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归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王爷归来- 第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出有一个儿子,才三岁,略去不表。

    李允堂只是跟卫羲和熟悉些,跟卫望舒的几个堂兄弟都不熟,这次走动,也是为混个脸熟。这边李允堂请人吃饭喝酒,卫望舒也没闲着,跟堂姐妹们走动了一下,那些已经出嫁的关系比较好的,也都去拜访了一下,该送礼的送礼,说说当姑娘时的事儿,再说说出嫁以后的事,能聊的也很多。

    现在虽然还不到用人的时候,可工作都是得提前做起来的。

    而后卫望舒还给李允堂介绍了几个可用的人,毕竟要想立足,得有更多的人出主意,打探消息才好,这也算是李允堂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幕僚了。

    春蝉回京后,李允堂就给了她休假,让她回家跟母亲和弟弟好好聚聚。

    过了一天,蒋歆海就前来拜访了,说自己前阵子被升至九品的翰林院侍书了。吏部尚书钱志龄是知道蒋歆海是李允堂的人的,近来皇上对李允堂的首肯他都看在眼里,升一升蒋歆海的职,也算给李允堂做个人情,更何况在吏部考核中,蒋歆海各方面都表现不错的。

    春蝉自然是高兴的,升一级,待遇就好一点,算起来如今跟舅舅也只差一级了!听母亲说叶纬敬听说了蒋歆海升职的事之后,还特地带了礼过来拜访过呢,言辞之间可是谦逊,不过到最后说出了此行的目的:让蒋歆海引荐自己去给吴亲王认识。

    蒋歆海笑了,没有拒绝,说会跟吴亲王提的。这次来见李允堂的时候,便直接说:“下官的舅舅那日来找下官,想让下官引荐他给您认识。”

    李允堂笑了,蒋歆海亦是笑。

    李允堂说:“哪需要引荐,在他把春蝉抛于千金台的时候,我可就知道他了。”

    蒋歆海道:“是,下官便如此回复他。”

    翰林院是起草各种文书的地方,看起来都是些文人凑一块儿的地方,其实也有自己的消息途径。

    蒋歆海说:“九爷听说了北戎国的事了吗?”

    李允堂道:“听说了,隆达齐自封为王,入驻苍宁城。”

    蒋歆海端起茶碗,拨了一下,说:“有消息说,隆达齐勾结了蒙古人。”

    李允堂笑道:“依他的性格,还真是做的出这种事情来。可蒙古人是好相与的吗?别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蒋歆海却摇头:“北戎自勒多酋长死后,就陷入了一片混乱,隆达齐能成事,只能说是目前还没有一个人能把散落的各个小部落统一起来罢了。蒙古人不会把主意打到北戎去,因为眼下的北戎乱成一团,哪里抽得出油水来?可大晋不一样,近几年大晋风调雨顺,物资丰厚,随便刮下一点来,就够他们吃的了。”

    李允堂抬眉,“你的意思是,他们会勾结起来对付我们?”

    蒋歆海深吸了一口气,“等明年开春,草长莺飞,牛马肥壮,恐怕就是蒙古人过来的时候了。”

    李允堂一惊,有那么快?!忙问:“这消息可靠吗?”

    蒋歆海说:“这是下官的判断,不敢说一定,不过九爷您可以先做好准备。如果有变数,多做几手准备也是无妨的。”

    李允堂细想,其实是有这个可能的,蒙古人可一直虎视眈眈很久了,如果能联合北戎,整个漠北一线就岌岌可危了。

    李允堂不由多看了蒋歆海几眼,见他目光清明而坚定,不由对他的判断又多信了几分。这是蒋歆海跟秦文知不同的地方,秦文知是个“混”官场的,而蒋歆海却绝对是个谋士!

    李允堂郑重地问:“你有何建议?”

    蒋歆海像是等着他问这句话,说:“九爷,打仗虽危险,却是个把握兵权的好机会。上回您在西峪关立了军功,这回若再主动请缨,皇上很有可能会允。如果这仗打的时间短,您回了京城,可以提出想在军中任职,按皇上目前对您的信任,多半是会同意的,如果这仗拖个三五年的,您跟下属之间能建立深厚感情就更好了,这样一旦上主易位,顾及到北方的形势,也不敢拿您鱼肉。”

    李允堂摸了摸下巴,上回他跟蒋歆海只说到如果上主易位,自己没有靠山的事,如今局势已经变了,是有太子就没他了!

    李允堂斟酌了一下,说:“那如果,我现在是想把李睦弘拉下太子位呢?”

    蒋歆海一愣,目含精光地盯着李允堂,一字一顿地问:“九爷,您可是……想要那个位置?”
第63章 对策
    22。

    这回换成李允堂愣住了,而后大骇,“不不不,我没说我想要上位!”

    这事李允堂是真的没想过;就是做梦也没想过!皇上可不是好当的,他瞧着皇兄经常忙得眉头不展,被一群大臣围着说这事;说那事的;头都要大了!李允堂还是十分了解自己的;做个闲散王爷那是享福;做皇帝就不一定了。

    而想必皇上和太后也十分确定这一点;一看书就要睡着过去的老九,屁股在椅子上都坐不住一炷香的,让他当皇帝每天看奏折,不是要了他的小命么?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放心大胆地把卫家的嫡长女嫁给他!

    权臣永远是夺嫡的一枚好棋子,历来如此。

    蒋歆海喝了口茶,定了定神,疑惑道:“那九爷您的意思是?”

    李允堂说:“因为一些事情;我与太子交恶了。我就想着;如果太子还是太子的话,我恐怕晚上都不能安睡了。”

    蒋歆海略微皱了下眉,“您的意思是,换别的皇子做太子?”

    李允堂点头,“对。”

    皇上有九个儿子,大皇子是最没威胁的,他的生母虽是朝中大臣之女,当年皇上还没上位时是王府的侧妃,但大皇子一岁的时候忽然发了高烧,把脑子烧坏了。这位侧妃娘娘因此陷入了疯魔,非说是当时的御医使坏,给大皇子用错药了!结果成天郁郁寡欢,闹来闹去,就把自己给闹死了。太后怜惜这位皇子,就一直带在自己身边,如今也老大不小了,但是永远跟个孩子一样。李允堂以前没少去太后那里,所以反倒跟这位皇子是最熟悉的。

    可惜,不能扶持这位。

    二皇子呢,是个还算聪明的人,可惜生母身份太卑微了,当年是齐皇后嫁到王府时的陪嫁丫鬟,因为齐皇后连生了三个女儿,实在没法子了,才把丫鬟塞给自己的男人当通房,想着如果生了儿子,就拿到自己膝下养。这丫鬟也是个有福的,还真生了个儿子!如果齐皇后到最后都没生到儿子,那么这个太子之位,说不定就是他的。可惜,齐皇后在连生了三个女儿之后,生下了一个儿子。

    三皇子是齐王后的第一个儿子,也是当初王府的嫡长子,就是李睦弘。他一出生,皇上就把世子的位置给他了。从此二皇子就从云端跌下来了,这一跤摔得不轻,性子也变得愤世嫉俗起来。

    四皇子和八皇子都是郑德妃所出,郑德妃出自平南公郑家,德妃娘娘的几个兄弟都是战将,分守在各个要位,只有最小的公子因为体弱没有从军,私底下开了个名叫“春水阁”的青。楼捞钱,结果被李允堂打劫了。

    五皇子是赵淑妃所出,说起来今年也要十八了。赵家是江州名门,淑妃娘娘温柔贤惠,一直很得皇上喜爱,虽然这些年来皇上新欢不断,也一贯是雨露均沾的做派,可心情不好的时候都喜欢去找淑妃娘娘说话。李允堂对赵淑妃的印象也是极好的,这是一个温柔得能将人心里那些疙疙瘩瘩完全熨平的女人,光是听她说话就觉得极其舒服。赵淑妃三十岁的时候生了个女儿,皇上的七公主,那可是皇上的心头肉,对儿子都没有对这个女儿好的,也正是因为生了这个女儿,赵淑妃才升做淑妃的。可能是风头都被这位七公主抢去了,性子温和的五皇子倒成了被忽略的那一个了。

    六皇子如果还在世的话,应该有十四、五岁了,可惜命薄,受不住皇家的福,早早夭折了。

    七皇子则是丽嫔娘娘的儿子,这个丽嫔,便是当年打死了白木的奴才郭全顺的主子,她可是恨死了李允堂,也就不要去想她的儿子了。

    再下去的九皇子,是辛嫔所出,如今正是满地爬的月份,跟当年李允堂一样,实在太年幼,夺嫡啥的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

    把这几个皇子在心里头过滤了一遍,蒋歆海不敢妄下断言,毕竟皇家的事情,很多情况自己是不清楚的,不好随便发表意见。

    李允堂也在皱着眉头清算这些人。老大先天条件不行;老二心思太重,心胸狭隘,本身不是做皇帝的合适人选,虽然李允堂想拉太子下马,可也不能不顾社稷安危;老四和老八的母族郑家自己都得罪过,只怕也难拉拢;老七是丽嫔的,真坐上那位置恐怕第一个就要来砍自己的脑袋,而且年纪也小;老九就不想了。

    这么一来,就只有赵淑妃的老五了。

    赵家虽然是江州名门,可是要扶持老五上那个位置,显然是不够力量的。想想赵淑妃平日的性格,虽然一贯温柔体贴,是宫里头的老好人,但是能在后宫这么个杀人不见刀光的地方混出个谁都不得罪,谁都说她好,不也正说明她厉害吗?

    李允堂抬眼看着蒋歆海,说:“你觉得五皇子如何?”

    蒋歆海顿了顿,说:“下官自打去了翰林院,也听说了不少皇室的消息,关于五皇子,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评价,所以在下官的印象中,就是一个中庸的皇子罢了。如果吴亲王在意,那么下官日后会留心这个五皇子的。”自古读书人最爱评论人,所以翰林院这地方得到的消息,也是只此一家的。

    眼下先放着五皇子自己想不想上位的问题,首先得想想,这事要不要告诉他媳妇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