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人要靠恩威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管人要靠恩威德-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世民在当秦王的时候不仅在战场上东征西讨、南征北战,而且在宫廷之中也要与其两个兄弟进行多方周旋,最后不得不通过玄武门之变斩杀了亲兄弟、逼父亲退位才登上了皇帝宝座,因此,他对于到手的皇位才会倍加珍惜,也才有了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
  李世民的后人唐明皇李隆基前半生应该也算是个明主,在大唐江山经历了武周易主之后,李隆基是在与韦皇后和太平公主等多方势力的打打杀杀中才重新夺回李家江山的,因此才有了励精图治的“开元盛世”;
  被阎崇年先生称作千古一帝的康熙,也是在擒鳌拜、平“三藩”、灭郑经、剿噶尔丹的风风雨雨中打造“康乾盛世”的。
  可见,要成就一代明主,非要经过一番血与火、生与死的残酷争斗不可的。而在这斗争的过程中,就需要恩、威、德手段的反复运用和极致把握。
  临事而惧,好谋而成
  要成就一代明主,除了天性聪慧、风雨历练之外,还必须要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审慎,以及多谋善断的智巧。
  孔子说:“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要成就一代明主,首先要临事而惧,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
  李世民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就是从隋亡唐兴的朝代变迁中所感受到的一种“临事而惧”。康熙也经常提醒臣子们:“大明覆亡的教训离我们还不远,崇祯皇帝就在紫禁城后面的景山上看着我们呢!”康熙因为有前朝倾覆之鉴,所以才“黎明即起,万机待理,勤政爱民,事必躬亲”。
  读历史有时觉得也挺有意思的,还真就有不少“临事不惧”、不见棺材不落泪的主儿:唐后主李煜,卧榻之侧陈列着赵匡胤的几十万大军,却仍然笙歌不断、管弦不绝,最后只好“垂泪对宫娥”;宋徽宗赵佶,忘记了他的先人“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家训,在金兵哇呀呀杀奔而来的时候还在属意着他的工笔花鸟和瘦金体书法,汴梁城破之日,不得不作为战俘去体验北国风情,身着狗皮衣为金人表演兽舞去了。更邪乎的要算闯王李自成了,关外大清的铁骑之声倾耳可闻,而这位老兄却在崇祯的尸体旁过起了皇帝瘾,结果呢,屁股还没坐热乎,就不得不逃命去也了,倒也颇有些《过把瘾就死》的味道。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三章 两个极端(6)
当然啦,要成就一代明主,光“临事而惧”还不成,还要“好谋”才能成;光知道“水能覆舟”的危害还不成,还要有“水能载舟”或者“水能煮粥”的能力和手段。而这些能力和手段,也无非是恩、威、德的合理运用。
  晋文公重耳即位后,为了争霸诸侯,不得不与曾经救助过自己的楚国开战,于是在与楚军对垒时,他主动让自己的军队“退避三舍”,既为自己赢得了信守诺言的贤德美名,又避开了楚国的锋芒,激励了本国军队的士气,通过德与威的得体运用,在这场著名的城濮之战中一举确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
  李世民知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所以,李世民不因魏征是太子李建成的属下而大加杀戮,反而请他做谏官,让他作为自己的一面镜子,经常照一照自己行为的得与失。这种恩、德并用的手段,不仅成就了魏征谏臣的美名,更成就了李世民敢于纳谏、从善如流的明主风范。另一位少年天子康熙,先是利用娃娃兵智擒了鳌拜,后又分化瓦解削平了“三藩”,实施“禁海”收服了台湾,先礼后兵剿灭了噶尔丹。
  大清入关以后,满汉之间的隔阂一直很深。康熙深深懂得,要收服汉人之心,首先要收服士人之心,于是,在康、雍、乾三世,恩、威并重,胡萝卜大棒满天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方面,他们大兴文字狱,以“大棒”威服天下士人,有人写了一些类似“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这样的游戏文章也被治罪,弄得天下仕士人人自危。另一方面,朝庭又对知识分子施以怀柔政策,开科举考试,网罗人才。对于那些自命不凡的高才、前朝遗老遗少和不屑参加科举的隐士,特开博学鸿词科,由地方官员推荐,皇帝直接面试。同时,朝庭规定,见了大学士,连皇族老老少少都要行半跪礼,称“老先生”,如果这位大学士还兼“师傅”,就要称“老师”,自己称“晚生”。
  第二节 最坏的“管”——低恩、低威、低德的
  “庸主型”领导
  剑说:有道是“君有道,剑在侧,国兴旺。君无道,剑飞弃,国破败。”
  可国之兴破,与剑何干?
  连丽茹有段评书《阿斗为什么这么傻》,说是被刘备长坂坡“摔孩子”给摔的,结果留下了后遗症或脑震荡什么的。总之,连丽茹认为,阿斗之所以“乐不思蜀”,是因为他傻。但北京老张恰恰认为阿斗并不傻,甚至还颇有些大智若愚的味道。
  在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中也有这样一个情节:内务府掌管皇帝茶叶的老太监说,这皇上可不能惯着,如果把他的嘴喂刁了,以后就不好伺候了。所以,每年的新茶来了,都要把它放陈了,而给皇上喝的则是去年的陈茶,久而久之,这皇上就会以为新茶就应该是这陈茶的味道。呵呵,这就像现在有些人给领导送假烟假酒一样,这领导抽惯了假烟、喝惯了假酒,偶尔给他点儿真的尝尝,他还会感到不适应呢。不过给领导送假烟假酒的风险要比给皇上喝陈茶的风险大得多,因为,只要“伺候”得好,皇上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知道新茶到底什么味道,而现在的有些领导则不同,因为他自己很有可能也是给他的领导送假烟假酒起家的啊!
  北京老张想说,永远不要把管理者当傻子,哪怕是庸主型的领导,也不要认为他傻。

第三章 两个极端(7)
可是,既然像阿斗这样的庸主都不是傻子,那他们是什么呢?前面我们讲到,明主型领导就像是一把好剑,能够断云绝地,匡正诸侯,天下归顺。那么,庸主型领导像什么呢?其实,庸主型领导也像是一把剑,只是剑柄不在自己手里罢了。《汉书?梅福传》有“倒持泰阿,授楚其柄”的句子,这就是“授人以柄”成语的由来。意思是说,把泰阿宝剑倒着交给别人,让别人把持着剑柄,比喻将权力交给别人或让人抓住缺点、失误,使自己被动。由于剑柄被他人把持,所以,管理者所特有的恩、威、德的使用权也就自然让度给了把持剑柄的人。这就是为什么管理者低恩、低威、低德的根源所在了。
  有人也许会问了:“倒持泰阿,授楚其柄”,还不是傻子吗?其实,“授人以柄”,责任并不都在庸主自身,纵观历史,凡有庸主,必有奸人。这剑“柄”就是握在了奸人手里。
  这里所说的“奸”,与传统意义上的奸还有所不同,这里“奸”的含义,是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来界定的。比如,汉献帝是庸主,但曹操却可以“挟天子”这把剑“以令诸侯”;刘禅是庸主,诸葛亮却以匡复汉室的名义去陷蜀魏两国百姓于多年的战乱之中,去实现他那根本就无法实现的梦想。这样看来,我们必须要颠覆几千年来对诸葛亮的认识,从管理学的角度而论,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奸人”!
  三足鼎立之后,各国百姓都渴望休养生息,跟随刘备颠簸了半辈子的刘公子也巴望着享几年清福。可是,诸葛亮为了他那个水中月、镜中花般“恢复汉室”的梦想,偏不顺应天时与民意,置天下百姓于不顾,七出祁山,挑起连年战火。不仅如此,从《出师表》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诸葛亮大有“挟老天子”以令“新天子”、“挟死天子”以令“活天子”之嫌。好在刘禅公子天生“聪慧”,他知道“分久必合”是大势所趋,也知道诸葛亮折腾不了几年就会一命呜呼。不是说“巧者劳而智者忧”吗?你诸葛亮既巧且智,那就让你去劳、去忧吧,俺老刘赶紧抓住这不多的时间可劲儿地吃喝、泡妞儿吧。不是有首歌唱得好吗?“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嘛!
  那么,庸主这把剑为什么会甘愿被“挟”呢?这个问题也不能一概而论。仔细分析,大概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授人以“柄”;
  二是被人夺了“柄”;
  三是任人把持“柄”。
  授人以“柄”的是因为自己自知庸碌无为,干脆让与能人为我操劳,自己乐得自在,如,前面提到了聪明孩子刘禅之把“柄”授与诸葛亮;被人夺了“柄”的其实自己并不想作别人手里的宝剑,而是自己力量不足,才致大权旁落、为人所用,如,汉献帝之于曹操、光绪帝之于慈禧;任人把持“柄”的是自己被赶鸭子上架当了皇帝,而自己其实并不想当皇帝,如,喜欢工笔花鸟和瘦金体书法的宋徽宗赵佶,还有明朝那个喜欢做木匠活儿的天启皇帝朱由校。
  也许有人对以上观点会嗤之以鼻,认为俺不过是在散布一些标新立异的噱头而哗众取宠罢了。可事实胜于雄辩,让我们还是用事实来说话吧。
  凡是庸主,几乎没有几个是得到善终的,不是被手握剑柄者所害,就是亡国后被起事者所杀,但刘禅即使是作了司马氏的俘虏,依然可以吃喝享受、玩乐泡妞儿,以至“乐不思蜀”。并且,刘禅不仅自己被封为安乐公,后人也还被封为驸马都尉,你说,阿斗难道是真的傻吗?也许阿斗小时候真的傻,刘备在长坂坡也真的是想摔死他算了。刘邦在逃命的时候不也两次把一对聪明伶俐的儿女扔下车吗?不想人算不如天算,刘备“长臂过膝”,摔等于是“放”,加上南方的土质疏松,千军万马踩踏之后,估计会有半尺多厚的浮土,所以,刘公子不但没摔死,反而一下给摔得开了窍,茅塞顿开了。

第三章 两个极端(8)
请记住以上所说的话:庸主型领导,并不一定就是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