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优则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学而优则商- 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需要补足的一个最主要的方面。此外,注意把文化与经营融为一体,这也是儒商阶段的一个很重要的特色。可以说,儒商已经具备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儒商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它对道德的要求可能比较理想、比较高,它需要考虑到中国社会的发展的阶段性。儒商在经营企业时,希望很规范,希望有着很好的企业文化,但是却找不到相应的职业化的人才,而自己培养的人才又有可能被别人挖走;所以,儒商在考虑问题时,要顾及到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既要坚持高标准,又要能够针对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做出一些调整。   

  ◎ 大宗师   

  企业发展的第六个阶段是道商。这里说的〃道〃,即经营之道。就是说,企业在〃术〃的基础上,通过严格的管理,讲究做事的方法,在领悟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各种技巧之上,最后达到了〃道〃的境界,也就是无为而治的境界。道商能够对经营当中的各种方法,对有形、无形资产的管理,对产业趋势的洞察力、前瞻性,对企业制度建设的重视等等各个方面都顾及到,企业各个方面的能力都能够挖掘出来,每个人的分工、角色都很分明,企业做得很稳定、很规范。实际上,这时的企业经营管理达到了一种〃大宗师〃的境界。按照庄子的思想来说,此时的企业管理该顺其自然时就顺其自然,该人为的时候就人为。一个人在做事的时候开始总是先强调〃人为〃的刻苦的方面,等到他悟透了,就可以不必那样的拘泥。到了可以顺其自然的时候,他实际上就已经具有了融通〃人为〃和〃顺其自然〃这两个方面的能力,达到了〃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所谓的〃无为而治〃就是指的不仅仅依靠人为,还要善于利用天时、地利、人和,还要善于造势,如法家强调法、术、势,其中就强调了〃势〃的重要性。   

  道商是卓越的企业。它有优秀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团队,有完备的企业制度,善于培养接班人,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总之,道商相当于经营管理中的顶级的或大师级的专家。   

  ◎ 博施济众   

  企业发展的最高境界也就是第七个阶段是圣商。圣商在做企业时,把企业视为社会的精英,追求企业的社会价值。所以,它不仅做好企业,追求效益,还要关心谁受益;不仅关注企业永续经营,还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关注企业之回馈社会。对圣商的特点的这一概括来自孔子对〃圣〃的定义。孔子的〃圣〃有一种推恩于人或泽被天下、泽被苍生的意思。它强调圣人要能够普惠百姓,或者说,要使得老百姓能够享受到企业所带来的恩泽或好处。所以,圣商不只是企业的最高境界,它更是企业家和企业两个方面的最高境界。就是说,企业达到了最高的境界,企业家的做人也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虹→桥→书→吧→。  

第58节:第九章 时中(5)         

  当然,圣商中,也存在着这样的情况:企业也许做得不那么好,但是,其企业家也想回馈社会。总的来说,圣商应该是企业或企业家追求的目标。在这个阶段,并不是外力强制他回馈社会,而是他自己本就胸怀天下。他以对社会的贡献为自豪,并把它看成是自己的价值所在。他追求自己的企业成为杰出的企业,该企业和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越多,他就越是感到充实,人生价值也越大。他这两方面的价值是融为一体的。此时的企业与社会只在功能上存在着界限,而没有其他的界限;企业家自己和其他人的界限,只在于职业上的差别,而没有其它的差别。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无论是儒商还是道商、圣商,在企业达到了优秀阶段之后,它需要去接纳一种更高的文化,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企业文化;它需要接纳一种博爱精神,或者说是一种较深邃的爱心。并且,这种爱心不仅在企业家身上要得到体现,还要在企业所有员工的身上都能得到体现。在企业发展的最高阶段,企业家及其员工的胸襟会更为开阔,更有包容性,更能够同情弱者、关怀其他人,并追求回馈社会,甚至于具有〃大同〃社会的信念和追求热情。   

  ◎ 与时俱进与中国管理哲学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人们自然地期待中国式的管理模式的诞生。不过,虽然经济崛起为企业探索卓越的管理模式提供了舞台,却并没有这种自然的趋势在发生。可以说,卓越的经济成就与平庸的管理模式的问题正在困扰着企业家。   

  因文化差异和管理风格的不同,企业的管理模式也不一样。因此,不同的国家都有不同的管理模式,不同的企业也有不同的管理模式。不过,从比较的角度来说,由于管理模式与企业竞争力有关,管理模式仍有高下之分。好的管理模式能够克服文化的阻力而不断发展,使企业的经营能力不断升级,从单一的竞争力转向综合竞争力,如从代工转向人才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以及技术密集型的管理模式转变。   

  无疑,经济崛起是中国为世界所瞩目的亮点所在。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中国企业走过了经济发达国家同样的路程,即将进入一个大的提升阶段。虽然中国的制造业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但是,由于它的经营缺乏独立的技术和品牌的支持,加上主要是低成本的竞争,因此,除了少数企业(像华为、联想、海尔等)以外,其管理上的做法都还说不上是有〃模式〃意义的。而那些表现比较突出的企业,都经历了贸易、制造、技术和品牌的过程;目前尚未达到技术上的领先性,也没有达到足够大的规模。可以说,都还只是处于转型阶段。相比之下,IT产业的发展比较迅速,但仍较多地突出了制造业主导的特点。一些企业(如互联网)已经具备了与跨国公司在国内的竞争能力,也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不过,由于国有垄断企业的控制,国内的民营企业仍然难以取得大的突破。   

  可以说,中国企业已经展示了制造业低成本的管理模式,但是,它所受到的挑战将大于它的竞争能力。这些挑战包括缺乏积极投资于研发创新的文化意识,人力成本和土地成本上升的压力,国际市场环保标准的提高以及民族主义的市场保护意识的抵抗等等。然而,外在环境的任何挑战都不如来自企业内部的挑战大。企业内部的最大挑战,是企业家只看见有形的东西,而看不到无形的东西;①愿意投资项目,而不愿意投资智慧。   

  管理模式与文化传统、企业特点和经营风格密切相关;因此,管理模式应当是细化的、具体的,而不是笼统的、抽象的。虽然可以从大的方面来理解管理模式,但是,所谓的〃亚洲价值观〃和〃亚洲模式〃这样的概念是不存在的。这不仅是因为管理经验和技术上的差距,还包括企业家群体在自觉程度上的差距。   

  文化的差异导致管理风格会有很大的不同。例如,以家族文化比较浓厚、熟人文化特点显著、社会信任度较低的中国与日本相比较而言,这个差别更是显而易见的。经过几十年的文化缺失,中国的企业显得比较急功近利。日本的企业不仅人力资源比较丰沛、企业规模大,而且重视未来性和积累性。尽管日本的一些企业(如索尼)曾经因为自己的领先而变得傲慢和不思进取,但总体来说,日本企业所共同信奉的〃质量立国〃和节约型的经营风格,是具有强大竞争力的。相比而言,其他国家的管理仍然未能达到可以与之争雄的阶段。例如,丰田公司长期具有可持续增长的力量,既体现了日本文化的特点,也是消化了一些注重效率管理的管理模式的结果。   

  思考中国式的管理,需要优先考虑中国的文化基础,包括积淀的文化和变化、发展中的文化,有利于发展的文化和妨碍发展的文化。唤起精英意识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基础。学而优则仕,学而优则商。企业家的使命感是一个国家的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精英意识是企业家共同的文化基础。传统的职业自豪感是企业文化可以借鉴的重要内容。职业自豪感来自职业化的态度和自信,来自热情和投入,以及来自对自己产品的珍爱。企业之所以会珍爱自己的产品,除了〃敝帚自珍〃的意识或情感以外,最主要的是觉得自己按照高标准来做事情,那么消费者也会尊重我的产品。古代好多匠人都希望自己的产品能落到知音手中,能够卖到热爱自己产品的有识之士手中,否则再多的钱也不卖。这不是简单的缺乏市场意识的行为,而是有高度的职业自豪感的表现。就像科勒龙头的广告一样:〃你能不能造出一所房子,配得上我们的龙头?!〃〃老字号〃是传统商业文化的精髓。老字号注重信誉、品牌和老店的传统,注重吸引老顾客;之所以能够吸引老顾客,凭的是优良的产品品质、热情周到的服务。因此,我们今天不仅要保护老字号,更要保护老字号的文化底蕴。老字号的经营哲学的复兴,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传承和哲学运动。         

虹←桥书←吧←BOOK。←  

第59节:第九章 时中(6)         

  包容性和兼收并蓄,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文化发展的奥秘所在,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特别是在企业获得阶段性成功之后,千万不能变得自大、傲慢,沉迷在自己的美梦中,否则就会被人超越、淘汰。而要向他人学习,就得态度真诚,研究深入仔细,否则就只能得其皮毛乃至糟粕而已。这一点,大企业也不能例外。以海尔和TCL在国内的地位,他们的老总在学习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和杰克·韦尔奇时,却基本上仅得了其表象,而没有得其真髓。他们忽视了在多元化过程中,应选择朝阳产业的问题。多元化需要经营能力和相应的条件:资金密集、人才密集和技术密集。如果学习仅仅停留在表面上,那是有害的;海尔的电视、手机、电脑都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