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之风流人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官场之风流人生- 第1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何清社倒是明白沈淮的担忧,毕竟这次改制,迈出的步子太大了,自然也蕴藏着极大的政策风险。一旦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跟争议,就连谭启平也未必能承受得住压力。

    不想这次的改制胎死腹中,最好的方式,就是埋头做事,避免引起不必要的争议。

    沈淮将众人形成决议的方案书丢给郭全,就宣布结束会议。

    改制材料还要进一步准备,管理层这次的持股比例要达到10%。但江康升、钱文惠、徐溪亭等人,哪里有上百万的资金去持有股权?这个还要跟业信银行谈判,要求业信银行同意提供股权抵押贷款。

    这些工作都陆续准备好之后,沈淮才会在恰当的时机再上报区、市相关部门,干脆利落的把改制这事完成掉,这样可以避免引起大的争议。

    会议后,沈淮让赵东到办公室,问他:“徐溪亭、汪康升,都只愿意持千分之五的股权;他们两个人多出来的份额,我希望你来接手,有没有压力?”

    “虱子多了不怕咬,别人是百万‘富’翁,我也算是,不过是负数的‘负’,”赵东拉了把椅子在沈淮跟前坐下,“你真的就不打算持股吗?”

    “这话我跟你说过了,在中国,没有既当官、又发财的好事,我也唯有不沾好处,才能理直气壮的,推动改制往前走。我要是私心太重,我的底气就不够硬啊。”沈淮说道。

    “看何镇长、李书记他们的意思,估计也会投钱进来。”赵东说道。

    “他们的锋芒没有我露得这么凶,所以也就不遭人恨。再一步,老何跟老李,都四十多了。现在提倡干部年轻化,他们再往上升,也会在区县副职停止不前,他们拿钱投到钢厂里,这时候支持钢厂发展,将来钢厂发展了,他们拿这笔股权当作养老,也不怕别人说三道四。就算有人纠缠不休,他们大不了这官不当了,也没有什么可惜的,”沈淮自嘲道,“我就不行,我官瘾大。”

    “……”赵东跟着笑了笑。
第一卷 第一百五十三章 背水一战
    管理层持股是沈淮决意要做的事情;而且这个工作宜早不宜迟。

    唯有管理层持股,以江康升、钱文惠、徐溪亭、赵东、潘成等人,才能围绕钢厂的利益真正的团结起来,而不会给人轻易的瓦解掉。

    这次同时让何清社、李锋等镇上干部持股,一是让何清社、李锋等人分享钢厂高速发展的利益,再一个,也是要他们时时刻刻都能站出来维护钢厂利益。

    将来有谁真看他不顺眼,要下手整他,把他从梅溪镇党委书记的位子上调走,给梅溪镇塞一个新的党委书记,这不是什么不算特别困难的事情。但是,想要把梅溪镇上上下下的党政人员都撤换掉,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虽然国内还是官本位,一把手的权力极大,但权力再大也是相对的。

    就算是谭启平到东华时,对地方势力也只能采取分化、拉拢的策略,而不敢将所有人都得罪干净。

    沈淮就是要通过这次股权改制,将能聚集起来的人,初步的拧成一股力量,叫人没有分化瓦解的可能。

    唯有改制成功了,他在东华才能算是有一点根基,不会再因为谭启平的疏远而惶惶不安。

    就算是一个利益集团内部,也是要分层次,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所有人拧成一股势力。徐溪亭、汪康升等人还是趋于保守,守成有余而进取不足,沈淮更愿意扶持赵东上位。

    实际上,这段时间来,赵东也是他管理钢厂最核心的助手,在钢厂也形成拥有自己的影响力跟威望。

    这次管理层持股,为了控制影响,总持股比例控制10%以下,徐溪亭、汪康升、钱文惠、赵东四人是一级,最多可以持有1%的股权,但相应每人都要向业信银行贷近八十万的资金投入钢厂。

    徐溪亭、汪康升还是怕风险太大,无意持满名下的份额;他们多出来的份额,沈淮准备让赵东接手。

    这么一来,赵东就要向银行借货一百六十万投入钢厂,持有2%的股权。

    就算是拿股权进行质押,而一旦失败,就意味在钢厂的奋斗跟努力都会化为乌有,这在九四年还是普通人所能承受的压力。

    “改制之后,你们就剩背水一战了,”沈淮也怕赵东肩上压力太大,会有负面影响,“你跟明霞说过后,她怎么想?”

    “明霞有三四天没睡得着觉,不过大概也给海鹏他小子刺激到了,决定跟着我放手一搏。为了表决心,她跟我星期天把证给领了,说是要‘同死生、共富贵’,”赵东笑道,“不过我们也是拿股权出去抵押,要输,又能输到哪里去?我半年前跟你时,还不是什么都没有,难不成才过去半年时间,就怕东怕西的?”

    “有这个心态就好,国内的机会现在还很多,只要有拼搏、敢闯的勇气,还是很有机会的。要是再过十几年二十年,等国内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大多数的经济领域都形成稳定的利益集团,还想要靠个人的努力出人投头,就要困难得多。这些在国外都有经验可以借鉴,我们应该要具备这个远见,”沈淮肯定赵东的姿态,说道:“对了,你们把证领了,打算什么时候办酒,我可等着交饭票呢?”

    “办酒的事,还要等钢厂忙过这节再说,明霞她爸妈也能理解。到时候少不了要你上人情。”赵东笑道。

    “喜宴可以缓些时候再办,不过领证这么重要的事,我们小范围还是要先庆祝一下,”沈淮说道,“你打电话问一下海鹏有没有空,晚上我来请客。不要太多人,把我表姐都喊上,差不多一桌人就行了……”

    “好咧,”赵东答应道,“我要先回厂里一趟,”

    “我正好也到工地走一走……”沈淮拿起车钥匙,与赵东一起下楼去。

    ***************

    集资房项目,资金到位后,建起来倒很快。

    临近钢厂路的两栋住宅楼都快封顶,住宅楼外面都给绿色的围幕包裹着,只能隐隐约约的看着工人的身影在脚手架上忙碌;另外四栋住宅楼也都拔地而起,以一周一层的速度,下个月这六栋楼就都能封顶做外墙装饰。

    新住宅区的规划,是六栋楼为一个社区单元。

    等外围管线、社会工程完成之后,第一个社区单元的六栋楼,差不多到七八月就能全部交付。

    而在这个在建单元的西侧,新的社区单位已开始破土动工。

    九四年土地资源还谈不上紧缺,故而这块地就建两个社区单元共十二栋楼,但也差不多有六七百套住宅,计划在十月之前全部完工。

    沈淮站在钢厂路边,看着南面给绿色幕帐围着的住宅楼。

    要说新建的住宅区还有什么地方不如意,就是窝在西南角上。

    钢厂路往西给梅溪河堵住,只有几条狭窄而弯曲的巷道跟北面的梅溪老街相接,汽车要出去,只能走东面的学堂街绕。

    梅溪镇的农贸市场、供销社、卫生院、镇小、镇中、信用社、邮局、文化站、镇政府、派出所等,都在下梅公路往北的梅溪镇北片区。

    “笛笛”

    听到车喇叭响,沈淮侧头看过去,见杨海鹏把他新卖的桑塔纳停在路边,大步走过来。

    “怎么赶过来了?”沈淮问道。

    “刚才接到赵东的电话,知道你在这里,反正我这会儿也没事做,就过来呗,”杨海鹏说道,手叉腰着,看着南面新建的楼房,说道,“这楼建得好快,这过去才两个月吧?”

    “这不过是多层住宅楼,就算是摩天大厦,深圳那边还创造出三天建一层的记录,”沈淮笑着说道,“只要资金充足,队伍能拉上工地,一星期一层的速度,在国内已经不能算叫快了……”

    “这十二栋楼建好,还要不要继续建?”杨海鹏问道。

    截止到现在,钢厂以及其他企业的城镇职工及镇政府工作人员,参与集资建房累计有五百余户。加上镇上、钢厂垫付的资金,目前已经有近两千万资金到帐,最后会在交房时,五百余户集资款的总额应该两千七百万左右。

    集资房项目相当顺利,也是镇上及钢厂组织有力,这么多集资户里,钢厂职工就占了一半;杨海鹏他们还想着继续做集资房项目。

    沈淮摇了摇头,说道:“梅溪的城镇居民户也就两千六百来户,也是给憋了这么多年,积累了一批极需改善住宅的人,所以能一下子聚集了五百多户参与集资建房。接下来,短时间里,不会有太多集资建房的需求了……”

    “十二栋楼共有六百四十八套住宅,扣除已经参与集资建房的五百八十余户人家外,还能余六十来套住宅,”杨海鹏说道,“朱立跟我们算过细帐了,建造、税费,加上要支付给钢厂的土地费,最终的集资款两千七百来万,差不多能抵消掉这些成本,剩下来的六十来套住宅就是工程利润。不过照你这么说,这工程利润要折现,还需要消化些时间……”

    沈淮摇了摇头,说道:“渚江建设现在发展,更需要资金。镇置业公司会把多余的住宅折成土地款,交给钢厂;渚江建设该得的工程款项,镇置业公司都会及时支付现钱……”

    镇置业公司作为集资房项目的组织者,除了少许的管理费用外,不会从中抽取利润。钢厂前期提供建房用地,这本身就是钢厂的资产,自然折成土地款收回去。

    就渚江建设而言,整个项目核算下来,最后差不多能有近三百万的工程利润,也算是相当的丰厚,不过这些利润都压在多建出来的六十多套房子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