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才家庭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英才家庭造-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离高考还有20多天,一个数学只有70分水平的学生,咱们给他一规划,数学就考了110分。他是考艺术门类的,数学一旦上来,占据的优势更是不容小觑。
  那天给学生辅导完数学,我又追加了一句话:“别的学科也按照这个方法来做。”虽然各科学习方法不同,但是考试的策略、方针是一样的。知道一个学科的行为准则了,其他学科依此类推。一门增加20分,5门就是100分,你说这个进步有多可观?
  我常说,考前讲2个小时,我能让你的成绩提高20分,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但是,每当我给一个学生辅导完了,把那些细节“秘密”抖搂出来,他们离开这里的时候,全都稳操胜券。因为,学生们得到的不仅仅是技能,还有信心。信心一足,效率一高,他们就不仅仅是提高20分了,最后的成绩往往能超出我们的预算。
  所以,考前就是要在短时间内,目标更明确,重点更突出,定位突破。面对一张试卷:肯定能过关的,过!肯定不行的,放弃!千万不要似是而非,摇摆不定。在熟悉的地方重复来重复去,在超难的地方冥思苦想,不仅浪费时间,甚至会造成一种心理的悲伤。而那些平常也会、但老得不了满分的地方,往往是一个突破点,潜藏着很大的提分因素。这才是我们考前复习的重点。容易题不丢分,中档题多得分,难题能得分。这就行了,2小时20分,就这么提上去了。
  学生确立了有的放矢的规划,心态上自然觉得“我能行”。觉得“我能行”和觉得“我不行”的时候,去做同一件事,效果肯定相差十万八千里。学生觉得“我能行”的时候,底气足,敢于付出,带着一种激情,拥有一种自信。这种高涨的自信心再和强烈的学习针对性对接,就形成了一种最好的学习攻击力。但是,如果学生感觉“我不行”,他就会担惊受怕、哆哆嗦嗦,付出的过程往往是畏首畏尾、不敢全情投入,因为他怀疑自己的能力和方法,唯恐哪一步掉到陷阱里头。
  

拦路虎都是纸老虎
高考之前,女儿的解析几何一直不能过关。临考最后一天,我找了6道高考模拟解析几何题,希望通过这几道题,把高考解析几何可能考到的各种题型都提炼、集中起来,然后让孩子去做。
  做第一道题,女儿就卡壳了。我给她讲了十多分钟的解题思路。
  女儿说:“行了,爸爸,我会做了。”
  “那你往下做吧!一定要做到底,得出最后答案。”我知道,思路懂了并不等于会做。
  再往下做,当她把一次直线方程带到圆锥曲线方程里,立刻出现了一个X、Y并存的二元二次方程。这下子,孩子的脑袋又大了。实际上,解析几何的过程越是变态,最后的结果越简单;很多孩子就是被这个变态的过程打倒的。女儿遭遇了第二次卡壳。
  我看她老半天又不动,就问:“怎么不做了?”
  她沮丧地说:“又不知道该怎么做下去了。”
  我从此处着手,又点拨了一次:“怎么样?会了吗?”
  她说:“会了。”但就是不愿意再往下了。
  我知道,孩子是害怕再次失败,就说:“我给你讲会的东西,并不等于你是真的会了,也不能代表你把解题方法真正学到手了。反正明天就要高考了,今天你的时间已经不值钱了。咱们只当玩儿,行吗?”
  女儿十分勉强地点点头。
  我说:“你现在能不能这样?按照我刚才给你讲的思路,从头到尾再做一遍。时间多长都不要紧,只要求一点,这个题必须得满分。我也不再提示你,怎么样?”
  于是,女儿重整山河,耐心琢磨做题的全过程。半个小时以后,结果出来了,她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兴奋地说:“我找到感觉了,我终于找到解析几何的感觉了!”
  女儿松了口气,我心里也踏实了不少。
  我问她:“你过去对解析几何没有感觉吗?”
  她点点头:“从来没有这种感觉。”
  “那你过去怎么做解析几何呢?”
  女儿笑笑:“一碰到解析几何,我就害怕!”
  过去,女儿每每遇到这类题,总是在熟悉的地方卡壳,赶紧翻翻答案,很快就绕过去。殊不知每一次卡壳就是一次机会,如果不能下功夫找原因,还不如不做。
  有些题目,你好像不会,但是看看答案,又好像懂了。在不会和真会之间,说明要拿下这类题,你还有一步之遥,也仅有一步之遥,你完全可以战胜它。可就是这样一些题,阻止了孩子们考试拿高分。纸老虎变成了拦路虎。放着这样的得分点不去攻克,畏畏缩缩、绕道而行,这不是糊涂,不是犯傻吗?
  正确的做法是什么?不光要看懂这个题,还要对这种题的变形也清楚明白。能做到这一步,才算真的突破了。而一旦突破了这个题,学生对这一类题的解题能力和信心就上了一个层次。
  我给女儿打气:“这个题你懂了,再看下面的题,应该就没什么问题了。”
  果真,女儿后面的题越做越顺。到第六个题的时候,她说:“这道题我不做了,行不行?”
  “为什么?”
  她调皮地说:“我给你讲讲思路。”结果这孩子把思路从头说来,非常清晰。
  我鼓励她:“今年高考,你的解析几何绝对没问题了!”
  “真的?”
  “真的!”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害怕解析几何,其实解析几何的规律性是很强的。学生害怕解析几何,通常是因为担心自己的计算能力,缺乏自信心。高考前,如果能够彻底地解决几个类似的题目,心理障碍一旦突破,你会发现解析几何并不是你想象的那么难。
  我跟孩子说:“你这个解析几何的感觉来得挺是时候,高考前最后一天找着了。趁热打铁,多好啊!”
  高中三年,女儿的数学从来没有超过120分,高考“临门一脚”,她一下子突破147分。这是我们从来没有想到的优异!
  冲刺不仅是一场场考试,也意味着人生中一次次重大的拐点。父母陪孩子感受责任、感受磨难、感受成功、感受快乐,是亲子共同成长的难忘一页。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心态决定成败
我2003年接的这个班,确实很争气。一开始的起点是同年级最低的,我带班之后,学生的士气高涨起来,成绩在半年内就超过了实验班。高二下学期,我被调到人大附中网校担任校长,无法给孩子们当班主任了,平常也没有时间去关注他们。
  高考前的6月5日,学生们要来学校拿准考证,这帮孩子就找到了我。他们说:“王老师,您教了我们一年半,眼看就要高考了,怎么也得跟大家见见面吧?看到您,我们心里面就踏实了。”
  我才知道,学生们一直把我当成了一种力量的源泉,把在高考之前能不能见到我,看做是一种深深的鼓舞和保障,好像得到了护身符一样。
  于是,我准备了一种蓝黑签字笔———我用过的最贵、最好用的一款———提着两袋子笔到班里去了。我到教室门口,班主任于老师的班会也开得差不多了,也请我上台。
  我一进去,掌声雷动。我开讲了:“孩子们,咱们分开已经一年多了,你们忙我也忙,在这最后的一个阶段,我来给你们呐喊助威,送你们一个人一支笔。”
  台下的孩子们笑眯眯地看着我手中的这支笔,等待下文。
  我说:“这支笔可不得了啊。到了网校之后,我天天用这支笔作计划、写报告、搞宣传、批文件。用这支笔,我画出了这个企业的蓝图;用这支笔,网校半年之内就扭亏为盈,一路蒸蒸日上。所以,这支笔对我来讲,就是幸运之笔、成功之笔。今天我把这支‘神笔’送给你们,希望你们拿着它,能够正常甚至超水平发挥。”
  学生们立刻一片沸腾:“王老师,您赶紧把‘神笔’发给我们吧!”
  哪有什么“神笔”?不过我相信,那支笔确实给一个班的学生带来了信心和力量。一方面,它确实是支很好用的笔,考试的时候,写起来顺顺溜溜的,学生们的心情自然舒畅;另一方面,我在孩子们心目中有一种威信,他们拿着这支笔,就能想起我,那是一种有形的精神鼓励。
  送完了笔,我给大家讲了个故事。什么故事呢?《王金战高考历险记》。我告诉他们,在刚刚恢复高考的那几年,我们这些乡下的孩子是怎么赶考的,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一段妙趣横生的经历。
  最后,我总结道:“你们很想知道高考是什么吧?根本没你们想象的那样严峻,那么可怕。高考就是一次平平常常的考试。高考中出现的所有问题都是小问题,都不会阻挡你们前进的脚步。所以,大家一定不要把自己搞得多么紧张。用轻松的心态面对,你们个个都是大赢家!”
  又是一阵掌声如潮。我走下台,和同学们随便聊聊天。跟这个学生微笑一下,拍拍那个学生的肩膀,又摸摸另外一个学生的鼻子。在教室里坐了好长时间,我也不提学习,看着孩子们天真的笑脸,帮他们放松心情。
  果然,这个班又是人大附中当年高考的佼佼者。
  一支笔保孩子马到成功,一碗面也能助孩子战胜自我。
  我在山东工作期间,有个学生家里太穷,每天吃的就是窝头咸菜。第一年高考,身体虚弱加上高度紧张,考到一半,大脑缺氧,晕倒在考场上。复读到了第二年高考,学生的思想压力更大了,学习状况也不是很理想。有一次他跟我说:“王老师,每次想起那天倒在考场上的情景,我就浑身冒冷汗,所有思路全乱了。”
  我一看,这孩子心理负担太重,怎么跟他减压呢?我于是说:“没关系,我保证让你吃得饱饱的,那样的情形再也不会出现了。”
  高考前一天,我就请他到我家里来吃饭。此后,每天考场前的早餐,我就让妻子给他做荷包蛋面条。那时候的高考还是三天,每天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