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最好的修行:办公室里的修行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生活是最好的修行:办公室里的修行课-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书名:生活是最好的修行:办公室里的修行课

    作者:喻凡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作者简介:

    喻凡

    原名刘煜凡,1972年出生,国家二级心理师。较早探索网际心理咨询,佛学应用心理咨询专家,同时也是婚恋心理、青少年问题心理专家。30岁开始研习佛学经典,十余年来,一直将佛学经典中的理论思想应用到心理问题咨询工作中,是国内首位“佛学应用心理咨询师”。

    曾受邀为世界500强企业员工进行心理培训,曾参与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题库建设。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位执业多年的著名心理咨询师以佛教经典中的精华思想,对职场中人经常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分析解读。l米l花l书l库l ;www。7mihua。com

    书中解答了职场中五大令人头疼的困惑

    职场新人(职场新人的烦恼)、人际关系(与同事相处的烦恼)、领导驾到(和老板或领导相处的烦恼)、办公室政治(遭遇办公室政治的烦恼)和工作烦恼(在职场中,个人成长遭遇的烦恼)分享了佛家的有益智慧,职场新人要现实先行,理想依旧;退一步,放一下,距离摆中间的职场人际关系;遇见领导应先以待人,后是领导;身陷办公室政治,要读懂人心,防患未然;工作中的烦恼,一切问题都有方法,找对方案轻松应对。

    书中针对的问题,都是职场人最常遇到的烦恼。用佛教经典中的精华思想,对问题进行分析解读,让您在职场中有越过重山,豁然开朗之感。

    书摘正文

    眼高手低的职场新人,学历越高摔得越惨

    生活:找不到自我价值。

    修行:小事不愿做,大事难成就。

    我第一次见到王明辉就感受到了他身上散发出的强烈的不满情绪。“我是大学生!”这是在我们整个对话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一句话。这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中传递了不同的信息:

    “他们让我做的事情太简单了,我是重点大学的毕业生!”这里的“我是大学生”表示他认为自己不受重视,自我价值没有得到认可。

    “那些事情我之前又没做过,我是个大学生嘛,犯一两次错有什么不能原谅吗?”这里的“我是大学生”表示他依然把自己当成了学生,没有从校园“断奶”,在为自己犯下的错误找借口。

    “我在学校一直都拿奖学金,是个优等生,可在公司得跟那些学历不高的人做一样的事。”这是严重的心理失衡,名校光环、老师给予他的青睐、同学对他的羡慕都变成了他的优越感,导致他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并觉得应该因此得到更好的对待。

    “那些老同事也不多指点指点我。我是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什么都不懂。”他一直在被动等待别人的关怀,还没有意识到在职场不会有老师授课,一切学习都要主动。

    我听完他的满腹牢骚,明白他的所有症结都在自我价值得不到体现上。他拿着名校毕业生的文凭,认为可以比普通大学的毕业生拥有更好的待遇,结果却一样都是从底层职位做起,大家又都站回到了同一起跑线。他不愿做那些看起来简单却琐碎的小事,认为那是浪费才华和时间,可又没人分配大项目给他,于是形成了强烈的心理落差,导致情绪低落。但我没有直接指出他的心结,只问了他一个问题:“你知道你们公司的清洁工作都在什么时候做吗?”

    他迟疑了一下,摇了摇头:“我又不管这些事,我怎么知道?”

    我笑了笑,继续说:“今天就这样,你把我问你的问题回去问问你的同事,多问几个人,下次告诉我结果。”

    又一个周末,我再次见到了王明辉。他告诉我,他问了七个同事,其中四个是老同事,其余三个是跟他一起入职的新人,这些人中只有一个新人答不出来,其他人都知道公司每周会请保洁人员为公司做两次清洁,而且都是下班后,一般的桌椅清洁和垃圾都是自己处理。

    我点点头告诉他,老同事暂且不说,为什么同样是新人,那两位就知道公司什么时候做清洁,而你却不知道?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是谁,在哪里工作。知道自己是新人,所以姿态低,会主动询问或留意公司的一些琐事、小事;知道自己在哪里工作,是指他们知道自己的位置——基层,所以会关心小事。明白了这两点,就不会在一开始过高地估计自己的价值,不会专心盯着大事而忽视了小事。可事实上,小事也都是经验,处处有学习的机会。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则佛门故事。

    有个刚刚受了沙弥戒的年轻和尚,一心想当受人敬仰的大法师。他每天看着师父坐在那里为众生传法,觉得威严无比,功德无限,心生向往,也想那样受人膜拜。有一天,他对师父说:“师父,我什么时候能像你一样,坐在高台上为众生做开示?”师父指着旁边的扫把和抹布说:“等你把地扫干净,把香台擦干净就可以了。”年轻和尚一听,非常高兴,这太容易了,于是立刻拿起扫把扫地。

    第二天早课结束,年轻和尚对师父说:“师父你看,这香台一点灰尘都没有,地上也没有一根头发,算是干净了吧?”

    师父摇摇头:“明天继续。”

    隔天一早,年轻和尚又对师父说:“这次打扫比上次多花了一小时,你看干净了吗?”

    师父还是摇摇头说:“明天继续。”

    就这样过了一个月,年轻和尚每次都用心打扫,可师父每次都说“明天继续”。年轻和尚终于忍耐不住,把扫把和抹布扔到一旁,再也不打扫。

    有一天,师父主动留下了年轻和尚,问:“这香台多久没擦?这地多久没扫?”年轻和尚气鼓鼓地说:“一个多星期了。”

    师父又问:“为什么不打扫?”

    年轻和尚说:“我是当大法师,不是来打杂的。师父你曾说我打扫干净就能当大法师,可我把这里打扫得一尘不染,你却一直让我打杂。”

    师父说:“你可知佛陀弟子中有一位周利盘陀伽尊者?这位尊者曾因愚钝而被家人嫌恶,后来他找到佛陀,问佛陀有没有变聪明的办法。佛陀只给了他一块布,让他擦鞋和打扫寺院。他每天都专心致志地擦鞋、扫地,终于有一天,他顿悟了:尘是执着,而非泥尘,智者弃之;垢是嗔恨,而非泥垢,智者弃之;尘垢是无明,此外无他;智者清除此污垢与障碍,即得解脱。他也由此获得罗汉果。于是佛陀告诉信众,清扫可得五种功德:自心清净;令他心清净;诸天欢喜;植端正业;命终之后当生天上。你把打扫看成了小事,却没想到这其中蕴含的大功德,做不好连愚钝的人都不如。小事不愿做,还谈什么大事!”

    很多职场新人都是如此,眼高手低,觉得工作太简单,没有成就感,也不知道该从哪里着手,时间越久越压抑,越烦躁,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适应性障碍,是由一些错误的信念造成的,心理学上称之为“情绪ABC理论”,A是指ActivatingEvent(激发事件),可理解为事件开始;B是Belief(信念),可理解为事件起因;C是Consequence(后果),可理解为事件结果。ABC理论可以简单解释为:因为一些刺激性事件导致了负面后果,而原因就是错误的信念(比如王明辉的优越感)。通常情况下,ABC有三个特征:

    (1)“绝对化”的想法。比如,他必须对我好,我应该受到这样的待遇。很多新人都有这样的想法,诸如“我应该做更重要的工作”之类。这种想法忽视了“事物一直处于变化中”这个客观真理,不可能永远是天之骄子,也不可能永远是乞丐,因此没有绝对和应该。

    (2)“总是”“一直”的想法。把有时发生或暂时发生的事情概括为“总是”,比如失败过一两次就觉得自己总是失败,新人暂时做一些琐事就认为以后会一直这样。

    (3)这是最坏的事。把发生过一次的坏事放大成最坏的事,比如失败一次就觉得以后再也不会成功,暂时做基层工作就认为永远得不到重用。要破除这样的烦恼其实很简单。对一个职场新人来说,常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就行。
第2节。
    你真的对自己的工作了如指掌吗?

    你知道自己做的事情对公司有多大影响吗?

    如果你犯错了,会对公司造成怎样的损失?

    你做的小事真的是可有可无吗?

    难道公司会花钱来让你做那些你看不上眼的琐碎事情吗?

    学历和经验相比,哪个更加重要?

    这是不是最糟糕的事情?

    或者简单点来想,周利盘陀伽尊者是一个连阅读都成问题的人,他却能从小事中开悟,可见再小的事、再简单的工作也处处藏着知识。

    没人看好我

    生活:前辈们看不起我,我觉得毫无尊严。

    修行:不需别人看得起,只要自己看得起。

    “我入职一个多月,情绪越来越低落,每天都很怕睡觉,因为很怕第二天起床去公司我觉得自己很笨,一些很简单的问题,公司前辈告诉我很多遍,可还是记不住。现在我都不好意思再去问同样的问题了,可不问就会出错,以至于上司觉得我能力有问题。跟我一起入职的同事,他们见到领导都有说有笑,领导也常跟他们开玩笑,好像是老员工一样。可我不同我混在同事中就跟透明人一样,领导见到我只会点点头。我越来越自卑,觉得大家都看不起我,我该怎么办?”我每天都会收到几封类似这样的咨询邮件,大致概括一下,可分为两类:(1)认为自己能力差,得不到尊重。m米m花m书m库m ;http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