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情缘:云中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汉情缘:云中歌- 第1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询和他身前领路的宦官都是大惊,同时向前飞掠而出,宦官虽然人在前,却后于刘询到。

    刘询半抱半扶地去接云歌,云歌大叫:“别伤到我的梅花”刘询忙胳膊使力,避开梅花,将云歌侧揽到了怀中。入怀处,只觉得幽香扑鼻,也不知道究竟是花香,还是人香。

    云歌立稳了脚,先探看梅花,见没事,方笑着和刘询说:“多谢大哥。”

    刘询问:“雪路难行,怎么不叫个人陪你去折梅”

    云歌淡淡一笑,“我喜欢自己做这些事情。”

    刘询还想说话,一旁的宦官阴沉沉地说:“陛下等着见侯爷呢”

    云歌道:“你下去吧我正好要过去,和大哥同路。”

    云歌发话,宦官不敢再多说,行了一礼后,安静退下。

    刘询想帮云歌拿梅花,云歌盈盈一笑,说了声“多谢”,却未接受他的好意。

    行到正殿,云歌小声问六顺:“里面还有人吗”

    六顺点点头,“几位大人仍在。”又对刘询行礼说,“侯爷略微等一会儿,奴才这就进去禀奏陛下。”

    刘询暗惊,刘弗陵还召见了别人他在长安城内并没有听闻此事。

    一会儿后,六顺返来,对刘询说:“陛下命侯爷进去。”

    云歌眼巴巴地盯着六顺,六顺笑道:“几位大人已经不在殿内了,不过陛下可不知道姑娘也等着见陛下呢”

    云歌随着刘询向殿内行去,“大哥不会介意我占用一点他的时间的。六顺,去找个花瓶拿进来。”

    刘弗陵靠坐在榻上,面容清瘦,神情倦怠,可眉目中却有刘询从未见过的平静喜乐。

    刘弗陵看到云歌,眼内已再无他人,一边帮云歌掸斗篷上的雪,一边笑着说:“一场雪竟已经把山后的梅花催开了。”

    刘询静静磕了头后,自行坐到了一边。

    云歌一边插花,一边笑着说:“是呀几株树开得可好了,不过,我已经把最好的都给摘回来了,众人赏,不如我们独自赏。”云歌插好花,将瓶子捧放到窗下,恰能让刘弗陵一抬眼就看见。她推开窗户,天地顿从窗入:漫天雪花轻卷,红梅迎雪怒放。

    刘弗陵静静看了一会儿,含笑点点头,云歌将窗户关上。

    云歌指指花,指指自己,刘弗陵含笑摇头,云歌皱眉。刘弗陵招手让云歌过去,将云歌插花时掉落在案上的几朵梅花,仔细插到云歌髻中,端详了一瞬,唇角蕴笑,敲了下云歌的额头。

    云歌侧头一笑,喜滋滋地出了屋子。

    两人未置一语,可一举一动,似已将一切说明。一个未见颓丧,一个也未见哀凄,只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力共享着世间的美丽。

    刘询来之前,不是没想过刘弗陵和云歌现在的情形,可怎么都没想到竟是这样。死亡并不见得痛苦,等待死亡却一定很痛苦,如果不是肯定刘弗陵的病况,一定不会相信这两人是日日生活在死亡的阴影下。

    刘弗陵命殿内所有人都下去。

    刘询恭敬地垂目静坐,似乎等着随时听候刘弗陵吩咐。

    刘弗陵淡淡目视着他,无甚喜怒,“朕还记得第一次见你时,你正在看史记,说近来喜读先帝年轻时的事情,你和朕说说你的心得。”

    刘询有点怔,记得也是个天寒地冻的日子,当年还是一介寒衣,今日已是皇家贵胄,中间发生了太多事情,好似十分久远,仔细一想不过才一年。

    刘询想了会儿后,谨慎地说: ;“其实也就四个字 ;隐忍 ;谋划。”

    当年,窦太后把持朝政,刘彻日日沉迷于打猎游玩,又召了一帮年轻人陪他胡闹,窦太后看他如此,杀心才稍减,不料就是这帮胡闹的年轻人成了后来威名震天下的羽林军。

    刘弗陵微笑:“你谋划做得还算过得去,隐忍的功夫却实在太差。心太急,太害怕失去,手段太毒辣,连谋定、后动都算不上。刘贺行事比你周全稳妥许多,法理人情兼顾。”

    刘询袖中的手不自禁地拳到了一起,力持镇定地说:“田千秋的事情,是臣办事经验不足,是臣的错。王叔自幼在天家长大,见识气度都非臣所能及,臣在市井中长大,有时候行事不免偏激,臣日后会改,会好好跟着王叔办事。”说着就向刘弗陵重重磕头。

    刘弗陵想起身,身子一软,没坐起来,轻叹了口气,“询儿,你过来。”

    刘询听到刘弗陵的“询儿”,心头竟是莫名一酸,他这一生,几曾真正做过孩子

    他扶刘弗陵从榻上起来,行到大殿一侧,只看整个墙上挂着一幅硕大的羊皮地图,绘制着汉家江山。山峦、河流、大地、城池都用不同的颜色标注出来,各地的人口也在一旁有注明,让看者陡然生出俯瞰天下的感觉。

    刘弗陵问:“江山为何多娇”

    刘询回答得很快:“因为人。很多人喜欢看崇山峻岭,黄河咆哮,臣却自小就喜欢看河道上的船来船往。艄公的号子,渔女的歌声,还有河岸两边的叫卖声,都让我觉得欢喜。没有人的河流太安静,没有人的城池是死城,没有人,就没有秀丽江山。”

    刘弗陵点头,“因为百姓,才有江山,所以治理江山一定要有一颗仁心。善待百姓,让百姓安居乐业,江山才能秀丽壮美。”

    “仁”字上,他已经全然输给了刘贺,刘询不敢多说,只道:“臣谨记。”

    刘弗陵语声忽然转硬,隐有寒意,“但光有仁心还不够。如果是太平之世,如果只需要守江山,仁治天下,好事一件像文帝和景帝,二位先帝让天下百姓享了三十多年的太平富裕。可现在内有权臣弄权,外有夷族进犯,还需要狠心,才可保社稷安稳、江山太平。”

    刘询猛地侧头看向刘弗陵,与刘弗陵眼光一触,只觉得他眼内锋芒刺人,竟生畏惧,立即又低下了头。

    刘弗陵道:“朕自八岁登基,自问行事,无愧天下百姓。”

    刘询说:“陛下是罕见的仁君。”

    刘弗陵却没什么欢喜:“可朕不是个好皇帝朕有仁心,却无狠心,行事果断狠辣不及先帝万一。”

    刘询无语。若刘弗陵是先帝,当年三大权臣的争斗也许就是另外一个局面,先帝根本不会顾忌百姓死活,卫太子之乱时,长安城血流成河,无数无辜百姓被杀。先帝连对自己的亲儿子、亲孙子都是宁可错杀,不可放过,若刘弗陵是先帝,根本不会容他活到现在,那么也就不会有现在的局面。

    刘弗陵指着波澜壮阔的汉家江山,肃容对刘询说:“朕就将这江 ;山交给你了,只望你,心存仁念、手握利剑,治江山,稳社稷,造福天下苍生。”

    刘询身躯剧震,不能置信地瞪着刘弗陵,半晌后,他近乎自言自语地问:“陛陛下是一直都想挑一个果决刚毅的人吗”

    刘弗陵微笑着说:“不错若选朋友,朕一定会选贺奴,可江山社稷不容朕用个人偏爱做主。怎么了你不想要吗”

    刘询忙跪下磕头,人却依旧有点怔怔,“臣臣谢陛下”又立即反应过来,称呼不妥,改口道:“询儿叩谢皇爷爷大恩。”

    刘弗陵站得时间有点久,已经力尽,回身向榻旁行去,脚步虚浮,刘询忙站起,扶着刘弗陵坐回榻上。

    刘弗陵说:“你去告诉于安,命他们都进来。”

    刘询起身到帘外,依言转述。

    一会儿后,几个人从外面鱼贯而入。

    刘询一看来人,忙站了起来。

    手握西北兵权的赵充国将军、负责京城治安的隽不疑,还有太仆右曹杜延年。赵充国是刘弗陵的人,满朝都知。杜延年有点令刘询意外,隽不疑则令他震惊。

    三人齐齐跪到刘弗陵榻前听吩咐,刘弗陵指了指刘询,“从今日起,你们一切行事全听刘询吩咐。霍光若同意让刘询登基,很好霍光若不同意”

    赵充国定声说:“臣等也会让他同意。”

 ;。。。 ; ;
第133章 慧极必伤、情深不寿(3)
    刘弗陵问刘询:“你可听到了你可有信心”

    刘询跪下,给刘弗陵重重磕头,“臣叩谢陛下大恩,有三位大人相助,臣定不会辜负陛下厚望。”

    刘弗陵让他站起来,命赵充国、隽不疑、杜延年向刘询磕头。当三人当着刘弗陵的面发誓效忠时,刘询突然有些不敢面对刘弗陵的目光。

    三人退下后,刘弗陵说:“朕的布置,就不一一和你说了,他们三人,还有于安,会全部告诉你。杨敞是你举荐的丞相,你应该有法 ;子对付他,朕就不操心了。张安世手握燕北兵权,毗邻广陵国的驻兵统领是他的亲信,朕能将张安世算作你的人吗”

    刘询胸有成竹地说:“陛下放心,张氏家族的长兄张贺是臣的恩人,有张贺在,张安世即使不帮臣,也绝对不会帮霍光。”

    刘弗陵点头,“朕能为你做的事情,到此为止,以后的事情,朕不想再管。”

    刘询忙跪下磕头,“臣接触朝事的日子还很短,万有不妥之处,还需要陛下提点。”

    刘弗陵道:“朕的行事风格与你不同,从今日起,你按照你的方式办事。只不过,一定要记住我先头和你说的话,你的隐忍功夫还太差。”

    “臣明白,霍光在朝堂内根深脉广,绝非短日内能解决的,若太急,即使把臣的性命搭进去,也解决不了,臣日后,一定谨记隐忍二字,再不敢贪功冒进。”

    刘弗陵让他起来,坐到榻前,“你答应朕几件事情。”

    刘询道:“听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