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途同归》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殊途同归-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郑管教,你就是我的再生父母。”

  “别这样,快起来!……只要你以后和我合作,一定还会有好处的。”郑新生急忙拉起几乎匍匐在地的张大成。

  “我一定听你的安排。”张大成说道。

  郑新生把钱塞给张大成。

  “快拿着吧。”

  “我不要这么多。”张大成推道。

  “为什么不要这么多?这都是你应该得的。”

  “不行,我只要一半,另一半是你的。”

  “为什么只要一半?”郑新生原以为张大成会迫不及待的拿走这些钱,但事实却让他十分惊讶。

  “因为没有你,我就挣不到这些钱。”张大成答道。

  这个回答让郑新生很满意、很满意。

  “你要是不拿走一半,我以后就不和你合作了。”张大成补充道。

  ——

  停顿了一会儿。

  “那好,那就一人一半。”郑新生说道,并数出其中的两百块,重新放进了自己的口袋。

  写到这里,三毛不由得想重复一句老话,“机会只会留给那些先知先觉的人!”

  二十年前,郑新生和张大成不但已然明白合作双赢的含义,而且还是坚决彻底地执行者,你能说,他们不是先知先觉吗?

第三节  上位
郑新生终于达成了他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奋斗目标——从狱警变成了刑警。

  实际上,他还不仅仅是达成了自己的目标,用现在的话来说,他是超额的完成了既定任务。

  鑫州县公安局在举行盛大的的庆功会后不久,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人事变动。

  1、 原局长调到离鑫州200公里外的林城市升任市政法委书记。

  2、 原分管刑侦的张副局长胜升县公安局局长。

  3、 原鑫州县看守所狱警郑新生调县公安局升任刑警大队队副大队长。

  ……

  顺便说一句,鑫州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大队长由张局长兼任。

  在这个人事变动中我们一眼就能看出,郑新生才是个中的最大赢家。

  为什么呢?别人只不过是例行公事式的是官升一级,而他呢?首先从一个没什么前途的岗位调到了另一个有前途的岗位,本来,即便只是这样,郑新生就已经很满足了。但是,不仅如此,他还从一个普通职员一下子耀升为要害部门的副科级别,并且还基本上能行使正科职权,这不是平步青云又是什么?

  如果有人问三毛,“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是什么意思,我肯定会请他去观察两件事,他就会明白。

  一个是得胜归来的,一个是破案立功的。

  如果还有人问三毛,“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是什么意思,我肯定还是会请他观察两件事,他就会明白。

  一个是升官发财的,一个是双规被拘的。

  当然,以上两句,只是题外话。

  话说这天是郑管教离开监狱,准备去刑警队报到的日子。

  还是在郑管教的办公室。

  张大成的坐姿仍然是那样地一丝不苟。

  “大成,我马上要离开这里到公安局去上班了,临走之前,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郑新生说道。

  “嗯。”尽管和郑新生的接触已经不少了,但张大成说话时还是很简明扼要。

  “你的减刑报告已经批下来了,再过半年你就可以出去,明天,监狱的领导就会向你宣布这件事。”

  “谢谢你!”张大成是真心地感激郑新生。

  “这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不要感谢我。”郑新生说道。

  “不,这是因为你帮我的缘故。”张大成这人,老实,认死理。

  在他的心目中,郑新生是这辈子真正地,唯一帮助过自己的人。

  人往往就是这样,更容易记住的和念念不忘的是一定是雪中送炭,而绝不是锦上添花。

  “大成,通过这段时间的接触,我认为你是个靠得住的人,以后,希望我们能够多多合作。”

  郑新生的语气很诚恳。

  一段时间的接触,使郑新生认清了张大成的性格:够谨慎,够忍耐,够大胆,当然,还够感恩。这正是他要寻找的人。

  “我保证听你的安排。”张大成这句话说得掷地有声。

  “那好,你回去吧,有事情我会找你。”郑新生最后说道。

  和张大成的谈话,是郑新生在离开监狱之前,他认为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后来近二十年的实践证明,在郑新生几乎一帆风顺的仕途生涯之中,就是这个张大成,这个在他参加工作后,于自己年龄相仿的年轻人,曾是他看管的一个小偷,最终成了他最重要、最亲密、也是最让他放心的合作伙伴,

  在某种意义上我们不得不承认,郑新生还真有慧眼识人的独到之处。

第四节  另一个二哥
郑管教调走以后,在监狱里的张大成就能够经常享受到亲人的温暖了,以前,几乎已经被亲人(其实,除了几个破落的堂兄弟,他也没有亲人)遗忘了的张大成突然间多了个二哥。

  当然,此二哥不是彼“二哥”,曾经逼着张大成让他为自己锄草的“二哥”早就因为他“大哥”的归案而被带上了脚镣手铐,不知所踪了。

  张大成的这个二哥,为什么以前不来看看他呢?

  用张大成告诉给管教干警和狱友们的话来解释,是这样的:

  “我二哥以前在外地做生意,现在回来了。”

  当然,这句话的每一个字都是郑新生教给他的。

  张大成每次说这句话的时候,也是一个字不多,一个字不少。

  二哥每周都会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来看望他,有香烟、鸡腿、瓜子、以及很多很多张大成的狱友们想要得到的东西。

  从前因为没有钱给母亲看病而去偷牛的张大成开始变得大方起来,所有二哥带来的这些东西,他基本上都散发给了狱友,而且不仅仅是同监的狱友,只要那段时间在鑫州监狱里呆过的犯人,基本上都得到过他的关照。几支香烟,一个鸡腿,甚至是半包瓜子,都成了鑫州监狱里人人共享的资源。

  时间不长,张大成成了鑫州监狱里最大的大哥。

  虽然,张大成从未欺负过谁,也从未要求过别人帮他干点什么。但是,每次分配给他的农活尽管他总是极力不让别人帮忙,但别人却总是抢着帮他干;虽然每次打饭他都规规矩矩地按照秩序排队,但别人却总是自觉地跑到了他的身后;甚至于,虽然他从未要求过别人帮他打洗脚水,可是却总有人抢着帮他送来。

  那些先张大成出狱的,临走之前,一定会到他监舍与他眼泪汪汪地告别:“成哥,以后出去了,一定不要忘记来找兄弟啊(发汉语拼音第二声),以后,您的事就是我的事!”

  那些后来进监狱的,也会第一个到张大成的监舍里激动万分地拜访他:“成哥,早就在外面听说过您为人仗义了,以后有什么用得着兄弟的地方,一句话!”胸脯还会被激动的铁拳拍的“砰砰砰”的直响。

  每当这个时候,张大成总会很大方的露出真诚的笑容,说道:“这没什么,是兄弟就是要有难同当,有福同享。”活脱脱的一个水浒梁山的及时雨形象。

  一句话,说得别人更是感激涕零,生怕成哥记不住自家的地址将来忘了自己,纷纷把自家的位址和联络方式写得工工整整,交给成哥,还不忘嘱咐一句:“成哥,你别搞掉了哇。”

  “肯定不会。”说这话的时候,张大成的语气又变得掷地有声,他一边说着,一边还会象收藏宝贝宝贝似的把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各路英雄好汉的联络方式收藏起来。

  最最重要的是,每一次监狱领导组织犯人推选改造先进个人的时候,张大成总是当仁不让的第一名。

  就这样,张大成的刑期被一减再减,原本三年的刑期最终被减到不能再减的了一年半。

  很快地,出狱的日子就在眼前。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五节 出狱
*年四月十五日,是张大成刑满释放的日子。

  这个日子被张大成牢牢地记着,以后每年的这一天,无论他在什么地方,他总会回到鑫州老家他老母亲的墓前,进行祭奠。

  其实,这一天并不是他母亲的真正祭日,他之所以选择在这一天去进行祭奠,那是因为他觉得,这个日子是他张大成新生的一天,而他之所以能够获得新生,能够从此脱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全是因为她逝去的母亲在天有灵。

  顺便说一句,*年的四月十五,在三毛的心中,也是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不过那不是因为张大成的新生,而是因为另外一个人的逝世。

  历史却总有着惊人的巧合。

  廿年后的二零零九年的四月十五,却成了张大成第二次走进监狱的日子,据说,那天他被捕的地点正是在他母亲的墓前,而且,据说,这一次,他恐怕是再也出无法新生了。

  当然,这是后话,暂且按下不表。

  那一天,张大成告别了同监狱的狱友,一只手拎着一个蛇皮袋子,里面装着自己的洗漱用品和几百张狱友们写给他的地址条走出监狱大门的时候,二哥正在门口等着他。

  “二哥,你来了?”张大成直到现在,还只知道叫他二哥,具体他姓啥名谁,他还不知道,接触一年的时间了,二哥没说过,张大成也没有问过。

  “嗯,是大哥叫我来接你的。”

  大哥是谁,张大成心里有数,郑新生离开监狱之前曾经和他有个约定,那是让张大成和别人提起他的时候的称呼。

  张大成回头看看了高墙电网围住的监狱,心里暗暗想到,说什么以后再也不能进去了。失去自由和天天被带枪的岗哨盯着的滋味实在不那么好受。

  张大成在心里暗暗地朝着监狱挥了挥手,上了二哥的摩托车,一溜烟朝鑫州县城驶去。

  在鑫州县城的一个叫三里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