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能行走三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假如我能行走三天-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妈妈去给三哥穿衣服,我就看看报纸。我订了全年的《 中国剪报 》,它平常有8版,月末增刊8版,我最爱看的是《 新书博览 》。我无法去书店,《 新书博览 》弥补了这一遗憾,有了它我便等于把书店搬回家。
  胳膊支在小桌上,十几分钟我就受不了了,于是靠在墙上,把身子坐正,弯一弯发直、发酸的胳膊,把目光移到面向南方的窗户,一来休息一下,二来回味刚刚读过的东西。
  妈妈给三哥穿完衣服了,抱起他,把他抱到用褥子叠成的垫子上。三哥往垫子上坐并不是件简单事,这需要妈妈反复给他挪来动去,直到他坐得舒服为止。三哥坐好后,像往常一样,让我把他的手抬到他膝盖上——我用左手中指牵住三哥的右手食指,往上一悠,便把三哥的手抬到他膝盖上了。
  三哥坐在垫子上,有时会向我讲他昨夜的梦,有时是昨天看的电视节目,有时也会沉默不语。我平时话很少,早晨起来话就更少了。
  “倒水,我给他俩洗脸。”妈妈高嗓门对爸爸喊。妈妈反反复复给我和三哥擦脸来回走了七八趟,仅就这一件事,就让妈妈走了这么多路,这一天下来,妈妈真的是很累的。
  这边妈妈给我们擦脸,那边爸爸已把饭菜捡上桌了。为了我们吃饭方便,桌子都放在我和三哥眼前,我喂三哥饭时正好用右手。因为我的手也没劲( 手感到没劲儿是在最近两三年 ),所以吃饭时我都是用勺子。
  吃完饭再看会报纸,我就该干正中之正的事了——写作。
  写累了,我就用右胳膊支着炕,往后靠着墙看会儿电视。在电视节目里,我最爱看新闻、文艺、记录片、文献片,而三哥则最不爱这些。我们常因此发生争执,别的事我可以让着三哥,可在看新闻节目上我是毫不相让的。这时三哥就会说:“啥意思,跟你也没关系。”对三哥这些话我就当没听见,还是不错眼珠地看我的新闻。
  平时没事的时候,我就会和三哥一起拿出我们积攒和收集的硬币。我们只收集1元和5毛的硬币,硬币的来源是大哥那儿,大哥家开小卖店,一有硬币大哥就给我们送来。将多个1元的硬币放在手上,利用手指的伸屈让硬币之间发生碰撞,发出清脆的声音,听着有一种满足和惬意的感觉……
  我和三哥有一个同样的爱好——爱听歌。我们特别爱在下午听歌,尤其是日头偏西、阳光温暖而朦胧的时候。对陈星的歌我们最情有独钟,我们更容易感受到他歌中那独自一人飘泊在外的无奈与伤怀。也许这是因为二哥在外飘泊而我们与二哥心灵相通的缘故吧。
  我们正听着陈星的歌,爸爸把桌子搬过来了,一看钟已快晚5点了,每天吃饭的时间都不一样,有时早有时晚。左手拽住录音机拎手,右手支住炕,我用力将身向后墙一靠,吃力地把录音机拽过来,要不放桌子碍事。录音机可真沉,我拽了好几下才拽过来。
  吃完饭我拿来一本书看,而三哥爱看电视,吃完饭他就让妈妈打开电视机,我把遥控器放在小箱子上,对准电视右下角,然后三哥让我换台我就换台,看什么都是三哥说了算。
  想想这个彩色电视来得是多么不容易啊!它是二哥用在辽宁拼搏一年所挣来的钱买的。买电视的时候,爸爸是反对的,因为家里钱紧,又是二哥,又是善良的二哥看到我们在家寂寞,于是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一年收入的积蓄给我们买电视( 那时正是二哥艰难拼搏的时候 )。

第十七章 感动生活的每一刻(2)
是二哥使我有了今天的方便,如果还是那个老黑白电视,换台只能走过去换,而摆电视的缝纫机又离炕那么远,我还够不着,现在多好,有遥控,想换台一按按钮,电视就变了,真是方便、快捷极了……谢谢你,二哥!
  到快睡觉时,妈妈把我和三哥抱到被上,然后给我们脱衣服,每到此时,我都会想,我这一天有什么收获呢,这一天又做完了多少事?如果是按计划完成了任务,我会觉得心满意足,心里非常踏实;如果是计划没完成,心里就总觉得像有块石头没放下来,不踏实,但无论是成绩斐然,还是计划失败,现在都已是该睡觉的时候,吸取教训吧!闭上眼睛,我进入梦乡……
  我们在后视镜中看世界
  在我家的小后窗户台上有一个后视镜,它的角度正好对准我家的大门口,利用它我随时可以看到有谁来了,及一些后院的动静。
  提起这个后视镜,还有一段小故事。那是在将近10年前,二哥去德都给我们买小望远镜,从早上二哥骑自行车走后,我们就盼着二哥早点回来,为了能第一个看到二哥回来,我挪到了小后窗台,盯着大门口……我是能来到小窗台边,可三哥由于病情所限却不能过去。但三哥很善于想办法,他让妈妈找来了一片小破镜片儿,让我放在小窗台上,把角度对准大门口,这样他也能随时知道二哥是否回来了。下午,三哥终于在小镜片儿中,在二哥进屋前看到了二哥。
  后来,这个小镜片儿的用途就更大了。从只想看到二哥回来扩展到——看所有来的人及后院的动静。每当大门一响( 我家是铁皮大门,每次有人进出,总会发出咣咣声音 ),我和三哥就会不约而同回头注视着后视镜,这已成了一种条件反射。
  从那里,我们看到了二哥从辽宁回家过年的幸福场面;从那里,我们送走太多太多的客人,迎来了太多太多的朋友。没有了它,我和三哥就像少了一只眼睛、一只耳朵,生活的空间一下就小了许多倍。夏天的时候,那里是绿树,是蓝天,是一片向日葵;秋天,那里是秋的飘香,是喜悦,是一缕淡淡的思念。
  我和三哥在后视镜中看世界,它已成了我与三哥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每年,一到冬天的时候,因为怕冷,要在小后窗户外边钉上一层塑料布,就算是再透明的塑料布也有碍视觉,所以以前每年冬天一钉上塑料布,我们这个后视镜就该“休息”了;可这两年却不同了,因为三哥突发奇想:冬天不用塑料布了,在外玻璃上再弄一块玻璃“贴上”,这样我的后视镜就再也不会“下岗”了!而且,在2002年,我还破天荒头一次在后视镜中看到贴对联和放鞭炮的喜庆场面。
  当然,说得这么热闹,毕竟它只是一个后视镜,它的照射范围其实是很小的,大约也就一米左右,视野范围很小,只是一个门洞的范围。虽然范围很小,但它毕竟是我们了解外面的一个通道,通过它也确实让我们拥有许多激动时刻。
  平时,我对后视镜的关注程度没有三哥高,但每当有重要时刻,我就会尽量将身子向右拧,将头尽量向右回,注视起这后视镜。那什么时候是我的“激动时刻”呢?可能令我激动的时刻相对外边的人来说,总有点“小儿科”,但那又有什么了不起的呢?妈妈去邮局取包裹就是一个激动时刻。每次估计妈妈差不多该回来的时候,我就时刻注视后视镜了。大门一声响,妈妈回来了,我的心跳开始加快。那次妈妈是去邮局取二哥邮来的磁带。妈妈开始走过我的视野——后视镜了。她身穿一身平时不常穿的灰色衣服,脚穿一双极为干净的白鞋。妈妈知道我会在后视镜中看着她,于是当妈妈走过我的视野——后视镜时,她笑了,举起右手,用食指当枪,左眼闭右眼睁,“瞄准”后向我打了过来,我笑了,真的很开心地笑了。
  令我激动的时刻还有妈妈取信回来、伙伴来玩的时候,这个后视镜就是我生活中“激动时刻”的见证啊!
  一块小小的后视镜,一方小小的天地,一种生命的无奈,一条长长的通道……我将唱着铿锵的青春旋律从这里“走”出——走向那片心灵的圣地——走向一片广阔的天地!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十七章 感动生活的每一刻(3)
那么难忘,在瓜地的一天
  云成对每次能出院子的经历都有“过节”的欣喜……
  1992年夏天( 云成13岁 ),在我家瓜地和二哥三哥看瓜的那天让我终身难忘。
  那年爸爸看邻居们都种西瓜和香瓜,而且很挣钱,就到外地买来西瓜和香瓜子,在一块小地里种上了。过了几个月,西瓜和香瓜长势都特别好,但欣喜之余爸爸也为丢瓜发愁,于是他就也在瓜地里搭了一个窝棚,让正放暑假的二哥去看瓜。
  二哥一去看瓜,我和三哥在家都觉着没意思。因此我们就有了一个念头——跟二哥一起去瓜地。
  第二天我们让大哥开小四轮车把我们送到了瓜地。
  一走进瓜地,先看到有些发黄的叶子下面一个个圆圆带蒂的香瓜,静静躺在地上等人摘。同时有一种瓜香、草香混合的味道扑鼻而来,沁人心脾。
  耳边是悦耳的鸟鸣,眼前是旖旎的风光,和空气中如溪流一样的和风,这一切让我如此舒服和兴奋!
  在庄稼地中我一眼就看到窝棚了,从远处看它就像是一个小草垛。在窝棚旁二哥正在用镰刀割着什么,我和三哥立刻激动地喊:“二哥!”
  二哥一看我们来了,立刻放下镰刀,笑着往这边跑来。而我们也别提多高兴了。我们会合后大哥先把我抱进了窝棚。
  一进窝棚一股香瓜味扑鼻而来,我坐在了用木板和砖搭的板床上,床上有几件衣服和几本书,瓜窝棚的四周全是蒿子,上面还有不少小花。
  在窝棚墙上,我看见有一双筷子,就拿过来看了看。只见在筷子头上插着一段蒿子秆,我想:二哥可真有招,怕筷子脏了,插蒿子秆就没事了。正看着窝棚里的一切,二哥背着三哥进来了,我笑着问二哥:“刚才你割什么呢?”二哥说:“蒿子,瓜窝棚有露的地方,我割点再盖盖。”
  二哥出去把香瓜摘回来,我们吃着瓜,欣赏美丽的景色,开始聊天。
  坐在瓜窝棚里,仰望天空,我不禁吃了一惊,这云怎么这么低啊!低得仿佛伸手可摘下一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