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国医-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5。仰卧收腹
  取仰卧位,两臂伸直在头后,然后上体和两腿同时迅速上举,使双手和两足尖在腹部上空相触,上举时吸气,还原时呼气。每天早晚可各进行1次,每次可做24~32次。随着腹肌力量的增强,重复次数可逐步增加。
  养生的最高境界:既“无养生”,又“随处养生”
  大师手记
  养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它包括养形与养神两个方面,而养神尤为重要。神虽寄于形,然形常随神而动。故神伤者,形难健。故必寓养于生活、工作、学习之中,凡事顺其自然,衣食温饱而足,适寒暑,节哀乐,劳逸适度,动静结合,再辅之以必要的锻炼身体的方法,则长生虽不可及,而长寿亦能有望。
  ——摘自《长寿有道:名老中医谈养生》
  国医释读
  张灿玾教授认为,养生的关键在于将其融入生活、工作、学习各个方面,不能专门为了养生而养生,换句话说,既是“无养生”,又是“随处养生”,这主要体现在一种生活态度与习惯上。就张教授本人来讲,他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践了自己的生活养生法:
  1。勤于读书能养神
  张教授认为,读书不仅是知识的积累,也是智慧的源泉,同时,也是养神的良策。作为一个现实的人,要想解除诸般烦恼,莫过于求知,而读书是求知的重要途径之一。有了知识,就可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能够妥善解决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各种矛盾,减少思想上一些不必要的烦恼,精神上自能得到一定的宽松和安慰,起到不养而养的作用。
  2。多多培养爱好
  张教授爱看戏,爱听音乐,并且学京胡、二胡、笙管、笛子、唢呐、小提琴、口琴以及锣鼓等多种乐器。除此之外,他还不断发展了多种爱好,如书法、绘画、诗词、篆刻等,均有涉猎。他不断利用这些爱好,使精神负担得到缓解,减少疲劳,使大脑得到适当休息。
  3。顺应气候的变化
  张教授在日常生活中十分注意气候变化,随时调整衣着,尤其注意保暖,如遇感冒,立即服药。所以,每当外出时,他必随身带着足够的衣物和防治感冒的药。
  4。生活适度,不贪求
  张教授饮食以清淡为主,五谷杂粮皆用,饮食以蔬菜为主。他青年时期虽饮酒,但不成癖。很少饮茶,以凉白开为主。不偏食,不贪食,不吃零食。衣着不求华美,只求四时可更换为足。在市内一般不搭车,坚持骑自行车,既可锻炼身体,又可以活动关节。住处不求豪华,只在工作方便。保持简朴,唯行俭约,既不丧志,又可养形。
  5。学会忙里偷闲
  张教授认为,人的精力与体力有限,要想以有限的体力与精力完成无限的事业,就需要合理安排、科学调节。他在青少年时期,农忙季节下田劳动,都带一本书,在休息时读。工作忙碌时,利用休息时间可读一点提神的书,阅读专业书劳累时,可以改换专业外的书。兴趣的交替,兴奋点的转移,日久自成习惯,既不劳累,又可学习。
  6。能忍方能安
  对于家庭琐事,张教授一贯采取“不痴不聋,不做家翁”的态度,不给自己徒增烦恼。在社会活动中,凡是非原则性的重大问题,也往往以忍让为上。所以,他从未有过人际关系过度紧张的情况。他认为,这样可以避免招致不必要的麻烦,造成身心不快,也是一种养生之法。
  健康回音壁
  张教授的生活养生法,最突出的就是“养神”二字,这与传统中医养生理念一脉相承。传统医学认为,“神”在人的生命中具有重要作用。神,只可得,不可失,只宜安,不宜乱。伤神则神衰,神衰则健忘失眠,多梦烦乱;神不守舍则发为癫狂,甚则昏厥。安神者在于七情适度,喜、怒、忧、思、悲、恐、惊各有法度,适可而止。古往今来,医家、道家、养生家都十分重视精神调养,重视精神治疗和心理养生的作用。著名医家石天基作了一首《祛病歌》:“人或生来气血弱,不会快活疾病作。病一作,心要乐,病都却。心病还将心药医,心不快活空服药。且来唱我快活歌,便是长生不老药。”因此,养生首先要修德养性,培养情操,健脑全神,方能享人生天年之寿。
  小贴士
  不痴不聋,不做家翁。语出《资治通鉴》。原文为:“鄙谚有之‘不痴不聋,不为家翁’,儿女子闺房之言,何足听也?”意思是说,作为一家之主,对晚辈的过失要能装糊涂。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十章 张学文(1)
治病要治本,养生先养脑
  张学文,陕西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医内科专家,以治疗脑病见长。1935年出生于陕西汉中一个中医世家,自幼耳濡医道,目染家学,16岁即能熟诵《脉经》、《本经》,并博涉《内经》、《伤寒论》等医籍,深得中医之要旨。18岁时经当地政府考试批准,悬壶故里。1956~1959年,他先后在汉中中医进修班、陕西中医学院师资、南京中医学院举办的首届全国温病师资班学习深造,而后在陕西中医学院执教至今。
  从医50余年,张老接治过的疾病遍及内外妇儿各科,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在脑病、高热、中毒等急症以及痹证等慢性病领域,张老总结出了一整套成熟、有效的治病方案。其中,以“颅脑水淤论”最为著名,它突破了传统的淤血学说,又将淤、水、热、毒四大病因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开辟了中医治疗中风、痴呆等脑病的新途径。除此之外,他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疑难病中医诊疗八法,深得业内同行的认可。
  多动脑不易老,人老更要多动脑
  大师手记
  脑子要多动,越用越灵,不要退休后就养老,生活过度劳累或休闲都是养生的大忌。
  ——摘自《生命时报》
  国医释读
  张学文教授指出,养生的关键在于动脑,尤其对于已经退休的老年人来说,更要多找机会动一动脑。而现代医学也早已证明,生命在于脑运动,人的衰老首先是从大脑开始的。有关研究表明,如果能坚持脑部运动,即多用脑,可以延缓大脑的衰老,延长大脑细胞的寿命。经常用脑的人到了六七十岁,思维仍像中年那样灵敏;反之,那些中年就不愿意动脑子的人,大脑会加速老化。
  有关专家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们将75位年龄在80岁以上的老人分为3组:天生勤于思考组、思维迟钝组和受监督组。实验结果显示,天生勤思考组的血压、记忆力和寿命都达到最佳指标。3年后,勤于思考组的老人都健在,思维迟钝组死亡,受人监督组则有的人走上黄泉路。由此可见,有所追求,是人们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老年人,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除应经常锻炼身体外,老人还要多动脑,学会科学用脑与健脑。
  健康回音壁
  中医认为“脑为元神之府”,脑是人体精髓和神经高度会聚之处,是生命要害之所在,人的视觉、听觉、嗅觉、感觉、思维、记忆力等都受到脑的控制,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养脑健脑的方法,这样才能健康长寿。具体方法如下:
  1。增强脑力活动
  古人主张博学强记,博学可以增强记忆,强记又可以促进博学,二者相辅相成。实践证明,脑力活动可以防病延年,预防老年性痴呆,尤其是年轻时的脑力活动对人体寿命的影响更大。
  2。调节大脑状态
  清晨到户外散步或运动,呼吸新鲜空气,都可以充分唤醒尚处于抑制状态的神经与肌肉。在大脑疲劳时,听一下音乐,或观赏一下绿草红花、蓝天白云,也有利于松弛紧张的大脑,做到劳逸结合。
  3。节欲健脑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要生髓,通于脑,脑为髓海。脑为元神之府,脑髓不足则头晕耳鸣,目无所视。”大脑的活动有赖于肾精的充养,节欲可养精,养精才能健脑养神,延缓大脑衰老;反之,性生活过度,则伤精耗神,未老先衰,头脑昏沉,智力减退,精神委靡,百病丛生。

第十章 张学文(2)
4。食补健脑
  专家指出,各种脂质、蛋白质、糖类、维生素等,都是大脑日常必需的食粮。比较好的补脑食品有核桃、黑芝麻、花生、豆制品、玉米、小米、大枣、南瓜子、蜂蜜、海藻类、鱼类、母乳等。
  5。多动手指
  俗话说“心灵手巧”,是有一定道理的。医学研究证明,手指功能的技巧锻炼可促进思维,健脑益智。手托两个铁球或两个核桃,不停地在手中转动,长期坚持有良好的健脑作用。
  6。按摩头顶
  多做头部按摩,可促进大脑血液循环,延缓大脑衰老。十指从发际到发根,由上而下,由下而上做直线按摩;最后,两拇指在太阳穴,用较强的力量做旋转按摩,先顺时针后逆时针。上述按摩,各进行18~36次,早晚各1次。长年坚持,可收到提高智力、养神健脑的效果,对于神经衰弱患者更有益处。
  清脑通络汤,将中风扼杀在萌芽阶段
  大师手记
  (中风)应早发现、早防治,若在中风之先兆阶段积极地进行干预性防治和调养,防患于未然,才是阻止或延缓中风发病的最关键所在。
  ——摘自《名师与高徒(一)》
  国医释读
  张学文教授对于中风具有多年的临床经验,并在此基础之上总结出一套疗效卓著的诊疗方案,治愈了众多中风患者。他认为,中风病最关键的问题就在于早发现、早防治,最好在中风的先兆阶段积极地进行干预性防治和调养。因此,尽早识别和诊断中风先兆表现显得极为重要。为此,张教授将中风先兆临床表现归纳为:年龄常在40岁以上,眩晕昏视,遍身无力麻木,头麻涨痛,一过性晕厥或言謇,步态不稳,神倦嗜卧,健忘,舌紫暗,舌下淤丝淤点,脉弦滑或弦细等。其中,眩晕、偏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