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归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王爷归来-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五年前,号称京师小霸王的九王爷李允堂,因犯错误,被皇上下放到漠北军中,镇守西峪关。一时间,九王爷之母静太妃哭得死去活来,差点没晕死过去。

    五年后,二十岁的李允堂带着军功荣归故里,太后一高兴,便将她最疼爱的外甥女儿指给了他。这一指婚,差点没把李允堂当场气昏过去。

    1。先帝第九子

    先帝有九子,李允堂排行老九,他出生的时候先帝已经六十又二,算是老来得子,自然十分宠这个小儿子。先帝七十岁驾崩的时候,李允堂才是个八岁的娃儿,在其他王子为争王位头破血流时,他还在为理解圆周率而烦恼。

    后三王子继位,李允堂自然就成了为数不多还活着的皇帝的亲兄弟之一,九王爷。

    说起来,夺嫡之争是兄弟之间的互相搏杀,就算是赢者三王子,在登基之后,也是心有戚戚然,所以把剩下的兄弟感情,都倾注在了唯一对他没威胁的九弟身上。

    也所以,好命的李允堂啊,出生的时候深受先帝的宠爱,等先帝走了,还深受他三哥的爱护,这该是前世积了多少德才能有这样好的命啊!

    是以好命的李允堂,成了京城一干纨绔子弟的头头,以一派秋风扫落叶之姿,带着手下一纵公子哥儿横闯京师,所过之处无不鸡飞狗跳。为此,臣工们内心积怨,免不了上朝告个状什么的,于是,弄得皇帝也很烦躁。

    其实皇上不是没罚过他,李允堂十二岁那年,皇帝罚他去京郊的龙停寺吃斋清修。原本想着他会不会受不了那里的寂寞和清淡的饮食逃回来,所以特地告诫他,要是胆敢逃回来,板子伺候!

    结果,逃到是没逃回来,反而是寺院住持苦着一张脸来求皇上:赶紧把九王爷请走吧,不然他这住持也要做不下去了!

    原来李允堂强迫小僧带他上山打猎,打回了猎物在寺外烧烤——他这还算厚道了,没在寺里的厨房煮呢!就这样也让好多小僧破了戒,一时间弄得寺院里乌烟瘴气、唉声载道。

    如果就这样也就算了,他还跟小僧们曲解佛经,拿着毛笔在佛主金相上画画,画个大胡子,画个粗眉毛,在额头还画只大王八!住持师父那真是泪流满面!这小魔星是佛主派来给寺院添磨难的吗?

    于是皇帝就把依依不舍的李允堂召唤回来了,让他在书房跪祖先画像,谁知李允堂竟一本正经地说:“皇上,佛经里说,人要经历磨难,才能得体悟大道;僧人更是要经过苦修,才能悟出真谛。臣弟觉得,住持大师修为有点低,臣弟都没怎么样他,他就一副受不了的样子了……”

    皇帝没等他说完,就把鞋子脱下来扔了过去!

    你妹的!皇帝愁苦地觉得他这一身修养全得毁在这小子身上了。

    然而不管大臣怎么抱怨,皇帝怎么暴躁,大家都拿他没有办法。李允堂虽然小错不断,荒唐事不断,可是从来没犯什么原则性的大错误。你总不能因为他把丞相家的花魁牡丹采了,在张尚书收藏的名家字画上多添了几笔,把御花园的亭子生生拆了,你就给他治个什么大罪吧?甚至,大伙都不好意思去跟九王爷要钱!九王爷才几岁啊都还没自立门户,跟九王爷要钱不就等于跟皇上要钱么?跟皇上要钱,那可真是胆子比肠子还肥了,生怕皇上不来查自己的帐?

    于是,大臣们只好一起打掉牙齿混口血,生生往肚子里吞。

    幸而,这种苦逼的日子,在李允堂十五岁的时候结束了,因为他在众人的期待下,终于犯下大错,被皇帝下放到西峪关磨砺去了。

    李允堂走得那天,大臣们十里长街欢送他,分明想努力表现出依依不舍的悲戚模样,但就是忍不住脸上挂出了笑容,这一悲一喜,搞得跟便秘了似的。听说那几日京城的猪肉都涨价了,因为各大臣家每天食物的采购量是以前的许多倍,据说都在家庆贺呢!大约也就差没敲锣打鼓普天同庆了。

    李允堂这一走就是五年,五年后,他带着战功回来了,一时间朝野内唏嘘一片。有人感慨小霸王长大了,也立军功了;有人害怕他一回朝,以往的悲惨生活又要重现了;还有的大臣则是暗中思量家里有无适龄姑娘,想着能否给婚配一下……无论如何,这好命的九王爷总归圣宠在身,地位不凡,加上如今也算建功立业,无限风光啊!

    是以,这回李允堂回朝,迎接他的臣工们的热情架势更甚送别他那会儿的。

    后来的一整个月,街道坊间都在说那日九王爷身披金甲,骑着大马,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模样,连酒楼里原本书生偷会大小姐的段子也变成了九王爷英勇抗敌的故事,听得一群小娘们春心荡漾。

    然而,也就真的只能在心里荡一荡了,因为没过多久宫里头就传来消息,说太后赐婚,把娘家镇国公卫家的嫡长孙女卫望舒小姐,赐婚于李允堂。

    说起来,太后和九王爷的母妃静太妃关系极好,静太妃本应叫太后一声姨妈的。静太妃的母亲,是太后的嫡亲姐姐,因为她们的母亲身体不大好,姐妹俩岁数差的又大,太后小时候就一直跟姐姐住一起,可以说就是跟着姐姐长大的。后来姐姐嫁了蜀地藩王段敬,太后又进了宫,生下了皇帝的第三个儿子。再后来姐姐家的女儿段氏被送入宫中,那会儿皇帝年纪已大,各王子之间的明争暗斗早就开始,当静太妃生下李允堂时,他上头几个皇兄孩子都有了,李允堂虽得圣宠,却因年纪小丝毫没有威胁。

    太后在没当上太后之前,是皇帝的皇贵妃,地位虽也尊贵,但毕竟不是正主,所以一方面想着跟姐姐的感情,另一方面也确实需要拉拢自己人,是以待静太妃极好,也自然对李允堂极好的。李允堂这人嘴皮子活络,无论什么时候都能把太后逗得哈哈大笑,所以后来的这些年,太后是真把李允堂当自家的小孩来疼爱了。

    这回子李允堂回京,已经二十岁了。若不是这些年在西峪关,他这年纪孩子都该抱俩了,静太妃就他这一个儿子,可不得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

    静太妃跟太后说起了儿子的婚事,太后一听,那是积极坏了!

    太后刚当上太后的那几年,感觉十分良好,觉得自己隐忍了那么多年终算有了正果,不再需要明争暗斗,不再需要小心翼翼。可这种悠闲日子过久了,难免无聊。如今十几年都过去了,太后的日子就愈发闲出个毛来了,她除了观摩观摩媳妇们的明争暗斗遥想当年自己的英勇情景,就是给人撮合对象了。

    大约年纪大点的妇女都有这种癖好。

    那天下午太后跟静太妃正商量着,太后娘家哥哥来了,说起这事,一拍即合,直接给李允堂定下了卫府的嫡长女卫望舒。卫家是太后的娘家,亦是静太妃母亲的娘家,这种亲上亲的关系大家都觉得甚好。当然这个大家并不包括李允堂。

    当拿到太后懿旨的时候,李允堂就差没一口老血喷出来!回头一问他娘原来是两老太太撮合的,他气得直想买块豆腐撞死算了!

    要是别家的姑娘,他看在自己亲娘的分上也不多说什么了,可竟然是这个五年前害他发配军中的卫望舒!
第2章 冤家路窄狭路相逢
    2。冤家路窄,狭路相逢

    这会儿李允堂窝在江边上的一家不起眼的两层楼小饭店里喝闷酒,边上坐着曾经跟他一起混迹京城的大理院正卿林大人的小儿子林崇玉和户部尚书金大人的小儿子金湛。

    这两人跟李允堂年龄相似性格相仿,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他们都是家里得宠的老幺,比如,他们都很浑,让家中长辈伤透了脑筋。他们曾经是京城里大名鼎鼎的霸王团,如今都做了孩子他爹,只愁着日后儿子不要跟老子那么霸了罢。

    林崇玉摇着酒杯,摇头晃脑道:“年轻真好啊,当年那些混账事,现在只能够想想了。”

    金湛啃着猪脚说:“都是九爷走得早啊,您一走大伙儿就散了。”

    “你这话听起来怎么那么别扭呢,跟我一早死了似的。”李允堂皱眉。

    林崇玉放下酒杯,道:“啊呸,不吉利!”

    金湛喝得有点多了,胖胖的脸红润润的,说:“九爷你知道不,你一走,我爹就把我抓过去狠狠教训了一顿!他说:你看,就算是九爷这样的人物,做错事了还得被发配出去,你再犯浑,不等老子抽断你的腿,皇上就把你一起发配了出去!”金湛小时候就是个白圆胖,如今还是一副喜面娃的样子,“我爹是想吓唬我,你知道我怎么说?我就跟他讲:兄弟那就是要一起被发配的!皇上不发配我,我自己求皇上把我跟九爷一起发配出去!”

    “这话听着顺耳,不过……”李允堂瞅他一眼,问,“怎么没见你跟我一起走?”

    金湛“嘿嘿”一笑,摸摸脑袋说:“我爹跟我说,西北没肉吃。”

    李允堂翻了个白眼,酒肉兄弟说的就是他么?

    不过今天他找这俩家伙来不是为了叙旧,而是诉苦来了。

    “你们知道太后给我指婚了不?”李允堂终于开口了。

    林崇玉跟金湛互相看了一眼,这消息那么轰动,谁人不知啊?

    “你们知道太后把谁指给我了么?”李允堂又问。

    林崇玉跟金湛都不说话,这又能有谁不知道呢?

    “你俩这是什么表情啊?”李允堂很不高兴。

    林崇玉无奈地说:“您这点破事……哦不,您的婚事……大家都知道了。”

    金湛啃完了猪脚,用湿布擦了擦自己油腻腻的手,说:“九爷,其实卫家大姑娘还不错了。”

    “怎么个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