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优则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学而优则商-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治企具有更加切实的约束力。   

  法治要求企业管理要遵照标准来进行。或者说,企业里的法制化体现为严格依照标准或规范来进行管理。因此,法制化就是规范化或制度化,也包括核心价值的制度化等等。法制化中的规范管理首先要求管理者有严格照章执行的意识;其次要有很明确的管理标准,包括竞争上的标准,不能够随意废弃并打破标准。规范化或制度化管理的最大好处就是有效率。规章制度看起来很复杂,但如果把各种规章制度之间的协调性问题解决好,它反而使得管理更有效率。总之,法制化要求确定一个统一的标准,并且在任何情况下只有一个标准;没有人高于这个标准,也没有人低于这个标准。   

  法制化要求同等地实现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法制化不只是涉及到人们权利实现的问题,同时也涉及到人们义务的履行;或者说,它不只是要求对人们权利的保障,也要求人们约束自己,并履行自己的义务。一个人如果不履行自己的义务,他就应受到惩罚。比如说,在危机发生时,在某个岗位上的某人悄悄地逃跑了。在法制社会,逃跑至少是一种渎职行为,要受到很严厉的惩罚。所以,法制化要求人们的职业化,要求人们有很好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与法制化是一体的。我们过去讲道德,比较重视个人自觉,或者是依靠社会舆论的推动,但却忽视了有些道德如职业道德是须由法制来做保障的。在企业里,情况也是一样的。一个人的职业道德要靠规章制度去维护、约束,而不能仅仅靠他的自律。可以说,法制化对于道德的实现实际上起到了一种很重要的辅助作用。有些道德的实现要依靠自律,但职业道德却是社会生活中的规范或制度所强制要求的一种义务。例如,在事关他人安危的岗位上,一定要强制工作在这个岗位上的人坚守自己的岗位,负起相应的责任。总之,法制化对一些重要的道德如职业道德的有效性提供了支持或保障。         

▲BOOK。▲虹桥▲书吧▲  

第32节:第五章 以法为师(3)         

  企业管理最终要走法制化或规范化的道路。从这一点来说,社会上存在的〃官商结合〃现象本质上是一个社会走向法制化之前的现象。从法制化、规范化管理对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来说,过多地依赖政府对企业的扶持,企业会缺乏竞争力,最终会长不大。所以,企业经营最终应突破传统文化或传统商业文化的路子。传统商业以家族企业为主,但今天可以有很多的选择。比如说,有很多专门学管理毕业的人可让企业去挑选。未必就要选取这种家族企业的管理模式;或者即便选择这种模式也不一定是传统方式的。可以从一开始就采取比较规范化的管理方式;其中的家族成员可以作为控股股东,而不一定作为主要的管理者。   

  法制化对企业管理的要求最主要的体现为要制定标准、懂得规则。不少企业的规则很不明晰;或者不能做到把制度或准则与核心价值形成一体。如果企业的制度或准则与核心价值之间没有关联,那么就会影响人们对核心价值的重视。企业管理所涉及的制度或准则可分为原则和规则;而核心价值是制度中的原则,是最为根本的东西。只有抓住了最为根本的东西,才能知道管理的重点所在。   

  制度应是用来保护企业整体利益的。它应是实用的、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举例来说,营销中的客户信息如只掌握在某个具体办事的人手里,一旦这个人离职并带走这些信息,就会给企业带来损失;但是,企业可以设计一个新的制度,规定重要的营销信息至少要有一组人共同参与。比如说,可以让某个人来初步接触或开拓客户资源,另一个人来巩固或维护客户,而老总则掌握关键的客户信息,等等。这样,如果某个人忽然离职,就不能把客户信息都带走了。总之,针对某些问题的具体制度必须细化。   

  在一些企业的法制化的进程中,所制定的规范或规则并不是要求越高越好。由于一些企业还不很规范,因此需要首先解决一些纪律或标准问题,而不是如何达到高水平的规范化管理。比如一些家族企业,需要通过逐步的改革来实现规范化管理。有一些企业会认为,可以通过引进职业经理人来尽早实现规范化或法制化的管理。不过,这里需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考虑企业是否真正认识到什么是职业经理人;二是引进职业经理人并发挥其作用需要一定的环境、制度基础作为条件。企业应先进行一定程度的规范化,有了一定的制度准备,才能考虑引进职业经理人;然后再通过职业经理人来推动进一步的规范化或法制化。   

  ◎ 坚持原则   

  培养重视原则的价值观和尊重以原则为核心的制度,是企业建立良好的规范化文化的本质。企业在以原则为核心的制度化文化建设上,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来落实。首先,要提炼原则,明确职业道德、企业核心价值和企业战略业绩等三个原则的范围和界限。其次,要公开原则,并且以原则为中心完善管理制度。再次,要按照以原则为核心的标准进行考核。此外,原则不能妥协。   

  对企业制度的认识来说,原则的共识是一个基础事项。原则的共识需要领会原则的精神,需要理解原则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环境。例如,职业道德是很重要的,但在具体做事时是不是需要强调某个方面的职业道德,以及如何体现职业道德,人们却未必有深入的理解并能达成共识。举例来说,某个电信企业想提高服务素质,要搞微笑服务。微笑服务当然是职业道德的一种体现,但他们却想用某种尺子去量有关人们的嘴巴张多大,考察笑起来应该露出多少牙齿,这显然是对具体环境下的职业道德的形式化的理解。实际上,这里的职业道德的要点是,首先,员工是代表企业所有者提供服务的,因此,他们服务的好坏,体现了他们对职责的忠诚程度。其次,他们主要任务是顾客满意服务,而不是简单的态度友好。也就是说,他们必须及时满足顾客的需要,提供完整和快速的服务,让顾客满意而归,这是审慎的要求。再次,他们必须全力以赴,不能松懈和马虎,这体现了勤勉的要求。所以,看起来〃职业道德〃大家都会说,但是真正要实行起来、把它变成一种具体的要求或行动时,却需要一些专门的指导和培训。   

  有关原则的共识和制度化是需要相互配套的。共识形成的过程与相应的制度化的推进过程应是同步的。所谓制度化就是把这些原则体现在企业的制度中,作为企业的指导思想和考核的主要标准之一。比如说,在考核业绩时,其标准应建立在有关原则的基础上,具体的业绩只是这些原则下的一些具体的要求。例如,某人今年的业绩很好,企业可以兑现承诺,给他很高的奖金,但是由于他违背了有关原则,他是不能获得提拔的。他也许靠运气或勤奋甚至小聪明取得了这些成绩,但是他没有遵守原则,他的行为会留下潜在的隐患。原则的制度化主要就是把原则的指导思想与规章制度融合起来,以设计用人包括赏罚的制度。从这个要求来说,我们目前的企业制度还是比较粗糙的,即使是有了一些关于自身企业文化的介绍,也都是一些很粗线条的东西。它没有做到把企业文化中的原则性的东西即核心价值、职业道德等与有关经济上的赏罚制度融合到一起。   

  原则是〃道〃,坚持原则的人是同道,违背原则的人是不同道之人,不能一起合作和共事。企业的考核,应当以是否符合原则为中心,并且不能随便灵活,不能使违背原则的人逃避惩罚。坚持原则必须从企业高层做起,对于小人和老好人不能一味纵容。古人对于众人一起称善的人一般不用,因为坚持原则的人不可能众口称善,他一定会得罪某些人。从古为今用的角度来说,企业应当积极保护那些因为坚持原则而受到排斥的员工,也应当清楚那些没有原则的人。         

虫工木桥◇BOOK。◇欢◇迎访◇问◇  

第33节:第五章 以法为师(4)         

  ◎ 企业内的公民文化   

  企业内部的公民文化与制度化管理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努力建设制度化管理的模式,引导员工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另一方面,在坚持制度化的前提下,鼓励培养顾大局、平等、契约精神、参与性、自主性与自觉性、通过协商解决冲突等等的品质和做法。   

  依法治企的企业法制化进程正好与中国社会的法制化的进程相对应。随着中国管理改革的深化,它已经进入到一种〃公民社会〃的管理阶段。公民社会是什么?是在认可法制化的基础上,发挥公民之间的自觉性。公民社会的基础是一般的社会道德和法制文化。一种是诚信、尊重他人权利等一般的社会道德,一种是维护法律尊严的法制。这两个都是基本的社会制度。在比较成熟的情况下,公民相互之间会形成一种基本的行为准则。也就是说,这个制度实际上是从强制性的东西转化为一种比较自觉性的东西。那么,在这个自觉性的东西中什么是专门指公民的道德?所谓的公民道德,就是你意识到其他公民拥有与你在公共空间中具有同样的权利,你不去妨碍别人,你要随时注意到别人权利的行使。比如说你进电梯,不要大大咧咧地站在电梯门口,别人也可以方便进出。另外,公民之间在获取机会时的公平竞争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比如说,你的企业不能搞贿赂,这是你作为公民的道德责任,为什么?因为在竞争中,别人有他的权利,你虽然也有你的权利,但是一旦你采用贿赂的手段,就妨碍了别人的权利。所以〃公平〃肯定应当包含在公民的意识当中。此外,〃互相帮助〃也是一种公民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