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战争 批判》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货币战争 批判-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正是面对这样一种严峻的经济形势,受聘于危难之际的萨克斯,大胆地提出了一整套经济纲领和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实行紧缩的金融和财政政策,压缩政府开支,取消补贴,放开价格,实行贸易自由化,通过货币贬值实现汇率稳定,进一步改革行政和税收制度,将部分公营部门和企业民营化,重新安排债务和接受外援等等。由于这套经济纲领和政策的实施具有较强的冲击力,在短期内可能使社会的经济生活产生巨大的震荡,甚至会导致出现“休克”状态,因此,人们借用医学上的名词,把萨克斯提出的这套稳定经济、治理通货膨胀的经济纲领和政策称为“休克疗法”。
  概括地说,休克疗法是针对严重失衡的社会总供求状况,从控制社会总需求出发,采取严厉的行政和经济手段,在短时间内强制性地大幅度压缩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使社会总供求达到人为的平衡,以此遏制恶性通货膨胀,恢复经济秩序。这种政策调控带有明显的应急性质。因为社会总供求的平衡,不仅需要控制过旺的社会总需求,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刺激低迷的社会总供给的有效增长。宏观经济运行的实践证明,前者在短时间内容易实现,后者却需较长时间花大气力方能见效。由于休克疗法的调控重点放在社会总需求上,加之实施措施的力度较大,所以极易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就是休克疗法在*产生奇效的奥秘之所在,也是休克疗法原始含义之精髓。
  “休克疗法”与渐进方式的区别不在于转轨的内容和目标,而在于改革的顺序和力度。具体而言,在宏观政策方面,“休克疗法”紧缩财政更为严厉;在经济自由化上,“休克疗法”主张采取一步到位的方式实现价格、外贸的自由化和货币的自由兑换;在私有化方面,强调迅速实现,为此不惜采取无偿分配的办法。
  波兰成功了
  1989年波兰团结工会政府上台后推行市场经济,波兰开始了从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近20年来,波兰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4%,被公认为是转型比较成功的国家之一。和其他国家不同的是,波兰最早在包括俄罗斯内的东欧国家中实行激进的经济改革方案,也就是广为人知的“休克疗法”。
  1989年的波兰,经济形势严峻,商品极度匮乏,物价飞涨,通货膨胀率高达2000%,国内生产总值下降,外债高达490亿美元,国家几乎丧失支付能力。1989年初在波兰所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表明,95%以上的受访者认为,经济形势“极差”;85%的家庭经济状况恶化。

“休克疗法”是与非(2)
1989年9月,在时任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的巴尔采罗维奇的建议下,波兰团结工会政府接受了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的建议,对经济采取了“休克疗法”,也被称作“巴尔采罗维奇纲领”。“纲领”指出,对波兰的经济必须进行根本的体制变革,主要措施包括:改变所有制结构,实行国营企业私有化;改革国家财务制度;改革银行体制;开辟资金市场;建立劳动力市场、贸易自由化等。改革的目的是建立类似发达国家现行的市场经济体制,阻止恶性通货膨胀、实现经济自由化和私有化。新的改革方案于1990年1月1日正式实行。波兰不仅开启了东欧经济转轨的先河,而且对其他东欧国家的改革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稳定化、自由化和私有化为核心的“华盛顿共识”成为了东欧经济改革的主导思想。
  由于“休克疗法”几乎是将整个经济“大厦”推倒重建,“治疗”带来的阵痛是难免的,波兰1990—1991年间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近20%。萨克斯把这一阶段称作“充满眼泪的河谷”。但是波兰经济转型衰退期最短,仅仅持续了不到3年,1992年便实现了26%经济增长,成为中、东欧地区最早实现经济恢复增长的国家。1994年,波兰成为第一个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转型前水平的转型国家。从1992年至今,波兰经济一直保持增长势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90年的1547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6334美元。维也纳经济比较研究中心称波兰为“欧洲正在腾飞的雄鹰”。
  波兰经济转型能够如此迅速有效的主要原因有三点:首先,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改革为经济转型奠定了社会基础。波兰实行“现实社会主义”制度期间,先后进行过3次重大的经济改革,其中1986年开始的“第二阶段改革”意义尤为深远。因为它企图突破传统的计划经济框架,提出企业实行“独立自主、自筹资金、自负盈亏”的方针,大胆引进了市场机制。但是这一改革设想未全面铺开就夭折了。改革的失败并不是因为大方向有误,而是当时的政治气候不允许。实际上,这是动员社会适应市场经济机制的有益尝试,为后来经济体制的转型奠定了极为重要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这在东欧其他国家是不多见的。
  其次,“休克疗法”的成功实施,为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扫清了道路。“休克疗法”取得的积极成果是:第一,消除了短缺经济,变卖方市场为买方市场;第二,消除了价格扭曲;第三,迅速向国际市场价格靠拢。若没有“休克疗法”,波兰经济也许不会迅速走上发展道路。
  最后,国营企业稳步实行私有化,私营经济开始发挥主力军作用。同其他东欧国家相比,波兰的私有化不但有序,而且彻底。从“小私有化”入手,将小型的商业和服务业首先实现私有化,而后全面铺开。同时采取了“靓女先嫁”的政策,把那些经营状况较好的企业,在征得职工同意后,或拍卖,或转让,实现私有化。
  目前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波兰经济腾飞的关键是最具活力的经济部门和行业实现了私有化,使经济能量聚集在私营成分之中,填补了放弃计划经济后出现的空白。当国营经济成分还在为克服严重亏损而苦恼时,私营经济却大显神通。另外,在苏联控制波兰期间,波兰的土地仍然一直保持着私有,当东欧一些国家难以驾驭农业私有化时,波兰农民已经对私营农业驾轻就熟。这为20世纪90年代经济的私有化提供了一定的启示。波兰经济转型的成功与欧盟分不开。由于波兰处于中、东欧,与德国接壤,所以受中西欧国家的影响比较大。1989年东欧剧变之后,波兰很快就恢复了与西欧国家的经济联系,双方的关系瞬间升温。在波兰经济转型过程中,来自西欧的资金和技术援助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波兰目前是东欧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外资的流入成为刺激东欧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

“休克疗法”是与非(3)
波兰经济转型前,华沙满街都是苏式样板楼,这些楼房质量不高、颜色单调。现在,华沙的建筑风格丰富了起来。如今波兰采用了和德国一样的建筑标准,建筑材料和工艺都很先进。16年前波兰只有1/3的家庭有私家车,如今有车的家庭达到了2/3。1993年有73%的人感到日常生活拮据,现在这个数字不到1/3。存款超过18万美元的波兰人数每年增长10%,是全球平均数的2倍;存款超过3万美元的波兰人数每年增长15%,是全球平均数的3倍。
  俄罗斯失败了吗?
  1991年底,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独立。一大堆半死不活的企业,外加1万亿卢布内债和1200亿美元外债,让新总统夙兴夜寐、坐卧不安。1992年初,一场以“休克疗法”为模式的改革,在俄罗斯联邦全面铺开。
  从1991年全面铺开激进的改革方案到1992年12月盖达尔政府下台,短短两年功夫,“休克疗法”在俄罗斯走完了从大红大紫到人人唾弃的过山车历程。隔着转轨国家10余年的辛苦路回头望,俄罗斯在壮士断腕之后,多少显得有些无奈和苦涩。
  “休克疗法”只是一种技术手段,与“主义”无关,其目的在于纠正经济失衡、稳定经济而不是改变经济体制,这与现在把“休克疗法”泛称为变革经济体制的一切激进做法并不相同。现在看俄罗斯当时的经济改革,舆论都把“休克疗法”列为转轨过程中的第一大失误。但是,平心而论,当时难道还有更好选择?首先,彼时的俄罗斯刚刚成立,社会中蓄积着一股巨大的要求清算过去、否定过去的民众心理亟待释放,经济上面临“经互会”大家庭经济空间与联盟统一经济空间双重解体的冲击,年通货膨胀率达到90%以上,预算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外债达800多亿美元,生产持续下降。经济失衡已经到了无论什么“主义”者都无法容忍的地步,以遏制通货膨胀为首要目的的“休克疗法”大概谁都难以抵挡诱惑。像盖达尔说,“到了1990年秋,很明显一场危机就要爆发了:整个制度已经成为碎片,我们生活在毫无节制的通货膨胀之中。一场革命就要来临,就像布尔什维克和法国公民一样。在这种背景下,有秩序的改革是不可能的,唯一剩下的就是如何对付危机”。
  其次,盖达尔的“休克疗法”也许确实很糟糕,但别的办法是否更好也很难得到证明。虽然波兰、捷克以及波罗的海三国搞了激进改革取得很好的转型成果,但是没有搞“休克疗法”的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如今的经济状况也不比俄罗斯好到哪里去。以波兰为例,1990年实行“休克疗法”,结果导致全国大*。瓦文萨以工人代言人姿态,获得743%的支持率上台,更换了不受欢迎的政府,结果却把“休克疗法”政策维持下来,成为东欧以反对“休克疗法”上台,上台后却大力推行“休克疗法”政策的第一人。以后东欧国家又不约而同地相继实行“休克疗法”,“休克疗法”在东欧遍地开花。
  第三,任何一种改革方案都不是“万能药”,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有其特定的指向和发展逻辑。“休克疗法”在稳定宏观经济方面有独特的疗效,这是大家明明知道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