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之风流人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官场之风流人生- 第10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重组中原野有近四千辆轿车库存由东狮集团消化,虽然这四千辆轿车的“回炉”再造工作相对简单,但东狮集团还是拖到七月底才向市场推出第一款轿车车型。

    东狮集团此前的准备相当充分,利用之前的皮卡销售渠道以及整合原野之前的轿车销售渠道,在八月之前就与各地的经销商建成二十余家4s店,合作销售门店更是多达六十家。

    而充分的广告酝酿,比同类车型合资车低上一截的售价,以及与业信等银行合作的金融支持策略,东狮集团在推出第一款轿车,就受到市场的热捧。

    到九月底,东狮第一款轿车就累计销售八千辆,远远超过原野此前一年的轿车销售成绩,也超过外人对东狮集团的期待;也叫人越发确信刘继周就是淮海省能做好汽车项目的人。

    而东狮集团传统就占优势的皮卡,到九月底也是累计销售超过一万五千辆,在去年的基础之上翻了一番。

    这除了今年的汽车市场持续大幅增涨之外,也由于十二亿资金以及业信银行等合作资源的注入,使得刘继周及东狮的团队有了更好发挥的空间跟天地。

    然而这对东狮集团仅仅只是初步的成功,整合后的东狮集团生产线仅五万辆轿车、两万辆皮卡、两万微客的年产能,并不能满足明年的市场需求。通常说来,汽车产业的产能与实际产销售量比例要控制在2:1左右,这也就意味着东狮集团的现在生产线产能都需要进一步的扩大,同时还要引进新的车型、发动机技术及生产线……

    引进技术、扩大生产,第一缺的就是资金。

    无论是省里还是潘园乡政府,还是刘继周家族,都没有能力再向东狮集团注入资金,除了银行贷款、引进新的合作方之外,最佳渠道就是通过东江精化再次发行可转债。

    第一次公开发行可转债,东江精化处于低迷期,除徐城市的企业,也没有什么投资者看好对东狮集团的股权投资,故而第一批可转债约定转股价格每股不到2元。

    而到东狮集团第一款车款热销,作为持有东狮集团40%股权的东江精化,自然也被证券投资商及股民看好,股价激增到4元,这时候再发行可转债,转股价格就足足比前次高出一倍。

    此外,东江精化此次发行可转债获得的资金,也不会再以净资产折算的低价扩大对东狮集团的持股,而是仅仅作为普通的公司债借给东狮集团用于产能扩张。

    这对东江精化的股价没有进一步的刺激及更大的增值作用,自然就最大限度的削弱投资者对可转债的认购兴趣。

    两次可转债发行的间隔时间这么短,第一次参加可转债发行的企业,就算心有余也力未足,包括浦成集团,都只愿意象征性的认购了一些。

    第一次认购可转债的债权人以及东江精化的股东,是有认购优先权的,但省国投以及浦成等债权人放弃认购优先权之后,梅钢系初步估计这次可以认购八亿东江精化的可转债。

    虽然转股价格比第一次要高出一倍,但也确保没有人以后能再跟梅钢争夺东江精化的控股权。

    *************************

    郭庭入主后的新原野,客车业务的销售主要还跟各地的客运公司打交道,而且也没有东狮汽车厂十年磨炼成的成熟团队去推动各方面的工作立即进入良性的状态,很多工作都需要重塑,自然也就没有办法呈现爆发式的增涨,而点点滴滴的改善在短时间里也难叫外界觉察。

    不过,东狮集团第一款轿车的热销,就让原野的改制重组工作笼罩上光环,也就没有人会不识趣的去质问新原野的缓慢成长——再说郭庭入主新原野,比刘继周接手整合原野的轿车部门时间还要晚三个月,大家在这里也是变得更有耐心。

    而在整个夏季以及初秋时节,沈淮重点推动的还是组建以电站、输配电设备制造为核心业务的电气集团。

    由于淮海省内电力产业发展迅猛,未来的增涨又有预期,不管电力集团、仪电集团还是机电总公司,在相关设施制造业务上都是盈利的。

    甩包袱式的重组容易,但想叫这些部门将能盈利的核心业务让出来,比割肉还要痛、还要难、还要剧烈挣扎。

    从组建电气集团的设想抛出来的那一刻起,省里就闹得沸沸扬扬。

    最终形成的方案就是由省仪电集团、机电总公司、电力集团为主发起人,成立淮海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将与电力装备制造相关的业务及资产计三十亿注入其中,计60%股份;东江电力、淮能集团总计注入20亿资金,计持40%的股份,此外也接受省第一机械总公司等省属企业剥离下来的相关业务跟债务。

    在沈淮的坚持之下,机电总公司党组副书记、副总经理胡泓伟,得以担任淮海电气董事长兼总经理。

    沈淮支持胡泓伟执掌淮海电气,不仅因为他是小姑宋文慧的校友,更主要的是淮海湾电力产业这几年大发展,胡泓伟是机电总公司内部抓住这个机遇,推动机电总公司大往电力装备制造方向发展的核心人物。与梅钢、淮能的关系都保持融洽的同时,机电总公司在胡泓伟领导之下发展起来、这次注入淮海电气的业务及资产、人员最为庞大。

    最终组建的淮海电气,虽然拥有五十亿的净资产、拥有分支公司及大中型制造工厂十六家,也覆盖电站及输配电设备产业大半的产品,置入的省电力仪表研究所也有相当强的科研实力,单就规模跟竞争力还是远不能跟国内外一流电力设备制造商的。

    淮海电气组建后,沈淮直接参与的工作,就是推动在秦江区国际产业园以西、以淮海电气为主体,与秦江区合作建设电力设备产业园。而在淮海电气正式组建之前,沈淮就着手寻找海外电力设备制造商进行技术引进、扩大生产等方面的广泛合资合作。

    无论是淮能、东江电力此前接触、有业务往来的海外电力设备制造商,还是看好淮电东送背后、淮海省及周边地区巨大电力设备市场需求、看好淮能及东江电力发展的海外电力设备制造商,都是有积极意向与新成立的核心业务发展更明确、技术、资金、人力资源更密集、更具优势的淮海电气展开密切合作的。

    在十月上旬,在电力设备产业园奠基的同时,淮海电气就有四家大型电力设备及线缆合资厂在产业园破土建设,为淮海省以及徐城市新增3亿美元的新增引资成绩。

    〖
官场之风流人生 网友上传章节 第九百九十五章 香港淮海周
    (求月票,月票榜跌到第七了!我都哭瞎了……)

    由省政府主办、省外经贸委、招商局、徐城市政府承办的“香港淮海周”从十一月初开始,也持续有两周的时间。

    “香港淮海周”作为省政府主办、徐沛重点盯的大型招商活动,今年是第一次举办。

    第一阶段是“请进来”,将香港的一些投资商以及香港的协办机构协会请到淮海省来参观、考察,进行项目洽谈。

    对在内地投资实业有兴趣的香港投资商及企业,这些年来,沈淮陆陆续续不知道接触了有多少家。

    经梅钢系官员联系、招商引进到淮海湾等地投资建厂,或者与梅钢系直接合作的香港投资商及企业,不知凡几——在宋鸿军、孙启义组织成立的淮海湾华商协会近千家企业成员里,香港投资商就占到了四成。

    有意愿到徐城、东华等地投资合作的香港企业,沈淮、熊文斌他们都在推动各方面加强接触、洽谈,并不需要在“香港淮海周”这种形式意味更浓重的的招商活动去努力什么。

    不过省国资企业的改制重组项目,是徐沛要求放到招商活动进行宣传、推介的重点,蒋益彬、丁建国都热衷这样的活动,唐宝成、姚远等人也给沈淮推到台前去顶雷,但到第二阶段“走出去”开始之前的前夜,省长徐沛亲自出席的招待酒会,沈淮被徐沛点了名,也就没有办法推脱不出席。

    虽然才是初冬时季,徐城的夜已经是寒风凛冽。

    因为知道宴会厅里有充足的暖气,沈淮下车前,随手将风衣脱下来丢车里,但推开车门叫寒风灌进来,冷得他直缩脖子。

    司机赵红军笑着将外套递给他:“沈书记,你先穿着外套,不要冻感冒了。等我停好车,再过来帮你拿多点套。”

    看到陈兵、杜建、王卫成他们在外面说话,看到他这边车子到了,都往这边走过来,沈淮也不愿急着进宴会厅去应酬,就想跟陈兵、王卫成他们在外面说会儿,就拿了外套下车,一边穿上外套,一边跟陈兵、王卫成打招呼:

    “徐建、张拓他们呢,你们到徐城来,他们就没有负责把你们招呼好?”

    “张拓陪着李市长、熊市长他们跟投资商谈话,徐建刚给蒋益彬书记喊走,我们也刚到,就想着你马上要过来,就在外面等你。”陈兵说道。

    “沈书记,你这次明天去不去香港?”杜建问道。

    “不去不行啊,”沈淮无奈的笑着说,又问道,“东华组团里,你们都有谁过去?”

    “周县长跟卫成过去,我是正好到徐城来开着会,给郭市长拉到酒会上来充数……”陈兵说道。

    “这次招商活动要签的一百个项目,东华占到近四成,又大半落在霞浦…梅溪,但市里这次挑选赴港人员,只把周部长、赵区长跟卫成圈了进去。”杜建说道,还是有些牢骚。

    现在东华范文智、郭成泽搭班子,梅钢系以陈兵为首主要还是做扩大基本盘的工作,在这类省市组织的活动,梅钢系露脸的机会却是不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