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中药进对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言中药进对补-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一章 中药养生的基础知识(6)
    咸味药“能下能软”,是指其具有润下和软坚散结的作用。所谓“能下”,是指咸味药有润下通便的作用,可以用于大便干结;“能软”,是指软坚散结,用于治疗瘰疬痰咳等疾病。

    了解中药归经为自所用

    中药的归经理论最早起源于《黄帝内经》,所谓五色、五味归五脏,即为归经之萌芽。

    《黄帝内经》记载:

    酸味与肝相应,有增强肝脏的功能;

    苦味与心相应,可增强心的功能;

    甘味与脾相应,可增强脾的功能;

    辛味与肺相应,可增强肺的功能;

    咸味与肾相应,可增强肾的功能。

    五味调和,才有利于健康,若五味过偏,会引发疾病。如:酸味太过容易造成肝气太旺而克制脾胃功能;苦味太过又很容易造成心火太旺而克制肺气;甘味太过很容易造成脾胃过旺而克制肾气;辛味太过容易造成肺气过盛而克制肝气;咸味过多很容易造成肾气过盛而克制心气。平时要注意各种味道的搭配,做到五味调和。и米и花и在и线и书и库и ;BoOK。mIhUa。Net

    《神农本草经》对药物的记载中,也有归经的含义。归经的理论形成,大约是在北宋至金元时期,名医张元素(洁古)所著的《珍珠囊》中,归经学说已成为重要内容之一。后世医家又进一步进行整理补充,使得归经理论逐渐完善。

    归经,是指药物作用的定位。所谓“归”是作用的归属,“经”是脏腑经络的概称,“归经”即表示药物作用的部位。也就是说,药物对人体某部位的选择性作用,即针对某些脏腑经络的病变起主要治疗作用。

    如肝阴不足,肝阳上亢,有头痛眩晕等症,天麻能平肝潜阳,治以上诸症,故天麻归肝经。又如肝开窍于目,目赤肿痛,为肝火上炎所致,夏枯草善治此症,故归肝经。治咳喘病的药物,多归肺经;治心悸失眠的药物,多归心经;治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多归脾胃经。

    中药也有毒副作用

    许多人钟爱中医,喜欢使用中药治病养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认为中药没有毒副作用。

    长期以来,中药医师是很重视药物的副作用的,因此,中药一开方子就有很多味,这正是应用了阴阳相生相克的道理,一种药是治疗的特效药,但是它有毒性,那就用另一种药祛除它的毒性,所以说中药的配伍是很有学问一门科学。中药可以通过配伍学开出副作用很小的药或没有副作用的药来,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重视中药的副作用。

    中药会出现副作用,主要原因还是在中药的配伍上没有很好地应用阴阳相生相克的道理,如果这个道理应用得恰当,中药就不会出现副作用了,因此有人认为中药会出现副作用,主要是现在一些人中药西用的结果,比如使用中成药治疗疾病,但是疾病的某些症状和这味成药的效用不是完全契合,这就出现所谓的副作用了。不过用于滋补的绝大多数补益中药,药性比较平和,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小剂量地长期服用非但无害,还有延年益寿作用。但是,为保证补益中药的正确使用,对中医药不太了解的中老年人应向专业医师进行咨询,只要是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中药,一般来说还是比较安全的。

    四、中药的配伍有讲究

    中药的配伍,就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中药配合使用。通过配伍的方法,使中药之间相互作用,或提高药效,或减少或消除毒副作用,以保证用药的安全和有效。

    中药的配伍一般讲究君臣佐使,君臣佐使原指君主、臣僚、僚佐、使者四种人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后指中药处方中各味药的不同作用。即,所谓君就是指起最主要作用的药,臣就是辅佐君药的,但是为了防止君药作用太过所以用佐药,使药起引着药到达病所的作用。
第一章 中药养生的基础知识(7)
    中药的配伍应用大有讲究

    历代中医药学家在长期的实践中观察到,为了适应病情的需要,中药的应用逐渐由单味药的应用发展到多种中药的配合,以增强治疗的效果,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和有效。中医将中药的配伍应用概括为六种方法:

    1。单行(独行):指单味中药应用,如独参汤治虚脱;黄苓汤治肺热咳嗽。

    2。相须: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其疗效。如石膏与知母相配伍则增强清热泻火的功效;大黄与芒硝配伍,增强其泻热通便效果。

    3。相使:性能功效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应用,以一种为主,一种为辅,能提高主药的疗效。如黄芪配茯苓,提高其补气利水的效果;黄连配木香,增强其治痢疗效。

    4。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烈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称半夏畏生姜。

    5。相恶:一种药物原有的功效,能被另一种药物降低或丧失,如人参恶莱菔子。

    6。相反:两药合用,能产生或增强其毒副作用。如中药学中所讲的“十八反”及“十九畏”。

    中药的相须、相使配伍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能增强中药的治疗疗效,是中医师经常应用的方法。

    中药的相畏、相杀配伍,具有相互制约的作用,能够降低中药的毒副作用,在应用有毒药物时选择性地使用。

    中药的相恶配伍具有相互抵消的作用,在临床应用中药时应避免使用。

    特别应引起重视的是中药的相反配伍,具有相互对抗的作用,会使中药的毒副作用增强,要绝对禁止使用。

    中药配伍禁忌的两首歌诀

    我们已经讲过在中药的六种配伍中,一定不能使用中药的相反配伍。中医学认为中药间的相反配伍会增强中药的毒副作用而对人体产生危害。

    中药的相反配伍,主要包括中药学中所提出要特别注意的“十八反”、“十九畏”。

    中药“十八反”的歌诀是: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萎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古代将中药专著称为“本草”,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歌诀的意思是:本草著作中已明确提出中药配伍时有十八味中药相互配伍能够起到相反的作用。半夏、瓜萎、贝母、白蔹、白芨等中药反乌头类中药;海藻、大戟、甘遂、芫花等中药反甘草;人参、丹参、玄参、沙参、细辛、芍药等中药反藜芦。

    中药“十九畏”的歌诀是: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荆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石脂相遇便相欺;

    大凡修合有顺逆,炮燧炙焯莫相依。

    “十九畏”歌诀的意思是:在中药之中,硫黄与朴硝、水银与砒霜、狼毒与密陀僧、巴豆与牵牛、丁香与郁金、牙硝与荆三棱、川乌草乌与犀角、人参与五灵脂、官桂与石脂均不能相互配伍应用,在炮制和使用过程中都要特别注意。

    中药配伍禁忌中所提的“十九畏”与中药应用方法中提到的“相畏”概念不同,相畏是一种药物的毒性、烈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十九畏”属于六种配伍方法中的“相反”范畴,相反是两药合用,能产生或增强其毒副作用。所以,以上中药配伍应用时可以产生毒副作用,对人体造成损害,不能相互配伍应用。
第一章 中药养生的基础知识(8)
    服用中药要忌口

    民间还有一句用药宝典,总结了中医用药的一个要旨,这就是那句俗话:“吃药不忌口,坏了大夫手。”

    服用中药期间要对某些食物有所禁忌,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忌口,而实践证明,忌口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我们平时食用的鱼、肉、禽、蛋、蔬菜、瓜果、酱、醋、茶、酒等普通食物,它们本身也都具有各自的性能,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药物的治疗作用,均会产生一定影响。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最早的一部医书《黄帝内经》中就已经提出饮食禁忌的原则:肝病忌辛、心病忌咸、脾病忌酸、肺病忌苦、肾病忌甘苦。

    中医在实践中总结出很多忌口规律,一定要遵循。如寒性疾病服热药,禁忌生冷、油腻食物;热性病,禁忌辛辣温热食物;脓肿、皮肤病,禁忌鱼虾之品等。此外还包括服用某种中药应忌食某种食物,如服用人参时要忌食萝卜和饮茶;在服用含有地黄、何首乌的药物时,忌食葱、蒜、萝卜;服用薄荷时,不应吃鳖肉;服用茯苓时,食物里不能放醋;吃鳖甲时,不要配苋菜;服用泻下剂,如大承气汤、麻仁丸时,不宜食用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物;服用驱虫药时,也应忌吃油腻食物,并以空腹服药为宜。

    另外,在患病服药期间,凡是属于生冷(如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水果)、黏腻(如年糕)等不易消化的食物,或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都应避免食用。有咳嗽症状的病人,饮食不能过甜、过咸、过于油腻,也不要吃辣椒,同时要戒烟、戒酒,以助早日痊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忌口经验,中老年人一定要牢记,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要有勇气暂时不吃那些偏爱的食物,等我们身体恢复到一个健康状态时,再来吃美食,这样的生活才不会有后患。

    1。脾胃虚弱的忌食生冷、黏硬、油腻等食物。

    2。服发汗药忌食生冷食物。

    3。服补药忌食用茶叶、萝卜。4。热性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