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郎中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都市郎中行- 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郎中一定就是医生,医生却不可能就是郎中。

    医生是神圣的职业,是要保护的。

    郎中则不是,尤其是在其前面加上山里二字后,即使再好的山里郎中,也会不可避免的成为野鸡部队,属于被狠狠打击取缔的范围,有给医生发证书的,听说过给郎中发证书的吗?

    看到这里,有人会说了,我们这也有把医生叫做郎中的,你说的也对,这只不过是叫法上的区别而已。

    可你要是去医院里把人家大医生叫做郎中的话,遇上脾气好点的,善意的笑话你二句,这算是小的,撞上火气大脾气不好的,甚至直接开骂都有可能。

    郎中通常没有办法搞到国家颁发的行医资格证书,也是,你叫一个六十多岁的乡下老郎中去考这玩意的话,估计难度比治好几个大医院治不好的病人还要来得高些。

    除非你名气特别的大,或者后台特别的硬,否则就乖乖停止你的行医行为,因为这是违法的。

    讽刺的是,没有行医资格证书,并不代表这些朴实无华的郎中就没有真本事了,他们多是世代祖传行医,有的是拿手绝活。

    就象中医无法拿出证据证实人体经络的存在一样,山里郎中也拿不出自己确实有真本事的证明来,什么什么,你治好可很多病人?搞什么搞,这是法制社会,你说治好就治好啊?

    知道现在治病靠什么吗?一吹二蒙三回扣,你那一套,已经过时了。

    不经过严格的考试取得证书,谁会信你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

    于是,因为一张小小的证书,山里郎中就丧失了光明正大行医的资格,哪怕他们的医术比诸挂羊头卖狗肉、钻钱眼收回扣的大医院小医生要强多的多,也是没人会给他们撑腰。

    严格来说,他们应是属于弱势群体。

    王阿豆就是这样一个山里郎中,他家世代行医,七代单传,可以这么说,到了王阿豆这一辈上,已经是凝聚了他们家七代以上的行医积累所得,而王阿豆在自己十七岁那年,正式出师,批准他出师的,不是什么发怔机关医学权威更不是什么全国牙防组之类的黑心机构,而是他爷爷,一个行医足足有八十八年的整百岁老人。

    通常在农村,名字叫阿豆的,听上去都比较土,王阿豆更是土的掉渣,除了医术和农民的本分,他几乎就不会别的花样。

    不过阿豆虽然名字土,脑子却不糊涂,相反他还很聪明。

    阿豆三岁背汤头歌。

    五岁开始帮村里煽鸡、煽猪甚至煽狗煽兔子,说句不好听的,只要是能煽的,阿豆都煽过,要是现在有太监这一行当的话,估计阿斗的生意还要好些。

    六岁正式跟爷爷学诊脉。

    七岁的时候,王阿豆家所在的兰山乡大王村所有成员,只要是感冒发烧流鼻涕之类的事情,就得一律找他了。

    当然,刚开始的时候,阿豆要在他爷爷和老爹的保驾护航下才能进行,每治好一个,收费是八毛钱。

    这其中,五毛钱是家里的收入,另外三毛钱则是王阿豆的收入,去掉山上采来的草药成本,阿豆实际进帐是一毛多钱。

    小小年纪就有了收入,也算是山里郎中的一大特色了,不客气的说句,这时候的那些大医院小医生们,别说是接触华夏博大的中医学了,恐怕还都是些光着屁股玩闹的小崽子吧?(燕子:老豆说了,骂医生不犯法,骂偶姐姐就不行!因为偶姐姐是个好医生)

    平时,山里郎中采来的多余草药和动物药材,晒干练制后,可以卖给中医院,这是他们山里郎中的一个重要经济来源,所以在王阿豆的收入里,这些药草的成本是要除去的,也所以,王阿豆实际上是拿不到三毛钱的。

    到了八岁的时候,王阿豆光荣的响应了国家的第一次伟大号召,因为他……要去读书了,在农村,普遍就是这个年龄开学。

    当时,每年的学费、书费以及杂费等等加起来,总共要缴三百八十多块,说出去,很是能吓人一跳。

    而这,相当于王阿豆每天治疗三个感冒病人整整三年的收入。

    除了这些,王阿豆家还要解决他在学校的吃饭问题,由于大王村在山里,兰山乡中心小学却建在山下平原地带,这来回一趟,至少需要三个多小时。

    所以,象阿豆这样的山里娃子,午饭只能是在学校解决了。

    看着不菲的读书收费,有生以来,王阿豆觉得当郎中其实是个很没钱途的职业,不过这念头没有维持多久,王阿豆就随即这样安慰自己:现在自己治的不过是些感冒发烧之类的小病,等自己学了大本事能治大病的时候,估计就能达到收支平衡了,甚至稍稍盈余亦是有可能的,然后娶老婆,生娃娃……

    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王阿豆学起医来是更加的努力了。

    早上,随着第一声鸟叫响起,差不多就是五点左右,王阿豆早早起床了,洗漱完毕后,他开始做爷爷教的一种祖传健身锻炼……养气术,只要静坐二十分钟,就能让身体里的气息在每天都能达到一个饱和的状态。

    接下来是爬山找草药,这可不是一般的难度活,不管多么陡峭的山路,王阿豆都不能让脚跟着地,必须是用脚尖掂着前进,他爷爷说了,就这……也是一种锻炼。

    村子不远的地方,有座很特别的山,它不算很高,可是也不算很矮,山里的草药很多,同样的,这个山上的毒虫也很多。

    因此,除了王郎中一家,很少会有人敢进这座山的。

    王阿豆采草药的地方主要就是这座山,不过这座山占地很大,几年下来,王阿豆还没有转遍整座山。

    一般来说,王阿斗早上是不会去这座山的,它实在是理村子忒远了,早上的话,就在周围山上溜达了,以锻炼为主,采药为辅。

    等他采着草药回到家后,如果已经有病人在等,就要准备给人家看病了。

    村子里的人包括几个邻近的村子都知道,要想在早上治病的话,那就必须在王阿豆去学校前赶到他家里,否则,就只有老老实实的等到他下午放学了。

    你说可以去医院治?是很对,可你想都甭想,现在的农民看得起病吗?一个小感冒就能要你百十来块钱,现在我们国家农民一年的平均收入,够生几次感冒的?

    如果只是感冒伤风这样的小病,阿豆的爷爷和老爹一般是不会出手的,除非是急病大病,两位老郎中才会出手,这是他们家的规矩,亦是这么多年来村子里默认的潜规则,对此,没人会表示反对,郎中也有郎中的规矩。

    做完这一切,就到了王阿豆出发去学校的时候,至此,他已经起床二个多小时了,再加上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正好能赶上早上整九点开始的第一节课,学生大多是山里娃子,兰山小学早上开学晚点亦是再所难免的。

    总的来说,在这里读书,迟到是正常的,旷课是经常的,退学是不稀奇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王阿豆的医学技术是突飞猛进,从小就拿家里的医书当汤头歌般来背的他,单论起学习过的病例数量,就已经不下一万例了,很恐怖是不是?可你要知道,他们家是祖传医学在七代以上的主,前人留下来的那些宝贵经验、心得以及实际医例,如今全在书上记着呢!

    这个时候的王阿豆,缺少的只是些亲手诊断、治疗之类的实际经验,至于理论,他已经是不缺什么了。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山里郎中,不但要会背医书、会看病,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会做药,严格来说,诊病、治疗、卖药这条“流水线”就是他们的生存根本,不然的话,没有药,怎么给人看病?

    王阿豆十二岁的时候,就已经在放“泥炮仗”中得到了灵感,做出了属于自己的第一炉的药丸,美其名曰:感冒丸。

    实际上,王家所有的郎中最开始做的都是这种药,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家的世代医学,都是以沐儒相传这种方式而来的,当然过程也难免会差不多了。

    至于为什么是在放泥炮仗中得到的灵感?很简单,练药不得要工具,这工具就是拿青泥做的,做一个,练一炉药,不成功的话,再做一个,再练一炉,做炉子的过程就是放泥炮仗,俗称:烂泥炮仗,我这样解释您满意不?(燕子:也就是和泥巴啦!)

    顺便提一下阿豆亲手做的药成本,感冒丸每丸的成本是不到一毛,八分钱左右,而感冒的疗程是三天,也就是说治好感冒需要吃三丸这样的药,也就是说,王阿豆治好一个病人需要的成本只有寥寥三毛钱。

    就这,王阿豆却还在琢磨着,怎么才能把药的成本再降低些,能在不提高收费的情况下,好争取最大的收入。

    当然了,感冒丸的成本里,是不包括自己做药采药以及放泥炮仗的人工的。

    平时,在学校读书的时候,王阿豆不大喜欢搭理人,他惟独喜欢的就是看报纸,尤其喜欢看报纸里的医学新闻。

    小学传达室里的报纸一般都很多,王阿豆无意间出手几次,用感冒丸三天就治疗好了传达室瘸腿老伯的长期障碍性感冒后,这传达室里的报纸就随便他看了,就连校长自己要看,也得等王阿豆看过了才行,因为瘸腿老伯是校长他爹,牛着呢!

    慢慢的,通过报纸,王阿豆知道,原来这世界上,还有种叫西医的医生存在,而自己则被国人称之为中医或者干脆连中医都不是,直接划归到了赤脚医生那行里,另外,西医的收入普遍要比中医来得高,并且还不是一般的高,而是远远的高。

    十七岁那年,当王家老爷子宣布阿豆正式满师,可以转职成为独立诊断治疗病人的时候,阿豆乘机提出了想去市里打工或者读高中的愿望,当然了,阿豆的中考成绩,是足以让他去到宁波市里最好的高中。

    (这里的大王村属于宁波管辖,是虚构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