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之风流人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官场之风流人生- 第3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秋华主要还是视察梅溪港工业园区,此前镇上已经跟市委办商议好视察路线,现在也是照计划进行:

    从新梅新村商业街穿过,经过蔡家桥新社区,拐上滨江公路,经过二厂及合资厂建设地块,经过梅溪港码头,经过梅溪电厂建设地,拐入梅鹤公路,经过鸿基及长青机电已经建成的厂区以及紫萝家纱厂区以及中小企业园,最后到梅钢视察,这样差不多能梅溪镇一年多来的发展成就都展示一遍。

    到梅钢后,与赵东、汪康成、钱文惠、徐溪亭等人汇合,参观梅钢之后,安排赵秋华等省市官员到尚溪园小憩,安排何清社、袁宏军、李锋、郭全、黄新良等官员接受赵秋华、苏唯军等官员的接见。

    沈淮并不需要与赵秋华、苏唯军等省市领导的接见来增加自己的覆历,但对何清社、袁宏军等基层官员来说,哪怕能拍一张受中央委员接见的照片挂在办公室里,也压住其他同僚一头——这也是履历,也是资历。

    在尚溪园,沈淮则亲自向赵秋华等省市领导,介绍学堂街改造、梅钢二厂项目建设、梅溪港工业园以及梅溪港码头二期工程筹备的一些情况。

    “确实不简单,”赵秋华作为省委副书记、省长,赞美还含蓄些,说道,“东华去年取得相当大的发展成果,此前我还缺少一些直观的感受,这一趟是不虚此行……”

    赵秋华说罢,又问坐在他旁边的苏唯军:“老苏,你觉得呢?”

    “可以说,梅溪镇是东华去年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拉动力,成就是非凡的。现在梅溪镇又有两个大项目上马,只要平稳发展下去,梅溪镇对东华经济发展的贡献将更大。”苏唯军说道。

    苏唯军的赞美多少有些露骨,大多数人听了都欢欣鼓舞,但是吴海峰不经意的给沈淮使了眼色,示意他看谭启平的脸色。

    沈淮注意到谭启平脸上的笑容有些僵硬,心里只是一笑,暗道小子、老子,都是会阴人的主。(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三百四十三章 谭启平的焦躁
    苏唯军一番话,倒不是只有吴海峰、沈淮等人能听出异常,随赵秋华下来的省政府秘书长陈宝齐听了,心里也暗笑

    省长赵秋华不是一个爱做功课的人,但为了防止赵秋华下来不熟悉情况,好些功课都是省政府大管家陈宝齐代做的他这次随赵秋华到东华来,对东华的很多情况,都事先认真的了解过一遍

    东华市国民生产总值,九四年增长了十六亿,相比较九三年多增加了四亿,这多增长了的部分,通常会视为谭启平到东华后整顿经济轶序、推动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政绩

    不过,只要仔细研究东华地区九四年国民生产总值多增长部分的构成,就会发现,梅溪镇在其中就贡献了三分之二苏唯军说梅溪镇是东华市去年经济快增涨的主要拉动力,是一点都没有错

    当然,梅溪镇也是东华辖下,梅溪镇的发展成就,都要并入东华市的成绩之中

    不过,东华一年之内要能同时有三四个区域经济能像梅溪镇一样异军突起,或者梅溪镇对东华市增长贡献占不到这么大的比例,那就完全可以说是谭启平这一年以来在全市整顿经济秩序、推动改革开放有功劳

    恰恰东华其他地区的发展过于平淡,而叫梅溪镇独竖一帜,异常的显眼,谭启平脸皮再厚,也无法将梅溪镇的发展成就捞为己有,甚至会从反方面加深外人“谭启平搞经济不行、只能靠沈淮及梅溪镇撑门面”的印象

    陈宝齐翻看梅溪镇政府事先印制的宣传材料,宣传材料上也是把跟富士制铁的合资厂与梅钢二厂项目,当成梅溪镇九五年、九六年度重点保障建设项目,也同时是省市区三级政府重点保障建设工程

    仅这两个大型工业工程建设期间,就能推动梅溪镇经济持续快的增长两个项目建成之后,包括梅溪港码头、梅溪电厂在内,梅溪镇仅炼钢及相关产业的产值总数能摸高到三十五亿,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将达到十五亿之多

    虽然外资合资企业在所得税方面会有很大的优惠政策,但与工业增加值相关的增值税,就算地方留成部分全部减免掉,在两个项目建设之后,梅溪镇炼钢产业对地方财税的贡献总数也将摸到两个亿

    考虑到梅溪港工业园在其他产业发展上的招商引资力度以及镇区的建设及商业也将持续扩大,梅溪镇在印制的宣传材料上估算,到九七年梅溪镇的国民生产总值将达到三十亿,对地方财税贡献总额将达到四亿

    陈宝齐不知道梅溪镇政府印制的宣传材料里,有多少吹嘘的部分,毕竟整个淮海省财税贡献过亿的乡镇只有三个

    梅溪镇要在九五年力争财税贡献过亿,争创淮海十强镇,这倒不是没有可能,但到九七年再翻两倍,这个难度不是一般的大,但陈宝齐又不得不承认,理论上还是存在这种可能性

    陈宝齐这时候多少有些明白,谭启平为什么会如此看重合资项目?

    当然了,招商引资是地方党政工作的重中之重,总数达六千万美元的招商项目,换了谁都不敢轻视

    赵省长为签字仪式特地走这一趟,也是表明这个项目能够达成协议,有他大力推动的功劳该是他赵秋华的功劳,谁他娘的都不要想抢走

    谭启平重视跟富士制铁的合资项目,这个不难理解

    不过,为市钢厂筹足出资贷款,谭启平亲自上阵,数次跑到省里求援拉贷款,还亲自跑到省计委等相关部分,为项目的申报、审批,跟相关官员打招呼——几乎是要用尽一切手段,推动项目以最快的度进入建设期

    作为总揽全局的市委书记,对单个项目热心到这个程度,也可以说是少见

    虽然省委书记田家庚,对谭启平热心推动项目建设的行为颇为赞赏,在会议上多次提及,但实地这么走一趟,陈宝齐心知谭启平如此看重合资项目的,这么迫不及待的推动合资项目上马,是另有促进因素

    陈宝齐忍不住会想,谭启平作为市委书记,跟一个镇党委书记这么较劲,会不会有些不够成熟,但想到要是换自己来担任东华市委书记,手底下有这么一个性格强势的异数,自己能不能平静待之?而且谭启平跟他的情况,还有些不一样

    陈宝齐当初也是有机会到东华来担任市委书记的

    就跟东华市的实权正处里,不是所有人都心甘情愿到东华最穷、最偏的嵛山等县担任一把手一样,东华市的经济发展处于全省倒数第四,陈宝齐当时对到东华市来担任市委书记这事,决心不是很强,有些犹豫,以致错过机会,叫谭启平横空而出

    此时看来,东华经济落后归落后,但发展的潜力确要比其他地市要大得多;陈宝齐心里也略有些后悔,后悔自己的目光还是不够远大

    正因为落后,所以才有短时间里做出大、多成绩的潜力——谭启平作为一个经济排名靠后的地级市委书记,要想调到省里直接进常委班子,甚至图谋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委员这样的高位,仅仅在经济排名靠后的地级市、安顿好地方是远远不够的

    陈宝齐多少有些明白,谭启平不是不够成熟,而有大野心才叫他如此焦躁作为一个已经过五十的官员,想要在退休之前跨两步甚至远,真是一天的时间都不能浪费啊——对谭启平的焦躁,陈宝齐也有深深的体会

    想到这里,陈宝齐看向谭启平,问道:“老谭,晚上是不是就安排在这里?”

    谭启平愣了一下,所有的活动安排,市里都提前跟省政府办公厅有过沟通:上午签约仪式,中午在南园用餐,下午视察参加地方企业,到梅溪镇之后尚溪园小憩、听沈淮等人深入的讲一下梅溪镇的发展成就及未来规划,然而就再回南园用晚宴——晚上再安排赵秋华、苏唯军住在南园,方便东华市的有些官员夜里单独找赵秋华、苏唯军勾搭;第二天早上,再礼送赵秋华、苏唯军离开东华、返回省里

    这样的活动安排,赵秋华高高在上,可能不清楚,但谭启平不认为作为省政府秘书长的陈宝齐会不清楚

    陈宝齐是什么意思?

    不管谭启平心里怎么想,但经过陈宝齐提醒,赵秋华看了看尚溪园休息大厅里的布置很是雅致,说道:“这边的环境还真是不错”

    有省长这句话作铺垫,谭启平也只能顺势说道:“那晚上就安排在这里用宴……”立即指示市委办副主任刘伟立跟沈淮出去做安排

    沈淮肚子里暗骂:都他妈不是省油的灯

    除了区市主要领导以及山崎信夫、周明、顾同等合资项目的主要负责人陪同赵秋华、苏唯军两位大佬在休息厅里说话外,梅溪镇、唐闸区以及市区公安局以及赵秋华、苏唯军二人的随行官员以及周知白、褚宜良、朱立、杨海鹏等地方企业代表等等,都只能外面待命

    待命也是很累人的事,不敢稍有马虎他们不比沈淮不怕给人挑毛病,他们就怕稍有些疏忽,挨骂事少,怕导致以后的前程一片黯淡

    这时候看到沈淮跟市委办副主任刘伟立走出来,何清社还以为省长、省委秘书长小憩结束了,心想这些人回市里之后,什么事就跟梅溪镇没关系了,松了一口气,问道:“这就完了?”

    从购入纱厂仓库的股权,到酒店装潢,以及员工的招聘等等,陈丹都是让弟弟陈桐一手打理,注册尚溪园餐饮有限公司之后,也是让弟弟出任总经理

    尚溪园现在还只是试营业,哪怕是招待省长、省委秘书长一行人小憩,陈桐也是捏了一把汗,看着沈淮出来,他也以为这边的事情结束了,很是松了一口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