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之风流人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官场之风流人生- 第10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蒋益彬、郭成泽朝沈淮这边走过来,问道:“我们是不是等徐省长他们的飞机过来,再一起去酒店?”

    沈淮虽说早就与宋鸿军、孙启义等人约好在香港见面,但也不好抵达香港的第一天就脱团独自行动,见郭成泽、蒋益彬都颇为期待他能留下来等下一趟专机徐沛他们到来,心想李谷应该上午就将大学科技术及成立省国资管理公司的事情跟徐沛说了。

    第二架专机拖后他们近一个小时从徐城国际机场起飞,也应该在他们之后一个小时左右飞抵香港启德机场其他人都先乘大巴赶往酒店,沈淮就陪同郭成泽、蒋益彬等人留在机场,等徐沛、崔卫平、李谷他们乘第二架专机过来。

    前期筹划活动的工作人员守在出口处,派人招待蒋益彬、郭成泽、沈淮到接机大厅东侧的咖啡厅坐下来歇息。

    沈淮他们三人到咖啡馆临窗的角落里,看着窗外的机场在夕阳光彩熠熠苏平、冯至初等随行人员则不往前凑,而与其他工作人员分散在外围的桌子,避免有不相关的人坐过来听到沈淮、蒋益彬、郭成泽谈事情。

    落座后,蒋益彬打开话匣子问沈淮:

    “你昨天夜里跟李市长提到由我们省国资来承担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你具体是怎么想的?”

    蒋益彬这时候问起来,沈淮也知道应该是徐沛想蒋益彬先就这些问题跟他沟通虽说此行到香港看着时间很是充沛,但徐沛身边围绕的都是各地市的主要领导,还要跟香港各方面接触,反而没有时间找沈淮单独谈话。

    蒋益彬好歹是省国资办党组书记、主任,无论是省国资办组建投资公司承建大学科技园,还是推行淡马锡模式、成立省国资管理公司,蒋益彬的意见绝对是算一票的;他找沈淮谈话,也可以说是省国资办内部先沟通、统一意见。

    沈淮心想徐沛都当上省长,还跟崔卫平等胡系官员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看来他对崔卫平等人的出击还是有比想象中更深的警觉。

    当然,现在就推动大学科技园建设,绝对是有利淮海省地方长期发展的好事,意义也绝不仅限于南湾湖新区或者徐城市的发展。

    教育是工业社会的根本,虽说淮海在过去没能将这一优势充分的发展出来,经济发展有些滞后,但高等教育水平在国内是位居前列的。这几年东华及徐城的发展,没有遇到人才上的颈瓶,潜力十足,完全可以说是淮海省教育资源几十年沉淀所就。

    徐城高校云校云集,国家级重点院校就有九所,将其他部属重点本专科学院都算上,由有二十七所之多;就算在高校并轨、扩招之前,同一时间在徐城生活、学习的高校师生就有十多万。

    徐城虽然有着扩大的高校规模,仅旧城区就能容纳十数万师生学习、生活,但随着这几年来高校并轨、扩招,以及随着经济发展,师生的生活、学习条件也不断提高,徐城的高校都面临资源紧缺的现状,首先就表现在校舍的不足。

    淮工大、淮师等高校,每个学校在校学生总数早就超过一万好几,但淮工大、淮师等高校在城区的校区面积才仅有千亩,早就是拥挤不堪。

    虽然淮工大、淮师等学校早在九五、九六年就应并轨、扩招及教育发展形势在渚南陆续启动新校集中区的建设,但当年教育部及省财政拔款以及各高校自身的财力都受到极大限制,同时对两千年以后的高等教育发展形势也没有充分的预估,从九五年起在渚南启动的高校集中区现在看来,就已经有交通闭塞、基础施设投入不足、规划可建设面积狭小等诸多问题,远不能满足全省高等教育迅速扩大、发展的需求。

    熊文斌九八年提出徐城新的城市建设规划,也提及到新的高校集中区建设问题,在新调整的规划里,省里及徐城市都打算在南湾湖以东划地建设更大规模的大学科技园。

    近两年时间过去,省教委联合各高校,与徐城市城规委、城市规划设计院,也已经将大学科技园的详细规划方案拿了出来。

    作为南湾湖新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南湾湖的教育园区,大学科技园规划要建设未来能容纳二十五万师生学习、生活的高校集中区,再辅以配套的住宅、商业以及创新产业园区,总占地面积高达四十平方公里。

    最初的方案是院校承担各自新校区的建设,徐城市承担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除了学生公寓宿舍区外,配套住宅及商业区则交给市场开发,徐城市再联合各院校推动创新产业园的建设。

    说是院校承担各自新校区的建设,但各家院校手里并没有多少经营性产业,财力有限,像淮工大、淮师、淮海理工、淮海医大等国内一流的重点院校,得到教育拔款相对较多一些,但眼前主要也是用于渚南新校区的建设,还没有余力同时在南湾湖启动建设更大规模的新校区。

    实际上,南湾湖新区大学科技园的建设资金最终还是要落在省里跟徐城市政府的财政拨款上。

    省及徐城市,这两年来的财政相比较以往是宽松了许多,但要补功课的太多,哪里有可能一下子拿出一两百亿的资金在南湾湖以东建设大学科技园?

    其实就整个南湾湖新区,省及徐城区都没有急着这两年就启动建设,计划等财政进一步好转,大体到零三年左右,再从省市两级财政每年拔三五十亿加大推动新区建设的力度。

    换作其他时候,徐沛主持全省政府工作,确实没有必要跟全面负责徐城市工作的崔卫平争一城一地的得失;李谷作为徐城市长,也没有必要一定要将崔卫平的锋芒盖住。问题就在于这次大型招商活动,这次搞项目集中签约,徐沛本就有往自己脸上贴金的意图,崔卫平搞这样的“突袭”,徐沛脸上难堪是一定的,而在崔卫平针锋相对的“进逼”之下,徐沛要是表现软弱,省内很可能就会像多为诺骨牌一般,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跟形势变化。

    这才是徐沛最不希望看到的。

    现在崔卫平拉着融信、宝和顾家抢先在南湾湖新区上落子,徐沛就算不需要急着在这次招商活动上做出反应,但也要尽快做出应手。

    大学科技园项目,无论是从南湾湖新区建设、徐城市新城发展规模上,还是推动全省高等教育、文化、创新及高科技产业发展,意义及风头,无疑是都能压过博览园及东绕城高速项目建设的。

    推动大学科技园建设也符合徐沛此时的身份;做成了徐沛也能凝聚更多的人望跟声威,能更加顺利的接替钟立岷担任省委书记。

    然而,大学科技园,除了部分住宅及商业配套外,其他都是硬性投资,没有办法引进投资性的资本。

    在省及徐城市拿不出多少财政拔款的情况,一期就需要投入的上百亿建设资金怎么筹集?

    蒋益彬将沈淮拦下来,就是要代表徐沛,想问问沈淮这个“巧妇”怎么去做无米之炊?

    昨夜过后,沈淮也没有时间去思考这些问题,蒋益彬问起,他就简单说说:“省国资企业改制重组,下一步要减少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更多的是要跟海外企业进行广泛的技术及资本合作,我估计着,省国资体系未来三五年对银行贷款的需求即使不会迅速降下来,也不会再有大的增长,这其实就为省国资承建大学科技园争取到一定额度的建设贷款……”

    听沈淮这么说,蒋益彬也信服的点点头,省内的银行新增贷款,相当大的额度都流向省国资企业,这是当前坚持全民所有制经济为主体的政策及政治需要。

    一方面银行流向省国资体系的新增贷款比例不降低实际上每年新增贷款额度都会依照地方经济发展情况,有数亿到十数亿的增加同时省国资体系内部控制住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新增加的贷款额度,确实可以流向在省国资体系之下成立的大学科技园控股公司,用于大学城的建设。

    至于省国资体系内部怎么控制住对银行贷款的依赖,这就是沈淮的分管及专业范畴了;而几大国商行的省行以及业信银行,对沈淮作为省国资操盘手还是有着更加倾向性的信任,这也是蒋益彬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省国资成立控股公司,承担大学科技园的投资跟建设,就算有省财政背书能直接获得一定的贷款,但每年从省金融系统挤出来的贷款额度也是有限的。在省及徐城市财政宽裕起来之前,还需要省国资从其他地方抽出更多的资金注入,才能保证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不中断,”沈淮继续说道,“而为便于资本的整体协调跟运作,也有成立省国资管理公司的必要……”

    蒋益彬看了郭成泽一眼,将淮海融投、东江电力、东江地产、东狮集团、淮海电气等企业里的省属国资股权,从各家省国资企业剥离出来,置入省国资管理公司旗下统一管理,以及未来越来越多改制重组后的省属国资股权、省国资企业都置入省国资管理公司旗下,确实能利于省国有资本的整体协调跟运作,以沈淮的能耐跟他所能影响得到的外延资源,也确实有可能再额外承担大学科技园的建设重任……

    再者,大学城是非盈利性工程项目,投入的建设资金是没有办法收回的,但用于建设的银行贷款则是要计息归还。

    在省及徐城市财政没有增长到一定规模之前,大学城建设贷款的本息偿还,还是需要省国资内部来进行统筹安排,这也加强成立省国资管理公司的必要性。

    不然的话,将来要求省钢、淮煤、仪电等省国资集团与各院校一起分摊大学城建设贷款的本息偿还,闹翻天不说,还可能全面诱发全省的财政、金融危机,更加叫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