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天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道天堂- 第2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些违规商人的手段,虽然有些不法敛财的举动,但是也没有大不了的……

但是,在外界还好,身在其中,却让那些聪明人,总有些奇怪的联想……想到这里,他突地停了下来,停住了脚步,心中浮现出四个字——羽翼丰满。

这四个字一出,心中明光一片,找到了为什么觉得有些异样的原因。

原来,此人,区区二年,不经意中,已经颇有些羽翼丰满之势。

是的,在外界看来,李睿施政只能算是普通,粮饷不足,军队到现在勉强恢复到五万,部下将军桀骜,掌控起来不如意,军屯的百姓也因为粮衣不足,爆发多起小规模暴乱,对抗蛮人,只能做到守之,二年下来只收复了一个县……如此种种,朝廷评价,也许最多是一个中上等考绩。

但是,他嘴角不由浮起一缕苦笑,身在其中,才隐隐感觉到。

军队数目虽才五万,却经过多次补充,吴杰练兵,隐隐选拔人才,现在五万军中,已有数千甚至一万,已彻底为李睿掌控。

军屯之事,迁移军户,分配田地,打散重组,就连原本各镇各卫的军人,也承了不少好处,受到了不少影响,大有渗透架空之势,至于新进的流民,更是感恩戴德。

这商务司,虽不是他掌握,却也知道,能量还是相当大,去年一年,也大体上有十万石流入西南,如是以后……

风适停止了思考,虽然以他之能,知道这位大人并不是大公无私的人,也隐隐见得他的一些布局的痕迹,但是毕竟难以描述,更没有证据……

而且,三十潦倒之身,受请出幕,单是报答知遇之恩,也难以有其他想法……而且现在的朝廷……

想到朝廷,他就摇头,继续向前,筹备讲武堂的事情了。

考虑到朝廷的事情,并非只有他一个,方信一直在密切注意着朝廷的动向,“主上,就食于敌,就兵于敌境,此兵法之上乘,今年以来,谋动而出军,已经占了不少便宜,打了好几仗胜,军中士气也大涨,倒也见得一些好苗子。”说话的人,是府中总管长吏,这人自是沈轩,简拔于小吏之中,这时年五十岁的他,基本上没有其他可能,十数年来忠心耿耿,清癯的脸露出笑意,正在说话:“过些日子,就容主上召见一些,以备使用。”

“恩,很好,那流民呢?”对他,方信也不必说虚。

这种不断出击,类似游击战,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还在其次(实际上也消耗不了多少敌军),关键是破坏敌人的生产和稳定,无论是汉是蛮,都深受其苦。

而行军途中,只杀蛮人,不杀汉人的举动,不但没有使敌区的汉人受益,更使被杀亲人的蛮人,对汉人充满了仇恨,就算安昌王再怎么样压制,也无济于事。

“主上英明,单今年一年,又接到了上万流民,这时能跑到这里,大半是精壮,老幼甚少,而且无一不和蛮人有血海深仇,誓不惜生死与之周旋,主上恩遇屯田,自是对主上感激涕零。”沈轩神色有些古怪地说着。

原本敌区,至少还有五十万汉人,但是在这二年之内,汉人受到了残酷和疯狂的压迫,直接锐减了十万,破家的青壮,逃亡到了三洞关,而自然被方信招揽。

这些人,与朝廷与原本镇军,都毫无关系,谁能招揽他们,谁能为他们报仇,自是心腹死士的一流……

只是他们的处境,某种程度上是方信造成,知情者有些古怪神色很是正常。

“这事就这样也罢,朝廷呢?”

“秉主上,有二大消息,第一就是苏遏死了。”

这一句话一出,方信立刻站起,脸上变色:“果真如此?”

“的确如此,查证了几次了,虽然朝廷还没有明文下来。”沈轩凝声说着。

方信起身在室内徘徊,心如潮涌,这人非同小可,关系太大,他先是不细想,又问着:“那第二件事呢?”

“虎贲卫统领江哲被杖杀,而副统领蒙习继之。”

听了这话,方信更是倒吸一口凉气,喃喃地说着:“高相动作好快,圣上危矣!”

这两件事情,实是一件事情,或者说一因一果。

当年太子年幼,有五个顾命大臣临政,是苏遏、高明统、赫硕、黄佟、罗赖,但是第二年,罗赖就病死,这给高明统可趁之机,权力大增,为以后权倾朝野奠定了基础。

以后十年中,赫硕和黄佟先后被问罪处死,高明统几独掌大权,所顾忌者,唯苏遏,此人十八岁就因为父荫出官,家世极高,后五十年中,或任文官,安抚地方,或统帅军队,镇压叛乱,后又晋到朝廷中央,先是礼部尚,后是内阁参政,是为副相。

圣上死后,他为第一顾命大臣,但是其时就已经年七十,无法事事理政,所以才给高明统可趁之机,十数年中,高明统权倾朝野,但是却难以消除苏遏这最后绊脚石。

现在苏遏一死,满朝文武,再难对抗,而高明统见其一死,立刻动手,借罪将虎贲卫统领江哲杖杀,这已经染指控制了近卫。

大楚国制,禁军分三,第一种是侍卫,也就是直接宿卫皇帝的那种,数目是三千。

而虎贲卫是第二种,也宿在皇城,是皇帝的亲军,一直是守卫帝座的基石,人数一万五千,现在这块基石一去,皇帝就只剩宫内侍卫了。

至于在京内驻扎的六营,这早早就被渗透控制,不复其用。

朝廷柱石已去,大事已迫在眉睫,方信思度几分,至露出一丝冷笑:“如今皇上之策,唯在于召见高相入得深宫而擒杀了。”

“是的,大势已去,如能在今年中冒得大险,果决擒杀此人,方可图之,如是不然,再过一二年,满朝文武,宫廷内外,都是高相的人了。”

“那高相,明白不明白这点呢?”

“主上,我想高相会明白这点。”沈轩露出诡异的神色,一笑。

方信听了,也露出一丝微笑,说着:“我想也是如此,不管怎么样,我身受皇命,是收复西南,消灭蛮王,其他的事情,自有朝廷诸公处之,我等不需多问。”

现在,朝廷已有一百九十年,虽已显衰相,但是到底还有根基存,高明统就算登基为皇又如何?他没有横扫天下,全靠权谋党羽,如何能使天下心服?

无非是为真主开路。

对于方信来说,朝廷如是有变,就对他再无钳制之力。

高明统真的能篡位登基为皇,必召见统兵大将入内,方信不去就可以了,谅想用兵讨伐,也非一年二年所能,这一年二年,方信也准备好了吧!

虽是如此,方信欢喜过后,还是唏嘘不已,世事沉浮,不过如此!

初春的阳光,透骨的寒意。

呜呜号角之声,方圆百里之内,八万敌兵密密麻麻,两方交错的城墙之上,喊杀声沸腾不休,一处如洪水,狂涌奔流,一处又如铁闸,坚固而防,这些惨烈……

安昌王默默地望上县城,那里大楚的军旗,在风中张舞。

“还是不肯降?”安昌王问着。

“正是,虽屡次射箭入信,也不答,显是下决心死守了。”回答的这人,却是一个汉人,大概四十年纪,他躬身说着:“至于内应,此县城中,原本二百户都已被掌控,稍有骚动,就被擒杀,难以成事。”

说着,他就微叹,本以为屯田在关外,多好掠夺,想不到稍一绕城而入,却发觉屯田之堡,虽说外面都是田地,但是却见不得任何农舍,上百里路上,只有一些堡,这些堡,虽然不算太高,但都墙体厚实,更可怕的是,几乎没有死角,数千人攻上去,都难以攻克

这立刻引起了安昌王府的高度警惕,在汉族地区生活十年的安昌王立刻发觉了其中危险,几次试探之后,再加上一段时间产生的问题,就更是明白其中危险——这些军屯之堡,林立而成,全以军法,隔绝了通道。

是的,西南虽有矿石,却难以开采,更缺少工匠,安昌军的武器和粮食,本依靠掠夺和交易——自然有许多汉族商人为了巨利而不惜违禁出卖盐铁粮食。

可是现在,关外林立的军堡,使这出关三十里地成为了死亡之地,那里根本没有平民,所有粮食和商品全部是幕府军用分配,各堡之间根本不许交流,因此商人只要进入,就根本无法隐藏,立刻就被逮捕,所携带的商品全部没收(为发觉的军屯所有),人员全部拷打,逼问来历。

根据隐秘消息,凡涉及到的商人,多被暗杀、吞并、贼劫。

才半年,使本来流入的五个渠道,断绝了四个,安昌顿时被隔离出来。

蛮人也是人,再剽悍也要吃饭。

六十万蛮人是没有错,但是可战男子也不过十万,十年征战,战死甚多,现在可战男丁也只有八万,这次几乎是全部征来了。

可战男子就是壮丁,主要劳动力,这样一来,无论为农为牧,人口顿时不足。

更加不要说满足军用的产业了。

如是衣服,要种麻,要纺织,要运输

如是武器更是麻烦,开矿需要大量人口,开出矿来又要炼铁,在现在的条件下需要人数可不是少数,炼了铁,制造工艺又是极麻烦的事。

原本能不时掠夺,又有商人流入,还不觉得什么,现在才断绝半年,情况顿时暴露出来——粮食只能自给三分之一,铁器更是只能自给十分之一,如是事事亲为,自给自足,那当兵的只有解甲归族。

这自然是不可以的事情,所以这次,势在必得。

“嘿,连郡王之号都不要吗?”对上面考虑,安昌王也是知道,听见不投降,不由说着,许之投降的条件,已经高达郡王之职,对方却还是无动于衷。

“让千策营上吧!”他咬了咬牙,说着。

传令官得令而出,只见一队蛮兵直上,队伍整齐,显是经过军法。

角号连声,攻势越发激烈。

横错交抵的尸体,不分敌我,在城墙边上,以及下面,重折叠叠,相互的人员拼杀,血光喷涌,不时有人带着惨厉的惨叫,落下来,摔成血肉模糊的肉饼。

但是随着号令,更多更精悍的敌军拥上前来,整然密集的刀剑寒光刺目……时光在流过,鲜血在不断流着,突地,远处连声号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