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这样抄底股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巴菲特这样抄底股市-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内在价值相当于每股25美元,而1968年则增长到了每股31美元,这是最重要的。投资者如果能看到这一点,那么股价无论如何变动,投资者都可以放心无忧甚至可以暗中偷笑。
  他说,投资者如果一定要看股票价格,那么当伯克希尔公司1967年每股价值为25美元时,它的股价只有20美元,这时候拥有该股票的投资者根本就不必惊慌,如果有条件,还应当大量买入才是;相反,当1968年该股票价格涨到每股37美元时,希望买入该股票的投资者倒大可不必追涨杀入,这时候更应该考虑到投资风险,如果感到有必要,应该卖出该股票才是。
  香港经济学家*认为,巴菲特信奉长期投资策略,所以不能用短期得失来评价巴菲特的投资成败,否则就无法得到正确结论。就好像你不能用短跑运动员的速度来衡量长跑运动员一样。一般来说,长期投资策略是和长久稳定的股市发展相匹配的。也就是说,只有股市长期稳定,这种长期投资才能收到应有效果。如果股市十分动荡,长期投资策略就可能会造成损失。
  对于巴菲特来说,*认为,衡量他的投资业绩不能看他买入股票后几个月内能赚多少钱,而要看他50年来一共赚了多少钱。
  *在2008年12月2日的个人博客中评论说:“只要这次金融海啸顺利解决,股票市场恢复正常,他(巴菲特)一定大赚一笔,这是一定的。而这也是他会在这个时刻大量买进的原因。如果真像他所预期的会反弹的话,那他又大赚一笔,说不定他又是赚钱最多的人。”
  从长期投资角度看,巴菲特确实是成功者;那么反过来从短期投资角度看,巴菲特是不是就一败涂地呢?也不是。
  例如,美国《福布斯》杂志为了在2008年10月末推出新的一年富豪排行榜,重新计算了金融海啸对美国富豪身价所造成的影响。统计结果表明,巴菲特在2008年8月29日至10月1日的33天内一共进账80亿美元,从而使得其身价上涨到580亿美元,再次成为全球首富。与此同时,比尔·盖茨的身价缩水了15亿美元,跌至550亿美元。
  这表明,如果真的从短期收益角度看,巴菲特也是佼佼者,只不过他从来就不把这种短期收益放在眼里罢了,因为他认为短期的股市涨跌不重要,不必看得太重。
  以这次金融海啸为例,一向低调的巴菲特2008年10月17日在《纽约时报》上发表文章说,虽然美国经济处于“糟糕”状态,但是他已经开始在购买美国股票了。实际上,在此之前的9月,当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申请破产保护时,巴菲特就宣布购买美国最大的投资银行高盛集团50亿美元永久性优先股,10月1日又宣布向陷入困境的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注资30亿美元,承诺以每股美元的价格买入后者的普通股。
  可是由于金融海啸来得太猛烈了,美国股市并没有给足巴菲特面子,而是继续下跌。不到一个月,巴菲特投资的高盛集团股价就下跌了一半,通用电气公司的股价也一路狂跌。当然,与此同时巴菲特所持有的其他重仓股也都在下跌。
  可以说,2008年是巴菲特抄底金融海啸年,但巴菲特这时候抄底的股票基本上也都被套牢了,但从巴菲特的表情上似乎看不到有过多的凝重表现。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应该从专业角度来理解巴菲特的投资方法。巴菲特投资的高盛集团、通用电气并非普通股,而是具有10%年股息率的永续优先股。也就是说,只要这两家公司不倒闭,巴菲特就“永远没有”亏损之虞。
  二是巴菲特着眼于长期投资,根本不在乎股价一时涨跌。例如他投资的富国银行、美国运通公司等都是长期持股,从来不考虑股价的短期波动。最典型的是他以前投资可口可乐公司,从每股13美元时开始买,股价一路下跌他一路买进,最终成为大股东,而现在所有人都知道他在这只股票上有多么大的获利。【巴菲特股市抄底秘诀】巴菲特说:“你付出的是价格,而你得到的是价值。”所以投资者不必过于关心股市涨跌。他说,过多关心股价涨跌,就好比每天为自己家里正在使用的家具进行估值一样,充其量只是博个好玩而已。
   txt小说上传分享

合适的价格胜过合适的时间
我很难告诉你这个时点(出手)是否刚刚好。我不会用时点的概念去衡量一个交易,我只会用价格去衡量一个交易是否合适。
  ——沃伦·巴菲特巴菲特认为,股票投资尽量不要去关心眼下的一时涨跌,不过当价格进入你认为合适的区间后,就可以采取行动了。在他看来,合适的买入价格要胜过合适的买入时间。
  巴菲特在2008年9月完成对高盛集团的投资决定后,有记者问他这是不是他认为的合适的出手时间。他回答说:我很难告诉人们说这个时点出手投资股票是不是刚刚好,因为我不会用时点的概念去衡量一个交易,我只会用价格去衡量一个交易是否合适。
  这句话很好地反映了巴菲特一贯的投资哲学,那就是永远不要去判断股价短期走势,而是只关心股票价格是否已经低于其内在价值。当股票价格大大低于内在价值时,这种投资就会产生一种“安全边际”效应。也就是说,这时候就表明投资良机到了。
  巴菲特接着说,如果从5年或10年后再来看现在,它一定是一个超级的买入时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下一个星期或下一个月的买入时机不比现在更好。他并不知道下一个月或者未来的6个月股市会如何发展,但他相信美国经济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后会发展得更好,而那些持有股票的投资者也会好起来的。
  从中容易看出,巴菲特在选择买入股票时,采取的方式是Pricing(定价),即衡量股票价格和内在价值的比值;而不是Timing,即衡量买入时点的早晚。
  能够较好证明这一点的例子是,在买入高盛集团和通用电气公司股票之前,贝尔斯登公司、房利美公司、房地美公司、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甚至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等,都曾经希望巴菲特投资它们,但遭到了巴菲特的拒绝。这表明,在同一个时点上,巴菲特并不是谁的价格低就买谁的股票,而是要经过性价比的认真比较。
  这时候的巴菲特头脑很清醒,他更看重的是经济护城河,希望能够从具有经济护城河的公司中挑选到“伟大的公司(Great pany)”。
  这一次巴菲特最终选择投资高盛集团、通用电气公司,实际上就表明这两家企业更符合上述标准,用巴菲特事后的话来说就是,“这两家公司是美国产业的脊梁(Backbone)。”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巴菲特抄底金融海啸,其实他自己也不知道“底”在哪里,这也符合他注重选择Pricing而不是Timing的风格。
  对比其他投资者,有太多的人终其一生沉迷于股市何时见顶、何时探底的“猜顶和探底”游戏中,永远不能跨越财务自由的门槛。究其原因在于,“猜顶和探底”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巴菲特也不例外。但巴菲特比别人聪明的是,他从来不去“猜顶和探底”,而是把精力放到考察公司内在价值和股票价格的对比上。
  那么,巴菲特是如何知道高盛集团、通用电气公司这两家企业的内在价值已经落到他投资区域的呢?除了他常用的方法以外,这两家公司和巴菲特都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这也是一项有利条件。
  研究表明,巴菲特早在10岁时就和父亲一起拜访过高盛集团,并且一直对高盛集团公司抱有浓厚兴趣。巴菲特25岁时,就和高盛集团当时的董事长西德尼·温伯格建立了热线电话。高盛集团现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劳埃德·布兰克费恩2003年替代升任美国财政部长的亨利·保尔森出任公司总裁时,巴菲特是他最先拜访的人之一。巴菲特在2006年谈到劳埃德·布兰克费恩时说“他绝顶聪明”。事实上,布兰克费恩在美国华尔街也确实有“最聪明的CEO”之称。
  说完了高盛集团,再看通用电气公司。巴菲特和通用电气公司前董事长、被誉为全球第一CEO的杰克·韦尔奇有着长达几十年的交情。在过去,高盛集团也曾经建议巴菲特投资通用电气公司,但巴菲特感觉价格不是太合适,所以拒绝了。在这次金融海啸影响下,巴菲特认为这个价格已经差不多了。
  由此可见,巴菲特即使要买“伟大的公司”,也会非常看重价格,只有当具备足够的价格折扣或安全边际时才会毅然加入。而为了这一天到来,他有足够的耐心等上几十年。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91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我们一定要以合理的价格投资,并且确保我们的被投资公司绩效表现与我们当初所评估的一致,这样的投资方法(寻找产业的超级明星),是我们唯一能够成功的机会。”【巴菲特股市抄底秘诀】巴菲特认为,投资者不应把重点放在时机的选择上,而要放在价格的选择上。确实,从历史上看,凡是终其一生沉溺于股市“猜顶和探底”游戏的投资者,永远不可能跨越财务自由的门槛。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千万不要企图预测股价
对于未来一年的股市走势、利率以及经济动态,我们不做任何预测。我们过去不会、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
  ——沃伦·巴菲特巴菲特认为,股票投资不应该关心眼下的一时涨跌,因为投资者根本不可能准确预测股价;既然这样,也就没有必要在这方面枉费心机了。无论股价涨跌,都有它的内在规律,预测解决不了问题。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80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对于未来一年的股市走势、利率以及经济动态,他不会做任何预测,过去不会、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股价预测对了解股市发展没有帮助。
  巴菲特在这里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