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山桃花不正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满山桃花不正经-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吴家到码头本就不远,加上又是坐车前往,那速度就更快了。也就在吴泓犹豫开不开口的功夫,马车便在码头停了下来。
  码头上的搬运工领头人吴大壮,一看是吴都保长携家眷来乘船,自然是巴结的很。他都没有用吴都保长发话,便高喊了一些手脚麻利的壮汉,三下五除二,就将一行人的东西给搬上了船,随后又陪着小心,亲自将吴家人送上了船。
  且不说那该说的话早已经说了好几遍,吴都保长带着妻子、女儿等人上了船,便挥手让吴淑娴和管家泰叔只管放心的回去。
  话说省城安姨妈提早一天接到吴家的来信,便吩咐了大儿媳江氏和小儿媳李氏,赶紧的去打扫准备客房。
  这安姨妈早些年陪着丈夫读书考功名,很是吃过些苦头,如今不过是五十五岁,却已经华发早生。她生的有两儿两女,两女是大的两个孩子,说起来都嫁的不是特别好,如今离她也比较远。倒是两个儿子,她给娶的媳妇倒都不错,虽然大儿媳江氏,是家境不太好的秀才出身,不过人却十分贤惠。而小儿媳李氏,是个六品官员的女儿,不过家里颇有些家财,因此嫁妆很是丰厚。李氏是嫡次女,幸得性子柔和不骄纵,与江氏相处的倒也融洽。
  从前安姨妈日子过得艰难时,没少得到过柳氏娘家母亲的资助,而后来安姨父老家的许多事情,也没有少麻烦吴都保长出面帮忙,故而这两个姨表姐妹,倒是走动的比亲姐妹还亲。
  所以吴都保长一家刚刚在省城的码头下了船,便见安姨妈家的大总管安海,亲自带着车马过来接了。
  安海是看着安姨父长大的老家人,他很清楚吴都保长家和自家老爷的关系,因此他一点也没敢摆管家的谱,上来就准备给吴都保长夫妇行大礼。
  吴都保长也是见惯了世面的人,他哪能让白了头发的安海将大礼行下来?他快步上前,一把搀起已经弯下了身子的安海,笑呵呵的道:“安伯你快快请起,可别折杀了我。”
  安海在吴都保长的手上就势站起身子,又笑笑的和柳氏等人问了安,随后就指挥家丁,将吴都保长一行人的行李搬到了车上。
  等一行人到了安府,天色已经有些晚了,江氏和李氏率领着家人等在了二门口,迎了吴家众人。安姨妈和安姨父两口子,则站在主院落的正房门口,等着吴家一行。
  吴都保长和安姨父,不管是因为公事还是私事,每年都要见几面,而安姨妈和柳氏老姐妹,倒是有好几年没见过面了,于是两人见面不免有些唏嘘。
  江氏见一大堆人堵在门口说话很不像个样,便笑笑的上前搀了安姨妈的胳膊道:“娘,姨父和姨妈一路劳顿,还是先让进屋再说话也不迟。”
  安姨妈和柳氏两姐妹忙各自擦了擦眼角的泪,相携进了屋。
  安姨妈的两个儿子都带着姨娘在知县任上,因此他们夫妇身边,只有两个儿媳和三个孙儿一个孙女在。
  众人进屋分宾客主次落座后,吴大姐母女和吴泓一一上前叩拜了安姨妈夫妇,随后江氏便开始依次介绍李氏和安家的孙辈们。
  以往柳叶在两河镇见的最多的,就是几个姨妈家的表弟、表妹们,这会儿见了与吴家亲戚气质完全不同的安家同辈,不禁瞪大了双眼左看右看,将好奇全写在了脸上。
  江氏婚后育有两个儿子,大的安家宁今年十六岁,长得是一表人才,也是去年刚刚的考过了秀才,如今他和十三岁的弟弟安家源正在紫阳书院读书。这两兄弟长得非常相似,又都是身穿一模一样的褐色书院制服,若不是身高不同,简直分不出谁是哥哥谁是弟弟。两弟兄举止大方又得体,一起上前和吴家众人见了礼。
  而李氏膝下养着一儿一女,女儿安家慧和安家源一般大,她的一举一动,让人一看就是标准的大家闺秀的娴静样儿。安家慧的弟弟安家炜,长相酷似其母,他要比姐姐小三岁,因年纪还小,目前附学在自己的外祖父家。
  吴大姐一面顾着和表弟媳、侄男、侄女们招呼寒暄,一面在私底下掐柳叶的手,她只盼望自己的小动作,能让柳叶会过意,来老是直勾勾的只管盯着人看。
  奈何这柳叶就是不上道,她虽然没有明说让自己母亲别掐自己,但她借着和安家表哥、表姐行礼说话的功夫,成功的和母亲错开了几步。随后她便热络的拉着安家慧,开始有点刨根问底的问东问西。
  一番见礼完毕,吴家一行人被带下去洗漱整理,安家宁和安家源兄弟也各自回屋去换家常便服,江氏和李氏便下去安排准备接风宴。
  安姨妈和安姨父坐在正厅的西次间,听着安海一一报说吴家送来了这样那样的礼物,两人均觉得这次吴家送来的东西比往日都多,遂相互对视了一眼,心下了然的一笑,安姨父道:“看样子表妹夫对这个新女婿的前程很是上心那。”
  安姨妈笑道:“那是自然,吴家妹夫既然早就打定主意要招个女婿上门,肯定会选一个能撑得起门楣的人。我看新姑爷样貌堂堂的,听说又刚取得功名,想必他不会是那种心术不正的人。”
  安姨父点点头道:“离秋闱的日子说远也不远了,那我最好明日就带着他们翁婿,去拜会紫阳书院的山长。”
  安姨妈对此安排没表示反对,她若有所思的想了下,对安姨父建议道:“也不知这新姑爷学问怎样,一会儿你最好借机考较考较他。若他果真是个可造之材,不妨让宁儿以后和他多来往,将来若是他们能成为彼此的助力,这也会比常人更亲近几分不是?”
  安姨父叹息了一声道:“看看那些个百年世家,有哪家不是经过几代人的奋斗才立起来的。而在官场上,咱们家始终是根基浅了点,我也但愿孙儿们将来能更进一步啊。”
  安姨妈笑着对丈夫道:“你也别急,咱们家才起步没多少年,以后会慢慢越来越好的。不过要想后代子孙将家族昌盛起来,咱们就不能放过任何可以互相结盟的机会,亲戚间互相帮衬着一起往上走,那才是最稳妥的办法。”
  安姨父深以为然的点点头。
  没多大功夫,吴家众人便各自整理好聚集到了宴客的厅堂,安姨妈夫妇便应江氏的请,一起往厅堂走去。


☆、21第二十一章

  刚刚接掌家里的管事大权时,吴淑娴一点也没有发现,自己家的财政状况并不容乐观。她仔细的算过家里的收入开支,在正常情况下,家里每年的收入都会有三几百两银子的结余。若是有什么意外的话,譬如年景不好地里的收成差,或者姐姐们家里有什么特殊的大事要帮衬,那吴家也能保持基本的收支平衡。
  只是这一次要送吴泓去省城念书时,吴都保长一次就从账面上支取了一千两银子,吴淑娴才一下子猛然发现,家里公中的总账结余,连五千两银子都不到了,她立马感到了当家的压力很大。
  试想一下,吴泓才是尝试拜个名师考取乡试的举人,就一下子用了这么多银钱。要是以后吴泓要继续深造的话,那还不知道要花多少银子在这上面呢,当然更别说吴泓要出仕选官,又该花费几何打点上面了。吴淑娴想想姐姐们的孩子也渐渐长大了,人情来往眼看就要加重了支出分量,再加上自己的父母也日渐年老,如今这城里城外的又都讲究个厚葬的风俗,自己作为吴家以后的当家人,也是时候为父母准备一下装老的一应物事了。
  这么东盘算西盘算,吴淑娴不由自主的体会到,虽然吴家的状况还不到捉襟见肘的地步,可的确是该未雨先绸缪了。于是这边厢送走了父母和丈夫,那边厢,吴淑娴便开始为如何开源增加收入发起了愁。
  如今的吴淑娴虽是个不常出门的妇道人家,但是拜上辈子学习的东西,她也知道,一味的闷在家里闭门造车的瞎想,是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的,于是她打算好好的出门做一番市场调查再说。也幸亏这时代小媳妇出门在大街上逛一逛,没有未婚的大姑娘出门规矩多,吴淑娴此刻不禁暗暗私下庆幸,她现在是成了亲的人。
  这一天,吴淑娴带着海棠和桃枝,缓缓行进在两河镇的主街上。因为清河县的码头就设在两河镇,所以两河镇主街上的铺子,也是一家连一家,而大街上平日里的人流量,比起别的镇子也要大的多的多。一路往前走,吴淑娴的眼神,一路貌似无心的扫过这一家家的铺面,其实暗地里,她十分用心的在观察哪家铺子进出的人最多。
  这主仆三人走了好一会儿,期间三人也进去过几家,人出入最多的,卖绸缎的老字号店面,可吴淑娴进去了,只是细细的问了几种时兴的绸缎料子价钱几何,又指东问西的和伙计套问了下,店里最近最畅销的是什么料子,接下来就没有了下文。于是海棠和桃叶跟在后面很茫然,两人始终没有搞明白,自家主子今日到底想做什么。
  主街走了一大半,前面的铺面逐渐没有了气势,人流量也是明显的少了很多。不过三人却意外的发现,前方沈裁缝铺子和秦酥饼铺子的交界处,秦小妹在那里摆了一个卖汤面的摊位。
  吴淑娴犹豫了一下,正思索着要不要过去打个招呼,结果秦小妹刚好抬头往这边看了一眼。这下子,吴淑娴反倒不好调头就走了,于是她立马在脸上挂起笑容,抬脚往秦小妹这边走了过来。
  汤面摊子上此刻正好也没有人,秦小妹刚刚把客人用过的碗筷洗干净,扣在桌上晾水,抬眼见吴淑娴主仆过来,忙笑着招呼三人。
  彼此打过招呼,秦小妹笑笑对吴淑娴道:“这街边上说话也不方便,如你不嫌简陋,还请进我哥哥家喝杯水好么?”
  其实吴淑娴的骨子里,还是带着上辈子的很多东西,为此她倒没有任何看不起贫穷人家的意思,何况是对秦小妹这种特别干脆利落,又有好印象的人。于是吴淑娴笑着嘱咐了海棠和桃叶,让两人帮忙看着一下摊子,自己则随着秦小妹进了秦酥饼家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