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明朝完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活在明朝完本- 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嘉靖四十一年,就在徐时行二十八岁即将上京会试的前夜,徐尚珍找到了他,告诉了他一个惊天秘闻:

    其实你不是我的儿子。

    这个打击是巨大的。徐时行当时就傻在那里。徐尚珍把一切和盘托出,包括他的生父和生母。

    申时行很多年以后才终于理解,当年徐尚珍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告诉他,从现在开始,前面的路就得你自己走了。你能依靠的只有你自己。人,一定要靠自己,也只能靠自己。

    那一年的会试,他是状元。

    中了状元的徐时行衣锦还乡,当然还是徐家。虽然不是生父生母,但养育之恩不能忘。他希望能进徐家的门,认徐家的祖宗。几十年的养育之恩,现在就是报答的时刻。

    但徐尚珍却拒绝了这个请求,希望他回归本家,认祖归宗。在这位父亲的心里,只有付出,没有收获。我徐家能把一个不是自己亲生的儿子养育成状元,我对得起徐家的列祖列宗了!

    徐时行一步一磕头地离开了徐家,回到了申家。

    天上终于掉馅饼了,状元竟然都有白捡的。虽说此时他的生父已经去世,但申家的人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敲锣打鼓,张灯结彩地把他迎进了家门。

    曲折的身世,幸福的童年,申时行从他的养父身上获取了人生中的第一个重要经验,并由此奠定了他性格的主要特点:圣人言没有错,可怜天下父母心。

    如果民不可使由之,那他根本就没有机会去读书识字,更没有机会进入朝廷,到如今成为数百万生灵大明王朝的首辅。

    所以申时行张口结舌,一句说都说不出来。

第六十八章

    “首辅大人,您着相了。”老朱又怜悯地拍了拍申时行的肩膀。

    就算朱一刀不为自己想,总得为他们这些人考虑考虑吧?这申首辅回去万一对改革有什么不满,那就不仅仅是取消试点这么简单了。很有可能被直接下入大牢!

    话还没说完,只见申时行面红耳赤地退出几步,然后对着朱一刀一个大礼就拜了下去:“受教了!”

    这倒让朱一刀顿时不知所措了。这个申时行,到底在打什么鬼主意?自己不过是看他对自己的措施不满,才辩解几句,这也能让他如此五体投地?

    申时行直起身子,对着朱一刀肃容道:“你既然有如此才学,为何不通过科举当官,却要进这锦衣卫?莫非是不堪与我等为伍?我大明士子当以修身齐家治国为己任,你却躲出老远!”

    朱一刀百口莫辩。

    他哪里是什么士子,根本连读书人都算不上!为何这些人却偏偏要把自己当成士子呢?难道自己真的很像那百无一用的书生?其实老朱并不知道,读书人在锦衣卫里面,绝对属于珍惜物种,也难怪申时行如此高看他,在这种遍地都是粗野武夫的地方,能说出这番话的,自然不是普通人。

    他定了定神,也对着申时行深鞠一躬:“大人,我大明士子当然要修身齐家治国,但普天之下,当以帝为尊,以民为本。您老身为大明首辅,当然要以国事为重,我等在外连年打仗,却也是为了大明的安危着想。锦衣卫确实臭名远扬,这不怪别人,正是因为我诸多士子不愿意去改变它!既然知道锦衣卫是这等局面,却又为何不能去改变它?难道就要眼睁睁地看着它给大明带来灭顶之灾?小子抛弃荣华富贵,投身于锦衣卫之中,并非是不堪与诸位为伍。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小子要以一己之力去改变它!就算改变不了,也不能让它成为祸害大明的灾难!”

    老朱有些激动了,他指着那些正在上课的军士们:“他们哪个不是出身于百姓之家?为何要到锦衣卫来,正是因为他们清楚地了解知道,民间之疾苦,百姓之艰难,才要为皇上效力,还我大明一个朗朗乾坤!军人,最高的职责就是服从命令!就算是当皇上的一条狗,也要尽到自己的职责!他们确实干了不少见不得人的事情,但有谁能拍着胸脯保证,我身为大明官员,就没有触犯一点刑律?锦衣卫责任之重大,处境之艰难,还请首辅大人明鉴!”

    说罢老朱又是深鞠一躬。

    申时行再度震惊了。这个千户真的和其他的粗鄙武夫不一样,他得到的消息说,这个朱一刀是随着皇上进入京师的,其来历非常可疑。但是此人又从来不和其他官员们打交道,整天埋头于锦衣卫之中。之前曾经参与过宁夏平叛,其战功也很是让其他武官们嫉妒,但谁都知道,换成自己在中卫城,绝对坚守不了几个月。

    现在居然能得到皇上的允许在京师右所试点改革,当自己看到那份计划书的时候,还真不敢相信,这样的计划居然会出自一个千户之手!那其中闻所未闻的制度,练兵法,已经可以和兵法大家戚继光相提并论了。三天三夜的不眠不休,让申时行对这个计划赞叹不已,也让他对这个从没见过的千户越发地感兴趣。

    主动向皇上要求来监工,是因为申时行确实不放心。这样所谓的试点改革,他从来没听说过,却又觉得似曾相识。之前张居正的改革,是直接下发公文强制地方执行,比如说考成法,优点是明显的,缺陷也是致命的,申时行一掌大权,立刻就将其废除了。它那种硬性规定带来的后果绝对是灾难性的!

    假若能选择一个地方,对考成法进行为期一年的试点改革,并不断地针对出现的问题加以解决,最后将成熟完善的考成法再推广至全国,怎么也不会出现当时那种局面。张居正的改革大业又怎么会随着人身死而夭折?

    申时行在心中感叹着,你朱一刀若是能早生十年,或许现在的大明就又是一番局面。

    “跟我好好说说,你这个试点改革,它到底要做的是什么?”老奸巨猾的申时行一眼就指出了试点改革的目的所在。

    老朱笑了笑:“其实就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申时行突然浑身颤抖不已,激动起来!

    难怪他觉得这个试点改革似曾相识!这不就是阳明先生的心学精髓所在吗?!

    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

    他从小的目标就是做圣贤,所以他父亲平生二次打他:第一次是在他要求向皇上讨兵,去征伐鞑靼的时候,父亲王华愣了半晌,随手拿起一本书砸在了他的头上:“让你小子狂!”

    第二次是他对父亲说我想做圣贤的时候,父亲王华想也没想直接劈脸给了他一耳光:完了完了,我王家百世英名眼看着就要毁在这个小兔崽子身上!

    但王守仁并没有选择放弃,他还是选择了这条路,首先要做的就是悟道。因为他相信,只要懂得了道,这天下万物便可掌握于自己手中。道这个东西比较晦涩难懂,简单点说吧!

    一、道是个稀罕玩意儿,是很多人一生追求的。

    二、无论什么职业什么工种,悟道之后都是有很多好处的。

    三、悟道是很难的,能够悟道的人是很牛的。

    (就这么多,其实我也是不大明白)

    其实这已经属于古代哲学的范围,王守仁大兄弟为了这个所谓的道,曾经苦恼了很久很久。

    在悟道的过程中,他病倒了,并且对朱熹的圣贤之语产生了疑惑:他的话就一定是对的吗?

    在随后几年,几次会试他都没有考到一个好的结果。于是备受填鸭式教育折磨的王守仁决定放弃了。书房苦读有什么用?还是熟习韬略才是报国之道。于是他又开始习武,学习兵书。

    第三次会试,居然中了!而且还是二甲!

    然后王守仁被发配到工部,也就是现在的城乡建设部,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大明公务员。但是他在这种每天不停重复的生活里却觉得痛苦,觉得没有**——其实现在很多人也是这么个想法。

    在穷极无聊之时,他在大脑里还是思索着朱熹的那些圣人言。慢慢地,他感觉到,朱熹的那些圣人言中存在着巨大缺陷:存天理,去人欲。通俗点说,就是为了心中所追求的崇高道德,可以去掉人性中最基本的欲望。

    但是在一座寺庙里,和一位禅师对话后,他对朱熹的话越来越觉得怀疑。因为他问哪个禅师,还有家人吗?想她吗?禅师低下了头说有,是母亲,怎能不想啊!王守仁就说道,这没有什么可丢人的,想念自己的母亲,此乃人之本性啊!

    禅师哭了。第二天就请辞还俗回家,探望自己已多年未见的母亲。

    王守仁从此悟道了人生的一条真理:不管什么时候什么理由,人性都是绝对不会泯灭的,它会永远屹立于天地之间。

第六十九章

    从那一刻起,王守仁越发坚定了自己的怀疑:朱熹很有可能是错误的。他开始明白,人性本恶,就意味着它还有善良的一面。以人性本恶为由,就绝对地压制人性,这是绝对不可取的。

    王守仁当然不会去那种鸡不生蛋鸟不拉屎的地方受罪,半途中就逃之夭夭了。

    到了龙场王守仁一看,他没有下属,没有官服,没有编制,甚至没有办公的地方,彻底傻了眼。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王守仁始终没有放弃。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面对着一切困难和险阻,依然泰然处之,坚定前行的人,必定会成功!无数的例子都证明了这句话。

    他的一只脚已经踏在了成功的道路上。

    在痛苦和挣扎中,在绝望与困境中,王守仁终于悟出了朱熹的错误是什么:天理就是人欲,理在哪里?就在人心之中!存天理,灭人欲,最后的结果就是人亡理灭!天理人心本就是一体,又怎么分?何必分?

    中华文明史上一门重要的哲学,心学,从此诞生。

    心学的重点在于,知行合一。什么意思呢,简单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