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天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道天堂- 第3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明朝中叶后,商品经济和资本经济发展,世界第一,这个“明失之于财”,不是商业经济不行,而是朝廷根本收不到,被士林和商人共同瓜分了。

明朝亡于财政,实是亡于商税,再归根到底,又是亡于明太祖时代的商业政策。

至于这个世界,由于原本战争不算太激烈,农业受损情况不算很大,大规模战争平息后五年就差不多恢复了,而随着农业的恢复,社会经济恢复起来很快,以太祖之力,推行的商税,直到现在,大范皇朝每年收入商税收入1500万贯,盐铁专营500万贯,而其他土地和赋税2000万贯,区区十年,就单是一个赋税制度改革,已经富于前朝数倍有余。

三人都是帝国研究者,虽然来日尚浅,但是对此已经洞察了许多,丁昭就叹地说着:“如此巨利,促进国家太平和发展,百姓负担就减轻了许多,李氏六书渐渐深入人心。”

“是啊,李氏六书并不是以道德来占领居高点,而更在于社会契约的通论,现在官员无不谋利,贵族已经尝到了甜头,各个商会蓬勃发展,再想有人要剥夺,除非把贵族阶级连根拔起了。”

“虽然帝国不允许降临者传授技术,但是为了谋利,这技术本身就在进步中,我看突破的日子不远了——听说现在南方已经发明了竖立纺织机了,不是我们传授的,而是土著自然发明的。”

竖立纺织机,在地球上就是珍妮纺织机。

水平放置的放车锤变成了垂直竖立,并排使用几个竖立的纺锤,这项发明比旧纺织机提高效率几十倍,被恩格斯作为“使英国工人的状况发生根本变化的第一个发明”。

——这其实毫不稀罕,地球上,清朝康熙年,就有人发明了简单的机关枪,只是立刻被政府消灭,其人被流放。

“还差上一些,数学和基本知识底涵还不丰厚,虽然朝廷已经以孔子六艺,数学本在其中的理由,宣布科举也有数学的内容,但是还是无法支持百年内直接突破,不过说实际的,方先生的改革,严格来说,并不算大,但是就这简简单单的部署,使社会力量自动产生突破,真有几分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的意味了。”

徐玄感慨地说着:“贵族基本上退出了仕途,这是在朝士大夫努力推动的结果,方先生只是顺应了士林的要求,毕竟只有开国功臣大举退出朝廷,士林才能上位,这在外人看起来,似乎全由士林之人为了自己官位而推动,非是方先生刻薄寡恩,过河拆桥,而这正合方先生的意思,还因此获得了士林欢呼,英明仁厚的帽子直飞上去。”

“是啊,方先生作出无奈的神色,响应了士林的要求,却对功臣一方面高爵厚领,而且赐于商社和矿山等等补偿给贵族,贵族也觉得方先生不忘旧臣,有什么嫌隙都冲到了士林身上去了,也把英明仁厚的帽子加上方先生身上。”

“如今的局面,是贵族退而经商,士大夫掌握政府,却因商税而获利,两者对抗却又有着共同的基础,再有着利者,仁之大矣这句话指导,整个社会突破的土壤已经初步具备了。”

“恩,日后皇帝和清流,想改变也无济于事,毕竟面对的,是势力庞大的贵族阶级,也是本身政府维持的必需。”丁昭点了点头,说着。

三人说完,就是一阵沉默,片刻之后,丁昭又说着:“我们会在这里呆上十数年,就仔细把社会风貌记录下来吧,我相信和我们一样的人有不少,至于现在,就让我们好好享受这个世界。”

等吃喝完毕,已经是下午时光了。

三人走出酒店,踏足长街,井字形布局的街道上布满各行各业的店铺,除销土产百货外,其他珍玩亦无不具备,行人肩摩踵接。

走在了青砖和石板铺筑的整齐街道上,三人借着酒意,放开怀抱,纵目四览,感觉着这帝都繁荣盛世的兴盛气象。

“真繁荣啊,如果再有海洋贸易,那就真正不得了。”三人举步而行,浏览地说着。

“基本上不可能的事情吧,这个世界现在在探测,追究到草原之极,那里还是海洋,四面海洋,的确是四海之内。”

“海洋外面,有没有其他大陆呢?”

“应该没有吧,这都是文明决定的世界,没有特殊的原因,应该不会有着其他大陆。”

“管他呢,秋天就要科举了,考取了秀才,拜见那位萧家的郡主,应该有新的收获。”

三人继续前行,见得帝都到底是天子脚下,交通要点,均有小规模士兵驻守,岗哨林立,虽然不干涉行人,但是一旦有令,就立刻可控制全城——这正是九门提督的管辖。

第四重就是六部官员了,也可携带其妻儿前来拜见。 第191章 … 三柱一小

开平十一年九月。

华英殿承天楼,居于内城南处,建于人造山丘之上。

承天楼高七层,立足其上,可将整个帝都尽收眼中,方信空闲之余,向来喜欢在此阅览——上观明月,下俯万民。

秋风徐徐,方信正和萧冰在下棋。

方信身着便服,虽然已经五十岁,但是却看样子只有四十岁的模样。

方信放下了一子,淡然问着:“最近你那方面,有什么事不?”

“没有,大体上都按部就班,并无大事可言。”萧冰也如此说着,仔细而看,就会看见她的身上,一股浓郁紫气,这是功德所化。

而方信这时,天柱已经隐藏不见,帝气所化的金龙却不复先前张牙舞爪,而盘旋如定,伏于天渊,好整以暇。

一国之政在于君,某种程度上也对。

施政在国,开平十年到十一年,整个朝廷风浪不惊,史官笔下,除了太子诞生太孙外,其他的都可不算大事。

不过,在方信看来,经过十年的治政,国朝开始趋向稳定。

“恩,身在帝位,才知道有些事情必须作,有些事情却当真不必多作。”方信又下了一子,说着:“土地兼并之祸,原来国朝上下都知道。”

以前地球的教科书,曾说什么土地兼并的问题,但是,地球明清时,就清楚地知道此事——明朝,大地主拥有土地至1万亩以上,再不分家析产,也认为可能威胁到朝廷的安全,官僚们必千方百计地将他们拆散。

哪怕同样是官僚地主出身也是一样,这点所有官员有相当共识。

明朝的记录里,经常提及宗室王族的庄田,比如万历皇帝儿子福王常洵,据说他曾有地2万顷,亦即是200万亩。

但是实际上,这些名义上的土地,这些土地无法实际归并,亩数既不对头,也始终没有由福王王府接管,所谓庄田不过皇帝要求各省,每年由这名目之下缴纳白银四万六千两,各地巡抚也向皇帝讨价还价,及至朝代覆亡,这问题始终没有解决——远远不能真正和满清开国时圈地相比。

在明时,土地领有最集中的南直隶,即上海、南京、苏州等地区,有田地1万亩以上的未超过10余户,普通所谓大地主所领有的不过500亩至2000亩,领有每户500亩以上的户口不可能超过全境户口25%,每一县之内可能有1000户的土地在一二百亩之间,他们可以称为中等地主,其他小自耕农多得难以计算,极大多数的小自耕农,每户只领有三两亩。

流民多的问题,更在于由于人口繁衍,导致土地不得不分薄,甚至无田可分的情况,这才是帝制后期的真正问题。

在这个世界,方信估计了一下,农业帝制已经延续了八朝,比地球上清朝以后还多了五百年之久,朝廷上下对农业经济产生的问题已经洞察如火——所以土地兼并问题根本用不着方信指导,官僚自会分家析产。

只是苦于在科技没有突破前,拘于农业循环内,没有任何办法可想罢了。

毕竟再怎么样分家析产,人口繁衍二百年,就大大超过了土地容纳的极限,而本世界还没有玉米、甘薯之类的粮食大杀器,所以超出土地容纳极限的人口必会导致农民起义——这已经和土地兼并没有多少直接关系了。

就算真的能够,强制性每户只有五亩地,也无法挽回朝廷气数,因为还有多余的人口没有办法安置。

大楚之灭,实际上本应该大杀三十年,让天下一亿五千万人口死上一半以上,然后就有土地安置,就又可开三百年天下。

这次,提前结束战争,实际上在战争十年期内,饿死、被杀、病死的百姓不超过二千万,而没有达到本应该达到的半数,甚至三分之二。

如果方信不是降临者,那可以说,没有经过大屠杀之后的新朝,国寿不超过二百年——人口超过了极限自然就会爆炸。

那方信总共能得的功德,不但没有拯救五千万百姓的功德,反而比正常朝代反而少上一半以上。

但是如果解决了这个气数循环,那因此而活下的百姓的功德,就会转正,这直接人数就在五千万以上,就这一项,的确是功德无量,更加不要说间接影响了。

人在公门好修行,是因为稍有举动,就可得难以估量的功德,方信突地想起了一个在地球上的故事。

在古代中国某个王朝当政的时代,一个卸任的官员返回老家,途经洞庭湖,对着水神的塑像出言不逊。

当晚官员做了一个梦,他梦见洞庭湖水神派手下的神将将他绑到水底的官府,要治他的不敬之罪,一开始官员还力图辩解,当水神从仓库里搬来的竹简木简堆满了大厅,上面记载着官员一生中无数贪赃枉法的劣迹和欺男霸女的恶行。

自觉罪孽深重难免一死的官员表示愿意认罪伏法,洞庭湖水神依照惯例把记载有他以往的功德的一张薄薄的文书拿出,放置于天平之上,天平另一端放上记载罪行堆积如山的记录开始进行称量。

但是结果出乎预料所有人的预料,代表功德那一张薄薄的黄纸似乎重愈万斤,任凭小吏把那些堆积如山的竹简木简放在天平上,天平的另一端始终纹丝不动。

这次轮到洞庭湖水神吃惊,她拿起文书观看,随后笑道:“君之功德非但抵消生平罪孽有余,尚可遗泽后代。”

官员自然知道一生中做过多少缺德事,可怎么也想不起自己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