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外慧中 蓝惜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绣外慧中 蓝惜月- 第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安南王一脉的希望放在儿子身上,心里怎能不愧疚?他玩归玩,经手的女人无以计数,可谁都不爱,唯一在意的,就是这个儿子。
 陆修斋也是做父亲的人,看王爷的神色,就知道王爷心里极疼世子,也有好好栽培他的打算,便提议说:“世子以往厌弃文人,身边陪伴的尽是武士,那些人可以保护世子,但劝谏之功就欠缺,像世子现在这样,若身边有善言之人劝慰开解,会好很多的。世子马上就十七岁了,可以单独开府,按制设置属官了。”
 其实,一般的藩王世子,是没有单独开府权限的,除非皇帝特许。
 安南王府恰好有这项特权,同样是开国皇帝梁世钊恩诏特许的。“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梁世钊临终前的最后几个月,连发几道恩诏,极力补偿被他无故放逐的嫡长子,许了若干特权,只不许他招兵买马,拥有军队,怕长子和次子兄弟相残。
 但陆修斋的话马上被赵延昌否决了:“孤王就一个儿子,单独开什么府。”
 陆修斋笑着拱手道:“开府只是一种说法,可以就在王府中为世子设立一个参事馆,招徕一些年轻士子。比如去年高中榜眼的程珏,老朽曾于一次饭局中跟他聊过几句,确实是后生可畏。”
 赵延昌来了一点兴致:“老先生既这般夸奖,想必是有真才实学的了,只是他既高中榜眼,怎么不在朝中为官呢?” 陆修斋捋须轻叹:“还是运气差了些。他是去年中的,先授了一个翰林编修,随毛为阐选编《历代帝王案牍》,年底书编完了,在家等着新任命。他姑丈就是威远侯沈鹏,给他活动了一下,眼看就有肥缺到手,忽然先帝驾崩,新帝登位,厌恶沈家脚踩两只船,不惟疏远了沈家,连沈家提携的亲戚故旧也一并疏远起来。程珏从去年等到今年,估计是无望了,现在已经离开京城,在各地游历。”
 赵延昌心里不屑地想:做皇帝的人,气量这般狭小,疏远沈家就罢了,关亲戚什么事。可笑那些人还整日赞他在帝位之争中多么沉得住气,以不变应万变,其实真正的老狐狸是先帝,太子不过是事先知道先帝的计谋,这就是典型的有恃无恐。
 那人不只气量小,还胆小如鼠,刺客来时,只会躲在佛龛下发抖,要不是世子救他一命,早见阎王去了。可恨这个忘恩负义的,竟因此忌惮世子,无非是怕自己躲在佛龛下的丑态传了出去,损了帝王的威名。比起自己武艺高强的儿子,新帝不过就是一个小丑!
 当然这些话不能在外人面前提及,毕竟那个小丑现在还是他名义上的皇帝主子,于是笑着对陆修斋说:“老先生举荐的人才,孤王这就差人送聘书过去,呃,这个程珏,就是当过枢密使的程昱的后代吧?沈鹏娶的,好像就是程昱的女儿。”
 陆修斋点了点头:“正是程昱的孙子,所以说是沈家的亲戚故旧。”
 赵延昌却沉吟起来,原本听陆修斋说,这位年轻的榜眼是新帝弃用的,敌弃我取,不仅可以收其才,还可以收其忠心。可想到他跟沈家的关系,又有些犹豫,他对沈家人历来没什么好感,若自己是新帝,对关键时刻与政敌暗通款曲的手下也照样弃用的。
 因为不喜沈家,连带对陆修斋的举动也起了疑心。这人突然向他推举程家的人,不会真的只是酒席上遇到,爱才惜才那么简单吧?
 莫非程家,还有沈家,眼看在新帝的朝中彻底无望了,就想转而投靠安南王府,特地托陆修斋前来试探问路,所以,开府之议只是个幌子,举荐程珏才是目的?
 不过,话既然已经说出口,聘书他还是会派人送去的,世子开府一事也会着手进行。反正开府后,也的确需要招徕一些人才进来辅佐。那姓程的榜眼,就先凑个数,以后用不用,还要看他的表现,他相信世子有自己的判断力,不需要他指手画脚。
 他就索性做个沉迷酒色的无用王爷好了,让世子尽快在王府立威,在江南立威。上次因为恼火世子为一个女人变得消沉,他跑到世子的住处大发雷霆,事后其实后悔得很。世子跟他不同,他滥情,世子专一,人怎么能用自己的行事标准去要求别人呢?世子过了那阵后,不是就表现得很好了?
 他赵延昌一生无所作为,但总算生了个好儿子,十五岁时就已经是一等一的高手,现在又勤于学业,将来必定是个难得的英才。
 安南王爷越想越美,起身到世子的住处和他商量开府事宜,走路果然是轻飘的。
 ————————说明的分隔线
 这一章字数比较少,本来分了两部分,另有一千多字讲别的事。发稿时,觉得连章节名都不好取,索性分拆开,世子开府之议单独做一章。
 
 同人卷 第一百零五章 世子婚事
 第一百零五章  世子婚事
 
 王爷想着为世子开府,延揽俊才辅佐时,太妃却在为世子的婚事紧锣密鼓地筹划着。
 时序已是三月,要按往年的规矩,这个时候已经在上京了。去年先帝病重,下旨令藩镇各守其土,不得擅离,同时送世子入京为质。后来太子离京,寿王大有夺储之势,先帝怕寿王趁机勾结藩镇,又把留京的质子们以各种名义调离了京城,比如赵佑熙,就被太子带去了定州临济寺。
 而后赵佑熙护送太子秘密回銮,随即带着俞宛秋潜回南府,太子派杀手一路行刺,直接造成了俞宛秋的死,两边的对抗也差不多摆到了台面上。
 虽然如此,只要还没公开撕破脸,有些规矩就得照办,今年安南王府的家眷还是要去上京住满三个月。
 因为世子从通城回来后一直情绪低落,太妃怕他触景伤情,迟迟未提北上之事,但终究是要起行的,总不能拖到下半年吧?那时候北方太冷,路上也不好走,怕遇到风雪。
 今年的上京之行,太妃准备以病为辞,只让王妃带着世子去,自己则找一处别苑好好将养一下身体。她已经把这话跟王爷说了,王爷准备到时候请府里的长史以他的名义写一封文辞骈俪的陈情书给新帝。
 新帝上台后,为了消除杀掉仁义寿王的负面影响,大力提倡孝道——他之前就是以代父入寺百日的“仁孝”之举来对抗寿王成全有情人的“仁厚”之名的。如今安南太妃称病,安南王撰文为母求情,新帝也没什么话好说,这不正是人子的一片孝心么?
 让太妃气恼的是,王妃曾氏听说太妃不去上京,眼里的惊喜与雀跃藏都藏不住,当场就敲定了启程的日期:“等世子陪太妃吃过寿面再走”。听起来挺顾念太妃的,其实世子的生日就在这月月底,三月二十八日,已经没几天了。
 太妃当时就在心里冷笑:以为把我谴开了,你们母子同行,你就可以用水磨功夫说服他,让他接受你们曾家的女儿?别做梦了,世子什么时候受人摆布过?就算你是他的生身之母也不例外。
 但太妃同时也想到了另一种可能,万一曾氏不管不顾,拼着没脸将世子的婚事偷偷定下了呢?
 这决非她“以小心之心度君子之腹”,曾氏本就是个没脸的女人,不然这王妃的位置也轮不到她坐。
 但既然已经爬上来了,作为王府正妃,世子的生身之母,曾氏要派人跟哪家合婚下定,即使太妃和王爷事后知道了大力反对,也不能说“作废”就作废的,到时候事情会变得很棘手。
 所以,太妃决定,在世子北上之前,赶着把他的婚事定下来,不能让曾氏钻了空子。
 就因为想到了这一点,那天吴砚提议时,太妃才会顺势点头,要不然,她哪有那么好说话。
 谁知道,前晚才跟吴砚说妥,第二天吴素辉就像发了疯一样,哭着喊着要走,几个仆人拉都拉不住。吴砚怕女儿闹得太难看,给王府的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满脸尴尬地领着她出去了。
 走也没走多远,好不容易才让太妃答应了这门亲事,吴砚怎么舍得把到口的肥肉又吐出来?就近将女儿安置在一处馆舍后,又赶紧折回,暗示太妃可以派人随他一起回吴家提亲。甚至表示,时间紧,诸事可以从简,反正只要先定下名份就行,其余的以后再补。
 太妃假装没听懂,说了几句不咸不淡的话,就重新把他打发走了。吴砚一腔热望被迎头浇了一桶冰水,脸上的不甘是显而易见的,可这种事,从没有女家上赶着强求的道理,最后只得怏怏而去。
 太妃望着他的背影,眼神阴晦,嘴唇紧抿,太妃的陪房聂怀袖本来想替吴砚再求求情的,看太妃如此,也不敢张嘴了。
 聂怀袖心里也明白,吴素辉这回算是把太妃彻底得罪了。太妃是何等要面子的人,她能在明知世子抗拒的情况下替他答应亲事,已经是莫大的恩赐了。吴素辉竟然不识抬举,在太妃口头承诺上门提亲后,还公然嚷着:“不是还有六姐吗?让他们娶六姐好了,为什么一定是我?”
 这话传到太妃耳朵里,差点没把她气死。难道全天下就只有他吴家有女儿,吴七妹不乐意,世子就只能娶吴六姐,再娶不到别的女人了?
 她派人去接吴素辉来王府之前,是没征询过她的意见,因为太妃想不到这世上还有人不肯嫁给世子,可吴素辉自己不也表现得很热切么?临到要提亲了,又开始拿乔。
 若非吴家是太妃的娘家,有挣不脱的血缘关系,她当场就会撒手,从此再不管吴家的事。可气归气,冷静下来后,她还是决定把这个机会让给吴清瑶。
 吴清瑶比吴素辉大一岁,已经及笄,虽然容貌比不上吴素辉精致,也算长得不错的了。最开始,太妃中意的本是她,也给她提供了许多和世子相处的机会。从吴清瑶几岁起,就由她母亲带着到上京和南府两地的安南王府做客,到现在,吴清瑶认识世子超过十年了,可在太妃和聂怀袖的印象里,就没见世子和她说过一句话。
 世子不喜欢吴清瑶,这是毫无疑义的,奈何吴家适龄而又嫡出的姑娘没几个出挑的,看来看去,就只吴清瑶还强一点。直至去年四月,太妃回吴家探亲,第一次见到了吴素辉,这才有了新目标。
 吴素辉因为母亲早亡,一直住在外家,她父亲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