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之风流人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官场之风流人生- 第2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样的条件也谈不上对谁有利、对谁无利。

    富士制铁虽然是项目资金的主要供应方,但将近一半的项目资金,都要用于向从富士制铁引进成套设备及技术,而且富士制铁还将占有合资公司一半的股权,初步完善其在海外产业布局上的不足。

    同时,将来合资公司所需的废钢原材料采购,也将由富士制铁派出的日方总经理掌握,主要从日本国内采购;为此富士制铁还将在东华成立一家独资的炉料贸易公司。

    对梅钢、市钢厂来说,也谈不上有什么公平不公平的。梅钢及市钢厂缺乏做新项目的资金,要参与这么大的合资项目,必然要做出一定的让步。而就目前的条件来说,让步也在相对公平的范围之内。

    梅钢主要拿出四百亩的项目用地,还要**追加对工业配套设施的投资,但合资公司建成之后,梅钢提供工业配套服务,自然也能从收取费用、获得应得的利益。

    市钢厂本无资格参与这样的合资项目,但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打算直接从银行获得巨额贷款,参与进来。此举,除了叫市钢厂的债务规模继续滚雪球一般扩大外,实际上也没有投入什么,甚至还在合资公司里获得比梅钢更高的地位。市钢厂自然没有什么不乐意的。

    而对东华地方来,一个项目就能引进五六千万美元的外汇资金,招商引资的成绩可以拿斐然来形容。

    项目上下游产业链加上项目本身,差不多能为东华新创造两三千个就业岗位;建成后能为地方创造大量的税收,而市钢厂若能从新项目建成后获得巨额的利润分红,自身的经营困难也就能得到极大的缓解——这初步达成的意向来看,即使做出一些让步,也是十分的必要。

    山崎信夫等人离开东华后,就直接返回日本,也能看到富士制铁在中国没有更好的选择。看到这种情况,市里次日就正式成立合资公司筹备工作领导小组。

    谭启平指示梁小林亲自担任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的组长,顾同代表市钢厂、沈淮代表梅钢担任副组长;周明担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从梅钢、市钢厂抽调人员,负责后续的对日联络及组织下一步阶段的谈判工作。

    对周明来说,自然是春风得意、踌躇满志。

    合资公司看上去产能规模不及市钢厂,但定位的起点高,建成后资产总规模将超过六个亿,规模比现在的梅钢庞大不说,建成后的资产质量还将要比市钢厂高出几个等级。

    同时,合资公司又是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重点关注的招商引资项目,周明能代表梅钢、市钢厂担任中方总经理,在东华已经不能用崭露头角来形容了,简直可以说是一颗冉冉升起来的光芒四耀的新星。

    四个月前,周明还在为失去担任鹤塘镇镇长的机会而懊恨、怨恨,但此时去看,东华市能有几个乡镇党政正职的位子,能比合资公司的中方总经理还要重要?

    沈淮对合资项目一毛不拔,但顾同对合资项目态度积极,从市钢厂拨了三台车以及司机给筹备工作领导小组使用;市里也专门拔了一百万的招商引资专款给领导小组使用。

    沈淮在出国前夕,又给市里喊去参加一次协调会议。

    这次协调会议,主要是为了解决市钢厂将要承担的出资贷款问题,把东华市的金融机构代表召集起来进行协调。

    虽然跟梅钢没有关系,但沈淮作为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的副组长,想要偷懒也没有办法。

    在初步达成的合作意向里,市钢厂要负责直接投入一亿两千万的资金,市钢厂拿不了这笔钱出来,只能从银行贷。

    现在东华市所有金融机构截止到十二月的存款余额总数,也就二十七八亿。金融机构一定时间内的放贷量,跟新增存款有着直接的关系。照东华的经济增涨情况,明年能放出的贷款总量,也就五六亿左右。

    要是明年给市钢厂解决一亿两千万的贷款,总盘子就要一下子给划掉差不多四五分之一的量。

    要是市钢厂的信誉好、还贷能力强,各家银行从其他方面挤一挤,也能凑出一亿两千万的款子放给市钢厂。

    关键谁都不傻,现在同意给市钢厂放款,没有额外的好处不说,以市钢厂糟糕的业务及盈利能力,一旦合资项目出了问题,市钢厂拿什么保证还贷、按期支付本金、钱息?

    即使迫于市委市政府的压力,要对合资项目表示支持,但各家都想缩小自己所承担的放款比例。金融协调会之前就召开过一次,才凑出三千万的授信额度来,离一亿两千万还缺老大的口子。

    要是市钢厂不能获得足额的贷款授信,无法承担出资义务,整个合资项目就没有再谈下去的基础。为了尽快推动下一阶段的谈判,市里也加快推动授信工作。

    沈淮坐孙亚琳的车到市政府大楼前的停车场下来,下车来给寒风吹得直缩脖子。

    孙亚琳拿着车钥匙,看到周明开着一辆黑色别克轿车在她们在后面过来,走到沈淮身边,说道:“我看他还能蹦达一段时间……”

    “……随他了。”沈淮耸耸肩,无所谓的说道。

    工行、中行等银行的负责人,看到沈淮跟孙亚琳进会议室,就凑过来抱怨:“这个合资项目,你们梅钢怎么不承担主要出资义务啊?要是梅钢想用这笔款子,就好谈多了啊。就算我们市行明年的盘子有限,我们还可以到理直气壮的到省行争取啊,何苦现在这般一次次给喊到市里受这份折磨?”

    随后进会议室的顾同、周明听到这话,脸色难看,但又只能强颜欢笑——除了城市信用联社受市里直接控制外,工商银行、中国银行这些金融机构,虽然平时也要照顾地方政府的脸面,但毕竟跟地方政府是**的。

    无论是吸收存款,还是放出贷款,还是提供其他的金融服务,他们要争取的,是每个月利润足有七八百万的梅钢这样的优质客户资源,而不是市钢厂这种只会给银行添加烂帐的劣质客户。

    一方面,他们相信梅钢主导合资项目,合资项目的成功率能更高;另一方面,即使梅钢主导的合资项目失利,梅钢的债务偿还能力,也绝非市钢厂能比的。

    沈淮跟各家银行的负责人苦笑道:“梅钢近期还要运营一个新的项目,规模也就比跟富士制铁的合资项目小一些,到时候还要各位帮忙到省行乞讨去——梅钢现在暂时是没有能力再为合资公司出大力气了,这个重担只能交给市钢厂来承担了。”

    “什么新项目,规模多大,要多少款子?”

    “你得提前给我们透露消息啊,不要总搞我们一个措手不及。”

    “这一次,你不能再让业信银行吃独食了,我们也有款子放出来啊。额度虽然紧,但梅钢有需要,我们挤一挤还是有的。”

    一听梅钢有新的大项目运作,东华市各家银行的负责人都围过来打听消息,都忘了他们这次给叫到市里,是参加解决市钢厂贷款授信的协调会议。

    陪同谭启平过来参与协调会议的熊文斌看到这一幕,再看会议室里的周明跟顾同脸色难看的站在一旁,心里暗叹:不知道周明到底能不能从这一幕里看出差距来。

    谭启平与梁小林,站在会议室的门口,看到这一幕,脸色也同样难看,但又不好说什么。

    …
第一卷 第二百八十章 初遇拦路虎
    …。。

    东华这些家金融机构里,市里能如臂使指的,也就东华城市信用联社;这跟信用联社的性质有关。

    东华城市信用联社当初就是由东华市效益较好的几家市属国营企业主要出资成立。

    虽然联社的主要负责人,名义上要由联社成员投票决定,但实际上人事任命权还是控制在市里,故而市里要用什么款,基本上就能把城市信用联社当成自家的提款机用。

    唯一叫人头痛的,就是东华城市信用联社发展有些慢,规模有些小,就算是在市政府及市属国营企业的大力支持下,存款余额也就三个亿左右。而且之前拖欠的坏帐、烂帐太多,明年能放出去的款子,顶天也就四五千万。

    很多市属企业,无论是维持生产,还是扩大生产规模、多种经营,都要借贷的需求。从其他银行贷款难,大家眼睛都盯着城市信用联社,自然不会乐意让联社把明年的放款额度都给了市钢厂。

    也是在市委市政府一力推动之下,城市信用联社决定把明年一半的量放给市钢厂,但也就两千万左右,远远填不了市钢厂的缺口。

    除了信用联社外,市里对中行、建行、工行等在东华的分支机构,就没有多大约束力了——包括业信银行在内,五家实力都要强过信用联社的五家银行,第一次会议才勉强凑出一千万的授信额度给市钢厂。

    所谓授信额度,就是银行核定后给企业授予贷款信用。在约定期限内,只要企业对银行的贷款总数不超过授信额度,就可以不用进行额外审计、审查,不受次数限制的随贷随支。

    市钢厂现在要是从金融机构拿到一亿两千万的授信额度,等到合资公司正式注册成立时,就可以直接从银行把款子贷出来,而不需要到时候再一家一家找银行的谈贷款,浪费时间。

    谭启平亲自主持第二次协调会议,希望各家银行能够增加对市钢厂的授信额度,把一亿二千万的出资款凑出来。

    不过,包括张力升、孙亚琳等两人在内,所有银行代表都避开谭启平的眼睛,私下里作无声的交流。

    顾同在协调会上也是声嘶力歇,陈述市钢厂的经营状况有所好转,明年将持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