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孩子走进世界名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领孩子走进世界名校- 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母亲王红是一位明智的家长,她懂得在适当的时候为孩子助力,“王岭上小学的时候我就总去打听哪个中学比较好,非常重视这些,我总觉得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这是家长应尽的责任,你应该了解更多的信息,知道现在哪条路比较好走,比较适合自己的孩子,我把这些信息传递给儿子。”于是,报考育才中学就成了王岭学习生涯中的第一个重要目标。小学五年级时,王岭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东北育才学校预备班,又经过一年的选拔,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正式进入东北育才学校日语特长班,成为日语班成立以来招收的第三批学生。
  

给孩子生活的动力和热情(8)
在预备班学习的一年时间里,王岭了解到东京大学,了解到这样一所世界知名学府的相关情况,于是,他萌生了报考东京大学的想法。升入中学后,随着学习的深入,这一目标变得愈加清晰,终于在2000年,王岭凭借优异的学习成绩荣获东北育才“大友太郎奖学金”,并于当年10月赴日本留学。
  2001年3月,王岭以771分的成绩考取了东京大学法学部,而满分是800分,他的这个成绩创造了当时日本文科高考历史上的一个新记录。这里还有一个故事,按照惯例,东京大学法学部每年只招收一名私费留学生,可就在那一年却破格招收了两名留学生,一名是王岭,还有一名学生来自韩国,大王岭五岁,在日本学习多年,也非常优秀。在非此即彼的考量中,面对两名同样优秀的学生,校方做出了两全的选择。
  当我们请王岭为后辈学子介绍一下报考东京大学的经验时,他回答说:“由于各类程序最近两年来有所变更,我的经验已不足为鉴,但学习成绩优异,有自信心是考入‘东大’所必须的。”也许没有方法的方法才是最高境界,优异的成绩和充足的自信,相信王岭当年也是凭借着这些博得了东大的青睐。
  认准了目标的王岭也是一个坚定的执行者,在报考研究生的时候,他仍然只填报了一个志愿——东京大学法科大学院,并做好了万一落败第二年再考的准备。“当时法科大学院第二年招生,这个学制在中国还没有,美国和几个主要发达国家有,600个学生当中只有他是外国人,其余都是日本人。”克服了入学初期的不适应和巨大压力,2007年3月王岭顺利地从东京大学法科大学院毕业,获得法务博士学位。
  对于已经取得法务博士学位的王岭来说,毕业之后找一份理想的工作不成问题,但王岭有自己的打算,他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取得日本律师资格。“如果他今年能考上,他有可能就是第一个拿到日本律师资的中国人。” 王红说。
  在国外,律师这个职业意味着很高的社会地位和丰厚的收入,在一次聊天中,王红问儿子:“儿子,是不是当了律师之后赚钱就多了?”王岭回答说:“妈,赚钱不是大事,要是能拿下律师资格,我要做一些大事。”虽然王岭并没有具体透露他所说“大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但从他给我们的回复中,似乎可以读出些许意味:
  如果拿到律师资格,我希望自己能在以下两个方面有所作为。第一是为在日华人提供法律服务,因为他们在日本社会是弱势群体,特别需要法律服务和帮助;第二是为中日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法律服务。
  从东北育才中学到东京大学法学部,再到法科大学院,一直到律师资格考试,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王岭都为自己定下适宜的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正如开篇那位博客主人所说:“他是一个生活在计划中的人,并非随遇而安,所以他不会缺少生活的动力和热情。”
    爱情无国界
  照片上的王岭绝对称得上帅气,自古以来,才子与佳人就是经典爱情故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我们的主人公也不能免俗,但有些不同的是,这位“佳人”是一位日本姑娘。这样一段跨越国界的爱情究竟是如何萌芽的呢?
  我们是在大学二年级时,由学生自治会组织去广岛参加和平###时结识的。当时通知的是在车站西门集合,我俩却都错误地来到了东门,与“大部队”失去了联系,彼此都带着校徽,相认,相识,记错了大门,找对了人。女朋友的父母家人对我特别好,前几天,在他们给我父母的信中说,“在王岭的身上有着现代日本青年少有的诚实和孝顺。”
  爱情的魅力可以跨越民族、文化的樊篱,而从上面的那段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正是这位中国青年身上所据有的优秀品质征服了对方的家长。2006年3月,这对日本夫妇还专程来到中国拜访了王岭的父母,而对方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个中国家庭是如何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孩子的。
  

给孩子生活的动力和热情(9)
母亲王红说,儿子在国外留学多年,但夫妻俩至今没有去日本探望过,今年十月份,他们准备去日本,一是看看儿子,更重要的是去拜访一下那位日本姑娘的父母,算是一次回访。“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们衷心希望这样的爱情能够历久弥新,并打破国别的概念,成为增进民族感情的桥梁。
  

世界上最难攀越的山;其实是自己(1)
  小档案:
  丛  林,男,1985年2月生人。
  1991年入沈阳飞机制造厂小学。1997年考入东北育才学校优才教育实验班。2000年经学校推荐并通过考核,获得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和###提供的全额奖学金,赴新加坡华侨中学留学。2002年考入新加坡华中初级学院。2004年参加英国中学高级水平考试(A…level)获得满分全优的成绩。2005年考入哈佛大学,并获得每年46850美元的全额奖学金。
  曾获得新加坡数学奥林匹克竞赛(SMO) 金牌(团队第二)、新加坡物理奥林匹克竞赛(SPHO)金牌(国家集训队理论成绩第一)、新加坡化学奥林匹克竞赛(SCHO)金牌(国家集训队总成绩第二)、第四届新加坡科技创新大赛(SSEF) 团队金牌(组别最佳)、澳大利亚国际数学竞赛(高中组)金牌 满分(全球共四人获满分)、“物理诺贝尔奖第一步——世界大学生和中学生物理科学研究比赛”优秀奖、杰出贡献奖,南洋理工国防部材料科学挑战赛团队最佳创新奖、材料研究学会优秀奖,新加坡华侨中学数学、高级数学、物理最佳学生奖,新加坡华中初级学院数学、高级数学、物理最佳学生奖及学部最佳学生奖,2005年度哈佛学者奖。
  书法作品曾获韩、中、新国际书画展银奖、上海国际书画精品展金奖。
  丛林,一个很常见的名字,当我们进行网络检索的时候实在无法对本文的主人公进行准确定位。然而,一旦在关键词中将“哈佛”与“丛林”并置,一切都变得那么明了,偌大的“丛林”中,只有他与“哈佛”有着不解的缘分。这既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必然,让我们一起来探寻其中的规律。
    成长的足迹
  1985年2月,丛林出生在辽宁沈阳一个普通家庭,父亲丛志良是派出所民警,母亲李乃艳是幼儿园的保健医。儿子的到来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无限的欢乐,翻开母亲为儿子亲笔书写的“成长日记”,就像看到了那双小脚丫走过的长长的路……
  一个多月:眼神能跟着大人走;
  五个半月:能听懂别人叫自己的名字,自己能把着奶瓶吃奶,能伸手要东西;
  七个月:能自己坐起来,会爬行;
  十个月:能独立站立片刻,出十个牙,非常淘气,上下窗台自如,会叫“爸爸妈妈”,别人说话,他能够用眼睛寻找到;
  十一个月:会叫“奶奶”,会蹲着;
  一岁:电视关了知道拉着别人的手去开,懂得穿好鞋再下地,大人说什么东西他能拿来,玩具摆了一大堆,弄不好不罢休,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十五个月:教他识图片,大人说什么他能指对,能学些简单的词,如“椅子”,会叫“爷爷、大大、哥哥、姑姑、姥姥”;
  二十三个月:能数10个数,背“春眠不觉晓”、“小白兔”等诗歌,认识“大、小、上、下、马、丛林、李”等字;
  三岁:上幼儿园。特别知道干净,别的小朋友坐地上玩,他都是蹲着,从来不往地上坐;东西也不随便乱放,谁见他都喜欢,甚至夸奖几句,很有人缘;
  四岁半:会20个数以内的加减法,会讲《希瑞》《变形金刚》《黑猫警长》《西游记》等故事给别人听,认识很多字,爱听讲故事,基本每晚睡前都得讲一本,爱买书、录音带,自己也能看。在幼儿园当班长,爱管事;
  五六岁:会100以内的加减法,爱看儿童片《小熊杰里米》《忍者神龟》等,喜欢买动画书,会背“小九九”乘法口诀;
  没有上学前班,直接上小学一年级。
  在夫妻俩的记忆中,从小儿子身上就有着一股子自立和要强的劲头。
  在丛林四岁的时候,有一次区幼儿园举行插塑拼图比赛,为了能取得好成绩,丛林拼命地练习。插上拆、拆了再插,总有个图案跟丛林较劲儿,急得他哭起了鼻子。可小丛林仍然倔强地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练习,直到跟练习册上的图案分毫不差,自己觉着满意了才破涕为笑。最后,他代表幼儿园取得了插塑拼图比赛的第一名。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世界上最难攀越的山;其实是自己(2)
父亲曾经发明了将拼音和汉字分写在卡片两面的识字方法。虽说是游戏,可丛林总是很用心地边玩边记,当他从爸爸手中赢来了厚厚的一叠卡片,上面的字也已经深深地印刻在头脑中,逼得丛志良不断地书写新的卡片。
  夫妻俩讲起儿子的幼年往事,那一幕幕似乎还在昨天,然而,多年后的哈佛男孩也正是这样一步步成长起来的。
    游戏新说
  很多家长都怕孩子玩电子游戏耽误学习,但丛林父母却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