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图的乡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谜图的乡村-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已经说过,奶奶做的红糖包子是远近闻名的。奶奶晚上会发酵面团放在塑料桶里,用毛巾盖严实。早上起来时就可以用了,奶奶说起做包子的秘诀是放碱要合适,捏包子的手艺要熟练出来的摺子才好看。我在北京吃过很多的包子,肉馅的,菜馅的,庆丰铺的,杭州小笼包都各具风味,但是老实说,还是怀念奶奶捏的红糖包子,热乎乎,轻轻掰开,红糖水就流出来,吃起来又软又香甜。

  214 冬天的时候我偶尔会住在奶奶的包子铺里,等奶奶收拾好店铺,我们才一起吃晚饭。冬天很冷,奶奶睡一头,我睡另一头,我总是抱着奶奶的脚睡下,那样奶奶就不会觉得脚冷。每天清晨奶奶都会很早起来,蒸好两笼包子,等天亮了,那些骑车去煤矿上工的农村汉子都会在奶奶的包子铺前停车,要上五个十个包子,吃完再赶路。那时候煤矿工人一天的工资是三十块,早晨十个包子只不过两块而已。也许只是在当年时候,红糖包子才是稀罕的小吃,大把大把的人都去尝试。有一位大屋组的叔叔,就是后来因为贩卖人口被审判的那位,很能吃,每次都会要十五个包子,都是我从筛子里给他数的。

  215 山村的端午节并没有特别的纪念,因为那条江还不够宽阔到盛得下龙舟,所以我在山村的时候根本没见过龙舟赛,也没有很多的家庭会做粽子吃。但是作为一个节日,各家各户总还是要轻重不同的庆祝一下的。在奶奶的包子铺开得红火的时候,很多人家在端午节的时候就会前来预订包子,一时间三真(奶奶的名字)包子铺的红糖包子成为各家端午节必买的小吃了。有些人提前好几天就预订,到了端午节也未必能排上号。最忙的时候,母亲会去帮手,但所有的包子始终都是奶奶一个个手工完成的。

  216 在上万组,曾经出现过一支表演技艺精湛,闻名远扬的舞龙队。我见证了它从组建到勤奋练习和最终成名的整个过程,因为它的练习场地就在我的邻居贤文伯伯家的晒坪上。当年的上万组很多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都是舞龙队里的成员,他们在好几位师傅的教导下,每天劳作后晚间就在邻居贤文伯伯家的晒坪上举起龙灯,全情投入练习。那些天晒坪灯火通明,男女老少都在一旁观看,时不时赞叹,时不时大笑,时不时鼓起掌声。上万组的舞龙灯是最有气势,最有力道,动作最干脆的。等它出师成名,就被很多办丧事的人家请去在丧礼上舞龙灯,那也是一种赚取收入的体面行当。

  我们一大帮孩子每天都晚上都围着舞龙灯转,佩服那个舞龙头的叔叔,讥笑那位举着龙尾巴跟着动作的叔叔,我们也开始点评究竟谁表现的最差,谁表现的最好。舞龙灯有节奏的脚步踏起的灰尘在那些灯光下越飞越高,然后缓缓的升起,掉进夜空里。舞龙灯的小伙子个个汗流浃背,头顶冒着热气,那种精神面貌简直帅呆了,很可惜那时没有更多的年轻女孩前来观看,不然我相信我们上万组的那帮小伙子一定让她们倾慕不已,没准就成就了一些佳话。

黑屋里的实验室
217 我们总是会在舞龙灯开始前,在贤文伯伯家的厅堂里,偷偷的举起龙灯,装模作样的舞几下,抢到龙尾巴的孩子照例还是会被我们笑话。等舞龙灯开始了,我们就只好趁着夜色玩捉迷藏。夜晚有很多的地方可以隐藏自己,真正找人的那位往往非常难找全。我们那时候捉迷藏并不固定只藏在一个地方,而是跟着找人的那位到处跑,总躲在他后面漆黑的角落里。子成有他自己的藏匿地方,后来证实确实非常难以找到。在晒坪边缘有一堵矮墙,矮墙下面是菜地,子成就绕到矮墙的背面,趴在墙上,手抓着砖块,夜色里谁也找不到他。但是等他第二次再去那里藏匿时,没过多久我们就听见了他的哭声,哭到大人们都放下龙灯去查看究竟,结果子成趴在墙上太久,始终没人找到他,实在支撑不住,掉进菜园旁边的猪粪坑里了。等子成爬上来,臭气熏天走过,整个晒坪里的大人小孩都笑的哈腰点头。

  218 在学校的日子显得有些平淡起来,因为除了上课就是做作业,邹家坊小学太小,供我们调皮的地方总是有限的,但也并不是完全没有。芙蓉树花开的时候,可以看到上午开放的那些白色的花瓣傍晚放学时就变得粉红,芙蓉树种在小学里唯一的两个花坛里,花坛了还种了一些老鼠屎花,美人蕉和凤仙花。很多孩子都从花坛里找新发的花苗或者种子带回家栽种在自家的门前屋后,我也不例外。但是我们却更喜欢在花坛里找另一种东西,那就是蜗牛。一场大雨过后,很多的蜗牛都在花坛里出现,那些背着壳的,没有壳丑陋的一塌糊涂的都有。很多小伙伴就找根木棍就在泥土里翻,捉到大的,或者有金黄色半透明蜗壳的总是拿来炫耀。

  219 捉到的蜗牛都被我们拿去进行我们的实验。对了,忘了告诉大家,那时我和亚波,新淼,邹敬,春喜有我们专属的“实验室”。在小学的一层上去二层的楼梯间下有一个马蹄形的黑屋,老师们把一些废旧的课桌都扔在里面,因为里面漆黑一片,很长时间里都被老师们拿来吓唬那些调皮的孩子,因为有不听话的孩子,真的被老师赶进那个黑屋子里,刚进去不几步,就嚎啕大哭的跑出来。那个马蹄形的黑屋是一个禁区。

  这样的禁区还是被我们几个胆大包天的孩子打破了。有一天我们举着蜡烛一起走进去,结果却发现里面有很多的课桌和空间,绝对是个隐秘的活动据点。

  第二天,我们都从家里带来手电筒,再进去黑屋,还是我们的实验室的建设了。课桌被摆放好,我们还利用一些木板搭了一个只够躺下三四人的小木屋。平时下课了,我们就点着蜡烛进去,其实什么也不干,就在小木屋里躺几分钟就跑出来接着上课。我们会在里面进行所谓的实验,其实根本就是无聊的游戏,比如把抓到的蜗牛放在蜡烛上烧灼,只想闻闻那是一种什么味道,比如烧芙蓉花瓣,美人蕉叶,总之可以拿来烧的都被我们拿去实验。

  很多人羡慕我们敢进去黑屋,甚至还听闻我们在里面建有小木屋,非常的眼红,后来我们开始在里面进行实验时,就有人实在受不了我们的逍遥,向老师告发了我们。

  220 我们的“实验室”被查封了,但是再也没有人怕那个小黑屋了,因为我们在里面的行为证明了小黑屋是一个很有乐趣的地方。当我们在校内的众多乐园被老师查封之后,我们真的忍无可忍,也无可奈何的开始认真背书,认真抄生字,认真做算术。

  221 小水电站的带载能力有限,加上设备老化,终于宣告关闭了。最后一任发电的师傅不是子成的父亲,但是对于子成父亲来说,水电站最辉煌的那几年都在他手上度过,风光的时候还是很值得炫耀的。水电站给子成父亲带来的不仅仅只是尊重和别人的巴结,还给他们家带来很丰盛的野味。水电站的蓄水池里经常会有溺水而死的动物,比如野猪,麂子,野兔。子成的父亲每天去巡查时就可以捞起来带回家。每逢他家捡到野味,很多人就会有些赖着脸皮的套近乎,然后晚上留在他家吃野味,喝米酒。那位凶恶的喜莲婶婶就是这样的角色,见到子成母亲在收拾野味,就会主动过去搭把手,递个案板或者帮着清洗内脏。我的父亲和母亲从来不允许我们在没有他们允许的前提下去别人家吃饭,哪怕是贤文伯伯家也不行。我和弟弟并不羡慕他家桌上的美味,相反我们却知道要想吃到那种野味,只有自己起早去水池边寻找。我和弟弟确实有一次很早去了,但是水池里什么也没有。

  222 水电站关闭,对于亚波家所在的龙里屋是一个好消息,因为他们再也不用盯着昏暗的灯光过夜了,联了火电网,家家户户都灯火亮堂。

  223 小水电站的蓄水池被弃用了,承包给了大屋组的德中叔叔。对于这位所谓的叔叔我们并没有好的印象,因为他虽然没有监狱,但是却在手臂上纹了一个大大的“忍”字。在山村里,刺有“忍”字刺青的都是曾经犯事蹲过监狱的。加上他长得有些凶恶,我们原本就有些害怕他,这下他把蓄水池承包下来改作鱼塘,就意味着我们再也不可以去蓄水池捞鱼虾了,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恨他,见到走的远远了,就在背后说他的坏话。甚至还有因此连带欺负他家女儿的孩子。我和新淼想起我们心爱的蓄水池就这样没了,心里总是无限的遗憾。但我们终究找到一个机会报复那个德中叔叔。

  在邹家坊小学的校门外有一片农田是德中家的,有一年秋天他在农田种下了慈菇,因为慈菇的叶子很想水葫芦,所以我们一直以为农田里只不过是杂草而已。直到春天开学了,我和新淼试图在农田挖泥鳅时刨出了慈菇。这个消息被在一旁看到的孩子迅速传播出去,没过多久,小学里的很多孩子都在农田里刨泥土,见着慈菇叶片就挖,不出一上午,满农田的慈菇都被挖尽,校门口的那条小溪都被洗慈菇的孩子弄得浑浊。

  课间很多孩子在吃慈菇的时候,老师们还觉得奇怪,怎么突然间每个人手上都有慈菇。等到下午时候,德中路过农田,发现农田里到处是坑时,差点没气得跳起来,他径直跑到史校长的办公室,大声喧哗:你们这是怎么管孩子的?史校长被问蒙了,半天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召集所有的孩子开会,拿了个大灰斗放在走廊上,孩子们都回教室从课桌里翻出剩下的慈菇依依不舍的丢进灰斗里。德中叔叔看着灰斗里寥寥无几的慈菇,估计恨天骂娘的心多有。看着他沮丧的端着那些慈菇离开学校,我和新淼在心里不知道多痛快。 txt小说上传分享

父亲的愿望
224 有一段时间,亚波并没有保持住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名望,相反我和新淼的知名度却越来越大。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