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拯救美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谁来拯救美国-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以,当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之时,自然也通过此类金融衍生品将风险扩散到了全球范围,进而掀起了世界性的金融海啸。
  2004年底,当通胀压力日益严峻的时候,格林斯潘主导下的美联储终于一改降息的作法,转向了加息的路子。直到他的继任者伯南克接棒,美联储连续加息17次。2005年底,一直热度不减的美国房市终于出现了降温,到了2006年第二季度,美国住房市场彻底改变了往日的热度,寒气来了。

三、挥舞的“潘多拉之手”(6)
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由于住房价格开始下跌,以及2…3年低息固定贷款的到期所致,美国房贷市场以次级债住房贷款为源头,违约率开始急速上升。再加上房地产价格的下跌,导致了发行次贷的机构蒙受巨大的损失,特别是主要的房贷公司和投资银行。
  于是,一度被追捧的RMBS和CDO越来越被投资者们怀疑,其需求急速减少;同时,评级机构也不断下调RNBS和CDO的评级。于是,在投资者尚只能依靠评级机构的评级来判断其内在价值的时候,信息不对称使得市场疑虑遍布,上述被华尔街才子们精心包装起来的金融产品价格自然是溃如洪水下泄。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许多扛不住高额利息贷款的人突然发现,自己的房屋要想变卖出去已经很难了。当然,也有能够卖出去的,只是房屋的价格已不足以偿还剩余贷款了。尤其是那些次级贷款购房的人群,当发现自己已经走投无路的时候,购房贷款也只能是随他去吧。一时间,大量的已严重贬值的房子甩给了放贷机构,而放贷机构已无法通过将收回抵押的房子再出售的方法来弥补庞大放贷的损失了。此时,前文所述的“次贷危机”已不可避免。
  2007年4月2日,当美国第二大次贷供应商新世纪金融公司宣告破产时,孕育有时的“次贷危机”终于狰嵘初现。随后,曾被誉为资本市场“宠儿”的美国次贷公司,相继陷入严重财务危机。而向来与之瓜葛甚多的华尔街,直至全球的一批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也陆续拉响了生死存亡的警钟。
  即使面临着如此情况,美国政府最初的反应也让国际社会有理由给予指责。因为,有大量的事实证明,自危机初露端倪到集中爆发,美国政府的救援举动实在是有些跟不上节奏。这种对危机认识的不足和干预措施的滞后,直接放纵了危机的爆发和影响范围的扩大。
  就在第二大次级贷款抵押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时,并没有引起美国政府的重视,美联储仍简单地认定这仅仅是单个机构运营的问题,并非一场危机。直到上文提到的贝尔斯登事件引起全球股市暴跌之时,美联储才作出反应,向金融体系注入流动性资金以增加市场信心。此时的美联储依然认为形势可控。直到房利美和房地美危机、雷曼破产以及美林被收购等系列性事件发生,美国政府才真正地认识到了因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动荡的严峻形势。
  2008年9月7日,美国政府宣布接管“两房”,美财长保尔森无奈地表示,房利美和房地美规模太大,与美国金融体系交织过于紧密,任何一家破产都会导致国内甚至全球的金融市场极大动荡。至此,美国政府大规模救市举动开始,但为时已晚。
  以此为背景,整个行业都感到了风险的大面积降临已不可避免,相关衍生品的市场流动性快速下降。同时,由于欧洲金融公司也持有大量次贷和其衍生品,这种恐慌迅速波及到了欧洲并扩散到全球,直至今天的全球性经济灾难。
  所以,刚刚当选的新一届美国总统奥巴马也不得不批评说:监管部门的失职与政策上的失误间接地促发了次贷危机的大规模爆发;而另一位共和党总统参选人麦凯恩更是尖锐地指责说,美国证交会主席没有监管好华尔街。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角色罪不可赦——美国的信用评级机构。
  如前文所述,金融衍生品的发展,虽然有利于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但其定价和交易则有赖于准确的市场评价。当市场评级机构这一环节出现问题的时候,信任危机也便随之开始了。更何况全球投资者正是出于对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的信任,才放心大肆购买次贷相关产品的。
  自从2000年美国大规模发行次级抵押债券以来,各评级机构就一直给予最高信用评级。而在2008年7月以后,同样是它们又大范围调低几乎全部次级债券的评级。仅在7月10日一天,穆迪就调低了超过400种此类证券的评级。这种做法极大地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也成为全球范围内投资者恐慌的直接诱因。因为,刚才还同美国国债相同级别的3A级证券,已在一夜之间变成为投资者手中的垃圾了。
  事实上,美国上述评级机构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证券发行商,但它们的角色定位却是要对市场投资者负责。这种尴尬相信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是没有想到的。因为美国一向自喻、甚至也被许多人认为是全球市场经济体的标杆。所以,如今才有越来越多的人们在指责,这些评级机构不切实际的评级以及次贷危机爆发后下降评级动作的迟缓,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次贷危机的强度,对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不光彩作用。
  当然,一场“百年一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还有着其他的因素。而书写至此,笔者猛然想起了有一种较为大胆的质疑声音:一向精明、“打个喷嚏,世界就要感冒”的美联储,以及美国经济决策部门中那些从资本泥丸中一路横生出来的骄子们,面对这种危机开始酝酿的时候,是真的“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还是有意地在进行某种所谓的“阴谋操作”?
  但不管怎么说,华尔街的危机的确发生了,美国的金融霸权地位正在受到削弱,世界经济也普遍地感受到了阵阵寒气。而毋庸置疑的,正是美国人自己打开了华尔街那个“潘多拉盒子”!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四、多米诺骨牌的倒掉(1)

  没有人会对这样的说法存有异议——“9月15日可能是美国华尔街百年以来最为黑暗的一天”。就在这一天,富有传奇色彩并有着158年悠久历史的美国雷曼兄弟破产,成为美国华尔街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的一大标志。同日,美国总统布什不得不正式公开承认了美国金融危机的到来。
  1.“雷曼”的前世今生
  美国雷曼兄弟公司创立于1850年,它的英文全称是“Lehman Brothers Holdings”,是为全球公司、机构、政府和投资者的金融需求提供服务的一家全方位、多元化投资银行。截至倒闭时,公司的雇员人数达到12343人,员工持股比例达到30%,走过了158年的历史,是一家名副其实的“百年老店”。
  雷曼兄弟环球总部设于美国纽约市,地区性总部则位于伦敦及东京,在世界各地设有办事处,在中国也拥有多项投资和众多业务活动,公司收入的近四成也都产生于美国本土之外。在世界著名的《财富》500强公司名录中,雷曼兄弟也长期在榜。
  雷曼成立之初只是一家从事棉花(资讯,行情)交易的公司,后来业务进一步扩大,美国不少零售巨头如西尔斯百货等都曾经从雷曼公司获得融资,雷曼家族也因此成为富甲一方的望族。
  创始人亨利·雷曼(Henry Lehman)原为卖牛商人之子。1844年23岁的亨利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Rimpar市移民到美国,定居在阿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在那里开了一家名为“H。 Lehman”的干货商店。1847年,因伊曼纽尔·雷曼(Emanuel Lehman)的到来,商号更名为“H。 Lehman and Bro”。1850年,当家中最小的弟弟迈尔·雷曼(Mayer Lehman)也来到时,商号名称再次发生了变更,定名为“Lehman Brothers”。
  19世纪50年代的美国南部地区,棉花是最重要的农产品之一。利用棉花的高市场价值,雷曼三兄弟开始定期接受由客户付款的原棉贸易,开始了棉花的二次商业贸易。几年之间,这项业务的增长就成为他们经营的主力项目。1855年,亨利因罹患黄热病过世后,另外两兄弟继续从事着农产品期货生意和经纪商业务。
  1858年是雷曼兄弟公司有着纪念意义的一年。因众多因素,此时美国棉花贸易中心已由美国南方转移到了纽约。于是,雷曼在纽约市曼哈顿区自由大街119号开设了第一家分支机构的办事处,当年32岁的伊曼纽尔负责办事处业务。1862年遭逢美国内战,公司开始和一个名为约翰·杜尔的棉商合并,组建了雷曼杜尔公司(Lehman; Durr & Co。)。
  美国内战结束后,雷曼公司开始为阿拉巴马州提供财务支持以协助重建,公司总部也最终搬到了1870年创建纽约棉花交易所的纽约市。1884年,伊曼纽尔设置了公司理事会,此时公司已在新兴市场从事着铁路债券业务,并开始进军金融咨询业务。到了1887年,雷曼公司加入了纽约证券交易所,1899年则开始首笔公开招股生意,为国际蒸汽泵公司招募优先股和普通股。
  1906年对于雷曼公司来说,是又一个有着纪念意义的年份。这一年,在菲利普·雷曼的掌管下,雷曼公司与高盛公司合作,将西尔斯·罗巴克公司与通用雪茄公司上市。至此,雷曼兄弟公司才从一个贸易商真正转变成为证券发行公司。
  随后的二十年间,差不多有上百家新公司的上市都由雷曼兄弟协助,其中多次又都是和高盛公司合作完成的。这些公司中就有:、May Department Stores pany、Gimbel Brothers, Inc。、、The Studebaker Corporation、the ,等等。

四、多米诺骨牌的倒掉(2)
1925年,在菲利普·雷曼儿子罗伯特·雷曼(昵称“波比”)接手担任公司领导后,雷曼公司在股票市场复苏时由于侧重于风险资本而度过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