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游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国游戏-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自笑栖迟淮海客,十年心事一灯前。(6)
二十五
  那么,美国在伊朗的动作对中国会有什么影响?而中国又有什么应对的方法呢?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美国为什么出兵伊拉克。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在他的*《动荡年代》(The Age of Turbulence)里说得很清楚,伊拉克战争的原因主要是为石油。但笔者个人认为,当时美国新保守派中犹太裔居多,五角大楼国防政策委员会主席珀尔(Richard Perle), 国防部副部长费思(Douglas Feith)和沃尔福威茨在具体的操盘上起了很大作用。因此在实现“美国新世纪”计划中,除了要控制世界能源资源以外,还有假公济私,公报私仇的嫌疑,似乎要利用这个时机,搞掉以色列恨的对手沙特*。
  沙特及周边*产油国的各个王室与本?拉登的关系非常暧昧,在“9?11”事件前,中情局的无人侦察机已经几次锁定本?拉登,但因为各种原因没敢贸然动手,其中一次就是因为阿联酋的酋长公子们和其他高官在场。见路透社2004年3月的报道。 但是当19名劫机者把世贸中心撞塌后,美国人对沙特*的怨恨立即上升,美国国会开始了“9?11”真相调查,其中包括对沙特王室和政府与本?拉登关系的调查。本来,以色列和美国的犹太人对沙特*从幼儿开始的反犹太教育已经很不满,加上沙特一些有钱人对巴勒斯坦人体炸弹自杀者家庭的经济照顾(只要是针对以色列人民的自杀式袭击,袭击者的家庭和子女几乎终身受益),都使犹太人对沙特耿耿于怀。在美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犹太群体,包括新保守派里的重头人物,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但是,任何对沙特*的手术,必然导致国际石油价格的大涨。因此在对沙特有所动作之前,控制世界第二大原油储藏国伊拉克,把其石油生产量从每日150万桶,提升至少三倍,接近500万桶,就可以防止沙特用石油战来对付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时,沙特差不多每日出产700多万桶原油,占欧佩克近三分之一,油价被控制在每桶22美元之上。如果美国可以成功地控制伊拉克,并按预期计划提高产量(伊拉克最高产油量曾超过每日400万桶),就有可能把油价控制在每桶18美元以下,从而可以承受一旦沙特反目,石油产量减半的冲击。
  美国对世界石油市场的控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到了两股势力的冲击。一是苏联解体后,在俄罗斯掀起了美国支持的私有化浪潮。对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早就垂涎已久的西方大油气公司个个摩拳擦掌,希望可以参与分蛋糕。但是固执的俄罗斯人坚持其私有化必须由俄国私有企业进行,以保证俄政治势力可以顺利地把国有财产放入私人的口袋。当时美国对此举动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其中有很多原因,比如20世纪90年代石油价格偏低,两相比较俄罗斯开采石油成本就太高。再加上美国看死了俄罗斯资金不足的缺陷,认为俄公司迟早要向西方大公司求救,最终成为这些公司的代理人,用不着去拦着这些俄本土寡头。
  所以在1998年俄罗斯政府几近破产时,居然很多俄罗斯石油招标都没有人出标(估计中国也没有看到这一点而在世界范围内扫货,当然,那时中国不像今天这样外汇储备爆棚,可能也是原因之一)。当时大家小看了俄罗斯人的生存能力,以为他们活不下去了,地缘政治大师布列津斯基(Zbigniew )更是在名作《大棋局》(The Grand Chessboard)里将俄罗斯说成一个突然幻灭的地缘中心留下来的“大黑洞”。谁知道那年冬天,一群在英美金融系统里的“不同意见派”在伦敦秘密会见当时俄总理普里马科夫的私人经济顾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此俄罗斯经济政策180度大转弯,不再做西方和国内寡头的乞丐(笔者因为偶然机会对此机密略知一二)。更没想到普里马科夫的后辈普京上台后,狂飙的石油抬着普京这个新兴强权填满了这个黑洞,拿起了能源大棒反教训起欧美来。

自笑栖迟淮海客,十年心事一灯前。(7)
第二股冲击美国的势力是美国后院——拉丁美洲的委内瑞拉,该国在1999年出了个风云人物查韦斯,开始了世界范围内的石油民族主义运动。本来在保证石油价格上,所有产油国的利益是一致的,但由于世界主要石油消费市场集中在美国、西欧、日本,美国就可以通过分而治之的方法,令产油国家之间互相牵制,导致他们不能有一个共同的行动方案。通常在以色列人和*人开战时,才可能看到*人自己的一致限产行动,但非*产油国又不会跟进。但是在1999年期间,因此前亚洲金融危机引发的需求紧缩,导致了世界所有的产油国不得不在3月共同减产以稳定油价。而查韦斯的主要贡献在于他把产油国和西方大石油公司的利益斗争,从一个在商言商的角度,提升到了一个反西方殖*义和经济掠夺的高度,得到了包括俄罗斯、伊朗、苏丹甚至沙特在内的支持,这就使欧佩克的运作可以真正起到实效,从而使世界石油市场摆脱了西方的控制。当然,中国经济的崛起,为石油生产国提供了一个替代的市场,也是这个石油民族主义可以成功的一大因素。
  二十六
  如果美国可以成功地控制和增加伊拉克的产油量,可想而知,世界油价将滑落,就会使俄罗斯、伊朗和委内瑞拉等美国的对手在说话时没那么嚣张。而美国也就有机会对沙特施行“*革命”,推翻沙特王室,建立一个更温和的“民选”亲美政府,终止沙特对埃及的穆斯林兄弟会和巴勒斯坦的哈马斯的支持(现在哈马斯的支持更多来自于叙利亚和伊朗),为美国的中东重建计划扫清思想势力上的障碍。
  美国和沙特关系的恶化在伊拉克战争后更为显著。一方面是美国参众两院的大嘴巴议员们在新闻界大声疾呼,要求调查沙特的资金如何转入了恐怖分子的账户;另一方面是美国的“9?11”真相调查小组在追踪沙特的资金流向。纽约市市长朱利安尼拒绝接受沙特王子阿勒瓦利德向“9?11”遇难者高达1000万美元的捐款,来自纽约州的参议员舒默(也是推动经济制裁中国议案的主力议员,犹太人)直接要求彻查在美国的沙特投资,并呼吁把沙特列上美国的种类繁杂的国家黑名单。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当时的沙特王储阿卜杜拉面临美军在伊拉克的军事行动和美国的政治、外交和军事压力,决定从美国撤出3000亿至4000亿美元的沙特资金。这个消息在外汇圈里尽人皆知。一方面是为了自保,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美国的报复。而在美国富裕的中东裔人士,发现在他们的住宅附近开始频繁出现仿佛是水电公司修理车的大车。其实这些车上安装的是监听人们在家对话和电话通话的仪器,由美国情报部门的反恐专家24小时监听。当然,在《爱国法案》的授权下,全美国的电话和电子邮件都在情报部门的监视之下。这些惊恐的中东裔美国人,开始偷偷地在加拿大等国家买房买地,准备一旦形势不对,立即走人。加拿大的城市,尤其是温哥华,在那段时期地产价格高涨,和这个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沙特在美国的大幅撤资大致是源于美国在伊拉克战争的高潮期之后。那时,美国借强大的军事高科技,打垮了萨达姆政权,逼得连头脑容易发热的伊朗人都在考虑和美国沟通,避免自己成为下一个目标。伊朗这种要求有条件投降的降表,当然被只接受无条件投降的美国拒绝。见《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2006年6月18日报道《2003年美国拒绝伊朗对话建议》,该文记录了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的美国和伊朗的暗斗。于是伊朗人除了向莽撞但勇猛的朝鲜人学习如何赶紧加快核计划之外,只能偷偷地发展伊拉克什叶派民兵以自保。而沙特就忙着支持伊拉克国内被美国打得七零八落的逊尼派等各派武装。这时候声讨沙特的呼声在美国达到高潮,应该也是预料中的事。 。。

自笑栖迟淮海客,十年心事一灯前。(8)
沙特从美国的撤资自然为美国的财政赤字和巨额贸易逆差造成巨大的资金缺口,直接威胁到美国的经济。为了应付这一挑战,美国众议院快速地在2004年通过了一个“本土投资法”(Homeland Investment Act; 缩写HIA),鼓励美国的跨国公司将在世界各地的利润拿回国内,以填补沙特资金外撤的缺口。本来,美国的大公司在把海外利润汇回国时,所得税税率为35%,而在HIA法案下,如果资金在2005年年底前回国,就会享受525%的优惠税率。美国用了这个办法,总算是渡过了一关。
  图33赖斯的2005年中东之行:与沙特王储会谈,到开罗鼓吹*
  美国同沙特的关系的谷底是在阿卜杜拉继承王位之前。2005年4月,沙特王储带队和布什政府全班人马,在布什老家美国得州克劳福德牧场搞了一次全面讨价还价的会谈,当年6月下旬,美国国务卿赖斯在访问中东时,又和王储阿卜杜拉进行了近乎摊牌式的谈判。有关这两次谈判的细节和结果从来没有公开过,但可以猜想到双方的立场是南辕北辙。美国对沙特的要求当然是非常明确——要求沙特为美国意在全力推动美式*的“新中东计划”在宗教上和经济上给予支持;打击宗教极端势力,使其停止对伊拉克逊尼派反美游击队经济支持;而沙特却要求美国停止在中东推行“美式*改革”,并停止以调查“9?11”事件真相为名,破坏沙特声誉。两者的主张完全背道而驰。
  这次谈判大概是不欢而散,赖斯在中东之行抵达沙特前访问了埃及,在开罗美国大学发表的演说中,公开要求在沙特*进行如同颜色革命一般的“*革命”。赖斯中东之行的演讲摘录,详见附录三。——编者注
  在这种情况下,沙特必须有一张更好的牌才可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