逃避,或者会高高挂起,只要没有小辫给抓住,也不怕沈淮能把他剥了皮。

    或许起初时心里有一股怨气无处得渲泄,黄良凡事皆兢兢业业、加倍努力的去做。换得接下来沈淮就提拔他担任副镇长,很多人都吃了一惊。也恰恰如此,梅溪镇的人心真正聚拢起来,削除杜建给踢走之后的负面影响。

    鹤塘、梅溪两镇合并之后,又升格副处级镇时,黄良再进一步,担任常务副镇长,成为梅溪镇当时唯有的三个正科级官员之一。

    而这次直到市委组织部找他谈话之前,他都没有想过,自己会卡在罗毕、袁宏军之前,坐上这个副处级位,成为梅溪镇近二十年来升迁的官员。

    沈淮脱离梅溪镇,市里、区里,为了削减沈淮在梅溪的影响力,人事调动动作颇大。不过,也是照顾到沈淮以及梅溪镇一干人等这两年发展经济的功劳,市里、区里虽然意图削减沈淮对梅溪的控制力,但也没有恶意打压。

    何清社调到区里担任副区长,接替沈淮分管招商、教育等工作;李锋到区里担任纪委副书记兼监委主任,享受副县级待遇;刘卫国调区公安分局担任副局长主管交警大队;包括他黄良也是异乎寻常的卡在罗毕之前,升任镇长;早一步从梅溪镇脱离出去的褚强、宋晓军两人,褚强调到燕京的京投公司,给陈兵担任总经理助理,宋晓军则留在市政府,给副市长杨玉权当秘书——可以说梅溪镇众人,大体还是处于上升势态之中,即使一时受到压制,将来依旧有着可观的发展前景。

    毕竟谭启平不可能在东华当一辈的官,也许三五年后,谭启平上调省里,东华换掌门人,情势就又会一变。

    即使此时在镇上给苏恺闻处处压制,黄良对未来还是充满希望。

    当然,原地不动的还有郭全、袁宏军以及后来给沈淮从梅溪中学调到镇上担任副镇长兼教育办主任的杨成明。

    郭全、杨成明等人心态还好,在今天之前,黄良也没有注意到袁宏军会有什么问题,故而袁宏军跳出来,在谭启平等人面前,帮助周岐宝、苏恺闻迅速控制局面,他与郭全等人都很惊讶,没想到他会抓住时机另攀高枝。

    想想也是此前太大意,黄良原以为只要沈淮人还在东华,梅溪众人会拧成一股绳,却没有想过袁宏军心里一直都有着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