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阶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死亡阶梯-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同人间蒸发一般,悄然不知所踪。

“案子越来越大了。”东方说。

案子发展到现在,两人都看出来了,他们所调查的案件,表面上是两个案子,实际上却是同一起案件中的不同分枝,杨君调查的是被害者致死的过程,而东方则调查的是被害者死后凶手的行踪——只是在这之前他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点。

“我们可以并案了。”杨君说。

东方点了点头:“看来调查的方向得变一变。”

“方法也得变一变了。”杨君说。

案件调查至此,根据建立的模式,已经可以看出,单个人的被害,只是构筑成案件的一个极小的环节,总体的案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要真正解决问题,必须首先分析系统本身的结构。这一点,在建立了犯罪的基本模式之后,已经变得相对比较容易了。

关于犯罪系统的第一个问题是:动机是什么?

这是所有这一系列犯罪的共同问题。表面上看,是为了实现聚水坳的诅咒,但进一步分析,新的问题会覆盖这个答案:为什么要实现聚水坳的诅咒?这一系列犯罪都是人为而非神力,神行使自己的权力进行惩罚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那么人呢?人维护这样一个诅咒,是为了什么?

从聚水坳的诅咒内容中,不难看出,全部的诅咒都在强调一件事:外人不能在聚水坳停留三天以上。

“这点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杨君说,“问题出在聚水坳——那里一定有些什么事情,是不能让外人知道的。”

“是的,”东方说,“还有一点,这些诅咒之中,将离开聚水坳太久的人视为外人,但是,这些离开聚水坳的本地人,每三个月聚水一次,便可以消除诅咒——这说明了另外一件事。”

“没错,”杨君笑道,“这说明,发生在聚水坳的那件事,是以三个月为周期,进行着某种变化。”

不仅如此,从诅咒和案件发生的时间上分析,聚水坳不足为外人道的事——姑且称之为“秘密”——“秘密”发生的时间,应当是与诅咒同步发生,也就是2003年1月1日。从2003年至今,已经过去了两年多,现在已经是2006年1月14日,这期间,唯一提出想回聚水坳长住的四人都被谋杀了,说明“秘密”连续两年都在进行中。

也许现在仍旧在进行。

因此,第一个问题已经明确了,如此庞大的犯罪系统的建立,其目的就是为了维护聚水坳的“秘密”。

由此产生的第一个目标也就确定了:弄明白聚水坳的“秘密”,也许许多问题就不言自喻了。

随着犯罪模式的建立,另一个问题也渐渐变得重要起来了。起初,杨君以为这仅仅是联系几名被害者的一条线索,然而,面对眼前自己建立起来的模式,杨君发现,倘若撇开最初的动机不谈,模式的启动者,也就是第一个环节,正是斯华。表面上看,是斯华的病人,也就是那些罹患心理疾病的人们展开了一系列的谋杀,但从模式上看,在谋杀正式开展之前,他们都找斯华治疗过自己的心理疾病——斯华站在这个犯罪系统的源头,先有斯华的出现,然后才有犯罪。如果仅仅是一两名凶手符合这个特征,也许说不了什么,然而,正是因为所有的凶手都符合这个条件,斯华才伴随凶手一起站在了犯罪的初始地位。

斯华就像是一个结,将零散的凶手们集束到了一处。

斯华是不是就是案件的第一推动人呢?

或者案件另有一个第一推动人,斯华只是中间的一个主要环节,类似一个中继器,将第一推动力继续传递下去?

无论如何都应当存在一个第一推动人,只有存在这样一个人,才能调动如此多的人,实施如此庞大而有系统的犯罪活动。无论这个人是不是斯华,他在犯罪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必然起着重要的作用。

最令东方和杨君两人感到不寒而栗的,是模式中传达的另一个信息。这个信息起初被忽略了,现在一目了然,看得清清楚楚——所有已知的被害者,都是在准备回聚水坳之前就已经被监控了。从杜莉萍的案子来看,谋杀的布局,早在杜莉萍进入公司的那一刻就已经展开了。

这意味着什么?

假如他们的动机推测是正确的,所有的谋杀都是为了阻止外人进入聚水坳,那么,这些来自聚水坳、但已经成为聚水坳外人的人们,当他们还没有产生回聚水坳长住的念头,也就是还没有形成凶手杀人的动机时,他们是不应当被谋杀的——既然如此,为什么谋杀在这个时候就已经开始布局了呢?

“他们在未雨绸缪。”杨君说。

谋杀,先于谋杀的动机而布局,只能说明,在动机产生之前的精密布局,都只是一种预防措施——防止动机的出现,或者说,时刻准备着动机的出现。

这一点真是前所未有的可怕,甚至令人感到恐惧。

这种预防式的谋杀布局,不但说明了构成系统的力量有多么强大,同时也表明了谋杀的决心多么坚决。为了谋杀一个人,不惜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可见他们需要维护的那么“秘密”本身具有多么高的价值。

那究竟会是什么样的秘密?能令如此多的人为它服务?

凶手们采用的杀人方式也异常复杂,实际上,使用其他的杀人手法会使事情变得简单得多,他们不惜付出如此大的代价,来谋杀一个普通的聚水坳村民,只能让人想到一个目的——他们想让这看起来很自然,他们不希望别人看出这是谋杀。达到这个目的,有两个好处:第一,这会让诅咒显得更加真实,并且不会被人怀疑;第二,这事不会引来警察的注意。

一切都是为了保护背后的那个秘密。

“聚水坳还有多少人在外边工作?”东方问。

假如谋杀是预防式的,那就不仅仅会出现在已知的几名死者身上,也许其他所有在外地的聚水坳村民都被这种背后的力量控制着,只要动机一产生,谋杀机制便会立即启动。这件事令人感到恐惧,但同时,也是案件中最为鲜明的突破口——如果这种猜测是真的,在谋杀动机没有产生时,凶手,以及他所控制的那个谋杀体系,一定处于待命状态,而根据模式,凶手应当就是被害者公司的老总,也就是将被害者招进公司的人,通过这条线索,也许可以找到目前尚未行动、尚未失踪的凶手。

至此,案件的调查出现了三个重要的方向:第一,聚水坳的秘密;第二,斯华的身份;第三,未失踪的凶手。

相比当初的茫然无知,这三条线索看起来异常鲜明,几乎让人已经嗅到了结案的味道。杨君和东方都有点兴奋,两人互相望了一眼,又将目光投到桌上的犯罪模式上,仔细思考着还有什么没想到的。

谁都没有再说话。

过了很久,东方缓缓道:“有一件事。”

“什么?”

“杨小惠的案子,”东方说,“杨小惠的案子,是明显的刑事案件——为什么只有她的案子是明显的刑事案件?为什么凶手不怕因此引来警察?”

虽然蓝舟的案子也算刑事案件,但因为案情过于鲜明,基本上没劳警察费什么劲,和杨小惠的案子还是不同的。在杨小惠的案件中,如果不是杨君及时发现了张川,估计还得调查一阵才能找出杀害杨小惠的凶手,这个调查过程,对于真正的凶手来说,应当是要极力避免的。

“没错,这事还得仔细查查。”杨君说,“回头我再找张川问问。”

“嗯。”

“不止杨小惠的案子,罗华的案子我也没想明白,”杨君说,“他的案子符合犯罪的基本模式,可以肯定他也是被人害死的,问题是怎么害死的,我到现在都想不明白。”

“这都是细节问题,先从我们确定好的几点开始查吧,”东方说,“明天先去见了斯华再说。”

 第三十二章 再次出现严重状况

张川现在仍旧关在拘留所里,江阔天原本打算等杨君的调查结果出来再结案,谁知道中途出了白华山的案子,张川的事只好暂且搁在一边了,这样被搁置的案件不在少数,几乎整个南城的警力都投入到了白华山的案子之上。失踪者的资料从各地源源不断地送来,从2003年1月份到2005年7月份,全国符合条件的失踪者竟然高达500多名,这个数据让人目瞪口呆,每个人的第一感觉是:一定是弄错了。然而并没有错,这个系列案件中的失踪者遇到的情况惊人一致,完全符合江阔天判断失踪者是否属于本案的标准,不仅失踪前曾经接到过猎头的电话,而且在容貌上存在惊人的相似度——这种相似度已经成为所有参案人员心头的一个最大的疑问,谁都知道这肯定是条重要的线索,但谁也想不透这意味着什么。

整个南城的警察系统都忙昏了,上头派了好几组人前来帮忙。由于人数太多,失踪者的资料被分成十来个组,每个组负责不同区域,江阔天和他的小组仍旧负责南城周边区域。调查的人手明显不够,大家忙着调查每个失踪者的详细情况,光这一项调查就几乎把人全套进去了,然而又不能不查。江阔天从忙得晕头转向的手底下拎出两个能干的,让他们去找漏网的失踪者。

“漏网的?”那两人不明白,“全国范围找?”

“不是漏了我们的网,”江阔天早就累得眼前发黑,没好气地解释道,“去找找那些接了猎头电话但又没赴约的人。”

“是漏了凶手的网啊。”两个人恍然大悟,兴冲冲地去了。这两个人的任务相对比较简单,找人这种事,调动其他城市的警力就行了,不像一对一调查那样需要亲历亲为。

江阔天手头有60多份失踪者的资料,他将它们拢成一堆,揉了揉眉心,正准备仔细研究研究,像上次那样总结出点规律来,小罗连人带门撞了进来。江阔天被打断了思路,不耐烦地问:“搞什么?”

“尸体!”小罗的声音都变调了。

“什么?”这两个字让江阔天沉重的头颅蓦然清醒过来,“什么尸体。”

“他们发现了很多尸体!”小罗面无人色地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